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庄子的奔腾(最新修订本)
内容
试读章节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穰。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老聃有个学生叫庚桑楚,对于老聃的大道论述有独到的、深刻的体悟与修养。他从而迁移到了畏垒山那边去居住了——不知是否意味着有了道就要隐居。道的作用是把人藏起来。下人当中有一种什么都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人,他们似乎什么都明白(卑人之智),他们是万事通,庚桑楚就请他们走人了。婢女侍妾中还有一种人,时时自作多情地讲仁讲义(妇人之仁),他也与她们拉开了距离。最后是比较迟慢厚重的人跟他生活在一起,再有就是辛辛苦苦干粗活的人为他做事。他在畏垒山这里住了三年,畏垒山这边收成极好。畏垒山的民人交相议论:“庚桑楚这个人刚来的时候,我们一看就吃了一惊,他好像是另一类人呀!(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哟!)如今看着他呢,我们如果一天天地从表面上看,想法计算他带来了哪些变化,也许还会感到不那么明显,不足以说明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但一年过去,咱们总括起来计算,他带来的变化、他的作用可就大了去啦!这样的人,差不多就该算是圣人的啦!咱们大伙儿为什么不供奉他朝拜他并尊崇他做这个地区的首领呢?”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了不起的、走到哪里能够让哪里风调雨顺的人物,他不喜欢两种人,一种是过于明白的人,即自作聪明的人,一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即酸溜溜的自作多情的人。为什么?前者往往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徒增烦乱,扰人视听;而后者呢,酸不溜秋,表面文章,假仁假义,黏黏糊糊。他们都显得装蒜、浅薄、啰唆、烦人、添乱、无事生非、自找麻烦,倒也有趣。

与之相较,这位庚桑楚先生,宁愿与鲁钝的人为伍,与干活的人为伍。没有太多的脑筋与心性的人比似智似愚、若仁若不仁、小有聪明仁义的人好相处,这恐怕是事实。

然而,庄子早就认同了大小老板的宁取愚而毋取智、宁取冷血而毋取温热、宁取淡漠而毋取多情、宁用十个小人毋用一个大大的君子的用人原则。这算不算逆向淘汰呢?算不算选劣汰优,至少是选真劣而不选伪优呢?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的原则呢?

我曾经搞过一次“民调”。我问了几十个人,他们一听,都赞成庚桑楚,不愿意使用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什么都自作多情、动不动仁义道德的人。与其多用明白人,不如多用傻瓜。与其多用善人,不如多用只顾自己的小人。与其任用有自己见解的人,不如用只知听喝的人。呜呼,胸怀狭隘的大小老板们啊,有你们在,还能有真正的人才出现吗?

而一万个自作多情的人当中,有几个是真正的明哲、真正的德行之人呢?有几个不是令人厌烦无比的呢?P2-3

后记

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时间,我在七十七岁高龄写完了《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分别对《庄子》内篇、外篇、杂篇作了转述与解释发挥,作了研讨与推敲,作了共鸣与对话。

慨当以慷,《庄子》难平。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倏忽万世,摇荡苍穹。俯拾即是,妙语无穷。铺陈巨浪,点染雄峰。孰能与舞?起落匆匆。睥睨万物,笑谑群生。忽呆若木鸡,又世事清明。时深明大义,却力排凡庸。若蝴蝶园圃,或鲲鱼北溟。且树下酣睡,似飘摇太空。唱天籁野马,讥黄鸟弹弓。抚虚室生白,扮盗墓儒生。揭穿盗亦有道,道亦有盗,冷嘲义出侯门,侯门义生。谈庄享受,舞庄快活,思庄奔腾。孔丘枇糠,盗跖张扬,惠施语塞,墨翟目瞠。老王何幸,呼青春、勇探索、锋芒毕露,混乱、挫折、边疆,浮沉、井喷、诗书论、长中短、春夏秋冬,犹说红楼、义山、老子、庄生。天降斯任,请看我飞旋纵横!

最大的障碍是文字,我只能信赖前贤。依靠的是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第三册中王先谦撰的《庄子集解》、中华书局版郭庆藩撰《庄子集释》、中华书局版陈鼓应注释与翻译的《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版孙通海译的《庄子》、线装书局版《傅佩荣解读庄子》等等。我也点击浏览了网上的各种版本。这些书与资料都给我极大帮助。问题是,有时候白话译文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我提不出多少质疑,但仍然是越看越糊涂,不明白它的含义,不明白它的逻辑,更不明白它的针对性——它到底要说什么,要反驳什么,要提出什么。《庄子》在杂篇《外物》中提出“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的著名命题,善哉此言,我读庄谈庄的最大困难在于,拼命接触学习那些筌、蹄、言,而硬不能得到鱼、兔与意。

怎么办?我要劲的是捕鱼、养兔,体贴分析咀嚼其意。对于我来说,我能够做的不是继续扩展筌、蹄、言的资讯,在堆积如山的庄学疏解上再加量加高,而是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与庄生共舞,揣摩逼近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我相信,庄生原来也是活人,有七情六欲之人,特别聪明与有趣的人,有着与众不同、高出一大截的见地与想象力的人,叫做“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是一个这样的精神上非常骄傲:思想上非常开阔,见解上非常高明脱俗,表达上汪洋恣肆、不拘一格的人。你如果做不到与他智力上精神状态上的靠近与共鸣,大致的平起平坐,你的解释就只能是隔靴搔痒、刻舟求剑、步行追鲲鹏、冬烘讲天才,想吃其尘垢也吃不上!某虽不才,敢引庄为同道,敢不在庄前一味自惭形秽、匍匐随从,而是平视庄周,与之拥抱握手,与之交谈辩论,与之对话,与之共遨游同欢笑,与之翩翩起舞。可能,我的解说转述,尤其是发挥中有兴之所至脱离或不尽信守原义的地方。就是说,有老王的思想见解,有受到庄文(即《庄子》的鱼篓子、猎犬或兔蹄或其文字)的启发,引出来的一大套想法,其中当然有对原文的突破发展。这对于我来说,完全正常,完全必要,否则,那么多古汉语、古哲学、古代思想史专家在那里,你王某瞎掺和做甚?要你王某这一搅屎棍做甚?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那点经历,那点浮沉,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呜呼!乐在其中,意在其中,美在其中,这与那些字斟句酌的疏解方法根本无法沟通。

当然,极个别地方,可能有被王某忽略了的、已有的更可靠也更准确精彩的理解,如有专家学者指出,老王会五体投地、从善如流、感激涕零的。

对不起,以庄解王,以王解庄,我注六经,六经注我,这才是我的追求。我是老王,不是国学家,不是庄学家,更不是道教专家。我感谢任继愈先生生前鼓励我,对我开玩笑说:《老子的帮助》道破了老子的天机,会折阳寿。冯其庸先生也鼓励我说,别人是以老解老,而我做到了以王解老,便通了新意。谈起庄来就更热闹了,《庄子》一书,上天人地,形上形下,寓言故事,怪论奇谈,石破天惊,波谲云诡,古今中外,只此一人。老王何幸,两年半出它三大本书,谈庄舞庄解庄也批评庄,爱之深,责之切,“好啊,多么好”!

这最后引号里的字像是受了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好》的影响。我深信再没有第二个人谈庄时能想起马诗人来了。老王的书,独一无二。

目录

如莲的喜悦(代序)

庚桑楚:摆脱干扰,解开心结

一 不要自作聪明也不要自作多情

二 学道而后不营营,怎么会这样难

三 经过终极关怀与高端推理,求得人格的自由与解脱

四 以天下为笼,以其所好笼之,可得

徐无鬼(上):理想的尊严与务实的掂量

一 爱民还是害民

二 圃于治、圃于事,人们就这样失去了自由

三 是百家争鸣还是乱成一团

四 高士岂能成事

徐无鬼(下):另类思路的缤纷花朵

一 怎么忍心责备猴子

二 不道之道与不言之辩

三 听说有好事就哭了

四 河流为什么不怕风吹日晒

五 从不知中得到知,原因是从不知中坚定了信仰

则阳:大妙中遨游,幽深里冲浪

一 古代的公关活动分子形象

二 不知不闻最好,更不用谁来命名

三 还是要大而化之

四 隐与显

五 为政的末路

六 理想主义的为政,仍然不等于大道

七 大道的内在悖论令人叹息

外物:人怎么样得到自由

一 善未必就有善报,就是说仅仅提倡道德,不见得管用

二 小人物想干大事,有点可笑

三 如果儒者去盗墓

四 神龟知命,知命者偏偏无命,怎么办

五 只有与脚印一般大的地面,你还怎么走路

六 为什么老是忘不了手段

寓言:文无定法,论非必然,搜搜而已,自有大妙

一 寓言、重言、卮言,天成《庄子》文体

二 干脆拉上孔子一起说

三 通向大妙之路,你要不要试试

四 存在并不那么确定与结实

让王:辞让的哲学

一 弃天下如敝帚,你做得到吗

二 见利忘义还是有所不受

三 清贫万岁!清醒乎自岛?

四 世事何肮脏,死以守清白

盗跖:痛斥儒家的一套道德理想与行为规范

一 盗跖猛批孔子

二 满苟得力辩子张

三 知和力辩无足

说剑:以大道大本之剑,取代兵器之剑,你信服吗

渔父:盗跖批完了,再由渔父教导一下孔子

列御寇:怎样才能做到神全

一 你应该为你的获得而不是为你的未能获得而发愁

二 千万别以为你自己改变了世界

三 真正的诚信不需要挂在口头上

四 人心险峻,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五 愚昧的人总自恃偏见而沉溺于低俗的人事

天下:乱世英雄起四方,有说便是无冕王

一 天下大乱,道德不一,贤圣不明,于是只能向后看

二 严苛克制的墨子学说难以被现实所接受

三 安宁、柔和、息兵、寡欲,谈何容易

四 无私、无择、无非、无过、无知的一相情愿

五 关尹、老聃,博大真人

六 以庄解庄,谬悠荒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七 纯粹的思想者惠施

序言

这里,我仅仅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说一下自己阅读王蒙先生关于《老子》《庄子》系列著作的感受,下面所说的内容也是阅读时随手写下来、记下来的东西——虽然这是一些读后感,却是非常真诚的。

王蒙先生说阅读《老子》《庄子》时是一种享受,我在读王蒙先生这些著作时则是一种喜悦,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如莲的喜悦”。王蒙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中国作家,在一九七八年新时期文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颁奖时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仰视着他,一直高看王蒙先生,认为他是一个能“贯通”的人,这样的人是少数。读他的大量文学作品时,我就觉得他的才华不仅仅是表现在文学方面,他的能量很大,气场很大,能做很多的事情(能当部长)。现在,在高龄之时他相继写出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等系列有关传统文化和哲学方面的书,这是一种必然。这种修养不是在他停止创作转入文化研究时形成的,而是一直存在于其创作背后。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读古人散文时的情景,觉得他们写得好,但找不到根源是什么。从先秦两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那些散文大家的全集,我基本都读过,发现诗和散文只占他们作品的极少部分,而大量的都是谈天说地的文章,因为他们贯通天地,以奇笔写出的诗和散文就显得非常出彩了,散文仅是冰山一角。王蒙先生就和他们一样。二十多年前,他提出作家学者化,这种思想当然不是要求作家都去当学者,而是强调作家要有丰富的学养——也只有学养丰富的人才能说出那样的话。以上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老子》和《庄子》是最难读的,难的不是文章之如何难读,而是其思想是一时难以领会的,它是随着读者的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被领悟的。我的体会是,《老子》和《庄子》是常读常新的,年轻时读和五十岁再读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去年读和今年读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就好比说,人站在第一个台阶上能看见第二个和第三个台阶,却不易看见第八个或第十个台阶;一个人当科长时想着当处长,当了处长就想着当厅长,没有说一个科长一开始就想着当国家领导的。王蒙先生以他近八十岁的高龄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写出了《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等一系列书,他是能领略老庄的真传的。这些著作是建立在他人生智慧经验基础之上的,所以说这些著作是靠得住的。

第三,人与人不同。如庄稼,麦子就是麦子,玉米就是玉米;人的区别在于能量,王蒙先生是大能量的人,大能量的人常常不可思议,我认为这些人都是上天派下来的,他的责任就是来指导芸芸众生。所谓栋梁之才,一座房子也就是那么几根柱子和一个梁子,当有了老子和庄子的时候,也就有了中国。严格地讲,王蒙先生不是在注经,而是在讲经。讲经者大都是国学的“高僧”。王羲之写出了《兰亭序》,后人都在模仿他、练习他,并且都成了大家,但各家有各家的风格。我读过南怀瑾说佛的一些书,也听过净空法师说佛,他们都是围绕佛经的大意而抒发自己生命的智慧。王蒙先生正是如此,他从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出发,从一个伟大作家的角度讲老庄,讲得准确且生动。

第四,王蒙先生的小说和散文中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激情充沛,潇洒自如;到了谈老庄依然思维开阔,元气淋漓,如水银泻地、泉水喷涌,令我惊叹不已。

第五,江山代有才人出。王蒙先生在高龄时期谈老子和庄子,这是必然的,也是他的使命,因为这个时代需要有人出来以另一种口吻说老庄,也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老庄以另一种面目出现。

第六,我读过一些印度哲人的书,印度这个民族为世人贡献出了许多智慧;王蒙也是这样的人,他基于《老子》和《庄子》来讲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在读王蒙先生这些著作时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想法:王蒙先生可以不停地演讲,完全可以脱开经书讲自己的人生智慧,然后集成一书,或者平时由他的学生记录他的言论,像佛经一样开头都是“如是我闻”——能出这样一本书是多好啊!

王蒙先生的才能和能量是天生的,是不可效仿的,使我们作家同行汗颜或受启发。以我自己来讲,我的知识面太窄,阅读量太小,思考太浅;古人有一句话叫“读奇书,游名山,见伟人,以养浩然之气”,读《老子》《庄子》原著,读王蒙先生的这些著作,都是养我气息的因子啊!

贾平凹

内容推荐

王蒙编著的《庄子的奔腾》是《王道》系列丛书中关于《庄子》杂篇的个性化注读。正如王蒙先生自己所言,本书是王蒙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与庄子共舞,揣摩逼近庄生的鱼、兔、意图、意念、雄辩与才华。细读此《庄子的奔腾》,从中体品到庄子思想的精深之处,悟到老王传奇人生的沉淀,对我们的人生及处世智慧有许多的启迪和帮助。

编辑推荐

王蒙编著的《庄子的奔腾》内容介绍:说来说去只能说仁义之道,君子之道,无为之道,无争故莫能与之争之道,逍遥之道,当然也有对于自保、养生、无待(不依赖客观条件)、升华与高明化、高端化之道的关注与兴趣。而对于霸道,这是老王的致命弱项,老王见识过霸道,也学会了躲避霸道、蔑视霸道、调侃与解构……霸道,只是不会教给读者以霸道ABC。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庄子的奔腾(最新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099952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4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5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45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