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 图书 | 道德情操论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内容推荐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发表的第一部理论著作,首次出版是在1759年。之后作者又对这本著作进行了多次修订。全书用平实的语言,论述了同情、自尊、正义等一系列人类正面情感的由来,以及它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亚当·斯密对于人性中真善美一面的解读,超越了时间的影响,《道德情操论》对于身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仍旧是一部能带来心灵震撼与洗礼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个人品质论 一、论个人的品质可能对别人的幸福产生的影响 二、个人的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兼论审慎 三、自我克制 四、结论 第二章 优缺点的分析 一、正义与仁慈 二、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三、命运对行为结果的控制会影响到人类对行为动机的感情评价 第三章 行为的得体 一、合适得体的各类激情 二、适当感 三、人们在判断行为是否恰当时对顺境和逆境的考虑,兼论为什么情况不同会造成同情心的差异 第四章 论效用性 一、论效用的意义以及广泛影响 二、论效用性表现赋予人的品质和行为的美 第五章 自我行为评价 一、自我行为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二、尊崇值得赞扬的品质,摒弃该受谴责的品质 三、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四、自欺欺人的天性及普遍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五、上帝的法则:道德普遍原则的影响和权威 六、如何诠释责任感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动机 第六章 关于美德的思考 一、论在道德情感理论中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关于美德本质的解说 三、对赞同本能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道德情操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亚当·斯密 |
| 译者 | 刘红峰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25628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9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0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2-095.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3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10 |
| 宽 | 146 |
| 高 | 19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