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留下的14册日记堪称有意识地让文学性向日常生活延伸和渗透的范例,是一部未完成却又独立自存、具有自身生态性的书。《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精选二百余篇日记编译成册,可谓“瓦尔登湖的反光”,使读者看到一个集文学性和生活性于一身的梭罗。

内容推荐

被美国前总统林肯誉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的爱默生后来在谈到《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时说:“在读他的东西时,我发现在我内心存在同样的思想、同样的精神,但是他超过我一步。”作为爱默生的学生、美国“自然文学的先驱”,亨利·戴维·梭罗青出于蓝,他的日记被爱默生称为“储蓄所”,而他为世人所熟知的《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正是从他的“储蓄所”里零存整取了全部素材。《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是梭罗的生命的储蓄所,他的文学生命因此而不朽。

目录

梭罗 / 爱默生

1837年

1838年

1839年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43年

1845年

1846年

1847年

1850年

1851年

1852年

1853年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7年

1858年

1859年

1860年

1861年

试读章节

在他的天性里有某种不屈不挠的军人气质,总是富有男子气概,总是精明强干,但缺乏柔情,仿佛除了跟别人对抗,他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他想揭穿谬误,嘲笑愚蠢,可以这么说,他需要一点胜利的感觉,需要咚咚几声鼓声,以便用上自己的全部能量。他说“不”毫不费力,他发现这实在比说“是”要容易许多。就仿佛他的第一本能就是听到见解立马表示反对,他对我们平时思想的局限是如此不耐烦。当然,这种习惯令想交流的人颇为扫兴;尽管同伴最终认识到他并非出于恶意或故作姿态,但这会使人无法继续交谈。因此,没有哪个平等的伙伴能跟如此单纯和正直的人保持亲密的感情。他的一个朋友说:“我爱亨利,但我无法喜欢他。要说挽他的胳膊,我宁愿去挽榆树的胳膊。”

他是个隐士,恬淡寡欲,但他非常富有同情心,在跟他喜欢做伴的年轻人在一起时,他全心投入,跟孩子一般纯真,他总是愉快地侃侃而谈,给他们讲自己在田问河边经历过的各种趣闻轶事……

他生来就是真理的代言人和实践者,他也就因此不断地闯入戏剧性的境遇中。不管发生了什么情况,旁人都很好奇亨利会怎么做,会怎么说;他不会让人们失望,只是对每一个突发事件他都有独特的判断。1845年,他在瓦尔登湖岸边搭建了一个小木屋,独自在那里居住了两年之久,过一种既从事劳作又从事研究的生活。这种举动对他来说自然而然,非常适合。了解他的人不会觉得他是装腔作势。他的思想比他的行为更加与他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等到他把独处的好处全都利用到了,他就放弃了这种生活。1847年,他又因为不赞成公共开支的某些用途,拒绝缴纳镇里的税,他被关进了监狱。有个朋友替他付了税,他才获释。第二年同样的麻烦又降I临了。因为他的朋友们不顾他的反对仍旧替他缴税,我想他也就停止抵抗了。任何异议或嘲笑,他都不加理会。他以冷静的态度充分阐述他的观点,并不假装相信这也是在场的其他人的意见……

没有比梭罗更纯粹的美国人了。他真心爱自己的国家和它的状况,他厌恶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行为方式和趣味,简直到了鄙视的地步。……他是理想主义者,拥护废除奴隶制,主张废除关税,几乎都想要废除政府了,因此他肯定在当今政界找不到代言人,而各类改革家他几乎全都反对。但他却一贯拥护反蓄奴制的党派。这个党派的一个人物与他有私人交往,受到他格外的敬重。’在人们还未对约翰·布朗队长说好话的时候,他向康科德的大多数家庭发通知,说他要在公共讲堂发表有关约翰·布朗处境和人格的演讲,邀请大家在周日晚上前往听讲。共和党委员会和废奴主义委员会都向他传话,说时机还不成熟,这样做并不明智。但他回答说:“我发通知并不是要征求你们的意见,我只是通知大家我要演讲。”演讲开始前一小时,会堂里就挤满了各个党派的人士,他对英雄的热情颂扬,令听众们肃然起敬,许多人为自己竟然产生了同感而大为惊讶。

……梭罗先生怀着他满腔的爱,将自己的天才奉献给了他故乡的田野、群山和河流,使所有能阅读的美国人以及海外人士了解他的故乡,并……

P4-6

序言

许多读者是通过《瓦尔登湖》认识美国作家梭罗的。对梭罗的认识总可以概括为这些词语:自然、心灵、体验、探究。读《瓦尔登湖》也好,读他的日记、书信也好,都是如此。

梭罗的文学贡献并非只有在他生前身后面世的《在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等几本书,他留下的14册日记堪称有意识地让文学性向日常生活延伸和渗透的范例。他的一生似乎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闯出多大天地,当别的作家热衷冒险、漫游世界、放浪情场,来寻找创作的灵感时,他却甘愿隐居湖畔林地,在许多人看来是过于狭隘的区域里,热心捕捉被众人遗忘的大自然的生动细节,热心捕捉自己心灵由自然和社会引发的每一次触动。关于一种树、一种鸟、一种小动物、一次散步、一次登山活动、一番哲学思考、交友的喜悦和苦恼、对蓄奴制的痛恨,甚至一场暴风雪或雷雨的全过程、日落前霞云的无穷变幻,写得很详尽,或许有人觉得是到了过于琐碎的地步,但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记载之中始终闪烁着智慧和灵感的火花,具有人格和风格的力量。他是那么敏感、那么不知疲倦地在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大自然本身具有的诗意。在他看来大自然的诗意无所不在。因为有那些日记,他的一生似乎完成了一种超越,他的个人生活整个儿都成了个性化的文学天地。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身上(其残稿、日记和书信的文学地位不亚于生前出版的薄薄几本小说集),虽说这两位作家关注的现实层面和写作风格完全不同。

梭罗的日记写作显然是受美国散文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1803—1882)的启发。爱默生是所谓美国文艺复兴(1835—1865)的领袖,对梭罗、惠特曼、霍桑等文学天才的涌现起了催化作用。梭罗于1837年10月22日给日记写了开场白,其中记录了当时爱默生的问话:“现在你在做什么呢?你写日记吗?”于是他开始写日记。

梭罗有很多笔记本,用来做阅读摘抄、写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朱子仪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10347
开本 32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4054704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75
115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