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堵红墙,两个世界

去贾玛清真寺(Jama Masjid)得经过一个很大^艮大的巴扎,它叫作Meena,卖的是日用品和玩具,主要是质地粗劣的廉价衣物、花花绿绿的塑料制品、披着金色尼龙头发的洋娃娃等。巴扎里接踵摩肩,除观光的游客,大都是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可以直面印度的贫穷。难以计数的乞讨者聚集在清真寺入口处的台阶上,一双双饥饿的眼睛投向来人。坐在滚轮木板上的乞丐扭动着残肢,空洞的双眸望着天空;年老体衰的妇人一只手拉着褪色纱丽,一只手向游客打着吃东西的手势;还有很多营养不良的孩子,一个略大的牵着略小的,稚嫩的小脸上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沧桑神情。我望着黑压压的乞丐,原想伸向钱包的手又无奈地缩了回去,如果施舍了其中一个,那其他人又怎么办呢?

我们于中午到达贾玛清真寺,正是穆斯林的礼拜时间,这里虽不要门票,但在穆斯林每日五次的礼拜时间里是禁止参观的。我们便坐在台阶上等,不远处也是在等待入内的印度人,他们三五成群地坐着,大多为女人和孩子。

印度女人的纱丽色彩鲜艳,她们席地而坐时,纱丽就如同一朵朵鲜花绽开在黯淡的灰红色台阶上。据说贾玛清真寺的台阶本是白色,在1857年的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时,起义者身着白衣集合于此,向英军发起了攻击。血肉之躯终究难挡枪炮之利,起义者一个接一个倒下,鲜血染红了台阶。英国为了报复起义者,下令将贾玛清真寺关闭了五年,直至德里人民交出了高达20万卢比的罚款,才准许重新开放。

我在等待的人群中见到母子三人,黑皮肤,赤着脚,都画了重重的黑色眼线:在他们的习俗里,这可以辟邪。妈妈戴着黄铜鼻环和玻璃手镯,大的男孩不到四岁,玩着一个很脏的皮球,小的那个还是才蹒跚学步的娃娃。

“喜欢糖吗?”我看着两个孩子,从包里拿出话梅糖来,母子三人都不会说英语,只是望着我笑。小的孩子见到糖后,急急地伸出了小手,将糖塞到嘴里再冲我笑。他一笑,糖便从口中掉落,急得哇哇哭了,妈妈一面哄他,一面很自然地将糖捡起塞到自己嘴里。

“请不要吃了,这是脏的。”我心中一阵难过,又拿了几块糖给他们。

看见糖果后,周围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过来要,我将一包糖都分给了他们。给这些孩子短暂的甜蜜,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吧。

祈祷时间结束后,我们存好鞋进入清真寺,踏着被阳光晒得发烫的地板一步步往里走,成群的灰色鸽子在眼前飞起又降落,耀眼阳光下,贾玛清真寺就像明信片里的图画般出现在眼前,红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组成的这座建筑物既优美又庄严。

在这里,露出胳膊和腿的外国女游客还得披上一件长袍,五颜六色的化纤袍子挂在清真寺入口处,免费去拿,头发是不用盖住的。印度女人倒不需要借袍子,因为她们有随时可以包住身体的纱丽。

长袍是统一的尺寸,我看看身高在一米六以上的女性同伴,她们都穿得正好,而我这个才一米五八的矮子却走两步就被袍子绊一下,实在苦不堪言。

贾玛(Jama)一词来源于穆斯林在周五举行的主麻日聚礼,也可以翻译为礼拜五清真寺,不少清真寺都叫这个名字,比如在伊朗的每个城市几乎都能找到一个礼拜五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的建造者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君主沙·贾汗,网络上戏称他为“建筑狂人”。因为除去这座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外,有名的泰姬陵和德里红堡都是由其兴建,他还修葺过曾祖父胡马雍的陵墓。在沙·贾汗的末年,他打算为自己修建一座与泰姬陵相对应的黑色大理石陵墓,后因被儿子篡位下台,他狂热的建筑梦想才被迫终止。

沙·贾汗修起建筑物来实在是大手笔,贾玛清真寺修了6年,动用了5000名工人,花了100万卢比,而且没用一根木料,大块大块的石料都是由铅水灌缝衔接,坚不可摧。他修建贾玛清真寺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红堡的补充。清真寺完工后,每个礼拜五,沙·贾汗和他的随员都会从红堡出巡到此祈祷,这里最多可以容纳25000人。为了显示王室的高贵身份,清真寺修了东、南、北三个门,最壮观华丽的东门为帝王专用。

如今,我们这些老百姓不光可以从专属帝王的东门出入,还能登上过去只有宗教人士才能入内的宣礼塔。宣礼塔在清真寺两侧各有一座,里面有台阶可爬上顶部,它最初是点燃火把以召唤信徒做礼拜,后改为由嗓音洪亮者登高而呼,现在已是扩音器广播。

当我兴致勃勃地走到宣礼塔入口时,守门人看了看我行动不便的长袍打扮后,招手要我过去,做了个让我纳闷的动作——他先拿起我的长袍下摆,再打了个结在我腰上,这才点点头示意我上去。

在迈出登塔的第一步时,我就明白了守门人的用意。宣礼塔内部狭窄仅容一人通过,石头台阶只有半个多电脑键盘大,加上被踩得很光滑,又无扶手。要是我笨手笨脚不小心踩到了长袍角,很可能轱辘轱辘从楼梯上滚下来。

有的资料说这里宣礼塔的台阶有100级,有的说是130级,我没细数,但实在爬得好吃力。我一面爬,一面感慨,过去担任宣礼的教士不光要嗓门大,还得要身体好啊,想必他们大都是长寿之人。

从塔顶上往下看,清真寺广场上的人变得不到火柴棍那么大,再往远眺,目光所及,都是旧德里密密麻麻的破旧矮房。

站在这红白相间的高塔上,听不到不远处市集的喧嚣声,更看不到乞丐们的酸楚脸孔,清真寺的红砂石长围墙隔出了两个世界:围墙外是充满贫穷、苦痛的尘嚣,围墙内是纯净、高洁的宗教圣地。

而在印度,像这样隔出不同天地的围墙处处可见,五星级宾馆外可能是臭水横流的垃圾堆,贫民窟的咫尺之遥就是现代化高楼。让人称奇的是,这个贫富差距如此巨大的国家,却一直不可思议地保持着社会的相对稳定。

追寻其因,除去宗教和种姓制度使底层百姓安于天命外,政府也在不断探索解决贫穷之路,如推行全民免费医疗教育,限制富人的财产等,也许这些制度实施起来不尽如人意,也许在短期内难见其效,但人们确实在努力让这堵墙越缩越小。

P48-52

后记

越走内心越强大

想出国旅行的人总有三个担忧,一是怕英语不好,二是怕钱不够,三是怕不安全。

我的英语烂到什么程度呢?高中150分的试卷从来分数就是两位数,而且是60分以下的两位数。因为不喜欢背单词,上英语课就在书上画漫画,毕业后除了看看原声电影,也没有刻意去补习。

当英语好的学颖和菜菜先行离开后,同伴有些担心,我给他们鼓劲:“想想花甲背包客!”这对年过花甲的老人只会说几个简单单词,却在三年内环游了七大洲,数十个国家。

于是,我一路遣词造句不亦乐乎。在新德里买围巾,小宝想要纯色的,却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说,我脱口而出:“No flower,only color。”售货员竟听懂了。在科钦吃饭,毛毛指着菜单上的“Hongkong Noodles”问有没有汤,服务员没弄明白,而我问面条是不是wet的,人家也听懂了。问路时,我不会说清真寺,就说Muslim Temple,路人还是听懂了。找饭店老板要蚊香,我索性画了个蚊香圈儿,老板会心一笑,给我画了个蚊香片儿,“这个比那个更好。”——语法、时态,一切都是浮云。

我的朋友菜菜是个很聪明的女子,她不提倡苦巴巴的穷游,更不会为了看全景点而累得人仰马翻,甚至为了轻便而带着像素不佳的卡片相机。她的想法是,旅途中一味省钱,未必是件乐事。行程设计得再完美,旅途中也总会有遗憾,当你离开时,这份遗憾会让你愈发想念那片土地——这话说得极是。

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在印度半个多月,我们住的旅馆属中档,天天吃鸡蛋、吃肉、吃水果,还时不时吃冰激凌、喝汽水、上高档馆子,上街都是坐Tutu或出租车,再买了一大堆纪念品,人均花费不到700美元。也就是说,你如果不购物,吃住标准降低,出门只乘公车,大概只需要两千人民币不到就能待半月以上,加上提前半年左右买的机票,包括印度火车票签证费用等杂项,只需要七千块不到。这在中国,只是一个四线城市不到两平方米的房价。

当然,旅行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被出租车司机临时加价,被当地人缠着要礼物,这些事已是司空见惯。记得曾在埃及的时候,我被不相识的男人摸了至少二十下屁股。

至于安全,这其实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我是懒人,旅行时总将钱和重要证件往背包里一塞,然后一路大摇大摆的——就算丢了,总有办法的,证件能在使馆补办,生活费嘛,我做的那几道菜总可以糊弄糊弄外国人。打仗、地震、洪水这些事,我总乐观地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真要发生的话嘛,也是天意,自然也能逢凶化吉——至少当年在尼泊尔时,我们在其他城市转了一圈回加德满都时,发现几天前此地发生了军事冲突,却仍是淡定地去下馆子。

每一次旅行,最大收益不是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更不是那一堆照片和纪念品,而是内心的强大。

在一个陌生无助的地方,你要完全依靠自己,入境填表时看着那堆外国字战战兢兢,过海关、过安检因为听不懂提问而差点被扣,一步步摸索找寻要去的地方,甚至得徒步在烈日或暴雨下走很长的路,还得应付各种突发情况……在遭遇这一切前,你都以为自己做不到,但最终结果却是不但应付得来,甚至还游刃有余——这教人如何不惊喜?

而在旅行中体会世界,了解朋友,也看清和提高自己,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2012年3月前往印度

2012年9月游记动笔

2013年3月初稿

2013年4月二稿

2013年10月定稿

目录

引文

前言 五分钟决定去印度

出行准备

第一城 德里(DeIhi):古今交汇的万花筒

 德里简介

 夜半惊魂

 一路Big

 没见到甩饼,也没买到神油

 印度门上的英灵

 最受欢迎的印度女神

 只有一个英迪拉·甘地

 博物馆里的雕像盛宴

 帝王背后的女人

 巴哈伊的白莲

 一堵红墙,两个世界

 天堂遗址

 库特卜高塔和好运铁柱

 火车:移动的种姓博物馆

 在草地上想来生

第二城 瓦拉纳西(Varanasi):梵歌飘荡

 瓦拉纳西简介

 流动的净修林

 谪仙人的歌

 杜尔迦女神与老鼠

 红衣神猴哈奴曼

 学府梵音

第三城 阿格拉(Agra):浓缩的莫卧儿史

 阿格拉简介

 时光脸颊上的泪珠

 面纱之后的太阳

 逝去的一切

 阿克巴大帝的最后安宁

第四城 斋普尔(Jaipur):山峦中的粉红

 斋普尔简介

 四季如花门上开

 风宫:黄金打造的鸟笼

 琥珀堡中的“星海”

 娃娃婚礼

 我是老婆四号

第五城 乌代普尔(Udaipur):沙漠明珠

 乌代普尔简介

 最不印度的城市

 住在“小王子”的城堡

 男人戴着银耳环

 不收脏钱的商人和不认路的司机

 城市宫殿中的骄傲武王

 听不懂的“哈波那辛波那”

 顶起水罐跳“帕维”

 “嗨,你真美丽”

 Raj和Guddi——家

第六城 孟买(Mumbal):贫富的反差与交融

 孟买简介

 骗子司机

 从印度门开始看建筑

 贫民窟没有百万富翁

 露天千人洗衣场

 一朵小花,一座古寺

 我的美人

第七城 科钦(Cochin):东西合璧

 科钦简介

 乞丐也能说英文

 达·伽马、郑和与中国渔网

 卡塔卡利不说话

 从海到河,从河到海

 就是不卖单个给我

 返程

附录 印度常见神话人物简介

后记 越走内心越强大

序言

五分钟决定去印度

临行前的一月我还在驾校学车,因为赶着要去印度,虽然学艺不精,还是催着教练快快安排考试。他得知我的目的地后,惊愕中带有一丝不屑,“印度?印度有什么好玩的?”他建议,“应该去欧洲,或者新马泰。”

我懒得提醒他留意印度那深不见底的文化,对于不少人来说,出国旅游一定要看比中国更好更繁荣的地方,而这个传说中没有下水道、牛粪遍地的国家没有半点“花花世界”的吸引力‘。2007年,我和朋友在尼泊尔,同住在一家旅馆的一位中国大叔在加德满都办好了印度签证,独自去德里和阿格拉晃了几天,当他从印度返回加德满都时,恰好和绕着尼泊尔转了一圈的我们碰上了。问及大叔对印度的感受,只见他皱着眉不断摇头,拍着大腿直吐苦水:“脏,真脏!再也不去了!”

脏、乱、差——这是很多游客对印度的印象,却仍有不少游客从印度归来,大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说世上只有两种人,去过印度的和没去过的;又感慨道,去过印度的人又分两种:一种永不再来,一种从此以身相许。

那时候,我有些想反驳大叔的话,但苦于没有亲身经历,论据不足,只好作罢。虽然到过尼泊尔和印度交界的蓝毗尼,却因为时间关系无法踏上印度的土地,遗憾数年。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菜菜和我说了她的印度之行计划——她是我九年前结伴去埃及的朋友,那次旅行也成就了她的异国姻缘。

我想了不到五分钟,就对她说,算我一个,又想了想,觉得两人包车不划算,便再去拉人。拉来的都是我的朋友,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杂志编辑毛毛),有画插画的SOHO族(动漫作者大宝小宝夫妇),有即将去读MBA的自由职业者(高分考过托福的学颖),游说他们的理由也各不一样。对有些小资又有些臭美的毛毛,我说印度是个有异域风情的地方,我可以给你拍很多美美的照片;对出了绘本的大宝小宝夫妇,我提醒他们去印度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对即将前往美国念书的学颖,我的说法是,趁着年轻有时问要多走走。

好吧,他们就这样被我拉下水了,接下来去买亚航和捷星的廉价国际机票,再订好印度国内火车票和机票,写攻略,办签证,行李打包,就这么简单。

Lonely Planet公司出的中文版印度指南只有拉贾斯坦、德里和阿格拉三城,便买了日本大宝石出版社的《印度》中文版,虽然版本老旧,好在资料丰富。钱也不多带,只换了600美元,全身上下最值钱的是一台半新不旧的佳能450D——还是先生在婚前买的。

朋友们得知我要去印度后,也是一阵哗然,在他们眼里,那是一个呼吸都会拉肚子的国家,食品更是碰不得,我这一去即便不是有去无回,也会伤筋动骨。为了敷衍他们,我都这么解释——我是去买神油。

内容推荐

《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是一本图文并茂,散文和攻略相结合的背包客印度游记,作者孙佳游历印度最著名的七座古城,从繁华的孟买到水乡环绕的南印度,分章描写七座风光旖旎的古城见闻,为读者展开一幅生动神秘的印度画卷。全书还有上百幅精美的图片,生动展现出印度的异域风光。《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生动性和实用性并存,既有活泼有趣的旅行记载,又有最新鲜详尽的旅行攻略,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一册在手,走遍印度无忧。

编辑推荐

《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是一本图文并茂,游记和攻略相结合的背包客印度游记,火葬、童婚、恒河夜祭、印度庙祭祀,从繁华的孟买到水乡环绕的南印度,七座风光旖旎的古城。作者孙佳流连秘密花园,在恒河看日出,听古老寺庙的钟声,为读者展开一幅生动神秘的印度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度七城行记(时光中的吉檀迦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77655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1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2013238773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5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