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匿名者/文化慢光丛书/明德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塞壬为自己沉痛的写作,准备了丰盛的经验和精准的细节,她的漂泊、动荡、茫然、悲愤,连同她对当代社会的省察,构成了她的散文实感和那些秘不示人的心灵潜流:纷乱的生活,梦想的碎片,无法遏制的冲动,必须继续的阴郁的日子,不断闪现的温暖和善意,记忆,自我,现实,这些事物蜂拥而来,它们渴望被书写,也渴望被审视和被忘却……她有时用锋利的语词与现实对抗,有时也退守于内心那个软弱的自我,正如她诚恳地说出个人的经验,同时又想成为这种经验的叛徒。尽管她的情感还过于外露,她对生活的诸多看法也需进一步深思,但她的质朴和勇敢,《匿名者》展示出的正是今日文学界极为匮乏的品质。

内容推荐

塞壬游走于现实的广东与记忆中的湖北,这是她精神上的两个故乡。

在这混乱、落魄、疲惫而危险的疾走岁月里,作者过着一种“匿名者”的生活,遭遇抢劫、偷窃、行骗、栽赃及某种阴谋的深渊,无故被炒,备受歧视,屡遭排挤——没有值得信赖的人,没有可以倾诉的灵魂。

这本叫做《匿名者》的集子,它从来不是割裂的,《匿名者》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时空的切换与对接,人们无法抵挡在书写时那突如其来的置换,从广东到湖北,瞬间强行植入,在这样的融合中,作者看到了完整的自我,在这样的书写中,她也看清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目录

第一辑:两个故乡

 哭孩子

 消失

 匿名者

 羊

 在镇里飞

 悲迓

 托养所手记

 1985年的洛丽塔

第二辑:纯美的注视

 合租手记

 旧词条

 橘子橘子

 关于年的叙事

 一次无法定义的出行

 入侵者

 夜宿小旅馆

 虎门,一个人的恋衣叙事

 他们

第三辑:我说,你说

 写字的人

 文学的无意识

 从细微的地方慢慢靠近

 生词

 关于塞壬的读书札记

试读章节

那些久远的时光被岁月的尘埃覆盖,往事已矣,还有谁愿意去回忆西塞,还有谁会唱起悲迓?我的西塞,钢铁取代了水稻,工业和城市,开启了它的时代。偶尔午夜梦回,我依稀记得有人站在梦境的甬道深处唱,如诉如泣,激越,哀婉,百转千回,有咯血般的痛楚。梦的可怕就在于,醒来之后,它还在持续。我认出了那个女子,楚剧的青衣,当她跟我一对视,梦就倏然醒了,她的脸碎裂般地消失,迅不可捉,临去甩袖一瞥,桃花带泪,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多少年了,我身上潜伏了一种奇怪的性情,每当欣喜或大悲,我必发声,我发出楚剧的悲迓,自编唱词,拈着手指,媚眼如丝,婉转身段,一个人用湖北楚地的悲腔抒发我如痴的癫狂。很本能的,我还会发出锣鼓的引子,咣起咣起咣起咣起,咣咣起——小旦急促的碎步,比手一亮相,充沛的中气,开大口,高亢地、裂帛般地哭诉,这属于我人生中极为难得的狂欢。这样的淋漓难以言表,但它有强烈的排他性,无法与人分享。然而,今天我要说,不光我,在我的出生地西塞,那个地方的人们,多少年来一直传承着这古怪的性情特质。它像一个胎记,烙在我们身上。有时,我仔细地端详它,像凝视祖辈们那古老的魂灵,是因了什么,一定要用哭一般的悲迓来表达这人生的喜悦与哀愁?有时,我仔细地端详它,像凝视祖辈们那古老的魂灵,是因了什么,一定要用哭一般的悲迓来表达这人生的喜悦与哀愁?

离开西塞十几年,在广东,我说一口乡音浓厚的普通话。一些字的发音,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悲迓的迓,楚地发音并不念yá,而是一种略带鼻音,舌尖顶上腭,果断地发出的一个喉音,去声,短促,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先前疑心没有这个字,但觉得不可能,只要有关于湖北楚剧的文字,就一定会涉及“悲迓”二字,没有悲迓,楚剧就没有了灵魂。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悲迓”二字,关于它的说明却非常让人遗憾:“楚剧唱腔的一种,主要表达人物内心悲伤凄凉的情感。”这样的说明是一个说话机器发出的,它不相干地附在悲迓的面上,捂住了它的灵魂那炽热的颤栗与剧烈的抖动,蒙着它所有的光,把它与其他四类唱腔并列,没有赋予它应有的尊贵与华彩。对于一个楚人来说,长歌当哭,我无需为悲迓争辩,它无可争议地成为楚剧最美的部分。然而,当我写下“悲迓”,却并不是想对外省人做一个普及,更不是为了拯救渐行渐远、已走向没落与衰败的楚剧。当我朝着越来越深的岁月走去,一路上,丢失的东西太多,而固执留存在生命里的东西让我心存疑惑,虽然这里面没有刻意的成分。当某种性情特质病疴一般地存在,我深信我对它的依赖程度。当某种性情特质病疴一般地存在,我深信我对它的依赖程度。我先是丢掉了工人出身的本原质朴,接着丢掉了来自小地方那种特有的怯懦与卑微感,最终我丢掉了楚人的血性与狂狷,包括骨头的铁质和言辞的气壮。为什么这悲迓却伴我至今,它为什么没有被丢掉?我想起十几年前,南下的火车,闷热的车厢里,一个人只身去广州谋生,在两头切断的时空里,未来无着,孤独伶仃的感觉浸透了那样一个夜晚,我抱紧自己,心里反复有悲迓在唱:“从此就是一个背景离乡的人,从此就是一个人……”悲迓的颤音,字字泣泪,如犹在耳,想来竟一语成谶。一路走来我毫无察觉,仿佛与生俱来。当我再次审视一直伴我多年的悲迓,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条隐藏在性情暗处的特质,是一个人最真实的表情,带着酡红的醉意,蹁跹地高蹈在隐秘的世界里,完成一个人的自恋与抒情,以及我耻于提及的孤独感。是不是可以认为,我后来开始的写作生涯是悲迓的另一种存在。唯一的一次,我居然当众在醉后唱了这悲迓。“塞壬,昨晚你那唱的是什么,那么怪异的腔调?像是哭诉一般……”有人事后这么问。我素来在公开场合不多话,给人的印象是拘谨而怯懦,这样的失态实为罕见,我全然不知道人家敛声静气地听我唱:“春天过去了,又一个春天过去了,亲爱的,等你老了没人要的时候,你就是我的了,就是我的了……”这个非著名的事件,成了朋友圈中的一个笑料。然而,我深信,只要听我唱过悲迓的人,面对那种从灵魂发出的声音,一定会为之动容,那是怎样的心如刀割啊!去年端午节的一个晚上,这伴我多年的悲迓忽然在南方的某个时刻遭遇意想不到的应和,它在我内心迅速被擦亮,啊,这是一种隐秘的汇合,以至于我在那一瞬间有了轻微的眩晕感,那种从头顶一直往下浇灌的凛冽,那种逶迤而来顺着我的秘密气脉直抵内心深处的奇妙感,让我惊呼:啊,这是谁在那儿唱,这是谁在唱?我在那一瞬间有了轻微的眩晕感,那种从头顶一直往下浇灌的凛冽,那种逶迤而来顺着我的秘密气脉直抵内心深处的奇妙感,让我惊呼:啊,这是谁在那儿唱,这是谁在唱?

在南方遭遇悲迓,这是我从未想过的。端午节那天晚上,我去东莞一个工业园做采访——你的故乡如何过端午节?带着这样一个无聊且毫无新意的采访命题,我坐在了工业园广场的小舞台下面。主办方组织了一台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在这小小的舞台上表演家乡过端午节,小品,戏曲,舞蹈,说唱,气氛非常好。在中场的光景,主持人没有报幕,帷幕忽然缓缓拉开,一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子跌跌撞撞碎步奔到舞台中间,舞台苍白的灯光打在她清瘦的脸上,看不清眉目,但我看她形体的表情,已知道她满目含悲,长舒广袖的臂腕,一回头,一跺脚,又跌撞疾走半圈,启唇唱道:

列位君子啊,泪湿衣袖,赵琼瑶牵小弟跌跪街头,奴本是川东人书香之后,父母慈儿女孝欢度春秋,恨大伯赵炳南如同禽兽,为霸产施毒计把父的命谋,炳南贼他怕把阴谋泄露,将父尸抛下重台说是酒醉坠楼。乳妈娘知隐情如实倾吐,无奈何奔河南把青天来求,包大人遭革贬我又落虎口,含冤女反成了阶下之囚……

这是楚剧《四下河南》中著名的悲迓唱腔,我非常熟悉……我说熟悉,却一时间对这样的熟悉有一种一言难尽的复杂心理。台上这女子,她开腔那句“列位君子啊……”在瞬间就摄住了我,滥熟的剧情,显然我对剧中赵琼瑶的故事根本就毫无兴趣。那苦命含冤的美丽女子,于我,早已转化成对悲迓审美最精微的把玩。这个女子,她非常清楚在这段悲迓应该表现什么,对于年年都唱的曲目,楚人对剧情不再关注,她要表现的当然不是剧中赵琼瑶的悲情命运,而是——她个人,作为女子应该表现出个人的女性魅力。楚人捧角,定捧悲迓的角,捧的是这个女子表现出怎样的个人气质。她开腔的那一句,在渗血的颤音里,是一种极尽妩媚的撒娇,她的眉眼、身段,是楚人已败坏或者说已偏离了的审美——在悲迓里迷恋风月,迷恋蚀骨的色情味道。我觉得很多国人在对《西厢记》、《牡丹亭》这类戏曲的欣赏把玩中,也伴有这类颓艳的审美情愫。也许只有我才看得出来,台上的女子,她唱得很骚。也就是说,她深谙此道,把悲伤唱出一种甜味,去抚摸受众被惯坏的听觉味蕾。她深谙此道,把悲伤唱出一种甜味,去抚摸受众被惯坏的听觉味蕾。只是在广东,没有人了解这样的风情。她摄住我的,是因为,她的唱腔、身段气质非常像我前面提到过的,在我梦中出现过的那个女子。我的堂姐祝生。以致我恍惚间惊叫:那是谁在唱?

P89-94

序言

又一次整理文章准备出集子,这样的时刻总会是伤感的。一篇文章写完,它就有了我管不着的命运,甚至是,它不再属于我。于我,一个阶段的写作画上句号。一本新书,我翻着,历历在目的是过往的时光与心情,我时常会莫名的冲动,想把写过的文章再写一遍,我想挽回遗憾,拯救沮丧,我想在一个特定的时光里,把爱过的人重新再爱一遍,我想在文章里植入明亮、欢喜与有甜味的芳香。可是,可是,我知道,无论是什么,只要是重来,它都不可能是最初的那一个了。

就是这样的一本命名为《匿名者》的集子,它让我生出在以后的日子里重写的欲望。我是个贪心的人,想把钟情的题材写上一辈子,给它足够的宠溺。尼采说,选择即赞美。这本近十七万字的集子里,我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作品居然有着天然的秩序感,广东一篇,湖北一篇,非常对称,我的书写居然在广东与湖北之间游离与更迭,在写这个自序的时候,我很想用“两个故乡”这个名字,我的一个朋友认为不够好,有一种拙劣的煽情味道,他觉得抽取作品中的某些关键词作为这篇自序的标题会更有质感,会——更有内视感和一种直接的力量感。于是——“一个匿名者的悲迓”就这样出现了。

回忆是另一种亲历。我在广东十一年了,流浪了八年,在这混乱、落魄、疲惫而危险的疾走岁月里,我过着一种匿名者的生活。遭遇抢劫、偷窃、行骗、栽赃及某种阴谋的深渊,无故被炒,备受歧视,屡遭排挤——没有值得信赖的人,没有可以倾诉的灵魂。我害怕敲门声,我害怕窗外的阴风,我害怕摩托车突突突地响起,我害怕“人事经理请你去一下”这样的转接电话,我害怕夜晚独行,我害怕看见银行卡零余额的提示,我害怕锁孔转动的声音和坏水龙头滴水的声音——恐惧伴随着我,游疑与不安,仓皇与慌张给我的内心筑起一道厚墙,在文字之外,在作家之外,我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底层人物,为了生存惶惶不可终日的单薄女子。然而,在墙内,我是那样强大而蓬勃,为了尊严、为了我所认定的人道,我终究没有偏离去做一个人的艰难努力。如果在人生的最低谷,我能毫无压力地走过,那么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如果只住简陋的房子,如果只能维持温饱,这样都没有关系,那么我是不是开始走向了开阔?

《匿名者》是你,是我,是他,在广东,我们的境遇太相同了,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怀念故乡。异乡人的病,无法医治。在广东匿名的流浪生涯里,故乡湖北的种种都生出那般美好,水墨画一样的漾开,然后滋养着甜甜的睡眠,家族、风物、器具还有人,哪一样不是发着光地走向梦中?我的笔端触过这些的时候,每一次都发出隐秘的颤栗,楚人抒发情感,必唱悲迓,它从岁月的源头走来。我的成长、我的亲历还有绕不开的那些个人,当我写到这些的时候,不论是悲伤或者欣喜,这样的书写是贴着皮肤的,沿着轮廓的,是抚摸着的。当我说爱,我会流泪,那是一种郑重地惜别,这个字只要一说出口,意味着终结。我的故乡,一个叫西塞的地方,她独特的方言,她近千年的习俗与审美,她的悲迓,将随着城市化进程即将走向消失。在我的书写里,我用文字唱一曲哀伤的悲迓,我无法完成还原现实作为地方文献资料这样的宏愿,我无法呈现最初的模样,我无法——我什么也做不了。

在广东回忆故乡湖北,这样的亲历是痛的。只有远离才能真正靠近。这本叫做《匿名者》的集子,它从来不是割裂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时空的切换与对接,我无法抵挡在书写时那突如其来的置换,从广东到湖北,瞬间并强行植入,在这样的融合中,我看到了完整的自我,在这样的书写中,我看清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匿名者/文化慢光丛书/明德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塞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74143
开本 32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3084815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文化慢光丛书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