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植物变形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植物变形记》一书完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全书不失为诗学感性和科学感性高度结合的典范作品,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为推动人类科学地理解植物所进行的有益尝试。《植物变形记》主要是把叶看作一个能够灵活变形的理想器官。

对植物科学感兴趣的读者千万不要错过本书!

内容推荐

《植物变形记》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写的一篇关于花叶变形的理论。歌德对植物学情有独钟,他认为动物和植物都存在一种“原形态”。动物的原形是脊椎骨,而植物的原形是叶子,动植物都是从各自的“原形”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而来,这几乎就是进化论的观点。1790年歌德在《植物变形记》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他的观点。他创造了“形态学”(morphology)一词,意为“对生物结构的系统研究”。该词一直沿用到现在。

目录

植物的变形(诗歌)

植物变形记

关于子叶

节处茎生叶的生长

成花的过渡

花萼的形成

花冠的形成

雄蕊的形成

蜜槽

关于雄蕊的深入讨论

花柱的形成

关于果实

关于种子表面的覆盖层

前文回顾及要点过渡

关于芽的生长

复合花、果实的形成

“花上开花”之玫瑰

“花上开花”之康乃馨

林奈的预期理论

要点重述

注释

试读章节

108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谈及卓越的博物学家林奈,林奈所提出的其中一个理论对于解释这些现象(译注:这里是指植株生长过程中,起源于叶而发生的一系列收缩、扩展变形)的产生很有帮助。对于我们在前文中讨论到的各种问题,无论视觉还是思维都如此敏锐的林奈也进行过相关研究。如果我们在某些林奈曾踟蹰无所获的领域取得任何进展,那仅仅是其他观察家和思想家通力合作的成果,是这些人为我们开辟道路,并消除了世人的偏见。要将林奈的理论与我们前文总结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很耗笔墨和篇幅,知识渊博的读者们仅凭一己之力便可为之。但是,对于尚未涉足林奈研究的读者来说,则有必要予以尽可能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09

林奈首先观察的对象是多年生且结构复杂的乔木(译注:木本植物的一种,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他发现种植在大盆中的乔木若施肥过量,该植株将连续几年都只长枝叶,但是,相同的乔木种植在小盆中则很快就会开花结果。第一棵植株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发育枝条,第二棵植株相较于前者,其生长进程更加紧缩精简——林奈把这种情况称作是自然的“预期”作用(译注:“预期”一词的拉丁文原文是“prolepsis”,英文版将“proleps”译作“anticipation”)。第一棵植株似乎计划在六年时间内依次实现前文所述的六个生长阶段。林奈根据乔木植株中芽的生长提出“预期”理论一说,当时林奈并未对一年生植物引起足够重视,因为这个类型的植物在时间上与“预期”理论毫不吻合。在“预期”理论框架下,每种植物都应该恰好花六年时间分六个阶段完成所有的生长阶段,但事实上,万千的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或者说很多乔木,只需更短的时间即可快速地发育出花和果实,最终枯死。

110

与林奈相反,本书观察的着眼点始终在一年生植物,我们采取的研究方法对多年生植物同样适用。不管是经历了多长历史的多年生树木,它发出的芽(译注:芽有叶芽、花芽与混合芽之分,在这里,歌德指的是花芽)总可被看作是一株一年生植物;不管芽着生的枝条有多长的历史,它仍然可被当之无愧地看作是一株一年生植物。

111

林奈“预期”理论难以继续深入还有另一原因:他错误地认为多年生树木上所有的同轴结构(外部树皮、内部树皮、木质部和髓)发挥的作用类似,并以类似的方式参与植株的生长进程。在林奈看来,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起源于树干以及枝条中的环状结构,因为前者同后者一样,都属于层层围绕的结构模式和相继发生的生长模式。我们深入研究后发现,林奈关于该问题的论述源自肤浅地观察,并不正确。树木的外部树皮完全不适合生成任何新的结构,哪一棵历经春夏的古树其外部树皮不是逐渐变硬并脱离树干?树干的木质部与外部树皮相似,也因为硬度过高而无法生成新的结构。自然界中,许多树的外部树皮会自行地慢慢脱落,还有一些树即使被人为地除去外部树皮也不会造成任何破坏。我们因此得以明确推断出,树皮既不能生成花萼也不能发育成其他的任何结构。多年生树木真正的生长动力潜藏在第二层树皮,这层树皮一旦遭到破坏,植株整个的生长进程都会被阻碍。仔细观察了多年生树木的所有外部结构后,我们意识到第二层树皮有能力促使花瓣生成——就像林奈认为的那样,但是除此之外,它还肩负着更艰巨的重任,即负责花和果实的逐步发育——这点是林奈始料未及的。林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完全驶离了正确的航向,他认为木质部担负着生成雄蕊的重任。但实际上木质部坚硬有余、活性不足,它虽然可以持久存在,却完全不具备任何新生命的制造能力。林奈猜测,多年生树木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髓,他认为髓负责雌蕊的发生以及后代的繁衍。然而,髓真的肩负着如此意义深远的决定性重任?现在已有很多人对此推断提出质疑,我也是其中一员。花柱和果实之所以会貌似由髓发育而成,是因为我们在树干最中心处只看到了髓,然后就仅凭第一印象轻率地推测:集中在树干中央这些柔弱的、无定形的薄壁组织大概就是整棵的精华所在吧。

P161-165

序言

《植物变形记》一书完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全书不失为诗学感性和科学感性高度结合的典范作品,是歌德为推动人类科学地理解植物所进行的有益尝试。

歌德在晚年回忆时,称自己潜心于植物变形研究的那段时光是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日子。。旅居意大利期间(1786—1788年),歌德在植物学方面的探索已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为不久后植物变形理论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作为杰出作家享誉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歌德正准备把他惊人的才能转向自己关注已久的自然世界。意大利温和的气候养育了繁密茂盛的植被,家乡德国的天气较之则比较恶劣,歌德基于上述两地的考察在1790年低调出版《试论植物的变形》一书,从这个标题不难看出作者的谦虚及些许谨慎之意。该书虽然篇幅十分短小,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是歌德的学术重心出现转移的标志。历史学家罗伯特·J.理查兹曾评论该书“种下一颗思想变革的种子,必将改变19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歌德创作了《浮士德》等一系列的经典文学著作,斐然的文采早已家喻户晓,也难怪当公众获晓这位大文豪竟投身科学研究并出版有相关的科学著作时,都为之震惊。《试论植物的变形》一书从构思到出版跨越了整整50年的时间,也一直被歌德视为得意之作。

歌德早年很少关注自然规律的研究,尽管青年时期也确实对自然世界充满敬畏之情:大自然不但不可约束甚至是那么地神圣不可亵渎。歌德从小在欧洲大城市长大,接受了良好教育,其学术兴趣顺理成章地更多关注于人类社会的时尚面,看重纯文学的消遣功能,他自己也著有诗歌描述人们内心的澎湃激情。直到1775年,26岁的歌德接受查尔斯·奥古斯都公爵给予的公职前往魏玛城,并由此脱离“城镇的刻板以及学业的重负,尽享乡村淳朴民风、森林和花园”。来到全新环境后,歌德的公职事务包括监管矿藏、道路、公园、森林以及负责公爵领地上的许多其他方面,与此同时,他开始专业有素地探寻大自然的神奇规律。歌德对植物研究的兴趣甚为浓厚,这源于1776年公爵赠送的一个花园,此后的任职时间里,他坚持在花园中有规律地栽种植物,养殖动物。歌德自学过多部植物学相关著述,特别是瑞典自然学家林奈的大作,歌德都认真研读过。歌德浸染于魏玛的植物群长达10年时间,研究热情仍丝毫不减,这极大地巩固了他关于植物牛命知识的积累。然而,真正触发了歌德决定性思维、影响他半个余生都执着于植物学研究的,还是后来在意大利的短居生活。

……

有一次,这位不朽的世界级文学天才甚至还声称:“我们应该少说话,多绘图。个人认为,我最好像自然那些不断变形中的植物一样完全不说话,只通过草图进行必要的交流。”歌德式的认知方式把形象的绘图称为“严谨的感官想象”,一个人只要借助“严谨的感官想象”就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内在的本质。歌德为《植物变形记》亲笔绘制了不少图画,并且都只针对植物生长的第一个阶段。过去的两百年里出现了多个《植物变形记》的不同版本,有的版本收录了歌德全部的绘图,但是总的说来,都算不上完整的插图版。

《植物变形记》于1790年首次出版,大概30年以后,歌德表示自己未能如愿出版更为优秀的续本感到很失望。正如歌德本人所描述的那样,他的目标“不为了别的什么,只希望把之前自己呈现给心灵之眼的那些,重新逐步地呈现给身体之眼;只希望把之前自己仅用文字来表述的那些,换成用一个更详细、更规律的、辅之以绘图的版本重新表述;只希望向感观的知觉证明一个道理,即概念这颗种子完全可以轻松而愉快地长成一株茂盛的生物学之树,而且它的绿荫将惠及整个世界”。当前版本的《植物变形记》或许还不像歌德预期的那样完美,但我们期望其中的插图能够让歌德设想中那株知识的大树能够愈发变形得枝繁叶茂、虬根盘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植物变形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译者 范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77518
开本 32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2013227010
中图分类号 I516.6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185
13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