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猫/企鹅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是作者为发泄多年郁愤而写成的。本书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内容推荐

夏目漱石所著的《我是猫》借猫置身事外的口吻,描绘了身为中学教员的主人苦沙弥的日常生活,及其身边各种有趣人物的不同品性。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以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本书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求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漱石笔下那只猫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我是猫,名字还没有。

出生在什么地方,我一点也不清楚,只记得曾在一个昏暗潮湿的地方,喵唔喵唔地哭泣着。我在那地方第一次看到叫作人的东西。后来听说那便是所谓的书生①,是人类之中最凶恶的一种。据说书生常常捉住我们,把我们煮了吃掉。不过,那时我还不大懂事,所以倒也不觉得怎么可怕,只是当他把我放在手掌上,猛一下举起来的时候,心里有些摇摇晃晃的。我在书生的手掌上稍稍定下心来后,才向他的脸一望,这大概就是我第一次看见所谓人的开始吧。当时我那种奇怪之感,至今都还存在。本来应该有毛的那张脸,却是光溜溜的,简直像个开水壶。后来我也碰见过很多的猫儿,可一次也未曾见过这样带残疾的脸。不仅这样,脸的中央还凸得很高,从那窟窿里面不时噗噗地喷出烟来,呛得我实在难受!到了最近,我才知道那就是人类所吸的香烟。

我在书生的手掌上很惬意地坐了一会儿。隔了不久,就以很大的速率开始转动起来。是书生在动呢,还是我独个儿在动?自己也弄不清楚,只觉两眼晕眩,心里发慌。正在想,这回可没救了——就听到咚的一声,眼睛里冒出火星来。到此为止我还记得;但以后就怎样想也想不起来了。

忽然醒过来一看,书生不见了。原来和我在一起的许多兄弟们一只也看不到了;就连最重要的妈妈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尤其是,现在这地方跟早前的地方不同,特别明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睛。这光景可有点奇怪啦——我这样想着,慢慢爬动起来,身上觉得异常疼痛。原来我已从稻草上被扔到竹林里来了。

好容易爬出了竹林。竹林前面有一个大池。我坐在池边,盘算着如何是好,可是怎么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才想到要是啼哭起来,那个书生说不定又会来接我的,于是,我就喵唔喵晤地试叫了一阵,可是谁也没有来。这期问,风在池上飒飒地吹过,太阳也快落山。肚子饿得很厉害,想哭也哭不出声来了。没有办法,就下定决心:管它什么都行,朝着有食物的地方走吧。我沿着池的左边慢慢地走动起来。实在苦得很。我忍着苦痛,拼死忘命地爬着,终于走到有烟火气的地方。心想钻进去总该有办法的,便从竹篱的破洞里蹿进了一户人家。机会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东西,要是没有这个破洞,说不定我会饿死在路旁的。“一树之荫”①这句俗话是说得很好的。这个竹篱的破洞,至今还是我访问邻家三毛的路径。现在,虽然我已偷偷地钻进了屋子,但以后又怎么办呢,我还是没有把握。这时天已黑了下来,肚子又饿,天气又冷,雨也下起来了,在这种情形之下,实在再也不能迟疑片刻。没有办法,管他娘的,就朝着明亮的,似乎很温暖的地方走。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已经走进屋子里面了。这时我又得到一个可以看到书生以外的人的机会。第一个碰见的是阿三。她比先前那个书生还要横暴得多,她刚一看见我,就立刻抓住我的颈根,把我扔到门外。我想这下可糟啦!只好闭上眼睛,听天由命。但是,饥饿与寒冷怎么也忍耐不住。我乘阿三不防,又爬进厨房里。但不到一会儿又被扔出来了。扔出来后我又爬进去,进去后又被扔出来。我记得这样反复了四五次。当时我真恨透了阿三。前两天我偷吃了阿三的一条鱼,报复了她一下,这才平复了心中的积愤!在最后一次阿三抓住我正要往外扔的时候,这家的主人一边问哇啦哇啦的闹什么,一边从室内走出来。阿三提着我向主人说:这只短命的猫儿老是跑进厨房来,丢也丢不出去,真讨厌!主人捻着鼻下的黑毛,对我的脸瞅了一会儿,才说:那么,就把它放在家里吧。说毕就进去了。主人似乎是一个不大爱说话的人。阿三气愤地把我丢在厨房里。这样,我就决定以这家作为自己的住宅。

我的主人很少和我见面。他的职业据说是教师。从学校一回来,他就跑进书房,几乎整天都不出来。家里的人都以为他非常用功;他自己也装出用功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并非家里人所想的那么用功。我常常偷着到他书房去看,发现他很爱睡懒觉,常常口涎都拖到摊在面前的书本上了。他害着胃病,皮肤是淡黄色,看上去精神不振,有气无力似的。可是,他的饭量却不小。每次大吃一顿之后,就喝胃药;然后把书摊开,读上两三页就睡着了,口涎拖在书上。这是他每天晚上的日课。我虽然是猫,有时却也想些问题。我觉得当教师真是再舒服不过了;生而为人,一定要当教师。像这样老是睡觉也能做得下去,那么猫儿不是也能做的吗。可是按主人的意见来说,似乎世间最辛苦的是教师,每当朋友们来访的时候,他总是七七八八地发一顿牢骚。

在初进这间屋子的时候,除了主人以外,大家都很不喜欢我。无论到哪里,他们总是把我一脚踢开,不来理我。一直到今天,他们连名字都还没有给我起一个,单从这一点看,也可知道我是怎样不为人所重视了。我没有办法,只好尽可能地挨近把我收容下来的主人,每天早上他看报纸的时候,我一定爬到他的膝上;白天他睡懒觉的时候,我一定爬上他的背脊。这倒不是因为我喜欢主人,只是因为别人不理我,不得已只好这样罢了。以后,我也积累了种种经验,早上就睡在饭桶上;晚上就睡在脚炉边;天气晴和的白天里就睡在走廊边头。但是,最舒服的还是在夜晚偷偷地钻到孩子们的床上,和他们睡在一起。这家的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两个人在一间房里,睡在一个铺上。我总是在他们中间找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设法挤进去。碰着运气不好,弄醒一个小孩,那可就了不得了。小孩——特别是小的那个品质很坏——不管什么,深更半夜就大声号叫起来:猫儿来了,猫儿来了!这样一来,一向神经性胃弱的主人一定被闹醒,从隔壁房间跑过来。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夜里,我的屁股还狠狠被他用尺子打了一顿哩。  我和人类住在一起,越是观察他们,越能断定他们是任性放态的。尤其是常常和我同衾的那些小孩,更是无理透顶。在他们高兴的时候,就把我倒提起来,或者用袋子套住我的脑袋,或者把我丢出门外,或者把我塞进灶里。要是我稍微抵抗一下,他们就全家出动,四处追赶,加以迫害。前些日子,我在垫席上轻轻地磨了几下爪子,女主人就大发雷霆,从此不准我进客厅。人家在厨房的地板上冷得发抖,他们也不闻不问。每次街对过我尊敬的白毛君和我见面时,总是谈到再没有像人类那样不讲情理的。白毛君前些时生了四只像玉般的小猫,据说那家的书生在她产后第三天,就把他们一起扔到后面的池子里去了。白毛君流着眼泪说完全部经过之后,发表她的意见说:我们猫族为了保全亲子之爱,为了过美好快乐的家庭生活,不能不和人类斗争,将他们剿灭。她这个意见是很有道理的。隔壁的花毛君也说起人类不懂得什么叫所有权,大为愤慨。原来,在我们猫族之间有一种规约:干鱼头也好,鲜鱼肠也罢,最先看到的就有吃它的权利。要是对方不守这个规约,就可以诉诸武力。然而,他们人类似乎一点也没有这种观念,总是把我们所找到的好吃的东西夺为己有。他们仗着强大的势力,把应该归我们吃的东西毫无顾忌地横加抢掠。白毛君的主人是军人,花毛君的主人是律师。我因为住在教师家里,所以对于这些事情,比起她们俩来倒是达观得多。只要勉勉强强把日子度过去也就行了。尽管是人类,也没有千秋万载这么一直繁荣下去的。也罢,咱们伸长脖子耐心等待猫的时代来临吧。

P1-4

序言

这套中文简体字版“企鹅经典”丛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Books)的一个合作项目,以企鹅集团授权使用的“企鹅”商标作为丛书标识,并采用了企鹅原版图书的编辑体例与规范。“企鹅经典”凡一千三百多种,我们初步遴选的书目有数百种之多,涵盖英、法、西、俄、德、意、阿拉伯、希伯来等多个语种。这虽是一项需要多年努力和积累的功业,但正如古人所云: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由艾伦·莱恩(Allen Lane)创办于一九三五年的企鹅出版公司,最初起步于英伦,如今已是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尤以面向大众的平装本经典图书著称于世。一九四六年以前,英国经典图书的读者群局限于研究人员,普通读者根本找不到优秀易读的版本。二战后,这种局面被企鹅出版公司推出的“企鹅经典”丛书所打破。它用现代英语书写,既通俗又吸引人,裁减了冷僻生涩之词和外来成语。“高品质、平民化”可以说是企鹅创办之初就奠定的出版方针,这看似简单的思路中植入了一个大胆的想象,那就是可持续成长的文化期待。在这套经典丛书中,第一种就是荷马的《奥德赛》,以这样一部西方文学源头之作引领战后英美社会的阅读潮流,可谓高瞻远瞩,那个历经磨难重归家园的故事恰恰印证着世俗生活的传统理念。

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都有过精辟的定义,时间的检验是一个客观标尺,至于其形成机制却各有说法。经典的诞生除作品本身的因素,传播者(出版者)、读者和批评者的广泛参与同样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每一个参与者都可能是一个主体,经典的生命延续也在于每一个接受个体的认同与投入。从企鹅公司最早出版经典系列那个年代开始,经典就已经走出学者与贵族精英的书斋,进入了大众视野,成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的精神伴侣。在现代社会,经典作品绝对不再是小众沙龙里的宠儿,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经典都存活在大众阅读之中,它已是每一代人知识与教养的构成元素,成为人们心灵与智慧的培养基。

处于全球化的当今之世,优秀的世界文学作品更有一种特殊的价值承载,那就是提供了跨越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理解之途。文学的审美归根结底在于理解和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与投入。阅读经典也许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化个性和多样性的最佳体验方式,此中的乐趣莫过于感受想象与思维的异质性,也即穿越时空阅尽人世的欣悦。换成更理性的说法,正是经典作品所涵纳的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展示了地球人精神视野的宽广与深邃。在大工业和产业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迪斯尼式的大众消费文化越来越多地造成了单极化的拟象世界,面对那些铺天盖地的电子游戏一类文化产品,人们的确需要从精神上作出反拨,加以制衡,需要一种文化救赎。此时此刻,如果打开一本经典,你也许不难找到重归家园或是重新认识自我的感觉。

中文版“企鹅经典”丛书沿袭原版企鹅经典的一贯宗旨:首先在选题上精心斟酌,保证所有的书目都是名至实归的经典作品,并具有不同语种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其次,采用优质的译本,译文务求贴近作者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内容与品质;另外,每一种书都附有专家撰写的导读文字,以及必要的注释,希望这对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会有一定作用。总之,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绝对不低的标准,期望用自己的努力将读者引入庄重而温馨的文化殿堂。

关于经典,一位业已迈入当今经典之列的大作家,有这样一个简单而生动的说法——“‘经典’的另一层意思是:搁在书架上以备一千次、一百万次被人取下。”或许你可以骄傲地补充说,那本让自己从书架上频繁取下的经典,正是我们这套丛书中的某一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一月

后记

漱石笔下那只猫

◎高桥英夫

我想说,漱石的小说中,没有比《我是猫》更有名的了吧。可是刚说完,我就想起还有《哥儿》。所以当说起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时候,应该同时列举这两部作品吧。这两部,是原英语语言学家兼英语教师漱石作为小说家华丽登场的初期作品。《我是猫》由明治三十八年一月起至第二年的八月,在高浜虚子主编的杂志《杜鹃》①上分十次连载。《哥儿》于明治三十九年四月,一次性刊登在《杜鹃》杂志上。《哥儿》刊登的那一期杂志上也登了《我足猫》的第十章。

那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两部作品共同的特征。这种一个劲儿涌出的丰富语言与断得恰到好处的文体,好像稍微欲言又止就会堵住一样。这正是二者的共同之处。漱石将这种语言与文体作为自己的特点,迈出了小说家的第一步。从个别作品来看,《我足猫》以新奇的想法让“猫”作为叙述的主体,建立了一种让太平盛世的逸民们尽情演绎、诉说滑稽与讽刺的饶舌小说的规则。另一方面,《哥儿》讲的是年轻的江户教师投身乡下中学,与旧习、偏见做斗争的酣畅淋漓的劝善惩恶小说。如果把这两部小说放在一起比较其特征的话,它们应该是作者漱石本人或许也没有完全驾驭的丰富的小说语言的水脉。

这样理解的话,在那之后的诸多作品和初期的两部作品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或者说有怎样的区别,这个问题也许会浮现于眼前。虽说漱石最有名的作品是《我是猫》,不过要说优秀,可能还是他的后期作品,比如:《心》、《路边草》、《明暗》。应该保持这一意识,或者有一半这样的意识来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即使拒绝持有这种想法,经过思忖品味之后仍然觉得《我是猫》才是漱石最好的作品,对思考问题也没有任何影响。

光看印象,也许有人会认为,滑稽、讽刺、饶舌的《我是猫》和热血、酣畅淋漓的《哥儿》与沉闷得透不过气的后期作品相距甚远,这种想法并不奇怪。从文词、文体来看的话,每部作品也可以说各有千秋。不过,是不是真是这样的呢?也许还有必要再深思熟虑一下。从《后来的事》开始,人性中自我的部分浮出水面。之后在《门》、《行人》、《心》、《路边草》、《明暗》中也不断出现。这一问题长久盘踞在漱石的心中,不曾间断。对自我的丑陋执着刺痛着漱石,在苦闷地寻求超脱的同时,漱石意识到人类是绝对无法摆脱自我的,甚至不得不承认,人类必定会被自我这个障碍缠上。就这样,自我在两个层面上困扰着漱石。如果这是漱石真实的内心的话,那么《后来的事》之后的作品都可以称为“自我现实主义,,吧。

但是从文学史来看,作为现实主义开创者的自然主义者们,否认漱石的真实感,像那些不打算面对人生真相的“余裕派”、“低徊派”一样,以轻视、拒绝的态度来看待漱石。这是自然主义文学史的常识吗?还是自然主义的扭曲?不过,在漱石众多的作品中,《路边草》真实地描绘出朴质的人际关系,因而在自然主义者这边受到了很高的评价。这一插曲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话题似乎从《我是猫》偏离了。不过,后期漱石的内在现实主义(自我现实主义)为什么不能被接受呢?我认为,作为这一重要问题的源头,可以想象得到《我是猫》开始进发出的激烈、丰富的语言与文体的力量。换句话说,若是想要发现《我是猫》以及《哥儿》中的语言特征,不只是这两个作品,还有必要关注他之后的作品。我的理解是,正是由于漱石彻底表现了人性中的自我现实主义、被自然派所“误解”的那个根本,即《我是猫》的语言特征。

《明暗》虽然没有写完,但它是漱石最长的作品。第二长的就是《我是猫》,让我们来思考一下让这两篇作品长篇化的共同因素。他们所共通的应该是,通过无拘无束的增加延长来获取优势,然后赌一下看看能否达成一些什么的文学性冒险。《明暗》中明显包含了津田、津田的妻子阿延、津田的妹妹阿秀大量冗长的对话。通过他们的对话——直接对话的激烈——不断映射、刺透、搅动人类心理与伦理的深层黑暗空间。这部作品作为彻底验证自我的小说,越往下看越严肃、越深刻,全归功于漱石拥有足以能够验证自我的坚韧的语言表现方法。

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听到他们的冗长对话。从这层意义来讲,《明暗》并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毕竟,这是沿着追求自我的现实主义的文学性矢量才能成立的对话。另外,在日本人应该还没有完全掌握说话的艺术的明治大正时期,《明暗》应该比现在更加令人们感到震撼。

当我们有所了解之后会发现,《明暗》中所出现的复杂庞大的对话并不是不合时宜的。不过,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我是猫》中各种人物的多彩、惊人的饶舌与喋喋不休。当然,在气氛上《我是猫》的饶舌与《明暗》相距甚远。但是在超越常规的能说会道、语言过剩的特征这两点上,必须要承认这两部作品是相同的。

……

漱石对现实的把握力十分杰出。光辉的、鲜明的情景描写;人物们交错的表现、对待尖锐对话的应酬能力,都比自然主义者们出类拔萃。刚才的那段描写也能证明这一点。但是漱石的世界并不仅仅是视觉的、三次元空间的现实。如果仅此而已,他将会无可挑剔地被看作写实派巨匠。但正因为事实并非如此,漱石行进的文学轨迹应该沿着另一个方向。  展现“梁上君子”的现实主义的,与其说是漱石,不如说是“猫”的观察、思考与独自。语言与语言之间有相互吸引、交错、重叠的作用。语言是绝对不会崩坏的,会一直维持我所谓的“蒟蒻”状态。这样一来,其实已经形成了现实主义。如果有必要说明的话,或许可以说,漱石是为了超越现实主义,才明确地包裹住现实主义的核心部分的。

为了对抗“存在事实最原本的状态”、“为了更接近人生的真相,不得不追问”这样的固定概念,漱石偶尔会选择的方法是:不仅仅是描写,还要发现和研磨能够支持观察、省察、分析、变形、滑稽化、讽刺、批判等复合性本质的语言。并非要符合所有的特性,只要有至少两三个特性相乘的表现、文体能够定型即可。作为小说家,最早写出的作品是《我是猫》,漱石语言的相位,大致就是上述的这些了。

假如说漱石是一个又幽默又讽刺的人,那么就无法综述他的所有作品了。从《哥儿》来看的话,也可以说漱石是一位具有正义与善于行动的作家。然而,漱石为了能更加接近现实的多元化,所以他的天平稍稍过于倾向于语言的涌现力。如果这么定义他的话,就能概括他从初期至中期,再到后期的绝大多数作品了。

电车在路口急速拐弯时,气球追赶上来窜进代助的脑海里。载着小邮包的红色车子同电车擦身而过时,又映进了代助的脑海里。香烟店的布帘是红色的,揭示商品“大减价”的旗子也是红色的,电线杆子又是红色的,涂着红漆的招牌一块连着一块……最后,人世间变成了一片大红的火海,火舌围绕着代助的脑袋不停地喷吐。(《后来的事》第十七章,吴树文译)

津田无法臆测夫人将提出些什么要求,因而他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假如陷进那么一种窘境:接受之后又撤销,那就完蛋了。他想象着届时夫人的样子。不论按地位来说,按性格来说,还是从与津田有特殊关系这一角度来说,夫人决不是个能够宽容他的人。假如夫人永远不肯饶恕,他便宛如一具丧失了复活条件的僵尸。他擅于深谋远虑,没有勇气跨进无望生还的险地。(《明暗》第一百三十七回,于雷译)

随便举的两个例子,要理解它们与《我是猫》在语言上足共通的,可能有些麻烦。为了证明这件事,或许需要相当繁琐的程序。不过至今为止我所说的,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说之上:漱石对小说语言的追求,足比他的其他因素、其他目标更始终如一的。这是对两三个例子的研究结果。将这一假设延续的时候,从刚才列举的《后来的事》与《明暗》的两段话中,或许能够产生出至今为止没有发现的新关联。优先考虑此类预测,然后在《我是猫》的字里行间里尽可能地停顿,停顿之后再读一遍漱石的前期,或者是后期的系列作品。这种转换视线的复眼方法,或许正是读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读到的。  (王皎娇译)

书评(媒体评论)

特别可以注意的是漱石的文章,那是有无比的灵妙,决不是别人所能追随的。第一由他的学问渊博,对于东西文学都有极高的造诣。他是主张技巧的,用丰富的文字,文句也极意修饰变化。再加上轻快洒脱的幽默和顿智机才,自然使他的文章绚烂极目了。

——作家章克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猫/企鹅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尤炳圻//胡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2537
开本 32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2014052440
中图分类号 I313.44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