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启蒙读物的发轫之作;
胡适等一代人的启蒙读物;
陈丹青题写书名、胡赳赳作序推荐;
原版修复,原汁原味呈现。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 图书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晚清民国启蒙读物的发轫之作; 作者简介 刘树屏(1857年-1917年),字葆良。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晚清政治人物,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三甲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甲午战争后,提倡教育改革。调任安徽候补道,创办皖南中学。不久,代理南洋公学监督。清光绪二十八年冬南洋公学发生“墨水瓶事件”后,刘出任公学。他根据盛宣怀的指示和自己办学的经验,公布了《整顿学堂条陈十则》,同时又改监院为斋务长,下设监学官、检查官,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盛宣怀保荐,任津浦铁路南段总办。民国后隐居不出。民国六年(1917年)卒。工诗。 内容提要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绪二十七年。全书四卷(八册),共选三千二百九十一个汉字,插图七百六十二幅。册为凡例、目录和检字索引;第二册为卷一,所收汉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山川河岳,各国知识、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册为卷二,所收汉字涉及人事物性、乐器武器、花鸟鱼虫、矿物金属等;第五、六册为卷三,所收汉字为度量衡、日常生活、农业工业、虫豸动物、野生植物等;第七、八卷为卷四,也是后一卷,所收汉字属较抽象的人类活动和语言文字。当时,本书以石版印刷流通,随即广为仿效和普及,成为全国各小学学堂通行教材。几十年间,其扩印之多、流布之广、版本之杂,一时无二。本书作为有史以来部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还影响了同时代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从晚清到民国,这种隐性线索还存在着,可谓是近现代中华语文课本的典范,一路灿烂光华、自强不息。及至当代,此书却寂寂无闻。 目录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树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吴子城 |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31120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66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408 |
| CIP核字 | 2013224766 |
| 中图分类号 | H16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90 |
| 宽 | 210 |
| 高 | 10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