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书仪编著的《元代文人心态》是研究元代知识分子的开拓性著作。作者不囿于文史学界的观点,对元代知识分子进行了创造性的综合性研究。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分析元代的政治环境及对智能的需求人手,阐述了知识分子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一个知识层、思考层,是一个智慧的阶层,有很大的智慧潜在力。作者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论证士之所以为士,是因为士在整体社会精神生活中扮演着主角。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图书 | 元代文人心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么书仪编著的《元代文人心态》是研究元代知识分子的开拓性著作。作者不囿于文史学界的观点,对元代知识分子进行了创造性的综合性研究。作者从全新的视角分析元代的政治环境及对智能的需求人手,阐述了知识分子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一个知识层、思考层,是一个智慧的阶层,有很大的智慧潜在力。作者以坚实的史料为基础,论证士之所以为士,是因为士在整体社会精神生活中扮演着主角。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目录 探寻心灵的辩证法(代序) 原序 自序 第一章 宋辽金元易代之际的社会状况及造成的影响 第二章 元代文人思想意识的传统构成及危机 第三章 驾驭时代的梦幻和建功立业的急迫 1. 动乱年代的选择 2. 别有人间行路难——耶律楚材心力交瘁的一生 第四章 社会道德和历史责任感的实现 1. “纯文人”从政的悲剧——元好问参政始末 2. “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谢枋得于名节生死之间 第五章 用世、弃世与玩世 1. 忽必烈初期的社会氛围 2. 金莲川谋士们的命运——许衡及窦默和姚枢 3. “先天下之忧”与“全一己之愚”——苏武式的使节郝经 4. 维护“本实”的退避——刘因的操守 5. 失去了庄严感之后——飘浮在社会下层的吏和书会才人们 第六章 寻找新的精神归宿 1. 在治国问题上两种文化的冲突 2. 于通达中寻求平衡——赵孟颞的从政态度 3. 半隐半俗、亦隐亦俗——戴表元新的生活理想 第七章 心理的变异 1. 失去权威的时代 2. “世纪末”的享乐主义——玉山草堂文人的狂饮 3. 奔竞于“仕宦之途”者的悲哀——危素的“失身瓦裂” 4. “补天”无术者的沉落——杨维桢多变的生活道路 后记 参考引用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元代文人心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么书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8973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8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丛书名 | |
印张 | 9.8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