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内容
编辑推荐

陶克所著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将回归历史的真实,还原给大家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可爱的雷锋。本书讲述的事情都有证人或史料,随着故事的展开,将一一和大家见面,述说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怎样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民族的楷模。

内容推荐

陶克所著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的结构就是依据雷锋宣讲报告的内容和听众的意见而设置的。在写作上主要依据个人的采访记录和142位老同志的回忆,尽可能用亲历者的话来讲清事实。同时,根据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网上一些议论甚至质疑,运用现场互动的形式进行解答。感谢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徐航将军,他不仅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力主使用“真实雷锋”这个书名,他说:“就是要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雷锋过去是真实的,现在是真实的,将来还是真实的。”不约而同的,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宋亚萍也提出将书名改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在采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总政组织部、沈阳军区政治部、济南军区政治部、广州军区政治部,辽宁省军区、湖南省军区、河南省军区,湖南省委宣传部、抚顺市委宣传部以及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辽阳雷锋纪念馆、邓州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和中国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的支持和帮助。

目录

第一张 名片 苦难雷锋

 被刷下来的小个子

 孤儿血泪

 雷锋是那个8%里的预备数

 团长授权

 离新兵出发还有8小时,雷锋穿上了新军装

 热点互动:今天还有必要“忆苦思甜”吗?

第二张 名片 快乐雷锋

 庚伢子进学堂

 16岁的“自我设计 ”

 县委组织干事带回来了个小个子

 冯健姐姐

 离别家乡

 热点互动:雷锋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帮助别人?

第三张 名片 爱美雷锋

 爱照相的伢子

 “扮酷”的学徒工

 “文学青年”

 他买了皮夹克

 黄丽是谁?

 花棉被里的秘密

 热点互动:雷锋怎么会有那么多照片?

第四张 名片 先锋雷锋

 谁是做好事的新兵?

 小个子的苦恼

 “雷哼”和惹事的“刘海儿”

 “我报名吃二两”

 刘主任抓的典型

 立功的新兵

 雷锋出名

 伯乐识马

 本色依旧

 热点互动:雷锋学谁?

第五张 名片 哲学雷锋

 感恩论

 钉子论

 方向盘论

 “傻子”论

 螺丝钉论

 情操四季论

 有限无限论

 热点互动:雷锋就是“那个白天做了好事不留名,晚上全都写到日记里的人”

第六张 名片 永生雷锋

 雷锋遇难

 盛大葬礼

 展出雷锋

 四班更名

 走出辽宁

 上书请旨

 热点互动:现在的雷锋墓是原址吗?

第七张 名片 现象雷锋

 进入吉尼斯纪录的士兵

 首站:“60港”,探问七字

 第二站:“70港”,智请雷锋

 第三站:“80港”,被冲击的雷锋

 第四站:“90港”,社会的呼唤

 第五站:“21世纪港口”,道德建设中永远的榜样

 热点互动:皮夹克能不能抹杀雷锋的艰苦朴素?

第八张 名片 世界雷锋

 “人类英雄”

 西点军校

 “洋雷锋”

尾声 延续的雷锋名片

 资料来源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被刷下来的小个子

1959年,一场自然灾害悄然降临中国。

从1959年开始一直到1961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持续三年的自然大灾害。1959年的旱灾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受旱面积达5亿亩,其他灾害面积1亿亩。196()年1月至7月,全国累计受灾面积达6.7亿亩,主要受旱地区是华北、西南、华南及西北地区。这一年的7月上半月,全国洪涝面积共:3900万亩。1959年,粮食减产600亿斤,1960年又比1959年减少517亿斤。这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所面临的困难是相当严重的。

一年前人们还沉浸在“大跃进”的建设高潮中,许多农村人家砸了锅、熄了自家灶火,端着饭碗高高兴兴地到生产队吃大食堂, “喝汤管够,吃饭管饱”,人们对这种新生活的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就遇上了眼下这场天灾。从入夏开始,食油少了,肉也没了,渐渐地吃饭也不管饱了。人们一下子懵了。

十年前逃到台湾岛上的蒋介石看中了这个时机,认为反攻大陆的机会来了,蠢蠢欲动。隔着海峡都能听到对岸霍霍磨刀声。

双重困难向新生的共和国袭来,救灾与备战成为捍卫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1959年底,沈阳军区工兵十团接到了冬季补兵任务。团军务参谋戴明章和新兵营营长荆悟先、教导员李恒基,从部队驻地营口来到了辽阳市。

辽阳兵役局和他们商议后,决定选一批思想觉悟高、纪律『生强、作风过硬的好工人送到部队。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了鞍钢。

1959年12月3日下午,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党总支召开全厂职工征兵大会,总支书记李钦荣作了动员报告,号召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应征。雷锋(当时叫雷正兴)当时是焦化厂的推土机手,在焦化厂工作刚刚4个多月。他第一个登台表示坚决响应号召,要报名当兵。在雷锋的带动下,有30多名工人相继登台表明决心。

当天晚上10点多,雷锋敲响了车间办公室的门。他找到值班的李书记,再次表达他要当兵的决心。好工人谁不喜欢啊,李书记从心里不想放雷锋走,他先劝回了雷锋,第二天,却给征兵办的人打了招呼,要留下雷锋。

李钦荣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惜才举动险些让雷锋当不上兵。

雷锋进到屋里就说:“李书记,我能入伍当兵吗?”我一看这小伙子连棉衣都没穿,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直打哆嗉。我说:“小雷你急什么,外面下这么大的雪你棉衣都不穿,不冷吗?”便把自己的棉袄披在他身上。接着问:“小雷,你想好了没有,当兵不但比你现在的工资低,还很艰苦呢,你受得了吗?”雷锋说:“书记,我受得了,我就要当兵,旧社会我什么苦没有吃过?新中国只有享不完的福,没有吃不完的苦,我不怕吃苦,我就要当兵!”我一看劝不住他,就说:“小雷,你赶紧回宿舍休息,我一定支持你的行动,想办法送你参军。”我话是这么说的,但思想上却非常矛盾,像雷锋这样的青年工人,到厂仅仅几个月却处处表现突出,作为厂里的书记,我怎么舍得放他走呢?可是我又不好阻拦他一心应征报国的行为,所以第二天暗地里同征兵办的同志们说了一下,让他们设法留下雷锋。

——李钦荣

雷锋回到宿舍后,连夜写出了一篇1100字的入伍申请书《我决心应召》。第二天一早,他就向车间领导递交了申请书。后来,这份申请书登在了当年12月10目的《弓长岭报》上。那时,雷锋的工资已经是36块钱,再加上奖金,一个月可以拿到40多块钱。有些工人觉得,当兵一个月才拿6块钱,对参军不是太情愿,雷锋的举动对工厂的青年影响很大。

12月10日,焦化厂应征的18个青年工人排成一排,接受兵役局和接兵部队的目测。雷锋被刷下来了,原因是他个子矮。雷锋急了,接人的汽车开动了,雷锋就在后面跑着追……  雷锋就是这么个有决心的人,我们拦也拦不住。我对接兵部队的人说,就让他参加体检吧,体检不上他就“死心”了。可是接兵的同志还是不同意。汽车开了,雷锋跑呀跑,硬是从车尾自己上了汽车。

——金守成

到了辽阳征兵体检站,别人听说下午才体检,就都出去逛街了。雷锋没有去。他心里有事,眼里有活,收拾房子,打扫院子……还给等待体检的青年作动员,搞得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体检站的人。

今天进行体检的新兵除邻近农村的外,主要是弓长岭铁矿的应征青年。

在体检过程中,应征青年在小学校的窗外、操场上三五成群,怀着一种不安的心理,向体检完的人问东问西。尤其一大伙人围着一个不太高的小伙子,听他挥舞着小拳头大讲家庭如何贫困,怎样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表示参军是为了保卫祖国,为阶级弟兄报仇……慷慨激昂……

——戴明章日记

佩戴一杠两星的中尉参谋戴明章被这个小个子的声音所吸引,刚靠拢上前,就听到有人小声说,接兵的首长过来了。雷锋立刻停住了话头,拨开人群走过来央求戴明章:“首长,你一定要批准我当兵。”戴参谋说:“当兵要先体检。”雷锋接着话茬就说:“首长,那你批准了,我下午可就去体检了。”P2-5

序言

有雷锋这个人吗?

有些人怀疑雷锋存在的真实性,不止一次向我提出:有没有雷锋这个人?这个疑问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有”和“无”的角度,质疑雷锋存在的真实性。第二,从“虚”和“实”的角度,质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

是因为他太过完美?是因为他做了常人所不能企及的事情?还是因为他一贯坚持专门利人、毫不利己的作风使人们望而却步?

据湖南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对500名中小学生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其中:

认为雷锋是影视明星的占17%;

认为雷锋是解放军战士的占58%;

认为雷锋是科技工作者的占5%;

认为雷锋是战斗英雄的占17%。

由此可见,确实有很多人不知道雷锋是什么人。

在国外,有个新闻机构不相信雷锋生前会拍那么多照片,认为雷锋是一个演员。一位法国客人曾说,他不相信雷锋是真的,不可能有这么一个真人,是共产党造出来的,但是他又承认雷锋的确值得学习。苏联有一位政治观察员写了一篇学雷锋的文章,但是他搞错了雷锋的身份,说雷锋是一位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牺牲的政治指导员。在巴西的华人社区,有的人在家里把雷锋的画像和耶稣的画像并排挂在一起,说雷锋是上帝再世……

雷锋的事迹是真的吗?是不是为宣传而夸大的一个样板呢?

雷锋是真实的,宣讲雷锋也必须是真实的!这里我重申50多年前的一条宣传纪律:宣传雷锋,谁造假开除谁的党籍。并告诉大家几件在宣传雷锋过程中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毛泽东主席 “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发表以后,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沈阳军区政治部规定,为了不使雷锋事迹失真,凡是以前见过报的事迹,一律重新核实,与事实有出入的一律纠正。凡以后要见报的稿件,必须通过沈阳军区政治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审批发稿。

也就赶在这个时候,雷锋所在的工兵十团宣传股长吴广信应《营口日报》之约,写了一篇综合稿,未经审阅发表了,沈阳军区政治部领导李伯秋将军知道后,要求给其处分,让其转业离队。吴广信就这样到了转业干部训练队。后来,军区工程兵参谋长了解到吴广信是一个战争年代入伍的老同志,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也有能力,在《营口日报》发表的文章虽未经审阅批准,但内容上并没有失真的地方,而且本人检讨深刻,这位参谋长才把他从转业干部训练队又调回团里,经报上级批准继续留队工作,但是处分不免,以至以后宣传雷锋的活动再没让吴广信参加。

1963年2月,为了核准雷锋事迹,中宣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沈阳军区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联合组织了三个调查组,一个到湖南长沙雷锋的故乡调查,一个到雷锋生前工作过的鞍钢化工总厂、弓长岭铁矿和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市调查,一个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调查。

原雷锋所在团工兵三营营部书记夏孝栋当时分在部队组。他回忆说:原来在《雷锋送月饼》的故事中,是这样描写的:“八月十五,一轮明月高挂中天,连队俱乐部里传出《良宵》一曲,雷锋手捧月饼,不由得两行热泪滚落下来……”在调查中发现,雷锋给抚顺西部医院的伤病员送月饼确有此事,但俱乐部传出《良宵》一曲却是虚构的,调查组问遍全连每一个战士,不仅没有一个会演奏《良宵》,而且连这是个什么样的曲子也没有一个人知道。所以,在后来的报告和报道中,都删除了听《良宵》的情节。

曾任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编委的董祖当年参与了摘抄《雷锋日记》。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和其他同志一起专程到北京,向总政宣传部宣传处长钱抵千汇报工作时的情况。在宣传部办公室,他们正碰上钱抵千在审查《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钱抵千指着雷锋从储蓄所取款的一张照片,对他们说:“沈阳的同志也在这里,咱们一起看看,这张照片不好。你们想,雷锋向公社、灾区捐款,事先没同任何人说过,大家是从地方寄来的感谢信中才知道这件事的,摄影的同志怎么可能当时就把这件事拍下来呢?” 钱抵千又说:“像这样的事,补拍就不如画一张画来表现好,不然,大家一看就会提出疑问:雷锋取款你怎么照下来了?反而影响宣传效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样也是典型的生命。唯有真实才有说服力,才能长久传承。

我们将回归历史的真实,还原给大家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可爱的雷锋。

本书讲述的事情都有证人或史料,随着故事的展开,将一一和大家见面,述说共和国和人民军队怎样把一个普通的孩子培养成民族的楷模。

后记

在北京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我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终于封笔了。

这本书源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陕西人民出版社施军编辑的一个约稿。她看到我和王跃生1990年在《昆仑》杂志上发表的报告文学《中国雷锋现象》后,觉得作品对雷锋现象的探讨很有新意,但是对雷锋本身的行为和内心世界,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写得还不充分,希望我再写一本解读雷锋的书籍。我当时心里没底,答应考虑考虑再说。后来,交给了她另一部书《全球聚焦36小时》(与孙晓青合著),1998年又交给她出版了《’98长江大决战》。

我们这一代人,对雷锋有着太深的感情,从小至老都崇敬和学习雷锋。而陈广生同志所写的《雷锋的故事》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重复没有意思,再写,写什么?这件事在心里一直放不下。为什么要重写雷锋呢?当今的年轻人,对于雷锋的童年,听着像是一个心酸的故事。对于雷锋的所作所为,甚至觉得不可思议。真有雷锋这个人吗?雷锋对当今还有什么意义?这些疑问随处可听可见。人们很难理解雷锋对毛主席、共产党那种深厚的感情,也无法理解雷锋对人民的那种挚爱。有的甚至把他归结为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傻子”,他又怎么可能和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当代中国相接轨呢?有些人甚至怀疑我们党一次又一次地把雷锋抬出来想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些疑问当中,我开始了漫漫的思考和采访之路,这一走就是15年。 在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在雷锋工作过的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在雷锋生前所在团,在吉林、在河南、在北京……我追寻着雷锋的足迹,采访了一大批当年和雷锋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庆幸的是,当年选调雷锋到县委工作的黄菊芳、对雷锋帮助很大的冯健、培养雷锋成长的县委书记赵阳城、送雷锋当兵的老红军余新元、雷锋的第一任连长李超群、雷锋的排长薛三元、雷锋的同班战友乔安山,以及当年雷锋团的秘书冷宽和书写雷锋故事的陈广生等几十位老同志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尤其是我敬佩的老大哥、当年把雷锋接到部队的军务参谋戴明章同志,在1993年完成了一项很艰巨的工程,征集了142位曾和雷锋共同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的亲属、老师、同学、同事、领导、首长、战友以及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所写的回忆资料。现在,这些文章的作者很多都已经故去了,戴明章同志也离开了我们,但他依据这些回忆资料编著的80万字的《回忆雷锋》成为珍贵的文献,成为我研究雷锋的第一手参考资料。我们深深地怀念戴明章这位雷锋的伯乐。

就这样,一个既熟悉又鲜活的雷锋浮现在我的眼前。过去对雷锋的研究和宣传确实成果不少,但只是宣传了雷锋生平事迹的一部分,而且在观察雷锋的视角上、事例的取舍上、语言的选用上都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这么说并不是苛求前人(包括我自己)。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作者观察角度的不同,对雷锋的解读不可能干篇一律。而我们今天所写的雷锋,在今后的年代也还会为后人所不断认识和补充。雷锋的事迹是有限的,而对雷锋的认识是无限的,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更是囊括了整个中国人乃至世界上其他一些民族的理解,那样的解读更是无限的。

我在深入采访和思考沉淀之后,有了这样一个发现和顿悟:从当年毛主席顺应人民愿望,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今天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尽管在50年的历史长河中,雷锋经历了被追捧、被压抑、被贬低、被质疑、被呼唤的反复过程,但他最终回到了原点。那就是雷锋身上寄托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雷锋精神具有一种超越阶级、时代和任何经济形态的道德价值。那就是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国家、对待集体、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说到底雷锋是个做人的典范。老百姓把雷锋看作是好人的榜样、好事的化身、道德的符号。对老百姓几十年形成的这种共识,千万别以为是把雷锋看低了,因为共产党的全部理想和任务就是在建设美好中国的精神家园中,使更多的人成为雷锋这样高尚的人。这样,有了一个观察和认识雷锋的全新思路,我感到再写雷锋有话可说了。但是,我还没有向出版社承诺。

这本书的基础来源于解放军报社发表的雷锋报道和组织的雷锋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宣传雷锋常态化。中宣部要求中央媒体在“走转改”活动中深入搞好雷锋宣传。2012年初,我带着《解放军报》时事部的高吉全、理论部的许三飞编辑,又一次踏上了追寻雷锋之路,在抚顺、在辽阳、在长沙、在邓州,听到了许多过去未曾听到的雷锋事迹和细节,特别是这些年轻同志对雷锋的解读给了我很大启发。回京后,我和《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李鑫(时任理论部主任)、许三飞编辑封闭起来,赶写了题为《永远与人民同行——写在学习雷锋活动开展50年之际》的本报编辑部文章,这又从理论和更高的视野上深化了对雷锋和学雷锋活动的认识。特别是孙晓青社长、总编辑黄国柱在雷锋特刊讨论会上所谈的观点,以及政工部和新闻研究所等同仁的见解,又一次启发了我。后来军报政治部提议我到部队、院校宣讲雷锋,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一是对雷锋有感情,二是宣传雷锋有话说,另外心里还有一个想法没讲出来,就是我若是真的要写一本解读雷锋的新书,那得先经受住听众的检验。2012年4月,黄国柱接任了社长,谭健担任了总编辑,我也退出副总编辑岗位,他们非常支持我到军队和地方宣讲雷锋,对我说:“老陶,宣讲雷锋不是你个人的行为,这是军报的大事,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在网络部和记者部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由宣琦、崔永新、贾惠彭组成的多媒体保障组,政治部政工组长车轮担负了雷锋宣讲的协调和组织工作。理论部、时事部有时还派出同志,陪我到外地宣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宣琦领头制作的“雷锋——永远的榜样”多媒体课件,形式新颖,受到听众的好评。后来,贾惠彭又承担了讲稿的整理和本书的录入工作。在这里,我要向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宣讲雷锋和写作雷锋一样,如何吸引听众,是我反复思考和不断改进的着力点。自2012年3月至11月底,我陆陆续续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近40场,听众20多万人。湖南省2012年第三季度在全省进行雷锋精神宣讲活动,省委举行的首场报告会让我来宣讲。在山东、河南六所高校作报告后,大学生们围着我又是签名、又是合影、又是留言,我还被其中三所大学聘请为特约教授,这使我受宠若惊。我做了几十年记者,个人还没经历过这种场面,但是我心里清楚,我不是明星,我是沾了雷锋的光。雷锋才是大家心中一颗永叵的星。这种亲身经历,也使我对写好这本书增加了底气。2012年5月,我到西安为空军工程大学、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武警陕西总队宣讲雷锋,施军闻讯后请上他们出版社的惠西平社长、李晓锋副总编辑来到报告会的现场,亲身感受到雷锋的魅力。这时,我们双方才正式敲定了本书的写作。

特别不能忘记的是,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同志为我的报告书写了题名《雷锋——永远的榜样》,并让我到他的住地宣讲雷锋。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看到解放军报社上报的宣讲雷锋请阅件后,专门让秘书打电话给我,转达了他的鼓励和希望。我还忘不了,当我在山东大学宣讲开始前,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通过军委一号台找到我,李主任在电话里对我说:“陶克同志,到地方高校宣讲雷锋是一件好事。你要怀着对雷锋的感情、深情、激情,把雷锋宣讲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有凝聚力。”李继耐主任还在解放军报社“宣讲雷锋到基层活动反响强烈”的请阅件上面批示:“军报社这项活动开展得很好,丰富拓展了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影响大、效果好,充分发挥出军队主流媒体的优势,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作出了贡献。”在济南军区八一礼堂宣讲时,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范长龙(现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委杜恒岩带领四大部的领导和机关干部来听报告。报告之后,范司令员和杜政委还走到讲台上对我进行鼓励祝贺并合影留念。范司令员说:“你做了一件有意义而光荣的事情,要多到部队讲讲。”这对我是个鼓舞,也使我更加认识到宣讲雷锋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需要雷锋。讲好雷锋,满足广大听众的需要,也是我的使命和人生的光荣。

在宣讲雷锋活动中,我还有幸遇到了另一位宣传雷锋的热心人,他就是著名书法家、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洪海。20世纪70年代,他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颇得真经。李洪海有“雷锋书法家”之称。军报和军博联合举办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书法展”活动,,李洪海老师和我一起下部队展讲,增强了宣讲效果。李老师听了我很多次课,提了不少改进意见,使我受益匪浅,他对写作本书更是积极推动。

本书的结构就是依据雷锋宣讲报告的内容和听众的意见而设置的。在写作上主要依据个人的采访记录和142位老同志的回忆,尽可能用亲历者的话来讲清事实。同时,根据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网上一些议论甚至质疑,运用现场互动的形式进行解答。感谢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徐航将军,他不仅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且力主使用“真实雷锋”这个书名,他说:“就是要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雷锋过去是真实的,现在是真实的,将来还是真实的。”不约而同的,陕西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宋亚萍也提出将书名改为“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本书在采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总政组织部、沈阳军区政治部、济南军区政治部、广州军区政治部,辽宁省军区、湖南省军区、河南省军区,湖南省委宣传部、抚顺市委宣传部以及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辽阳雷锋纪念馆、邓州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和中国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的支持和帮助。

本书所采用的照片主要来自《雷锋——永远的榜样》宣讲课件。雷锋照片多为季增、张峻先生所拍,其余照片为李书良、张雷、穆可双、高基全、崔永新等所拍。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在付印出版之前,专门请雷锋的战友冷宽中将、全国雷锋精神研究专家邢华琪先生通读并作了重要订正。著名文学家二月河先生关注此书写作并给予了点评。在此一并感谢!

我的父亲陶治中十分关注和支持我宣讲和写作雷锋。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他病重住院,于北京病逝。现在谨以此书告慰他的在天之灵,以此弥补我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没有常伴左右的遗感。

陶克

2013年1月1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说,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军旅作家陈广生写的《雷锋的故事》家喻户晓,让全国亿万人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雷锋;50年后的今天,陶克将军这本《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将会告诉我们一个新时代仍然真实的可信可学的雷锋。

——雷锋战友冷宽

长期以来,在我的笔下活跃的是人们所熟知的帝王将相,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我最为心仪的是朴素务实的平民英雄。今天陶克将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记录的是一个鲜活而又真实的普通战士,亲切感人。雷锋用无数的平凡写就道德的光华,成为人类历史的永恒。以德化人,以德立国,无论政者还是平民皆可受益。

——著名文学家二月河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再现了我们可爱、可敬、可学的好榜样。期盼大家都来读一读,都做雷锋那样的好人。

——当代雷锋郭明义

这是一本读了还想读,读后放不下的雷锋书籍;是一本史料翔实,立意高远,视角独特,文笔清新的雷锋书籍;是一本蘸着心汁写成的,还原历史、还原真实、还原本色的雷锋书籍。

——《雷锋全集》主编邢华琪

老班长,今年清明,我要带着这本书到你墓前唠唠,让你知道大家想念你,安山想念你,我们全家想念你。

——雷锋战友乔安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105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35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