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星云大师新传
内容
试读章节

哪里有圣人天降?

1927年8月19日(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实在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在北伐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一个平凡的孩子出生了。这时,他家里已经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他排行老三,取名国深。父亲叫李成保,母亲叫刘玉英。他家住在江苏江都仙女庙附近,在内乱纷起、兵燹连连的苦难岁月里,苦苦经营着一家小香烛铺。

古老的中国有着悠久的神化历史人物的传统,举凡圣人问世降生都会伴随着一些神乎其神的传说,给他们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像《史记》这样的一些正史也津津乐道。如殷、周的始祖,无论是契,还是后稷的出生,不是母亲吞了天上掉下的鸟蛋,就是踩了巨人的脚印。其实,这些都是后人为祖先编造的神话。在宗法社会早期,渲染祖宗,有助于加强家族与部族内部的凝聚力。祖先崇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信仰。所不同者是在西方,随着高级宗教如基督教的兴起,祖先崇拜逐渐衰亡;在中国则被长期保留了下来。

不过,由前辈老人传播渲染晚辈的故事,孤陋寡闻的笔者倒第一次听说。已94岁高龄,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刘玉英老奶奶讲了小国深出生时的一个故事:

我要生你们师父的时候,曾梦见一个小金人在我床前翻东找西,都不讲话。我就问道:“喂,你在找什么呀!”旁边有一位白发老人就说:“他在找稻穗!”“我的床铺下都是干的稻草,怎么会有稻穗?”话刚说完,那个小金人真的抽出一支稻穗来。白发老人接着说:“这稻(道)穗是会结果的。”

母亲津津乐道,当年平凡的小国深、觉悟后被尊称为大师的星云,也只是尽人子本分,坐在旁边微笑聆听,似乎他既不否认也毫不挂怀。

然而,哪里有什么天降圣人!日后星云评述真华法师的成就时曾说:“儒家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黄龙禅师说:“妁之妪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之所以成就也。’正因为他在参学途中遭受那么多苦难和折磨。所以才有今日的成就。”这也可被认作星云今天成就的夫子自道,即所谓圣人都由苦难造就。如果我们把商周的神话视作古人对祖先创业艰难,为后辈的成功奠定基础之纪念的话。那么,也同样可以把这个梦当作一个美丽的传说,表达了一位母亲为自己儿子所创立事业的自豪。其超世间的形式,更透出母子被狭狭的一条海峡,强行分离达40年中的苦苦思念与遐想。母亲的梦,往往透出对儿子的期望。

不过有件事可能是真的,老奶奶说,国深生下来时,脸是半边红半边白,在鼻唇之间的“人中”部位,有两条细细的红线。一时在左邻右舍中传为闲谈的话题,被视为妖怪。此亦可见当时民间风俗一斑。母亲为了少惹是生非,吓着别人,只好把小国深拴在家里。好在长到两三岁时,这些东西才慢慢地都消退了。

国深的童年是在扬州江都度过的。说起扬州,自古而今即负盛名。其诗意与风情一直是文人墨客钟情的主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这些诗句让扬州的秀美名闻天下。江都隶属扬州,出扬州几十里,就到江都,这是个淳朴宁静的县城。它虽没有扬州的名声,但也称得上历史文化悠久。据记载,江都历史有据可考的当从西汉建县开始,它的治所从隋朝以后一直设在扬州,春秋战国时期,江都先后属吴、越。汉初,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江都始建县,隶属于江都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历代名人如宋之苏轼、秦观,元之赵子昂等在江都都留下过不少吟唱之作,明清之际江都学者费密、顾图河、董恂等更是著作甚丰。可是,人们多不知,苏轼、秦观等都是有名的佛教居士。这里,民间文艺源远流长,许多民歌曲调优美、久唱不衰,莲湘花鼓等民间舞蹈独具特色。江都又是著名评话艺人王少堂、金石微,雕艺师于啸轩、吴南愚的故乡,还是扬剧重要的发祥地。常言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都历来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如唐代有李善、李邕,明清有陆弼、汪中等。扬州还多处分布着佛教名寺,如高曼寺、大明寺等,邻近的泰州光孝寺,隔江的镇江金山寺、焦山定慧寺也很有名。近代释妙空(郑学川)还与杨文会配合,在扬州砖桥创立了扬州藏经院,又称江北刻经处。扬州历来高僧辈出,远如鉴真大师,近有来果禅师等。太虚大师于1924年也曾来此,并于泰州光孝寺举行长达20多天的讲经法会,轰动镇扬地区。江都地处这些著名大寺院之间往来的要道,也有不少寺庙。星云出生在此,自然也秉有山水之灵气。如果说有什么自天而降的话,那就是所谓“气”,实际上指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文化氛围的熏陶。

当小国深还依偎着母亲的时候,中国正经历着比清末更为剧烈的变化。混乱、萧条、战争、革命、入侵成为描述这段历史的关键词。

在政治上,这个时期,内忧外患,战乱四起,国民党正致力于威权统治的建立。小国深还在娘胎里,即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距江都不远的南京,发动了“清党”运动,即清洗共产党人。共产党开始了独立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武装革命,国共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成为这个时期的政治主题。从此20世纪的中国命运和前途,一时看来取决于国共两党的较量。一周后,即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到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即东北地方当局也换上了青天白日旗,国民政府正式完成了国家统一。但是,统一仅仅是表面的,因为至1929年初,除海关外,国民政府仅控制了苏、浙、皖、豫、赣五省财政。直到1930年,蒋介石的政令还只能在苏、浙、皖、豫、赣、鄂、闽一带通行,其他地方都在各省新军阀手中。为了削平地方势力,统一政令,蒋介石除了不断地围剿共产党外,还相继发动蒋桂、蒋冯、蒋唐,中原战争等,弥平了福建事变,逐一清除了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蔡廷锴等各个政敌。至1936年,广东陈济棠的统治崩溃,国民政府才真正实现了对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有效控制。而在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忙于自相残杀的同时,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日日进逼,外患日深,终于酿成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直接把小国深一家拖入灾难的深渊。P3-6

后记

星云一生的思想与事业已有众多的评论介绍,其内容极其丰富。符芝瑛女士作了整理,功不可没。林清玄的大作根据星云本人的回忆。以体悟之深补充了符著的不足,虽未免偏于主观之嫌,好在为文学性传记,亦无大碍。有此能互补的两本星云大师传记俱在,加以佛光山又出版了满义法师《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云水三干:大师弘法五十年纪念影像专辑》大型画传,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学愚教授《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如是说,如是行》,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合掌人生》等新著。然本书聊以自慰的是有几点在诸书之外的新意。

第一,对笔者一贯肯认的马克斯·韦伯的见解——现代化的核心乃理性化——作了进一步的发掘。众所周知,启蒙理性的实质在于摆脱对传统与一切权威的依附,在确立普通人人格自主性基础上,启发个人的理性自觉。而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近代,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这一历史性主题后,不是被文化激进主义误导,以致救亡压倒了一切,连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包括佛教文化也被置于彻底推翻之列,就是被文化保守主义干扰,法家传统的国家主义换了个新旗号卷土重来,人格的自主性迄今尚未被肯定,何谈救度众生?星云大师继承传统,超越传统,开发生命本身的潜能,佛光普照也就是以佛教独特的超越理性精神启发有情众生的自觉。此点也许连佛光山的大众也尚未自觉意识到,但佛光山上洋溢着的生命本身的活力,星云大师特具的强烈的积极进取精神、开拓精神,佛光山的宏大事业及其影响,客观上却顺应了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二,本书没有像有些著作那样回避佛光山存在或面临的问题。也没有像有些学者那样以西方的眼光苛求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佛光山,而是力求平实地分析评述这些问题,以求给后来者提供借鉴。当然只是力求而已,由于两岸交往仍存在很多不便,对佛光山海外道场的考察以及海外研究佛光山资料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本书在这方面的展开。

第三,本书主要观照两大视角,一是以星云及其一生事业为主线,从这条线看,佛光山上如陈兵教授所说已露出了正法重辉的曙光。二是以中华佛教的现代转型,以东方文化的复兴与重建为辅线,由于中华佛教的重心在大陆,而大陆佛教的复兴与现代转型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从这条线看,星云的伟业则犹如东方地平线上刚升起的一颗晨星,他与提倡人间佛教的其他前辈、同辈,如太虚、印顺、赵朴初、证严、圣严等,使得中华佛教史上空群星荟萃,就他们几乎在同一时代闪现而言,似乎重演了历史上只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才曾有的辉煌。同时,星云又以他的人格与智慧唤起了佛光山优秀法师们的觉悟,凝聚成一团璀璨的星云,星汉一时为之灿烂。现代科技文明虽然已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其实人类面前仍然横亘着无边的无明。三界无尽,不用说浩瀚的宇宙空间,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错综复杂的族群关系,人类又认识了多少?我执与法执顽固地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狂妄与愚蠢之事天天、时时在发生,可悲啊!枉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拥有多少智慧,妄想去主宰其他生命,主宰宇宙?然而,与古代相比,尽管点点星光仍然微弱,但群星折射出的佛光,以及宗教共有的超越性智慧之光,已经把黑暗中的人们曲折前行的小径照得更亮。在笔者看来,这亦属无疑。

第四,符著的长处在于实地采访,林著的长处在于亲闻星云本人的回忆,满义所著则在结构清晰、证明充分。本书则还力求运用他们所提供的基本材料,以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构架加以分析与诠释,这对于人间佛教研究似尤其必要。同时,对星云倡导的宗教融和思想,试以宗教学理论作了阐解。

本书承星云大师本人与慈惠法师、满果法师等佛光山法师的大力支持,赠送了佛光山出版的大量书刊。惠空法师与慈光寺诸法师、居士也予以通力合作,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与帮助。此外,江灿腾教授、温金柯先生、华敏慧女士也提供了不少资料与帮助,本书才得以撰写。最后,楼宇烈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琛砀女士审读了全稿,对本书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本书照片则取材于《云水三千》,在此,均表示深切谢意。

本书第一至三章以及“附录星云大师年谱简编”的初稿由毛勤勇教授执笔,绪说、结语以及第四至七章,由本人执笔,全书由本人统稿,并对初稿作了很大修改。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恳地希望各界人士不吝教之。

邓子美

2011年12月28日于步圭斋

目录

序 楼宇烈

绪说 大愿心·大器字·大智慧

第一章 小菩萨的诞生与成长(1927~1939)

 一 哪里有圣人天降?

 二 幼植善根

 三 长养悲智

 四 历史的“不公”

 五 契合与升华

第二章 少年心事当拿云(1939~1953)

 一 栖霞出家

 二 振拔初志

 三 转承众师

 四 实干第一步

 五 逃难纾难

 六 穷益弥坚的文字弘法

第三章 宜兰奠基(1953~1963)

 一 白手起家

 二 弘法之歌

 三 承继与创新

 四 教制改革思想

 五 文教事业的起步

第四章 创建自主僧团(1963~1977)

 一 时节因缘的成熟

 二 勇者不惧

 三 以建设自主僧团为中心

 四 统筹全局

 五 人间佛教实践理念的推进

第五章 晨星冉冉升起(1977~1988)

 一 华裔与佛教

 二 佛光普照的关键

 三 威权控制下的最有效弘法方式

 四 前期佛光山特色与经验评估

 五 退位与世代交替制的初建

 六 中华佛教国际化的曙光

第六章 星汉灿烂(1988~1997)

 一 历史性的转折

 二 典制的完善

 三 国际佛光会的创立与发展

 四 心平圆寂与封山整固

 五 慈悲与理财

 六 现代文化弘法传媒的强大威力

第七章 佛光山的未来(1997~)

 一 宏大的佛教教育事业

 二 人间佛教的“高原期”

 三 英才辈出

 四 独特的佛光文化

 五 开拓,永无止境

 六 如何接续星云之核心理念?

结语 佛教史轨道上空璀璨的星云

 一 明清以来佛教边缘化颓势之扭转

 二 佛教信仰的重建

 三 让务实的光辉驱散疑云迷雾

附录 星云大师年谱简编

后记

序言

星云大师是当今人间佛教成功的实践者,他开创的台湾佛光山道场,成绩斐然,在两岸四地都有很大的影响,其道场和佛光会会员遍及全世界,其人格魅力也为世人所敬仰。星云大师青年时就立下了大誓愿:要让佛光照耀世界,直到八十高龄依然祈愿:“以佛法来普照世间,为人间建立起一片清净安乐的净土。”(《人间佛教的戒定慧》序)正是在此大愿力的激励下,星云大师成就了佛光山道场,以供养世间众生。

星云大师佛光山道场的人间佛教,通过文化、教育等事业来弘法利生,把佛教的根本精神、传统教义与现代生活、时代精神贯通起来,使佛教根植于人间、落实到生活、渗入至心田。星云大师尝云:“人间佛教的传播,一方面固然要迎合时代的需要,但也要有传统佛教为根据。”(同前)星云大师经常讲的经有:《八大人觉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以导引众生开启佛之知见。而在他八十岁时又明确地告诉人们:要“把根本佛教的戒定慧提出来,作为人间佛教的思想依据”,以导引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他认为,“勤修戒定慧”是一门从初入道的小沙弥到大阿罗汉、大比丘、大菩萨,乃至每一位在家信众的必修功课,以此来降伏“人生最强大的敌人‘贪嗔痴’烦恼”。(同前)因此,星云大师系统地整理和阐发了他的“人间佛教戒定慧”的思想。其中提及的“戒的终极——人格完成,菩提圆满,定的目标——不求成佛,只求开悟”“慧的应用——生活行仪,人间慧用”等,都是传统佛教教义与现实人间佛教理念的圆满贯通和结合,都是星云大师一生实践人间佛教的深刻体悟和总结。

星云大师的成就,人所共知共见,而对其取得这些成就的艰辛一生,则未必有多少了解,尤其是我们大陆的民众。在台湾虽已出版了好几本记述星云大师生平经历的传记作品,但我们不易读到。现在由邓子美教授和毛勤勇副教授撰写的《星云大师新传》要在大陆正式出版,为民众提供了一部详细了解星云大师和他开创的佛光山人间佛教道场的专著,实在值得欢喜。邓子美教授要我为此书的出版写一序,于是就写了以上这些感受,供读者们参考。

内容推荐

邓子美、毛勤勇编著的《星云大师新传》主要观照两大视角,一是以星云及其一生事业为主线,从这条线看,佛光山上如陈兵教授所说已露出了正法重辉的曙光。二是以中华佛教的现代转型,以东方文化的复兴与重建为辅线,由于中华佛教的重心在大陆,而大陆佛教的复兴与现代转型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从这条线看,星云的伟业则犹如东方地平线上刚升起的一颗晨星,他与提倡人间佛教的其他前辈、同辈,如太虚、印顺、赵朴初、证严、圣严等,使得中华佛教史上空群星荟萃,就他们几乎在同一时代闪现而言,似乎重演了历史上只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代才曾有的辉煌。同时,星云又以他的人格与智慧唤起了佛光山优秀法师们的觉悟,凝聚成一团璀璨的星云,星汉一时为之灿烂。现代科技文明虽然已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其实人类面前仍然横亘着无边的无明。三界无尽,不用说浩瀚的宇宙空间,就是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错综复杂的族群关系,人类又认识了多少?我执与法执顽固地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狂妄与愚蠢之事天天、时时在发生,可悲啊!枉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拥有多少智慧,妄想去主宰其他生命,主宰宇宙?然而,与古代相比,尽管点点星光仍然微弱,但群星折射出的佛光,以及宗教共有的超越性智慧之光,已经把黑暗中的人们曲折前行的小径照得更亮。在笔者看来,这亦属无疑。

《星云大师新传》是一本人物传纪。

编辑推荐

邓子美、毛勤勇编著的《星云大师新传》没有像有些著作那样回避佛光山存在或面临的问题。也没有像有些学者那样以西方的眼光苛求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佛光山,而是力求平实地分析评述这些问题,以求给后来者提供借鉴。当然只是力求而已,由于两岸交往仍存在很多不便,对佛光山海外道场的考察以及海外研究佛光山资料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本书在这方面的展开。本书是第一部由独立学者完成的星云传记,展现台湾佛教的冷暖变迁,拨开佛光山的疑云迷雾走近一个真实的星云大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星云大师新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子美//毛勤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4154
开本 16开
页数 4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