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刘伯温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元明之际的刘基(伯温),因其卓越的才秉、高洁的品行、通究天人的学术而被庙堂与民间有意无意地神化了。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刘基与后来被神化了的刘伯温,既有差异而又有些许相通的神韵,其中包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是,由于民间对刘伯温的神化众彩纷呈,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并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全面分析研究刘基神化传说的内容既需要较深的学养,又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而神化形成的原因则更加幽微难辨。因此,虽然有学者对刘基被神化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研究,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澄清,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刘基与神化的刘伯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有待于深入探讨。而民间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正包蕴着历史与神化两方面的因子,因此,研究刘伯温传说,并通过传说考察其文化根源,则具有独特的价值。这本《刘伯温传说》由陈炳云主编,叶和君、曾娓阳、陈胜华编著,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项新成果。

内容推荐

《刘伯温传说》由陈炳云主编,叶和君、曾娓阳、陈胜华编著。刘伯温传说故事以明代名臣、国师刘基一生的事迹为基础,经过历代民众长期口头流传并加工形成。这些故事或讲述刘伯温雄才大略、足智多谋,或讲述其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或讲述其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善良、智慧的赞美和对邪恶的憎恶。

《刘伯温传说》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总序

前言

序言

刘伯温传说的源流

 【壹】刘伯温传说的起源

 【贰】从历史人物刘基到传说人物刘伯温

 【叁】刘伯温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刘伯温传说的基本特点

 【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贰】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叁】浓郁的地域印记

 【肆】承载民间信仰

刘伯温传说的价值及研究

 【壹】刘伯温传说中的刘伯温形象

 【贰】刘伯温传说的价值评价

 【叁】刘伯温传说的研究现状

 【肆】刘伯温传说拓展空间

刘伯温传说的传承与传播

 【壹】刘伯温传说的传承

 【贰】刘伯温传说的传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刘伯温传说”是以中国历史上辅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一代大明王朝而驰名天下的刘基的事迹为基础内容,经广大人民群众口头流传形成的民间文学作品。伯温是刘基的字,是民众对刘基常用的称呼,民间也有直接尊称刘伯温为“刘国师”的。刘伯温是一位被历代文人和民间极度渲染附会并神化而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人们以历史上的刘基为依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观念和情感。

在民间传说里,刘伯温被视为智慧的象征,蒙上浓厚的神秘色彩。他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所经之战争无一不胜,所理之政务无一不清,有着子房之策、孙膑之谋、孔明之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呼风唤雨,“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是与姜子牙、诸葛亮齐名的中国历史上三大军师之一,而在建功立业方面甚至比诸葛亮更胜一筹,故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刘伯温传说影响深远,在他的家乡浙南一带可以说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传说流传广泛,以刘伯温出生地为中心,凡他当年活动过的地方,几乎都有他的传说故事。随着文化的传播,有的甚至流传到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刘伯温传说中的故事,或讲述其胸怀大略、足智多谋,或讲述其关心百姓疾苦,或讲述其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善良智慧的赞美,对邪恶的憎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慧机智、疾恶如仇、正直正义的品格和美德,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

【壹】刘伯温传说的起源

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1311—1375年),浙江青田(其出生地南田镇,今属文成县)人。十四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郡学,十七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在石门洞攻读,二十三岁中进士,二十六岁步入仕途,先后任江西行省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等职,为官清廉正直。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任处州路总管府判。因不与兵事,愤而辞官还乡,在四十八岁那年弃官归隐。元至正二十年,五十岁时应朱元璋之邀,辅佐朱元璋,“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明史·刘基传》)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力陈时务十八策,先后提供了好几个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等,为朱元璋所采纳。朱元璋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他运筹帷幄,屡建奇功,立下不朽功勋。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又帮助朱元璋制定《大明律令》等,功勋卓绝。生前被封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赞善大夫、护军、诚意伯,被尊为“帝师”。

刘基逝世后,明朝廷追封刘伯温太师衔,谥号文成。而后明朝几任皇帝又分别对刘伯温及其后人进行册封。后人也对他赞誉有加,说他“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刘基在近现代社会仍有很大影响。1946年由瑞安、泰顺、青田三县的边区析置文成县,县名即由刘基的谥号“文成”而来。

刘伯温的传说属于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核心而逐渐发展演化为传说的。但并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能进入民众口头传诵的视野,只有那些做了大量有益于老百姓的好事,因而符合民众意愿的人物及其事迹,才有可能进入民众的口碑之中。作为历史人物的刘基,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识,忠心耿耿地辅佐朱明王朝,为明代建国和治国作出诸多贡献,成为一位杰出的古代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易学家,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评价,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正因为如此,刘伯温的事迹,持久地被民间传颂,为广大民众所讴歌。

民间传说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以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和人物为主要依据,经过群体口口相传,并在传递过程中被添枝加叶,逐渐附会和融合了_一些与本体相关联的事件、人物、故事、情节和细节。P006-010

序言

元明之际的刘基(伯温),因其卓越的才秉、高洁的品行、通究天人的学术而被庙堂与民间有意无意地神化了。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刘基与后来被神化了的刘伯温,既有差异而又有些许相通的神韵,其中包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是,由于民间对刘伯温的神化众彩纷呈,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并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全面分析研究刘基神化传说的内容既需要较深的学养,又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而神化形成的原因则更加幽微难辨。因此,虽然有学者对刘基被神化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研究,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尚未得到澄清,尤其是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刘基与神化的刘伯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更有待于深入探讨。而民间传说在某种程度上正包蕴着历史与神化两方面的因子,因此,研究刘伯温传说,并通过传说考察其文化根源,则具有独特的价值。《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刘伯温传说》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项新成果。

与过去学界着重讨论刘基被神化的政治历史因素有所不同,该书重在探讨刘伯温传说的民间因素。该书将民间因素作为刘基被神化的重要原因,并系统地分析了刘伯温传说与民间道德、民间智慧、民间信仰的关系。书中认为,刘伯温的神化固然与庙堂之上的需要有关,但更关键的因素则在于民间,因为“只有那些符合民众口味、情趣的,契合民众心灵的,才有可能被他们所接受、所传讲,才有可能成为传说”。作者还将民间传说与小说等文学作品(诸如《英烈传》)中的刘伯温形象进行-了比较,有力地说明了小说中神化的刘基,体现的乃是“个体”意识,而广为流布的民间传说,体现的则是民众的“集体”意识。因此,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刘伯温传说的土壤在于乡土社会,源头在于广大民众,而不是上层社会和少数文人。”这样的分析是合理的,论证的方法是严谨且科学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并没有囿于刘伯温传说本身做简单的归类铺陈,而是通过刘伯温传说来窥探民众的心灵史。诚如作者所言:“我们之所以要将刘伯温或刘伯温传说作为一个窥探明清以来民众心灵的窗口,是因为它更具有典型意义罢了:刘伯温是一个‘箭垛’式的角色,刘伯温传说的流布之广、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其他人物类传说所难以比拟的。从中,我们能窥探到民众心灵的整个世界。”同时,作者还结合历史地理学,对刘伯温传说进行了区域分析,探讨了区域文化对于民间传说的影响,显示了作者敏锐的史学眼光。

刘伯温传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相信这一著作对刘基文化研究必然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群,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刘基评传》著者。)

后记

脍炙人口的刘伯温传说是浙南文化的一大特色。努力挖掘、探究刘伯温传说的现实意义,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乃是我们地方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浙江省文化厅启动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的编纂工作,青田、文成两县立即响应,并开展相关工作。

刘伯温传说的保护涉及两个保护地,分别是青田县与文成县。经过协商,由两县各自完成底稿,交专家统稿。这样可以相互补充,使内容更加全面科学。2010年末,两县各自完成初稿,由杭州市群艺馆林敏负责统合。

当我们着手编著此书时,发现刘伯温传说的编写极其艰难。“难”处主要有三:一、此书探讨和介绍的,不仅是刘基故里所流传的那部分刘伯温传说,而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刘伯温传说。我们目前从全国各地搜集到的刘伯温传说已达四百多篇,还远未搜集完,刘伯温传说又不像《白蛇传》等虚构的人物传说那样故事较纯粹,脉络较清晰,而是涉及各个方面的特点,极难梳理归纳。二、要想将刘伯温传说推介出去,就必须先对刘伯温传说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搞清历史人物刘基与传说人物刘伯温的区别和联系,探明刘伯温传说的口传历史J隋况,揭示出刘伯温传说的鲜明特色,挖掘出刘伯温传说的固有内涵和文化价值。而目前的状况是,人们多的是搜集整理,少的是理论探究,可供参考的资料缺乏。三、本丛书的定位又是“普及性读物”,除了要让专家学者认可外,更得让普通读者喜欢,因此,学术性的作品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

比较欣慰的是,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学者、专家的指点。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群先生虽公务繁忙,但还硬是挤出时间为本书作序,并从学术角度进行了很到位的评述;文成县的文本得到温州大学黄涛教授多次指导;杭州师范大学丁东澜教授将全书细读一遍,分别从学术观点和叙述方式两方面作了详尽的审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也提出了不少具体的修改意见;温州大学图书馆的万军热心搜寻有关资料;丽水学院吕立汉教授和杨俊才教授是刘基研究专家,对青田县的文本编撰给予认真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远在大洋彼岸的陈学霖教授是专门从事刘伯温传说研究的学者,他特地从美国寄来资料,稿子中许多观点与材料就来自陈教授的研究成果。

此书的完成,也离不开领导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文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世征先生、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永造先生、文化局刘军局长、县人大代表工委胡正选副主任、县文化局纪委书记兼文物馆馆长张璐先生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文清等,为本书的编著,或提供物质帮助,或提出修改意见。青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飞林先生,多次过问书稿进展情况,并提出宝贵意见。还有青田县文化局局长陈炳云先生,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一伟等都给予大力支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淼以及周芳,为此专门召开协调会议,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协调。如果没有他们,本书将难以顺利完成。同时,特别感谢杭州市群艺馆林敏,在百忙之中,认真审读稿子,对两稿进行统合。

文成县新闻中心雷忠义、文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文清、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友忠及摄影家郑承春、林健、李开文、陈东海等,热心地为本书提供照片资料,在这里一并致谢。

因编撰者水平有限,加之刘伯温传说故事众多,特点难以概括,形成过程等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本书遗漏与不足之处自是难免,不当之处诚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刘伯温传说会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焕发出它不朽的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刘伯温传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炳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401067
开本 32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5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