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号天鹅/曹文轩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小号天鹅》融合了作者曹文轩多种写作风格与写作题材,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勇于面对命运、面对逆境的孩子形象,坚韧自尊、吃苦耐劳的孩子形象,朴实包容、悲悯善良的孩子形象……在这些作品中现实与诗意融为一体,既具有作者一贯的美学风格,以洁净的语言建构古典美的世界,又极富现实意义,从儿童视角出发叙事,让青少年从其温婉如水的诗性情怀与人性的悲悯意蕴中获得心灵成长的力量。

本书采用的配画是一大亮点,这些配画均出自名家大师之手,廖冰兄、陈舫枝、岑圣权、黄穗中、李小澄、张怀存、常秀峰……美术与文学在书中完美交融。图文相映,配以书籍唯美的设计,美术与文学一定能在读者心中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内容推荐

曹文轩所著的《小号天鹅》收录中短篇小说13篇,包括《六十六道弯》、《灰灰的瘦马》、《一个男孩的小巷》等全新创作,也包括《甜橙树》、《野风车》、《黑鸽》等经典名篇,融合多种写作风格与写作题材,秉持作者一贯美学风格,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震撼的人格力量和执着的精神追求。

本书收入众多名家大师配画,唯美精致,图文相映,让美术与文学在小读者心中碰撞出美丽火花。

目录

六十六道弯

灰灰的瘦马

一个男孩的小巷

草丛中的蛋

大宝树下的宝物

枫叶船

黑鸽

驴塞

小号天鹅

甜橙树

野风车

一河大鱼向东游

羽毛

后记

试读章节

六十六道弯

这个山村叫枫林口。

大大小小,一群孩子里头,有三个读小学的孩子,整天玩在一起,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

这天,他们在村头玩一种叫“一睁眼就死定了”的游戏,那游戏虽然很土很土,但似乎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情致。三人正玩得起劲,一辆中型轿车从城里方向开过来,在村前的公路边停住了。

原先,这条公路很繁忙,但几年前却废弃了。一条更宽并且距离大大缩短了的新公路取代了它。但这条废弃了的公路,曾是一条质量很高的公路,即使现在还很光滑,几乎没有一点儿破损。只不过不再车来车去,但还会有一些牛车、马车、手扶拖拉机在上面开过,偶尔也会有一两辆汽车驶过。

车门打开,下来十几个城里的孩子,看上去与王树魁他们年纪差不多大小。

他们穿着一身紧身的运动衣,头戴五颜六色的安全帽,每人都有一块滑板,或抓在手上,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下。

过了一会儿,那辆车又继续往前开去了。

不一会儿工夫,枫林口的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甚至还过来了许多大人。这是枫林口的大人小孩从未见到过的情景。

有一个长得黑黑的年轻男老师,也穿一身紧身运动衣,头戴一顶安全帽。他把一块更大的滑板放在路面上,然后用右脚踩着。

在他和那群孩子的对话与呼唤声中,枫林口的孩子们知道了这个老师姓马——马老师。

马老师大声地对那群孩子们说:“从这里向前五十多公里,到一个叫海棠峪的地方,全程始终是在下坡状态。前些天,我、刘老师,还有米老师,前后驾车沿路考察了四次,觉得这条路简直是举世无双的进行滑板练习和比赛的场地——绝佳场地。这是一条废弃了的公路,仿佛当初,并不是要把它做成一条路,就是为日后做一条滑板跑道。在上面滑起来,非常过瘾,痛快。为什么?一是,这路一直在下坡,二是,我们仔细数了一下,这五十多公里的路程,一共有六十六道弯。你们一个个去想象一下,当滑板飞行在弯道上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还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条路——我们从现在起,干脆直接称它为跑道好了,它的两侧,并无悬崖与峡谷,不是森林就是平缓的坡地。当然,你们一个个还是要特别注意安全的!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得意忘形……”

马老师又说了一通滑行要领与注意事项之后说:“刚才刘老师他们开车直接去了海棠峪,他们在那儿等着你们冲击终点线,给你们掐表计算成绩。好,仔细准备一下吧。”他看了一下手表,“一刻钟以后,冲击终点线,这是我和刘老师他们约定的时间,枪声一响,看谁第一个滑出去。”  那帮城里孩子,并没有去做什么准备,因为都已准备好了。在无数乡下孩子与大人的目光下,他们站在人群中间,仿佛是一些高贵的展品在展览,在接受观赏。城里孩子长得白,腿长,浑身上下都显得干干净净。他们的出现,仿佛满河的鸭子正游着,忽然游来一群没有一丝杂色的白鸭子。他们就是那群白鸭子,与周围这个世界分得清清楚楚的一群白鸭子。他们聚拢在一起,显然,他们都清楚自己是谁。他们目光明亮,微微仰头,目光向上看,透着自信、自得,还有一丝淡漠。

“各就各位!”马老师叫了一声。

城里的孩子,以非常迅捷的速度“一”字排开,一脚站在地上,一脚放在滑板上,抬起头,身体前倾。

一片寂静,只有风从树梢走过时的“沙沙”声和不远处的小溪流淌的水流声。

突然,一声枪响。

还未等枫林口的大人孩子反应过来,那些城里孩子就蹬着滑板迅疾地滑了出去。这里的坡度较大,那些小小的滑行者,身上的衣服被气流吹得颤颤抖抖,全都展开双臂以保持平衡,那样子,让几乎所有枫林口的孩子们都想到了在天空滑翔的鹰:双翅展开,羽毛在气流中不住地颤动。前面就是一个弯道,当他们一个个侧身拐弯时,更像是滑翔的鹰。

已是深秋,满眼红透的枫叶。

当滑行者驶过那个弧度很大的弯道时,恰赶上一阵较大的秋风,就见枫叶从高处纷纷向弯道上空坠落,一时间,那些鹰们似在枫叶的红雨中飞行了。

这情景只停留了片刻,就消失了——他们滑过弯道后被林子挡住了。

能看到的,只是开始稀落的枫叶。

王树魁、金小尊、柳芽子一直在最高处的一棵巨大的枫树下看着,眼睛里满是神往和痴迷。滑行者们明明已经消失,他们却依然凝神远眺,仿佛那些鹰们一直在他们的视野里悠然滑翔。

那一刻,永远地烙在了他们的灵魂里。

不知何时,大人和小孩都已散去,只有秋风走过林子和田野的声音,在安静地响着。

他们三人再也无心去玩还没有玩完的游戏。那游戏简直无聊透顶。

P1-5

序言

曹文轩的小说,水一样的文字

张怀存

“风把天边的白云吹得散漫开来,不断地变幻着。湛蓝的大海在高原的天空下晃动,像块无边无际的蓝绸,厚厚的却又柔软的蓝绸。阳光从云罅里倾泻下来,辽阔的海绵上跳跃着无数的金色光点。”我常常沉浸在曹文轩的文字里激动不已,在他的水一样的文字里看人间百态,感受时光静止,感受万物和谐。读他的小说,似乎感觉大块大块的色彩从天而降,或如绵绵细雨,落在嫩绿的叶片上,使无数的枝叶一起快乐地颤动,或为暴雨,倾盆而下。在田野上,在小路和大道上,它们以交响乐的方式,震撼着万物生灵。它们飘洒,从容,无所不在。

曹文轩是个性情中人,他把激情融进文字,他说:“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厚度。”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绘本,都有一股亲昵的清新空气,朴素、自然、真切而又丰富博大。

曹文轩说他的故乡开门见水,满眼是水,到了雨季,常常是白水茫茫。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湿润的空间。现如今,他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他的记忆中。他在《阅读是一种宗教》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

其实,曹文轩的文字也养育着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热爱他的读者。我有记笔记的习惯,读书期间,凡是好的句子和段落我都会摘抄在笔记本上。我喜欢曹文轩的文字。从初中开始摘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本笔记,满满地落在书架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又开始用画笔描述曹文轩的文字。也有十几本了,而且每幅画上都有一段文字,都是来自曹文轩的书里。我热爱曹文轩的文字,热爱先生小说里所有关于对大自然和景物的描写。这种热爱传承到了我的女儿小贤子身上。她的书房珍藏着曹文轩所有的书。在她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下午和安武林一起到清华园拜访先生。记得我们仨正在吃饭,电话响了起来,当我接听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小贤子大声地哭:“妈妈,青铜死了。为什么曹叔叔把青铜写死了?”原来她在读《青铜葵花》,那年她才九岁。我们仨也被小贤子的哭声吓到了,也被她的问题逗乐了。其实,我第一次读《青铜葵花》的时候,也是哭得稀里哗啦。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我喜欢读书。梦想着有一天能做一套先生的书。从约稿到拿到先生的稿子历经两年的时间。编辑卞晓琰和戴淼也是曹文轩的忠实粉丝,他们热爱曹文轩的文字不会逊色于我对曹文轩的热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把曹文轩的小说定为重点项目,他们精心设计,结合曹文轩的文字选用不同名家的画作,让文学与美术在孩子的世界里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插图的背面,设计成有趣的笔记本的样子,让小读者记录下自己初看曹文轩文字时的感动……试想几年后,这些孩子再看到这些自己当初写下的文字,会是怎样的心情?十几岁的孩子,这几年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应该会很大吧?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一定会记得自己在这个年岁所拥有的纯真与美好。

曹文轩的文字带有哲思和优美,故乡、童年与梦,有着相同的质感,它们像水一样,清纯透明,滋养生命。打开这套《曹文轩小说集》,像是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你会随着他回到懵懂的童年、回到多雨的水乡,回到梦里多次去过醒来却找不到的地方……

后记

我希望我的读者是这样的读者

曹文轩

我也许不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因为我在写作过程中并不总是考虑我作品的阅读对象是儿童,更少考虑他们是我作品的唯一阅读对象。在书写的日子里,百般焦虑的是语言、故事、结构、风景、意象甚至是题目和人名之类的问题。我曾经许多次发表过一个可能偏颇的观点:没有艺术,谈论阅读对象是无效的。但我十分走运,我的文字引来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当那些书每年都以很快的增长速度被印刷时(《草房子》正在接近200次印刷,晚5年出版的《青铜葵花》正在赶超,也已120次印刷。《我的儿子皮卡》、《丁丁当当》等也在迅速传播),我暗自庆幸我所选择的文学法则。我要在这里告诉诸位:儿童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读者。但这世界上的最好读者却是需要引导的。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浅阅读时代,这个事实无法改变。

因孩子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之时期,所以,在保证他们能够从阅读中获得最基本的快乐的前提下,存在着一个培养他们高雅的阅读趣味——深阅读兴趣的问题。他们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未来的阅读水准。

我曾在一次演讲中发问:儿童文学的读者是谁?听上去.这是一个荒诞的问题——儿童文学的读者当然是儿童。可是,儿童在成为读者之前,他们则仅仅是儿童。他们是怎么成为读者的呢?什么样的作品使他们成为读者的呢?回答这些问题就远不那么简单了。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些顺从了儿童的天性并与他们的识字能力、认知能力相一致的作品使他们成了读者。可是有谁能确切地告诉我们儿童的天性究竟是什么?古代并没有儿童文学,但儿童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儿童文学而导致精神和肉体发育不良。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没有读过安徒生,但无论从人格还是从心理方面看,都是健康的、健全的。鲁迅时代,已经有了儿童文学,他甚至还翻译了儿童文学,他与俄国盲人童话作家爱罗先珂之间的关系还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鲁迅的童年只有一些童谣相伴。然而,这一缺失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伟人。从这些事实来看,儿童文学与儿童之关系的建立,其必然性就让人生疑了:儿童是否就必须读这样的儿童文学呢?儿童喜欢的、儿童必须要读的文学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呢?这种文学是建构起来的还是天然的?但不管怎么说,后来有了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并使成千上万的——几乎是全部的儿童都成了它的读者。问题是:他们成为读者,是因为这种文学顺乎了他们天性,还是因为是这样一种文学通过若干年的培养和塑造,最终使他们成了它的读者?一句话:他们成为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培养、塑造的结果还是仅仅是因为这个世界终于诞生了一种合乎他们天性的文学?一些儿童文学作家在承认了儿童自有儿童的天性、他们是还未长高的人之后,提出了“蹲下来写作”的概念。可是大量被公认为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则对这种姿态不屑一顾、嗤之以鼻。E.B.怀特说:“任何专门蹲下来为孩子写作的人都是在浪费时间……任何东西,孩子都可以拿来玩。如果他们正处在一个能够抓住他们注意力的语境中,他们会喜欢那些让他们费劲的文字的。”蹲下,没有必要;儿童甚至厌恶蹲下来与他们说话的人,他们更喜欢仰视比他们高大的大人的面孔。

“读者是谁”的发问,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儿童文学的读者并不是确定不变的,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塑造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

书是有等级的。

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用于打完精神底子再读的。所谓的打精神底子的书,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大善、大美、大智慧的书。它们的功能是帮助一个孩子确定基本的、合理而健康的存在观、价值观以及高雅的情调与趣味。

书是有血统的——这是我一贯的看法。一种书具有高贵的血统,一种书则血统不怎么高贵。我这么说,并无这样的潜台词:我们只需阅读具有高贵血统的书,而可将一切非高贵血统的书统统排斥在外。我只是想说:那些具有高贵血统的文字,毕竟是最高级的文字,它们与一个人的格调、品味有关,自然也与一个民族的格调、品味有关——如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想成为高雅的人或民族,不与这样的文字结下情缘,大概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只属于读者的童年,而这个读者在长大成人之后就将其忘却了,这样的作品、作家当然不是一流的。一部上乘的儿童文学作品、一个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属于这个读者一生的。“儿童文学”由“儿童”和“文学”组成。在适当考虑到它的阅读对象之后,我们应当明确:就文学性而言,它没有任何特殊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所具有的元素和品质是完全一致的——儿童文学是文学。如果只有“儿童”没有“文学”,这样的儿童文学只会停滞于读者的童年,是根本无法跟随这个读者一路前行的。如果一个上了初中的孩子羞于谈论他在上小学时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一个成年人不愿提及他的童年阅读史,那么,那些所谓的儿童文学即使不是垃圾也一定是很糟糕的东西。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若能在一个人的弥留之际呈现在他即将覆灭的记忆里,这部作品一定是一部辉煌的著作。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最大幸福就在于被一个当年的读者在晚年时依然感激地回忆起他的作品。

这个境界对我而言非常遥远,但却是我向往的。

我希望我成为他们所希望的作家,我也希望他们成为我心中所希望的读者。

感谢广东教育出版社精心策划和出版这套书。感谢怀存对这套书始终如一的热情。这些年来,她就一直在惦记着它们,即使在伦敦的日子里,也没有放弃牵挂。她完美地注释了“朋友”和“执着”的定义。感谢戴森以及他的同事们。他们的耐心和没有抱怨的等待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细致和创造力,使我感动。他们的举动,注定了我与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友谊地久天长。

2014年6月20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住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号天鹅/曹文轩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文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4800393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4132767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3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5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