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年未晚
内容
试读章节

后记:时候到了——记《十年未晚》当中那十年

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哗终于!”是不少老友、网友和读者的反应。

或许你也感到讶异?咦,才第一本?这人不是写了足足十年吗?不是搞了什么“廿九几”独立出版的吗?

是的。我说要出版自己的书,这件事,我用了人生中的十年去完成。

2003年初成立“廿九几”的时候,朋友们陆续筹备和推出自己的作品。我也有好几万字的《诚实手记》可以出版。可是我每次想象第一本书的时候,心底也会有一声小小的“不”响起。

“不,其实我想写小说。”

迟钝的我,往往要好些年才发现自己的真正意向。(虽然现在你来问我,为什么呢?为何非写故事不可?我还未必懂得回答你。)(我只能够说,我想这样,我想写故事。)

2005年,“廿九几”获邀在杂志发表图文创作专栏,我和江记合作,他画我写,十篇微小小说,关于女生的成长。那一系列的作品,我们推出了合集《所以美好》,在2006年的时候,这本独立出版的小书,也算卖得不错——打成平手无须亏本。

自那时开始,我从未停止创作故事。有一小部分也曾在这网志发表,意外地颇受关注。然后,断断续续地,每当杂志约稿,只要一有机会,我便将人家的地盘化为说故事的场所。(感激《字花》和《Rice》!

真正的突破性发展在2009年。婚后,先生鼓励我尝试全心投入写作。我们从详计议,决定在一年之内,我兼职教书、写稿、教写作班维生。同时全力开始,每天写故事。

但当时我还未能好好掌握说故事的方法。看过初稿的编辑饶双宜和好友刘芷韵,也有不同的意见,迷惘的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选错路,又该怎么走下去,于是打算略略搁下写作的事。

谁料一搁,就是三年。当中发生的包括怀孕、失业、搬家、成为母亲等刺激不已的重大变化。顶着大肚子去见工的时候,横风横雨中咬紧牙关的时候,情绪莫名起伏的时候,我却忽然想到这个书名。

十年未晚。

——如是我知道,我终于会写完我的书。

一直没有放弃跟进我的书的双宜,久不久会再问我一下,怎么了,还要继续吗?我总拼命说我要出书我还要写下去你要等我。2013年春季,我们重新整理一遍旧有的存稿,我再给她送上断断续续写好的新故事。

因为我是先有书名的状况,所以一直耿耿于怀要写一篇题目相同的故事。这难题郁存我腹中多时,终于在六月中的一天,我起床打开计算机,一口气,完成了那五千字的故事。

吁——写完了。

然而无论是那一刻,和现在拿着一本真实的自己的书在手中,当我用上人生可能最好的十年去成就的事情终于发生,我却没有半点激动。论兴奋和感动,程度甚至及不上当年大学三年级飞奔往学系递交Honours Project的一刻。

并不是高潮被延后十年之故,我想。“应该是这样啊。”“我的生命就该这样。”感觉当然是高兴的但对于本来就该如此发生的事,反而更教人感到淡然和平静。

尤其当我已经明白到,写作,写故事,对我而言是如此必须继续下去的事。我想象自己是个升读小学一年班的老人精,深深明白小一之后还有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中学呢大学呢……那么,完成幼儿园课程,算什么人生高潮。  又原来,那十年累积下来的,是一份了然一一就算没有印刷成页钉装成册,就算永远出版不了一本书。我也必须写下去。我需要写下去。我喜欢写下去。

如是,莫道十年,实在永远,亦未为晚啊。

原刊于香港明报世纪版

后记

其实我知道迷上你一分一秒煎熬

你的恋爱风格,是“死去活来”派的。

你不明白别人怎么拍拖就拍拖呗,云淡风轻,干净清爽,男朋友女朋友看电影吃饭唱K旅行庆祝生辰数年下来谈婚论嫁……你和你的挚友们却是冲锋陷阵伤亡惨重。这几年好像都花在恋爱失恋和陪别人失恋之上。

连喜欢上一个人。连暧昧。连迷恋。你也来得轰轰烈烈的。

(虽然大部分时候只是你一个人在轰烈着。)

(真的?真的只得我吗?他和他和他……呢?)

你好像对谁说过,这样才不枉青春。你以为这种种起伏波澜会构成你珍贵的人生经历。你以为这些事儿最好留待老来坐在树下回味。

所以我想其实你是享受的吧?汹涌的眼泪,无数失眠心碎的夜晚,没完没了的寂寥和煎熬。其实比起受伤害,你反而更害怕“没有事情发生”吧?

这不就是“自作孽”吗?看来你没有资格看不起别人平凡的幸福,更没有资格羡慕他们的轻松爱情。

“还能与你再听几多音乐\还能伴着你再跳几世纪的舞”,数不完的却终将落空的心愿,从开始便已知有限期,你和他\他\他,不过是能共看一出、三出还是十出电影的分别。

谁叫从头到尾,你迷上的,是爱情,而不是他。和他。和他他他。

但我会成为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他终究没有娶你。

这是理所当然的,他并不是风里来火里去的人。

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勤奋拼命一级一级升上去的人,当初,怎么会巴巴地跑来追你呢?想到这里,你歪起嘴角笑了,心中牵动一丝温柔:“蠢人。”你心里说他。

从前你当面笑他呢。他寡言,似不当回事。后来你想,或许他实在是介意的。

你记得他喜欢你给他写字。便条、短笺、手机上的短讯、电邮。他老说,你真有趣。

你也曾幻想过,哪天累了,不如嫁给他,让他勤奋工作,留你在家写写写个痛快。你没告诉他,怕他当真。

(现在有点后悔,也有点好奇他会不会当真答应你呢?那时候。假如说了出口。)

你们最后一次见面,你记得,原是为他庆祝升级的约会。你没有多耐烦,你心中有了别人。你也不怕他知道。你说对不起。他默默吃光了你吃剩的半份晚餐。送你到车站,你赶赴别人的家。他说,我还是,不等你了。

没想到这回他是认真的。你没有再见过他。偶尔你给他写电邮,问他过得好不好。他总是回复数句,说,不错,最近升级了,还好,最近结婚了。你,你真有趣。

你晓得你是他的野孩子。你有他没有的勇于追求热情的勇气。他却有你没有的勇于诚实面对自己的勇气。

我想知如何用爱换取爱

如同赤足走过茫茫深海

不怕被冷待。不怕他人阻止。不怕将来后悔。天大地大,你只怕一件事。你只怕他不爱你。

你给予爱,无非为爱。只要他说一句话,你的灵魂就会痊愈。偏偏他站在远处,紧紧闭上嘴巴。你甚至无法肯定他到底看见你没有。

他明明,仍然是你的恋人。你想不起是何时开始的事了,他似给神秘力量换走了。明明还是同一个人,同一张床,同一个房间。全宇宙只得你知道,他不是他了。

你加倍用心灌溉你们的关系。你以平生最沉着的温柔包围他。最好吃的菜肴。最精致的打扮。最惊喜的礼物。最用心的情书。你都不认得自己了,简直像拼命讨好顾客的店主。

而他,偶然因为不好意思,也会特别起劲地回应你的好意。真好吃!真好看!

然而两个人之间的微妙,瞒得了你还是我?不对劲就是不对劲。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他和你也不去说破。你不愿猜想他心底是否在部署出走大计。你绝对不要分开。尽管你们之间日渐淡漠。后来他连虚假的配合也不给你了,你一个人撑下去。犹如赤足走进茫茫深海。只恐怕你走得过去,也换不回他的爱——你最大而又最卑微的勇气是,你明知道你盼望的绝对不会发生,你仍然胆敢去祈求奇迹降临赤地……

P9-13

目录

序 相濡以沫的世界——韩丽珠

渴望爱的人全部爱得很英勇

猫说不

灾难

要男人还是要孩子

结束

爱情故事

纪念品

她们是她们

梦幻手袋

发夹

蜗居

熨斗

孕食纪

二十五岁半

恐吓

美容师

婚前

放手

婚内事

十年未晚

后记:时候到了

——记《十年未晚》当中那十年

序言

我还记得初在网上读到你的文字时的情况,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仍然是部落格盛行的年代,脸书(Facebook)仍未成为风气,当人们躲到网络,他们像串门子那样,从朋友的网志,连结到朋友的朋友的网志,再连结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网志……如此不休地串连起来,即使作者原是陌生的人,透过荧幕还是会看到渐渐熟悉的文字。

我忘了怎样连上了你的网志,只记得,那时候,你的网名是“发条猫”,这是我喜欢的名字,当然,你在那里种植的文字,也是我喜欢的,简洁、细腻,没有多加修饰,却会一下子说到心坎里去,让人读着就会觉得,这是一位很明白自己茂杂内心的女朋友,懂得生活里微小而难以言说的苦难,也同时懂得,适当的慈悲。我还记得,嗜读你网志的人那么多,俨然成了一个小社群。而后来,那些纷纷来留言的人怎么了?会不会也像你这样,从当时独居当房(当房:香港出租房一种,类似大陆一些城市出现的群租房、“分间楼字单位”,又称房中房。)的硕士研究生“发条猫”,经历了现实和成长里种种日常的血淋淋的挣扎,成为了别人的情人、太太、妈妈、老师,然后是,写小说的人。你也回复了本名“楚”,我确实希望,你活得愈来愈接近,原本的自己。

读到你将要出版的作品,毕竟是高兴的,虽然,它们跟我以往在你的网志内读到的,又有一点不同,跟那批直截了当、一针见血、掏心掏肺的文章相比,这些小说多了一种迂回、曲折的玩昧,也更着意要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以温柔的语气,说出来。那是,只存在于女生之间的,相知相怜的温柔。

在我看来,你一直都明白“女性”,或许,不止是因为你身为女生,更是因为对于现况、社会、身份、性别、制度等,有着森然冷静的观察,而这种淡静的背后,很可能,也藏着一份表面看来驯服的愤怒。(直至现在我还记得,几年前,你跟学者姑姊,一起做的访谈,研究香港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女性,成为“新师奶”身份。)这是你以理论和思辨去梳理种种矛盾情绪的方法吗?那么,囚禁着我们的牢笼的尖角,便显得没有那么锋利了吗?我一直没有这样问你。

对于女性身份和处境的自觉,在《十年未晚》所收录的小说里,也可见一斑。

在小说中,女子和男子的关系往往容易生起静默的冲突——之所以为静默,因为当裂痕出现,女子能与之倾诉、商讨、期望取得安慰的对象,并不是当事的男子,而是身旁的女性。在《渴望爱的人全部爱得很勇敢》中,这样写:“终于,三十岁了你。在结婚前夕,又再重新听着‘有发生过’;只是这一次,这首歌所寄之对象,不是任何一个‘他’,而是你自己”,恋爱和关系的对象,在任何爱侣之先,必定是,自己;而在《灾难》中,眼看着倔强的妹妹快要因为社会上女生“必要找个丈夫”的观念和肚腹里的孩子,而嫁给一个不忠而且不够爱她的男生,姊姊宁愿把自置的居所放租,共同负起供养孩子的责任,也要把妹妹从“情灾”边缘挽救回来;或《猫说不》里的她,为了一段死去活来的爱情,可以放弃了待己无微不至的情人猫男,投进有家室的K的怀抱,直至K的太太找上门,才甘愿断了这关系,在我看来,她的选择并不是因为K太太说穿了她并非K唯一的情人,而是,K太太挺着的肚腹正在孕育胎儿,使她无法在脱轨的路径中再踏前一步;或《结束》里,她与日益侵占蜗居的男友,长久下来生了龃龉,不满他的影子和杂物渐渐淹没了她的个人空间,她只能与表妹商量对策,诉说苦恼;不消说,在《纪念品》中因访问饰物背后人情故事而分享爱情伤痕的女访问者和被访女生、《她们就是她们》里,那些在工作坊中互诉缺失而互相鼓励的女生们,或《恐吓》中以电邮吐露身为女性所遭遇到的歧视的女子,都在刻画女性之间的亲密情谊;甚至,在《放手》里,丈夫张明生意外离世后,令她重拾人间的生趣,愿意放下故人的,是丈夫的旧爱小伍的初生婴儿。

相反,男性的角色,在小说里,要不是与女主角所钟情的新生命充满敌意,不愿孩子扰乱生活,以至无法逃离分手命运的恋人(《要男人还是要孩子》),就是占住女生房子又不愿付出租金或其他生活支出,无法成为照顾者的人(《结束》);或,在生活细节尽力照料的丈夫,当怀孕妻子“身体不再只属于自己,当有个小生命住在她体内,社会从她的皮肤发丝五官钻进了她里面,在她的子宫扎根。社会才不管她是谁,社会只知她是个孕妇。”他还是爱莫能助,因为,他只能远远的,站在妻子的身体以外,在她呕吐时,给她撩起长发,而无法进人她内在荒凉的世界,所以,他甚至从不知道,饥饿的妻子,夜里生出了把他当做美味面包般吃掉的梦(《孕食记》)。奇妙的是,这批充满功能性的,因为社会期望而充当“情人”或“丈夫”角色的男人,有时候,固然会在楼价高企时,因为房子租金上升(适逢热恋期过去)而被女生连着房子一并断绝,但,有时候,也因为失业率上升而得到被重新被重视的机会,例如《婚内事》中,本来高薪厚职,生活奢华的妻子突然被裁员,短期找不到工作的她,为了维持生计,不惜主动向感情转淡的丈夫提供“性服务”以换取额外收人,婚姻关系的危机,便因经济衰退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读者感到窝心的,其实,并不只是因为,小说里呈现了一个迥异于主流视野的,女子相濡以沫的世界,也由于,故事的背景——愈来愈低薪的工作、愈来愈昂贵的房子和手袋、愈来愈狭小的房子、愈来愈长的工时……那么熟悉,那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城市。

最后一篇《十年未晚》,那个在二○○一年毕业,经历过SARS,渴望出走西班牙的“我”,其心路历程,也就像,同代的我们每一个,使我几乎怀疑,这是为了让我们一起“感怀身世”的小说吗?

所以,不管日后生活多么忙碌,找出一线缝隙留给自己多么不容易,可以的话,还是继续写,你喜欢的故事吧,放下沉重的身份,像呼出《十年未晚》中所有的小说那样,给四周呼出一种,谅解的声音。

内容推荐

她们的时代,前所未有的复杂。

谁都以为这一辈的年轻都市女子最幸福。一出生便是经济欣欣向荣、社会男女平等。仿佛比她们的母亲多了选择,少了牺牲,应该是最具优势的群体。

但2000年过去了,随着经济泡沫冒起又爆破,新一代的都市女生花光最好的青春,换回来的,仅是微薄薪水和迷惘前途。挤在高不成低不就而且难以突围的人生瓶颈,她们有着怎样的欢愉和怎样的理想?拥有哪些希望或救赎?假如有,那会不会,仍然是爱情?

这些年轻女子的情怀,需要新的故事和新的小说来承载。

由楚所著《十年未晚》的二十个短篇故事,有年轻的白领,有离婚的女人,有出手拯救妹妹的姐姐,有愿意冒险的女人,有后悔的女人……

透过她们的故事,我愿意我的读者们,更诚实的看见都市女子和她们的生活,然后,如果可以,更勇敢的迎向生活,创造自己的可能。

编辑推荐

由楚所著《十年未晚》是一本有关现代都市女性生活状态以及情感状态的散文小说,因为女性的时代,如今前所未有的复杂。作者借助不同的散文小说,讲述与女性相关的各种议题,如婚姻,婚育,工作,恋爱等等,文字平实不做作。楚,原名翘楚。小说作者,关注现代都市女性,也写过一些网络观察、学术论文、日常生活志记、新形式消费、名人访谈、书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年未晚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9902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201407199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