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教与生活/星云大师演讲集
内容
试读章节

(二)从造作的人间说到忏悔的人间

每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身体上的举止动作有善恶的行为;嘴上的说话,有善言恶语;内心的意念,有善恶的思想。一般而言,这当中与善业相应者微乎其微,与恶业相应者却比较多。因此,我们要常常怀着忏悔惭愧的心。

“忏悔”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其功德不可思议。譬如一个学生犯了过错,到训导处认错忏悔后,他仍然可以成为健全的青年。一个出家人要经常忏悔,从忏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恶业。“忏悔”犹如菩萨的慈悲法水,借此法水,能够洗涤无始以来的罪愆,获得清净的佛道。

人生在世,虽仅数十寒暑,但是,为了事业,为了家庭,难免奔波劳累,甚或与人争执计较,不知造作了多少身口意的善业与恶业。如果能够及时反省忏悔,则善业增长,恶业消除,仍然不失为堂堂正正的人。因此,佛经云:“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无明烦恼生起现行,只要及时觉悟忏悔,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犯了过失,而是犯了过失仍不知道悔改。如同陷入错误的泥淖里,若能及时回头,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自怨自艾,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则将越陷越深,终于遭到灭顶。佛教里的《梁皇宝忏》《大悲忏》《八十八佛忏悔文》等,都是教人常行忏悔;所有罪过,一经忏悔表露,如同经过法水洗净,不会再遭遇旁人的责难与遗弃。

了解了忏悔的意义与功德,我们应该如何忏悔?除了佛教的布萨、拜愿,有一个在人际问最行得通、最能够获得和谐的妙法,就是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牢牢记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的铭言。一般人都是处处维护自己,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好人。曹操曾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可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却须处处为别人设想,大家都是好人,只有我是坏人。如果世间上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观念,相信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人我之间绝对没有争执的事情。举个例子说:

张三把电风扇打开了。李四不喜欢,开口大声说道:“喂!不要只顾自己吹,想想别人已经感冒了,赶快关掉!”

张三不服气说:“你自己感冒,站到旁边去!别人热死了也不能吹吹风吗?”

“我为什么要站到旁边去?”李四发火了。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砰”一声关上了。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起烦恼,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

甲一听,反驳道:“门本来就没关,你怪什么啦?我怎么知道会刮风?”  乙不服气,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

分析上面两个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譬如张三得知李四感冒,赶快说“对不起”,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

甲乙两个人的争执,如果在乙发怒时,甲适时地道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

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勇于认错,勤于忏悔,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人我相处,自能和谐,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

(三)从接受的人问说到报恩的人问

社会上一般的人,处处都在争取自己的利益,只想获得,不能施予。

阎罗王对着两个小鬼说:“让你们到人间投胎做人,一个一生给别人东西,一个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投胎做哪一种人?”

小鬼甲听了,赶快跪下来说道:“阎王老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处得到东西的人。”小鬼乙选择当个一生给别人东西的人。

阎罗王抚尺一振,宣判道:“下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别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

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当然,更遑论报恩了。我们学佛的人,应学习佛陀的慈悲,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对于宇宙世问,要能知足、感恩,要有“我能给别人什么”的胸怀;不能自私贪求,只想“别人能给我什么”。因为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唯有分享快乐给人,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P14-16

书评(媒体评论)

佛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里俯拾即是。无论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如能将佛法落实、融入其中,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教化”。——星云大师

目录

佛教与生活(一)

佛教与生活(二)

佛教与生活(三)

生活与信仰

生活与道德

生活与修持

生活与般若

行为平坦的道路

身心安住的家园

人生十问

如何美化人生

谈你说我

谈情说爱

序言

我们生活在人间,人间有男女老少,人间有五欲六尘,人间有生老病死,人间有悲欢离合。在缺憾的世间,我们如何获得欢喜自在?如何发挥生命的价值?如何拥有安乐的生活?这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课题。

佛陀降诞人间,示教利喜,为人间开启了光明与希望;佛陀依五乘佛法,建立了“五戒十善”“中道缘起”“因缘果报”“四无量心”“六度四摄”等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创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提出“传统与现代融和”“僧众与信众共有”“修持与慧解并重”“佛教与艺文合一”等弘法方向。多年来,以“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作为宗旨,人间佛教渐渐蔚然有成,欣见大家高举人间佛教的旗帜,纷纷走出山林,投入社会公益活动,实践佛教慈悲利他的本怀。

2004年,我曾在香港和台北作例行的年度“佛学讲座”,三天的讲题分别为“佛教的生命学”“佛教的生死学”“佛教的生活学”。我言:生命为“体”,作为本体的生命,是不增不减、永恒存在、绝对、无限、正常的;生死为“相”,每个生命所显露的现象,是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相对、有限、非常的;生活是“用”,生命从生到死,其中的食衣住行、言行举止、身心活动等等,无一不是生命的作用。因此,体、相、用,三者密不可分。我们既来到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三者是一体的,其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整个人间佛教可以说就是“生命学”“生死学”“生活学”。

之后,我在世界各地演讲《人间佛教的戒、定、慧三学》。所谓戒定慧,有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趣入解脱,是学佛的次第;在人间生活,更需要断除烦恼才能获得究竟的妙智,才能自在悠游于人间!

1949年,我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之后,为了适应广大民众的需求,毅然采取面对面的讲说弘法。从宜兰乡村的弘法,到城市各处的聚会;从监狱的开示,到工厂的布教。1975年,在台北艺术馆举行佛学讲座,首开在“国家会堂”演讲佛学之风。接下来,我弘法的脚步,由北至南,由西至东,从学校到部队,从岛内到岛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弘法的国际化,我更是终年在世界各地云水行脚,奔波结缘。

演讲的对象,有一般男女老少的信众,也有大专青年、企业界精英、教师、警察等特定对象。讲说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经典方面有《六祖坛经》《金刚经》《维摩诘经》《法华经》等,也讲说佛教的义理、特质与现代生活的种种关系,以及佛教对社会、政治、伦理、经济、心理、民俗、命运、神通、知见、因缘、轮回、死亡、涅槃等各种问题的看法。

三十年前,佛光山的弟子们将我历年来演讲的内容,陆续结集成书,并定名为《星云大师演讲集》丛书,二十多年来不知再版了多少次!许多读者将此套书视为认识佛教、研究佛学必读之书,也有不少出家、在家弟子,以此演讲集作为讲经说法的教材。

这套演讲集已缺书好一段时间,不时有人频频询问、催促再版。我重新翻阅,觉得此套演讲集讲说时隔近三十年,抚今追昔,虽然佛法真理不变,人心善美依然;环境变迁有之,人事递嬗有之。因此,决定将此书全新改版,去除与现今社会略微差异之处,重新校正、修订、增删,并依内容性质,分类为《佛光与教团》《佛教与生活》《佛法与义理》《人生与社会》《禅学与净土》《宗教与体验》《人间与实践》《佛教与青年》等册,总字数百余万字。为保存、珍重历史,同时又为方便后人参考、查询,我将演讲的时间、地点记于每篇文章之后。

我出家已超过一甲子,毕生竭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与实践,主要是希望全世界各族群能相互尊重,人我能相互包容,社会彼此和谐进步。这套演讲集是为我初期弘法历程,以及一以贯之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的鲜明见证。

出版在即,为文略说弘法因缘,并以心香一瓣祝祷人间佛教正法久住,所有众生皆能身心自在,共生吉祥。

星云于佛光山法堂

内容推荐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烦恼、困惑,更有一些人应无法解脱而走上自杀的道路。因此,如何寻找自在的人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星云大师编著的这本《佛教与生活》告诉读者,佛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想要美化人生,就要美化我们的语言、思想,更重要的是美化我们的心灵。有佛法就有办法,而佛法的真理并不玄奥,它就在世间的食衣住行上,就在人我的处事经验上,如果能将佛法运用于生活中,则能一生受用无穷。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这本《佛教与生活》讲述佛教与生活、信仰、道德、修持、般若的关系,还涉及人的行为、身心、困惑、美化、人际、男女等方面问题,其宗旨就是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佛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里俯拾皆是。无论是感情、经济、处世、道德等各方面,如能将佛法落实、融入其中,便能为自己开启另一扇心胸宽广的大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教与生活/星云大师演讲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星云大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52483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5017217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