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唐玄奘,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人物,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既是一个出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柔弱僧人,亦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玄奘著名的西行之旅,历时十九年,途径十几个国家,跋涉十万余里。他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回归故国的真实经历,让千千万万的后人钦佩与惊叹。《玄奘精神》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

重读玄奘一生,用真实的故事讲述人生哲理;品味玄奘精神,用平凡的感悟激励你我前行!本书由墨川著。

内容推荐

唐玄奘,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伟大人物,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他既是一个出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柔弱僧人,亦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玄奘著名的西行之旅,历时十九年,途径十几个国家,跋涉十万余里。他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回归故国的真实经历,让千千万万的后人钦佩与惊叹。

《玄奘精神》以玄奘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线索,通过解读玄奘西行之旅的曲折经历及其相关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玄奘形象。他在充满艰险的西行之旅中所彰显出的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识、优秀的团队意识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获得圆满人生的关键。

《玄奘精神》在传统励志风格上进行创新,融入了历史、人文元素,通过阅读《玄奘精神》,我们的当代青年人与现代管理者都可以从中找到激励自我、成长完善、迈向成功的能量与动力。本书由墨川著。

目录

第一章

进退由心,大德之境

第二章

随机而变,智慧胜于机巧

第三章

无权无势,也能成为命运的强者

第四章

将“倔”进行到底

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

第六章

无须畏惧貌似强大的对手

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

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

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

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个角色

第十二章

圆满人生,职业成就事业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这一天,是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的正月二十四日,宰相房玄龄如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穿戴整齐,准备处理从庞大帝国各地发来长安的纷乱庞杂的政务。从秦王人关到玄武门之变,从贞观改元到官拜司空,房玄龄一直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和股肱之臣。辽东战事将来,唐太宗集全国兵力、财力于东都洛阳,把西京长安和整个帝国的大后方都交给了自己——圣君之名,知遇之恩,作为一名老臣,六十六岁的房玄龄每一天都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地做好臣子的本分,把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

贞观一朝名臣辈出,然而不论刚直如魏徵、多谋如杜如晦、权变如长孙无忌,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让人诟病之处,唯有房玄龄,始终以一种低调沉稳、周全谨慎的姿态妥善地处理着大大小小的麻烦事,巧妙而不动声色地平衡着朝中各派势力,堪称人臣典范。

尽管如此,这位大唐帝国宰相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惧内和吃醋的故事:

相传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不久,为了奖励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屡建功勋的大臣们,就突发奇想要为他们纳妾,刚刚当上宰相的房玄龄也在其中。可房夫人却是出了名的河东狮子,仗着出身显赫硬是不给唐太宗面子,根本不让那些女子进门。房玄龄向来惧内,在朝政大事上多有谋略的他面对悍妻竟毫无办法,无奈之下,唐太宗出了奇招,让人给房夫人送去一壶毒酒,让她在毒酒和接纳小妾之中二选其一。不想房夫人性子刚烈无比,宁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头,端起“毒酒”一饮而尽。当房夫人含泪喝下“毒酒”后,才发现喝下去的不是毒酒,而是一杯浓浓的香醋。从此,吃醋便有了嫉妒之意,房玄龄惧内如斯更是传为一时之美谈。当然房玄龄和房夫人并未因此事而翻脸,唐太宗给了面子,房夫人自然也不再使倔,房玄龄也就战战兢兢地纳了小妾,夫妻之间一如既往地相敬如宾。

以房玄龄的才干和声望,本可在唐太宗不在长安时平静而顺当地辅佐太子李治监国,但是这样的平静并没能维持多久,一件早在计划之中却又突如其来的事情打破了长安城的平静,也让这位久经风雨见惯大阵仗的大唐名相着实操心了一回。

事情来得十分突然,就在房玄龄收拾完毕准备离开府邸进宫去见太子李治的前一刻,他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娶了唐太宗第十八女高阳公主的房遗爱匆匆赶来告诉自己的父亲,说是那位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和他的马队已经到了长安城外!

高僧?取经?难道是玄奘?

是的,正是玄奘!

对于这个名字,房玄龄并不陌生,早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印度摩揭陀国国王曷利失尸罗迭多(即后文中将会提到的戒日王)派使者前来大唐,不但带来了国书和珍贵的礼物,还带来了一个让大唐君臣意想不到的消息——一位名叫玄奘的僧人,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地离开中原来到印度,不但凭借高深的佛法修为让大乘佛教在印度重新焕发光芒,还以出类拔萃的辩技和人格震动四方,成为全印度最炙手可热的高僧。更令大唐君臣感到振奋的是,这位玄奘法师在游学讲经之余时时不忘故国,处处以大唐子民为荣。

房玄龄记得很清楚,那天唐太宗非常高兴,不但赏赐了戒日王的使者大量财物、派云骑尉梁怀礅随他回访摩揭陀国,还在宴席上详细询问了玄奘法师在印度的种种情况,饶有兴致地倾听着一个外国使者对本国高僧绘声绘色的讲述和发自内心的崇敬。

玄奘这两个字,就是从那时起在大唐君臣心中留下了种子。

两年前,也就是贞观十七年三月,为了巩固大唐对河西的控制、扩大大唐在西域以外的影响力,唐太宗又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随同朝贡返还的印度使节再次出使印度。据史料记载,大唐使团直到贞观十九年正月才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沿途出访了数十个大小国家,直到次年才回国。与此同时,就在这条途经西域、中亚通向印度的崎岖之路的另一个方向,我们伟大的法师一玄奘,正带着他从“西天”取来的真经,执著东行。

“长安……大唐……”他默念着,抬起头,远远望着地平线尽头那座巍峨城池的轮廓。

“我,我回来了……”他像一个回到故乡的游子,眼眶,在那一刻湿润了。

十九年前,那还是贞观元年,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的关中之地发生饥荒,他混杂在外出求食的流民队伍里,开始了自己的西行之路;十九年后,这个崭新的帝国在一位英明君主的治理下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佛日轮回,他做到了,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带着曾经的誓言和沉甸甸的经书,回到了这片让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上。

“法师,我们到了,过了前面的驿站就是长安。”随行的小吏小心翼翼地提醒着,唯恐惊扰了玄奘。在他们眼里,玄奘就是佛法和神迹的化身——能够一个人独自穿越茫茫戈壁,走遍西域、印度数十个国家,十九年矢志不渝求取真经,即便是最聪明的商人和最勇敢的武士,也不一定能够做到,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和力量啊!

在他们眼里,玄奘已不仅仅是一个得道高僧,更是我大唐气象的煌煌象征——只有在我大唐,才能出这般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只有我大唐之人,才能完成这万里取经的旷世之举!

玄奘停了下来,离他不远的地方,是一条结了冰的小河,河边是一排光秃秃的柳树。运送经卷的马队也停了下来,他们只能跟在玄奘身后,玄奘不走,他们就不能挪动半分。

玄奘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气息,令人沉醉;

他俯下身,双掌触地,缓缓跪倒,朝着帝都的方向——叩首。

“快跪下啊,快叩头,跟着法师,快!”小吏忙不迭地低声喝呼着,马队的随行成员——僧人、官吏、护卫、马夫,齐刷刷跪倒一片。一路行来,玄奘的言行气度已让他们深深折服,他们觉得,能跟随玄奘同行一程,本就是件福泽三代的幸事;他们相信,只有这等非凡的人物,才能在九死一生中完成取经的伟业。

“大唐啊,我回来了……”玄奘默念着,泪已潸然。他仿佛又回到了临近那烂陀寺前的那段时光,近乡情更怯——明明只有咫尺之遥,却再难前进一步。对一个孜孜求学的僧人而言,在佛法圣地那烂陀寺前停下脚步,那是一种虔诚和景仰;对一个时隔十九年方才回到故国的游子而言,在帝都长安前停下脚步,更多的是一种乡愁的凝结和彷徨……

然而,他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眼泪。

每个人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自己的,一张是给别人看的;再成功的人内心深处都有柔软的一面。

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在旁人眼中,玄奘就是神圣和宝相庄严的化身,他代表的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和大唐的气度,又岂能轻易流露真情!

不过玄奘的低调并没能换来片刻的宁静一从进入西域的那一刻起,天山南北,从于阗到楼兰,从敦煌到凉州,直到关中腹地的长安,圣僧归来的消息飞一般地传遍了整个大唐西疆。大唐开国迄今二十八年,人们第一次为了一个僧人而奔走相告,第一次不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疯狂。

大地开始颤抖,地平线上出现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从长安城内外蜂拥而至的人群!

玄奘缓缓起身,一脸平静。十九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混乱与变故,处变不惊四个字早已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再让他慌乱、局促,剩下的只是波澜不惊。

小吏紧跟着反应过来,大喊:“快,保护经书,保护法师!”马队很快行动起来,护卫们上马在外,僧人们保护经卷在内,马夫管住马匹,将玄奘护在中央——经书和法师,两样东西,哪一个都不容有失!P3-6

序言

这是一段盛世下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之歌;

他来自东方,

他从丝路而来;

他用理想和信念塑就了那个时代的灵魂,

他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

他的名字,叫玄奘。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超越真实成为老幼皆知的神话形象;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对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外交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没有哪一个人,能够用一种精神,让自己的名字传遍整个亚洲,千百年来受人尊敬和膜拜。

他,就是玄奘,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僧人;

他,没有高超的本领,没有过人的权势,却做到了侠客和君王们难以做到的事;

他,没有太多的野心,没有太多的索求,只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个心愿……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全盛的顶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辉煌的时期,从玄奘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大气、开放、勇于进取的大唐精神,还能深切体验到:什么才是一位学者,什么才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奘是追求者,也是使者,他用自己的双足,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创出一条从中国经西域、中亚,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他谦逊务实、孜孜不倦、临危不惧、胸襟开阔,以海纳百川、百折不挠的姿态追求真理,成为了那个时代里最伟大的佛学家、思想家、旅行家、翻译家、外交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坚毅勇敢、诚实谦虚、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玄奘的思想和行为是东亚文明的精华所在,玄奘西行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地域和宗教的界限,成为整个亚洲甚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用他的行动和精神昭示着一个伟大盛世的到来;一千三百多年后,他的精神对于每一个正在奋斗着的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如何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如何让自己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危急时刻,是挺身而出,还是委曲求全;面对诱惑,是坐享其成,还是坚持信念?

重读玄奘一生,用真实的故事讲述人生哲理;

品味玄奘精神,用平凡的感悟激励你我前行!

后记

想要提笔写这部书是源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电视上正在重播电影《大话西游》,从舍生取义到only you,从婆婆妈妈到干脆利落,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可以说是众多西游题材影视剧中最经典的一个角色。娱乐之余,我就在想,真正的唐僧究竟是怎样的,《西游记》的故事是否就是历史上的玄奘西天取经。

我是一个历史、地理爱好者,不论是看或写,我总习惯在地图上找到人物经历过的和事件发生过的确切地点,然后去查阅当地的历史故事和风土民情。一个好的习惯,让我在不经意间积累了很多知识,平时或许看不出有多大用处,但用到写作上,就能让我的思路和知识面开阔许多,文章也会更好看。更充实。

大唐是一个传奇的时代,西域是一片传奇的土地,玄奘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一位传奇的人物在一个传奇的时代经由一片传奇的土地演绎一段传奇的故事,这就是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然而,我不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因为唐僧刻板迂腐,试问一个满身书呆子气的人,又怎能克服千难万险完成西天取经的伟业?所幸者,我看到了钱文忠先生在百家讲坛的《玄奘西游记》节目,在叹服于钱先生深厚佛学历史语言功底的同时,也被他所讲述的玄奘所打动。是的,只有那样的玄奘,才是真实的玄奘;只有那样的玄奘,才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孤身一人万里西行。

不过,钱先生的讲述侧重于对玄奘杰出人格的颂扬和众多生动有趣的佛家传说故事,而在我看来,玄奘不但是个体的玄奘、佛家的玄奘,更是一个时代的玄奘,他代表的是当时中华民族勇于开拓、勇于进取,为了追求目标和信念而执著奋斗的时代精神。

正如我在书中所写,玄奘的闪光之处,不仅仅在于精深的佛学修为和崇高的人格品德,还在于他的为人处世和当进则进、当退则退的卓然见识。历史上有很多人在成功后不清楚该如何取舍,比如韩信,也有很多人在身前风光无限,身后却是惨淡收场,比如张居正。玄奘有宽仁之心,却不一味委曲求全,该强势时就强势,该出手时就出手;玄奘并非势利之人,却懂得把握一切机会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玄奘不愿涉足政治,却能在各种当权者身旁应对自如;玄奘是一个学者,却能像能臣般驾驭庞大的取经团队、组织庞杂的译经工程……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也感悟很多,仿佛是在跟随玄奘的脚步,重新去思考一些问题,做出一些选择。以《玄奘精神》作为本书的名字,是觉得抛开故事的传奇性,玄奘本身就是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优质偶像,尤其对于像我这样80后的年轻人来说,有两点非常值得去学习:

首先,是对理想、对人生目标的坚持不懈。人很难改变社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更好,不论理想和目标最终能否实现,都要矢志不渝地走下去。正如我查地图的习惯,也许慢慢的,你就会得到一些东西。有坚持未必能成功,但是没有坚持,就一定不会成功。

其次,是对职业、对事业的追求。职业是谋生手段,事业是人生追求,很多时候二者不能两全,甚至要为了职业而放弃事业。打个比方,是为了一切都有保障而去考公务员,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也许是很多刚刚毕业或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最大的困惑。而玄奘,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僧人是他的职业,弘扬佛法是他毕生的事业,他给自己的职业和事业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因此,玄奘不会像现在很多人那样只是为了一份薪水去上班,也不会因为追求理想而朝不保夕。把职业和事业完美结合,才是生活和理想的最高境界。

因此,在写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完成了一次对自己的激励。是玄奘激励了我,是玄奘精神激励了我,而玄奘精神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坚持不懈和从容淡定,能够在执著向上的同时始终以一种潇洒睿智的姿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落得失,唯有心中信念不变。

写作很辛苦,但收获却更多。在本书稿即将完成的时候,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在此期间帮助、支持和鼓励过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的经济管理出版社的责编老师,还要感谢千年前的“玄奘”,是他和他的精神给了我坚持下来的信念和动力。

墨川

2008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玄奘精神(盛世下的传奇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墨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22049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