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课本中的科学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自然科学的历史和故事显得更生动、更有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两个重物的故事广为流传,它激起了无数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无限向往和崇敬。

把初中生物课本上的知识用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让你多元记忆,多点思考,多些兴趣。看完《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课本中的科学故事)》(作者:张东升),你会发现:啊!原来教材上说的是这么一回事儿。

内容推荐

张东升编著的《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课本中的科学故事)》是一本既有趣又实用的科普读物,最适合9~14岁的青少年阅读。《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课本中的科学故事)》以初中生物课本相关的14位重要科学家为线索,将与其相关的科学趣事、史实,和青少年即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用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相信小读者读完后一定会大有收获。

目录

林奈:给生物分类和命名/1

故事1:给每一种生物分类/1

故事2:统一生物的命名/3

故事3:植物有雄雌吗/4

故事4:林奈的小故事/6

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8

故事1:生物学的显微镜/8

故事2:发现细胞/10

故事3:不幸的胡克/11

施莱登:提出细胞学说/14

故事1:细胞学说/14

故事2:细胞的结构/16

故事3:植物的颜色/18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20

故事1:幸福的虎克/20

故事2:死海中真的没有生物吗/22

故事3:蘑菇、木耳是植物吗/24

故事4:给生物分类太难了/25

詹纳:接种牛痘预防天花/27

故事1:传染病——人类曾经的头号敌人/27

故事2:最早的疫苗/29

故事3:詹纳发明种牛痘/31

故事4:人类的反击/32

故事5:毁灭还是保存,这是个问题!/34

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35

故事1:巴斯德的小故事/35

故事2:是什么引起了传染病/37

故事3:征服狂犬病/39

故事4:葡萄酒变酸了/41

故事5:食物为什么会变质/43

哈维:发现血液循环/45

故事1:血液的管道——血管/45

故事2:血液循环的发现历程/46

故事3:血压和脉搏/49

故事4:血液的成分/51

故事5:血型/53

贝林:发明血清疗法/56

故事1:破伤风/56

故事2:第一届诺贝尔奖/57

故事3:为什么人很少受到病原体的伤害/59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62

故事1:发现杀死细菌的物质/62

故事2:寻找抗生素/64

故事3:抗生素并不是万能的/66

故事4:弗莱明的小故事/67

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70

故事1:巴甫洛夫的小故事/70

故事2:流口水的学问/74

故事3:巴甫洛夫和实验狗/76

故事4:婴儿为什么会尿床/77

班廷:提取胰岛素/79

故事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79

故事2: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81

故事3:尿液中有糖/82

故事4:班廷的小故事/84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87

故事1: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87

故事2:物种的起源/89

故事3:生命的起源/91

故事4:达尔文的小故事/93

沃森: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97

故事1:有三个妈妈的克隆羊长得像谁/97

故事2:生男生女谁决定/99

故事3:无人不知的DNA/101

故事4:沃森的小故事/103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106

故事1:杂交水稻/106

故事2:杂交水稻是转基因食品吗/107

故事3:袁隆平的小故事/109

试读章节

故事1:生物学的显微镜

小朋友,你近视吗?如果你现在刚好戴着近视眼镜,那不妨摘下来,看看你的镜片。这两块光线可以穿透的镜片在书本上称为透镜。

放大镜同样是用透镜制成的工具,通常它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倍到十几倍。如果将两块或多块透镜组合起来,那将得到更大的放大倍数。

今天中小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显微镜正是这种透镜组合的观察工具。它有两块透镜:距离观察者眼睛近的透镜称为目镜,距离所要观察的物体近的透镜称为物镜。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上标有10×,则表示它可以将物体放大10倍。同样,如果物镜上标有40×,则表示它可以将物体放大40倍。那么,这样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则可以将物体放大400倍(10×40)。

通常一台显微镜配有多个目镜和物镜,这样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镜头组合和放大倍数,以适应不同的观察需求。

显微镜这种神奇的观察工具,是在1590年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被发明出来的。

荷兰的詹森父子当时是眼镜商人,他们不仅对如何卖更多的眼镜赚取更多的钱这种事情感兴趣,而且对单个透镜能把物体放大的现象也很感兴趣。

可能父子俩觉得单个透镜放大的倍数不够,用来观察还不过瘾。于是,尝试将两块透镜安放在一个圆筒中。这样,历史上的第一台显微镜就出现了。

可想而知,第一台显微镜的结构是十分简单的,它有待后来的科学家进行必要的完善。在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完善的工作中,英国的科学家胡克最为重要。

1663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结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这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而将物体放大,因此这种显微镜也被称为光学显微镜。

它扩大了人们的观察范围,直至今天它几乎出现在校园里每一个生物实验室中。然而它有一个不可克服的局限,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光学显微镜也只能将物体放大1000多倍。这迫使科学家不得不研制更为先进的观察工具。后来,科学家制造出来的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的电子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几百万倍甚至更高。

小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你摸一摸近视眼镜的镜片,它四周要厚一些,中间要薄一些,这样的透镜我们称之为凹透镜。相反,四周薄一些,中间厚一些的透镜称为凸透镜,现在光学显微镜上使用的透镜都是凸透镜。

故事2:发现细胞

你听说过“细胞(cell)”这个名词吗?比如医生抽血检查病人血样时,就是想了解病人血液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等)含量是否正常。

细胞大多都很微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细胞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最先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和命名的。

前面我们提到,胡克自己动手设计和组装了一台显微镜。面对着这个能把物体放大的强大工具,胡克仅仅只是想默默地欣赏它吗?

他当时的心情,你一定能够理解。在实验室里上实验课时,你面对实验台上摆放的各种仪器,如果没有老师严厉的警告,那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动手摆弄这些仪器。

胡克当时的心情可能更加迫切。

他开始不停地将蜜蜂、跳蚤等昆虫放在他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研究。他还将蜜蜂的刺、苍蝇的脚、鸟的羽毛、鱼的鳞片等,用显微镜详细地予以考察比较。

小动物看够了,再看植物。

有一次,胡克从一块树皮上切了一个小小的薄片,并把它放到自己的显微镜下观察。他发现里面有很多小小的长方形,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着。

胡克觉得每一个长方形就像一个单人房间一样,所以他使用单人房间的cell一词命名这一个个长方形。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观察到植物细胞。P8-10

序言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自然科学的历史和故事显得更生动、更有趣。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两个重物的故事广为流传,它激起了无数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无限向往和崇敬。

初三的时候,我和学生们一起对自然科学课本中出现的科学家进行了一次统计,一共提及了52位科学家的名字。实际上,我们课本上出现的科学家并不算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科学的每一处知识都可以追溯它的历史,都有其可以诉说的故事。

学生们热爱自然科学故事但却十分缺乏相关的知识。科学故事不仅使课堂有趣,而且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知识、科学家的距离,另外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上,我尽量多挖掘一些科学故事与同学们分享。这让我阅读了一定量的科普读物,同时,在教学和阅读过程中也有了一些资料的积累和感想。

既然学生热爱科学故事,那为什么科普知识如此匮乏呢?我对班级同学调查后发现:学生阅读的科普书与初中科学课本严重脱节。

那么目前市面上的科普图书哪些比较适合学生呢?因为也有学生和家长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我读了很多有关科普的书籍。无论写得如何,每本书都能带给我一些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尽管每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我还是发现书中似乎缺了点什么。因为这些书籍大多是由科学家、科研人员或记者编写的,和现在的学生生活实际或课本都有所脱节。

本书是最接近课本和学生的科普读物,如果能对中小学的学习和阅读有所助益,同时丰富家庭藏书,让自然科学故事成为家庭饭桌上的谈资,则善莫大焉。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基础教育分社贾贺社长、何况编辑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正是你们和我一起完成了这一有意义的工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参阅了大量的科普读物和网络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初中生物的那些事儿(课本中的科学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东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94085
开本 16开
页数 1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91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