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这本《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典藏版)》在第1版畅销的基础上全新修订而成,内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练,装帧更典雅,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
本书注重文章的构思、谋篇、词藻、情感和表现手法,讲求语言艺术的表现,突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彰显音、形、义奇妙的表达方式,从“文”的角度而不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编辑此书。选文文质并重,风格多样,所选文章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故该书是品味古文精品和了解古文发展轮廓的最佳读本。
图书 | 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典藏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这本《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典藏版)》在第1版畅销的基础上全新修订而成,内容更精到,文字更洗练,装帧更典雅,适合广大国学爱好者阅读及收藏。 本书注重文章的构思、谋篇、词藻、情感和表现手法,讲求语言艺术的表现,突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彰显音、形、义奇妙的表达方式,从“文”的角度而不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编辑此书。选文文质并重,风格多样,所选文章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故该书是品味古文精品和了解古文发展轮廓的最佳读本。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风格各异,美不胜收。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这本《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典藏版)》所选文章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该书分12卷,总计222篇,篇幅长短适中,篇目和分卷比较匀称,衡文标准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本书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便于阅读和理解,是品味优美散文的范本。 目录 卷一 周文 ◎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隐公十一年《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左传》)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僖公四年《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左传》) ◎子鱼论战(僖公二十二年《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左传》)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左传》)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文公十七年《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宣公三年《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成公二年《左传》) ◎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襄公十四年《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襄公二十四年《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襄公二十五年《左传》) ◎季札观周乐(襄公二十九年《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襄公三十一年《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昭公元年《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左传》) ◎吴许越成(哀公元年《左传》)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周语上《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周语上《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周语中《国语》)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廿九年《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 卷四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 ◎范雎说秦王(《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 ◎颜斶说齐王(《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国策》)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 ◎鲁共公择言(《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 ◎卜居(《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赞(《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外戚世家序(《史记》) ◎伯夷列传(《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游侠列传序(《史记》) ◎滑稽列传(《史记》) ◎货殖列传序(《史记》) ◎太史公自序(《史记》)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 卷六 汉魏文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 卷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北山移文(孔稚珪)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获麟解(韩愈) 卷八 唐文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争臣论(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董邵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卷九 唐宋文 ◎驳《复仇议》(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钴钅母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待漏院记(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朋党论(欧阳修) ◎纵囚论(欧阳修)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送杨寘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辨奸论(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范增论(苏轼)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晁错论(苏轼) 卷十一 宋元文 ◎上梅直讲书(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三槐堂铭(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六国论(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阅江楼记(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象祠记(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宗臣) ◎《吴山图》记(归有光) ◎沧浪亭记(归有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文观止全鉴(第2版典藏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吴楚材//吴调侯 |
译者 | 东篱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800697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7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 |
CIP核字 | 2014113804 |
中图分类号 | H19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