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艾芜全集(第18卷日记1967-1982)
内容
编辑推荐

《艾芜全集(第18卷日记1967-1982)》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艾芜的日记。作者的这些日记,是其作为一个作家体验生活、发现素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生涯中的勤勉和执着。本次这些日记收入文集中,对于了解作者的创作生涯、作品背景等,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写日记是艾芜数十年如一日的必修课,基本上每天动笔,内容包含每日见闻、所思所想、文事文稿、旅行游历、起居饮食、书信来往、亲友走动、书账等,还有采访笔录、读书札记等等,单篇最长的达数千字。

内容推荐

《艾芜全集(第18卷日记1967-1982)》收录的是我国老一辈文学家艾芜先生从1967年至1982年记录的日记。这些日记真实的记录了艾芜先生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以及“文革”后拨乱反正、国家重新步入正轨时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以及他的所见所感。其中有他对马列著作的研习心得;有他去凉山州、云南等地采风时对当地民风、人与事的记录;有他去邻国访问时的所见所闻;有他对日常生活的如是叙述……一点一滴,聚沙成塔,让后来者能够从艾老的视角出发,去重新审视和解读过去。

目录

1967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试读章节

9月13日

在三十年代的文艺工作者,是拥护苏联,拥护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也是反对资产阶级的。这是当时革命的或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主要思想。我读《新民主主义论》想起了这一点。

五四运动,我是拥护苏俄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封建的(如反对旧式婚姻),反对文言文的,热烈地用白话文写作的,倾向于共产主义的,赞成劳工神圣的。

在第四个时期中(即从一九三七年起)“必须同一切反抗战,反团结,反进步的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不击破这些反动思想,抗战的胜利是无望的”。(《新民主主义论》81页)

我用这个原则来检验自己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

(摘录《毛泽东选集》,略)

12月27日

最高指示:“检查自己背上的包袱,把它放下来,使自己的精神获得解放。”

一九六六年四月《解放军报》发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谈到三十年代左翼某些领导人,在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影响下,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说这个口号就是资产阶级的口号。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因为一九三六年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关于国防文学》,表示拥护这个口号。不久,在省文联召开的文化界座谈会上(有成都的文化界人士及川大中文系的师生参加),我发言说自己在三十年代是拥护“国防文学”的,承认当时我有严重的资产阶级思想。

现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已在报上发表了。这正如林彪同志所指出的:“是一个很好的文件,用毛泽东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时期文化革命的许多重大问题。不仅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纪要》对于“国防文学”的批判是很正确的。去年《解放军报》发表的社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就是根据《纪要》的指示写出的。

一九三六年,左联已经解散了,我已不再是一个盟员,文艺界许多事情不大清楚,只是听说党委托某几个人提出“国防文学”这个口号,接着就有进步的刊物编辑要我写文章表示拥护。我自己参加过左联,对党的号召当然要尽力响应,全没思考一下,国防到底是要防卫谁的国家,当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口号,有利于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者,而不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因为这个口号缺乏阶级观点,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文艺的领导。当时胡风发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另一口号,接着鲁迅先生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封公开信中,说这个另一个口号是他本人委托胡风提的。鲁迅先生是领导过左联的,我做盟员以前和以后,都是一直敬佩他的。再则,他在信里也说:“我说‘国防文学’这口号,颇通俗,已经有很多人听惯,它能扩大我们政治的和文学的影响,加之它可以解释为作家在国防旗帜下联合,为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的缘故。因此,它即使曾被不正确的解释,它本身含义上有缺陷,它仍然应当存在,因为存在对于抗日运动有利益。”“尽管喊口号,争正统,固然也可以作为‘文章’取点稿费,并以此为生,但尽管如此,也到底不是久计。”我当时觉得鲁迅先生说得对,就没有再写文章参加那一次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我以后采取了两边刊物都投稿的办法,不介入他们的论争。

一九五七年北京文艺界进行反丁玲、陈企霞、冯雪峰的斗争,××和××等人竭力反对鲁迅先生提出的另一个口号“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他们并不直接攻击鲁迅先生,而是把矛头指向冯雪峰。当时我并没有看出,还以为只是批判冯雪峰一个人,但从去年《人民日报》发表阮铭、阮若瑛的《周扬颠倒历史的一支暗箭》,穆欣的《“国防文学”是王明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口号》才如梦方醒,恍然大悟。

五七年八月十四日中国作协第十七次会议上,××大骂冯雪峰不该“授意胡风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个口号,引起了所谓两个口号的论争”,“实际上是分裂了党领导的整个文艺事业”。××又说:“直到今年八月为止,我们一直以为《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手笔,现在雪峰承认了这篇文章是他起草的。”这次扩大会议,有数百人参加,冯雪峰、丁玲等人也是坐在那里的。会上的人听了,很为激动。参加过左联的楼适夷当场放声大哭。许广平接着××发言之后,哭着大骂冯雪峰。由于许广平是广东人,讲普通话不容易听懂,她讲得很激动,更不容易听清楚。再加我自己也被这一场斗争震惊,冷静不下来,只注意到许广平指着冯雪峰哭着骂:“冯雪峰你这个骗子,你欺骗鲁迅先生!”而在会后,全没有一个人谈到许广平发言的内容,只是个个人对冯表示愤怒。而且以后,再也没有看到那次许广平发言记录。我当时随声附和××和××等人,责备冯雪峰不该提这个口号来加深宗派的分裂,这样一来,就是间接攻击了鲁迅先生。因为根据阮铭、阮若瑛的《周扬颠倒历史的一支暗箭》所查核出来的事实,《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确实是鲁迅先生写的。

现在我要问自己的是为什么会中别人的圈套?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艾芜全集(第18卷日记1967-198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8836
开本 16开
页数 4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2014088671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29.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6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