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历史的丰碑
内容
编辑推荐

孙子是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由刘连朋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孙子的人生经历,以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杰出军事家。

本书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丛书之思想家卷,属励志类图书,主要供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古老的兵法在现代社会中闪光着迷人的光彩。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由刘连朋编著。

目录

源远流长的家世

动荡不安的春秋

初试锋芒露峥嵘

养精蓄锐兴吴国

天下大势论短长

智谋多虑的孙武

西破强楚成功名

大智若愚真英雄

恩泽千古一兵书

试读章节

孙武出生在齐景公当政时期,齐景公自公元前547年继位,一直执政到公元前490年,历经58年,在生死存亡瞬间万变的年代,景公是个少有的长寿国君。孙武的曾祖父陈无宇就是齐景公的上大夫,与无宇同殿称臣的还有一位春秋时期大大有名的人物——晏婴,他是齐国的相国。孙武的个人命运同他的家族与晏婴的关系休戚相关。

晏婴之有名首先在于此人极富智谋,有雄才,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另外还由于他是个小个子,身高不足五尺。齐景公是个有抱负的君主,有志复兴齐桓公的霸业,齐国除了有晏婴这样的相国治理外,尚有三员勇将,他们是田开疆、公孙捷和古冶子,三人结为兄弟,自称“齐邦三杰”。景公在晏婴与“齐邦三杰”的辅佐下,齐国势力日益强大。“齐邦三杰”中的田开疆与陈氏是一族,其时陈无宇任上大夫职,无宇厚施财物与百姓,又劝告景公减轻百姓负担,所以陈无宇深得民心。而“齐邦三杰”自恃有功于国,又仰仗自己的勇猛,横行霸道,他们欺凌乡里,怠慢公卿,即便是在景公面前,也常常以你我相称,而不顾忌君臣的尊卑,全无礼数。然而景公惜爱他的才勇,也就姑息容忍了他们。在晏婴眼里,单凭陈无宇的声望已有夺国之势,如果来日无宇与三杰这二股势力合在一起,他们的力量就难控制了。所以晏婴深以为忧,感到他们是齐国的隐患。恰好不久的一天,鲁国的昭公想要与齐结盟,就亲自来齐拜访。齐景公设宴招待鲁昭公,晏婴主持了齐国一方的活动。席间晏婴建议取齐君果园中的“万寿金桃”为两君祝寿,“万寿金桃”被齐景公视为宝物,晏婴只摘了六个,景公与鲁昭公各食一个,后景公又赐鲁叔孙大夫与晏婴各一个,尚余二个桃。此时晏婴建议景公将所余二个赏给有功的大臣,景公于是传令诸臣有自信功深劳重的可前来食桃,其时三杰正立于阶下,公孙捷、古冶子先后登殿各言其功,晏婴分别给两人进酒赐桃,后田开疆又挺身而出,俱言其率兵征战之业绩,晏婴说:“开疆之功,比于二将,更胜十倍。怎奈无桃可赐,只好赐酒一杯,以待来年。”景公也说:“卿功最大,可惜言之太迟,以至无桃,真是掩盖了你的功劳。”田开疆按剑而言道:“我跋涉千里之外,血战疆场,反倒不能食桃,受辱于两国君臣之间,为万代耻笑,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言罢,挥剑自刎而死。看到这种情形,公孙捷认为自己功微而食桃,备感惭愧,于是亦拔剑自刎。古冶子则奋气大声呼道:“我们三人义同骨肉,发誓同生死,今二人已亡,我若独自苟且活着,于心何安?”亦自刎而亡。面对此景,晏婴对客人说道,他们不过是一勇之夫而已,齐国身具将相之才的有数十人,若论血气之勇,则不知有多少人。齐景公听罢晏婴的话也便心下释然了。这段故事被人们称为晏婴二桃杀三士。晏婴利用计谋铲除了自己的一大敌对力量,自‘此以后陈氏家族与晏婴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后来陈氏家族又与人合谋欲反晏婴,但是行动未果而败露,这样陈家便无法再在齐国生活了。

大约在20岁左右的时候,孙武逃离了齐国来到吴国,孙武的业绩就是在吴国开创的。

当时的吴国在吴王僚的统治下,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在此形势下孙武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就隐居起来,潜心研究并撰写兵法。恰在这个时候伍员也已经从楚国来到了吴国。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将军,伍员之父伍奢是楚国太子健的太师,也就是师傅、老师,楚平王欲废太子健而立少子珍,于是先囚禁了伍奢,太子健出奔宋国。

伍员感到自己的家庭面临灭顶之灾,于是逃亡到了吴国。据说伍员生得身长一丈,腰大十围,两眉间宽一尺,目光如电,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似乎是上天的刻意安排,使得孙武与伍员同在一个君王的麾下施展才华,若无伍员,孙武的谋略之智将难以落实完成,若无孙武,伍员的超人之勇可能变得莽荡无矩。孙武与伍员的联手是智与勇的结合,二人的才华在联合中相得益彰,后来经俩人的奋斗,成就了吴王的霸业。

当时吴国局势动荡不安的原因也是出在王位的继承上面。原来吴王诸樊死后,王位应由诸樊之子公子光继承,然而吴王僚却自立为王。公子光心中不服,暗怀杀僚之意,然而朝中群臣皆为僚的同党,公子光无人与谋,只得将杀僚之意隐藏心中,并暗中寻访豪杰之士。再说伍员到吴国后,遇到吴国勇士专诸,二人结为八拜之交,伍员为兄,专诸为弟,其时专诸以杀猪为生。专诸向伍员介绍吴国情形,专诸认为:“吴王好勇而骄,不如公子光亲贤下士,将来必有所成。”此后,伍员隐身吴国,每日里手执一管箫,吹于市中,往来乞食。

某日,伍员正吹箫过市,恰好被吴国管理集市的官吏被离碰到,被离惊讶伍员的非同常人的相貌,知是异人,被离谦逊地与伍员交谈,方知正是大名鼎鼎的伍员伍子胥。与此同时有人将消息禀告给了吴王僚,僚召被离引伍员人见,吴王僚很欣赏伍员,于是授予大夫之职,并答应出兵楚国为伍员复仇。公子光素闻伍员之名,有心收养他,于是劝谏吴王僚息去伐楚之举,伍员闻知,心中明了公子光的用意是不希望自己为吴王僚所用,于是辞去大夫职。之后,光私自拜见伍员,并赠送米粟布帛,表示非常钦佩伍员的本领,愿与伍员结交。伍员也知道光是成大业的人,于是向公子光推荐其结拜兄弟专诸。自此伍员与专诸投人公子光的门下,成了公子光的得力助手,公子光的大业也就从这二人这里开始了。

在吴王僚十二年时,吴国大军伐楚。吴王僚的亲信全部被派往前线作战,只留下公子光在国内,公子光见到国内空虚,自己复仇的机会已到,便与伍员、专诸商议,以专诸为刺客杀了吴王僚,公子光自立为王,号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封伍员为“行人”,“行人”不属于吴王的臣子,因伍员是楚人,故阖闾仍以客人相待,而不让他做自己的臣民,但吴王尊封伍员为行人,是要伍员参与谋划兴国之计。市吏被离因举荐伍员有功,被升大夫之职。其时又逢楚国诛其大臣邰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孙伯嚭逃亡到吴国,阖闾也任他为大夫。

吴王阖闾即位后,向伍员询问治国之策。阖闾说:“吾国地处偏僻的东南,交通险阻、地势低下且潮湿,又有海潮之患,并且仓库不设,田地也不开垦,所以国家没有守御外敌的基础,百姓也没有强大国家的意志,无法在邻国中示威,可问我当如何治国?”伍员对曰:“臣闻治民之道,在于安定富足百姓的生活,创建国家的各项事业。夫霸王之业,应当先从最起码最基本的工作人手,然后才可以有远谋,所以依臣所见当先建立城郭,设施守备工事,充实仓库,打制兵器,从而对内可以安定,对外可以应敌。”吴王阖阊认为伍员所言极是,便命伍员为其图谋,伍员协助吴王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市,制造武器,训练士兵。而阖闾本人也表现出了一个贤明君主的风范,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口不贪美味,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身不怀于安,朝夕勤志,体恤百姓,闻听国内出了有善德之举就非常高兴,能得到一个有才之士就奖赏,自己有过必改,若有不善之举便心中不忍。因为阖间在吴国大得民心,国家的各项事业也呈现出日益昌盛的气象。

阖闾即位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2年,阖闾认为自己已具备出兵征战的力量,于是召伍员、伯嚭商议欲出兵征伐楚国。伍员认为楚是大国,伐之不易,吴王也忧虑楚国兵多将广,于是伍员便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伍员对阖闾说:“此人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今隐居在吴。如果能得此人为军师,则天下莫敌,何况楚国。”阖闾听从伍员的建议,让伍员带着重金,以庄重的礼节聘请孙武,孙武见吴王对自己的礼遇与诚意,便随伍员出山,从此开始了他在吴国的功业。

P24-33

序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走向进步,最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子)/历史的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连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76183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54
CIP核字 2011037562
中图分类号 K825.2-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23
15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