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心理美学》是作者余秋雨通过对《赵氏孤儿》《奥赛罗》等戏剧分析及对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剧作家(莎士比亚、莫里哀等)的创作实例的解读,从观众心理角度来阐述戏剧艺术的随笔著作,用散文的笔调对戏剧学乃至心理学也都作了生动的解读,极具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广受好评,基本上也奠定了余秋雨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特点,成为艺术表演类考生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大学表演类专业必读书目。
| 图书 | 观众心理美学(精)/余秋雨书系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观众心理美学》是作者余秋雨通过对《赵氏孤儿》《奥赛罗》等戏剧分析及对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剧作家(莎士比亚、莫里哀等)的创作实例的解读,从观众心理角度来阐述戏剧艺术的随笔著作,用散文的笔调对戏剧学乃至心理学也都作了生动的解读,极具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广受好评,基本上也奠定了余秋雨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特点,成为艺术表演类考生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大学表演类专业必读书目。 目录 本论:观众审美心理 第一章 学理基础 一 心理研究是一种思维升级 二 接受美学与心理学相遇 三 接受美学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视域 第二章 综合的心理需要 一 心理需要的第一度对象化 二 心理需要的第二度对象化 三 心理定式 第三章 反馈流程 一 反馈的意义 二 集体心理体验 三 剧场内的多角反馈 四 剧场内外的反馈 第四章 观众的感知 一 特殊的强度 二 变异 三 感知真实 四 感知力度 第五章 观众的注意力 一 注意力的引起 二 注意力的持续 三 注意力的分配 四 注意力与故事结构 第六章 观众情感的卷人 一 戏剧情感的特点 二 观众情感的卷入过程 三 负面情感和复杂情感 四 共鸣 第七章 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一 观众渴求理解 二 理解的层次 三 想象 第八章 心理厌倦 一 适应与厌倦 二 对比性心理程序 三 保留剧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观众心理美学(精)/余秋雨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余秋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30465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7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80-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5 |
| 宽 | 169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