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南怀瑾先生一直被广大学子誉为国学大师、旷世贤师,通过他的著作,人们可以对古代圣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以及周易、佛与禅等方面获得重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了解。南怀瑾先生不仅博古通今,且风趣幽默,通过讲述妙趣横生的故事让读者对中华几千年文化再次深刻理解。在和力编著的《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中,南怀瑾先生将以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圣人的智慧、找寻走向成功的方法,用他的智慧点醒你迷茫的人生。

内容推荐

南怀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他精通佛家、儒家、道家的思想精髓。

这本《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就是通过讲述南怀瑾先生为人处世的智慧之言,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让骄傲的人学会低调,让成功的人宠辱不惊……

在和力编著的《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中,我们可以学习南怀瑾先生独特的人生智慧.并领悟于心.找寻走向成功的方法,常反省、常三思,在闲暇之际品味人生的真义,在得意之时谦恭淡定,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

目录

第一章 活在当下

 不与天争,不与人比

 人生的价值在于活在当下

 花开花谢,自然之道

 无为之为,乃为大为

 心态平和才能快乐

 摆脱名利束缚,才能找到生命真谛

 平凡就是伟大

第二章 厚德载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君子以振民养德

 有容乃大,不平“不鸣”

 正直诚实的人才值得信赖

 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正人先正已

第三章 仁义第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仁德治天下

 以爱己之心爱人,以度己之心度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百善孝为先B9

 远人不服则修德

 民为贵,君为轻

第四章 不争不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莫要时刻想彰显自己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钱财都乃身外之物

第五章 吾日三省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勤奋的人才有好的未来

 活到老,学到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第六章 谦虚谨慎

 谦卑退让是一种美德

 谨言慎行,低调做人

 虚怀若谷,不居功自傲

 做人讲究中庸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第七章 学会拐弯

 放下一切执著

 不为得而大喜,不为失而大怒

 平和而单纯的心境才是快乐的真谛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佛在心中莫远求

 找到自我才能走得更好

第八章 修身养德

 人生三重门

 学问不仅仅是读书

 做学问要甘于寂寞

 知过能改大丈夫

 千里马终会遇伯乐

 君子之量,光风霁月

后记

试读章节

大师慧语:

学佛者最宝贵的是心里无限宽阔,容得下天地万物,做人处事皆以利益他人为出发点,即便做了一辈子的善事,此亦义所应为.理当如此,岂足挂齿,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人活着就是要为别人好,难道你是出生来干坏事,惹人讨厌的吗?或者是来当个饭桶,无所事事,一点利益他人之事都没有?

选自《南怀瑾选集·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感到人生不易,活得太累?其实这都是没有将心态放平和惹的祸。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去“赢”,去“取”,而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有资本或有拼搏上进的行动。比如,有些孩子被教育学习上要得第一名,要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有些职场中人给自己施加压力,一定要在工作中拿到全额奖金;很多老人总想自己的下一代胜过别人的子女,嫁个好人家,娶个孝顺儿媳妇,等等,一切都在与人“争夺”中,唯恐自己被落下。

人最大的失败在于一个“争”字。“争”使人们成了名利的奴隶,忽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快乐。

梦窗国师有诗云:“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是的,有些人常会感觉到“不快”,而这些“不快”主要来源于与人攀比的小肚鸡肠。

唐朝时期有一位从小才华便十分出众的诗人,他叫李贺,曾经与李白,李商隐一起并称为唐代“三李”。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从小家境不好,自幼体型细瘦,但是却才思聪颖,7岁便能作诗,而且擅长“疾书”,18岁的李贺已经是诗名远扬。这原本是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诗人,但是他的好景却未能长久。

李贺本来可以早登科第,但其年轻时丧父,按照当时的规定,服丧时间为3年。3年后,2l岁的李贺参加府试,谁知因其父的名字“晋肃”而未能及第,“晋”与“进”犯“嫌名”。尽管韩愈以“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考场。但从那以后,李贺心中郁结,总是一副失意样子,最终忧郁而终。  李贺可谓才华横溢,但是他没有广阔的心胸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在面对仕途的失败与人生的打击之时,更没有平静淡然处之,而是终日郁郁寡欢,从而早逝,失去了自己的大好人生,岂不让人扼腕长叹?

时常在心中与别人比较、权衡名利的人是心胸狭窄,他们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死结。生活中,人们做不到事事如意,但是却可以事事尽心,可以不与别人比长短争先后。

但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功成名就才是人生的目标,似乎功名越多,人生也就越美好。古语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掉。”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活得轻松一点,就要放平心态,对任何事都潇洒一点,快乐一点,但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难得潇洒,是因为功名就像是一副用花环编制的“罗网”,让人抵御不住诱惑,拖住人们的手脚,使人纠缠在复杂的关系中。不与天争,不与人比,虽然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是世间的功名利禄会让人眼花缭乱,让人一颗原本自由的心迷失方向并屈从于迷局之中,将自己束缚得越来越紧。

人生中名声地位都是暂时的,利益更是身外之物。人只有放下名利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快乐。

保持不与人争,不与人比,首先要有平常心,要求人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就会不忧、不扰,没有什么烦愁了。

人世间有许多虚浮的事,大多因追逐名利产生。一时的虚名虽然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感,但它也是人世问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是人生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为名利惺惺作态,斤斤计较,结果只能是一场空。所以,虚名本身毫无意义和价值,有时候还会害人不浅,很多人为了争夺名利终其一生,临近生命的最后一点时光才悟到虚名无用的道理,却悔之晚矣。

不与人争、不与人比,并不是让人放弃一切高远的目标,安于现状,不与命运抗争,而是让你对目前的处境不要抱怨,不要怨天尤人,要泰然处之,把人生所历当成自己生命中的可贵财富,永远奋发向上,勇于跟不公的命运作斗争,把人生的价值放大,直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虽然人的一生可能失意,事业、生活可能不如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霉时常会有……但是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片段;得意时也是如此。人的各个阶段都会变化,风光无限和命运不济有时会相互交替、相互转化。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就有某一层的景色,如果我们能平静对待,从容欣赏,就不会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羡慕别人的风光而暗自生气或者抱怨。

在生活中,不与别人较量,不被表面的浮华迷乱了心性,舍弃虚名,放下架子,就会得到平和的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写下了被后人一直称颂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人处在“进亦忧、退亦忧”的时候,需要的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悠然处事态度。P3-5

序言

南怀瑾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诗人兼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者,他精通儒家、佛家、道家等各种经典思想。他为人幽默风趣,思想见解深刻。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先生的种种成就,似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南先生可能是符合这种传统的最后一人。”

很多入知道南怀瑾,是因为他写的《论语别裁》——一部中国文化思想的传世经典。这部书通俗易懂,且不乏幽默的言辞。这当然应该归功于南怀瑾对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通和深入的理解。他曾说:“读书不是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做人好、做事好,真正有学问的人不害怕寂寞和孤独,德不孤,必有邻……。”

南怀瑾1918年出生在浙江省乐清南宅殿后村,他的家庭是一个耕读传世的书香门第,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南怀瑾自幼就秉持家训,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他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老师教授的课程,如“四书”“五经”等,都耳熟能详。同时南怀瑾学武的兴趣更大,年轻时他渴望成为一位武学高手。父亲见他如此酷爱武学,就为他聘请了武学老师教他,南怀瑾的武学经历伴随着他的一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国难当头之际,南怀瑾毅然投笔从戎,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南怀瑾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成都附近的灵岩寺,潜心研究佛典。因为他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理解力,很快便对佛家经典有了很深的理解,虽然他不是正式的佛门弟子,但很多人在习惯上称他为“禅宗大师”。后来南怀瑾来到峨眉山修行,埋头研读《大藏经》,这为他佛学修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埋首书丛,研习中国古典精品,探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他曾批阅了全套的《永乐大典》等经史典籍,收获非常丰富。

南怀瑾不仅研究佛学,还曾经创办过很多的杂志、协会和其他组织,旨在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整个世界。在南怀瑾创办的众多组织中,有一个“东西精华协会”,创办于1969年。南怀瑾自任协会会长时,为该协会定下了三大目标:

第一,要唤醒近世东方各国恢复自信,珍惜固有文化宝藏,而不盲目西化:

第二,重振中国人文精神,纠正西方物质文明带来的偏差;

第三,沟通东西方文化,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幸福。

以上这三点目标,充分体现了南怀瑾为复兴祖国传统文化贡献一切的精神,以及他崇高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这也是他毕生追求的信念。

本书《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就是通过讲述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之言,让浮躁的人学会放下,让骄傲的人学会低调,让成功的人宠辱不惊。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南怀瑾独特的人生智慧并将其领悟于心,找寻走向成功的方法,常反省、常三思,在闲暇之际品味人生的真义,在得意之时谦恭淡定,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

后记

南怀瑾大师一直被广大学子誉为国学大师、旷世贤师,世人尊称南怀瑾大师为“教授”“大居士”“哲学家”“宗教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他更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其代表作品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等。通过他的著作,人们可以对古代圣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以及佛与禅等方面获得重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了解。

南怀瑾大师能够把历史和人生智慧融合到各家学派中,引古论今,将百家思想精髓结合到现代人生活当中。不仅博古通今,而且风趣幽默,在他讲解的课程中,人们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有的只是在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对中华几千年文化的再次深刻理解。

本书所选“大师慧语”都是从其著作中摘取,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对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南怀瑾做人做事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和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99232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4005856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0: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