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康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正在五千年一贯地、努力地建设一个小康社会,一个和平的、和谐的社会。这个伟大的实践,已经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选项,一个帮助人类摆脱困境的选项,一个重塑中国文化的选项,一个重塑“以德服人”的民族形象的选项……

朱红生创作的《小康书》告诉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推荐

朱红生创作的《小康书》告诉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小康书》包括了《“士文化”和方块字》;《空对空的“大乘法”》;《第七选项——小康社会》;《黄金律和小康社会》;《吃得好和睡得好》等内容。

目录

沉重的现实篇

开篇:一个美丽的预言

和平与发展的悖论——给地球人降温

人类类人化——自我毁灭的路径选择

传统的启示篇

小康社会: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取向

“士文化”和方块字

空对空的“大乘法”

能屈能伸的道家

酱缸、捣糨糊和九齿耙

恐龙、龟鳖丸和上帝的选民

历史的选项篇

传统的碎片

第七选项——小康社会

人性与小康——人性三分说

引言

立论

说善

说恶

善恶溯源

黄金律和小康社会

吃得好和睡得好

人为何物

试读章节

或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善哉善哉,我从心底里盼望那些大声疾呼、呼天抢地、四处奔走、声泪俱下的危机论者,最后终于被历史证明是一群搅扰清梦的庸人!

可是,以下的一组数据却很是令人忐忑不安:

公元元年,世上有人口2亿;

一千年以后,人口达到3亿:

又850年以后的公元1850年,人口达到10亿;

仅仅又过了短短的150年,在公元2000年,人口却突破了60亿!再朝下推20年,将达到或超过90亿……

不少人用“人口爆炸”来形容加速度的人口增长,似乎也不算是危言耸听吧?如果我们就用上面给定的数字继续朝下推算,那么,一百年之后,地球上将有多少人?一千年之后呢?

我们还不能够忘记另一个更加严重的事实,那就是,对于给地球带来的负担来说,人类的消耗,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索取,还不能够简单地用人口增长来计算,还要乘上人均消耗的增长倍数!

今天的我们,和2000年以前的祖先相比,每个人所消耗的地球资源,要相差多少倍?不要说那么远,仅仅看看150—200年之前的生活水平吧,那时候,人们还是依靠“当天的阳光”来维持生存,并没有向地球透支资源。而在短短的一两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把地球积蓄了亿万年的能量挖到哇哇叫的程度了!

更近一些,我们中国人30年以来的变化,全世界都惊叹我们的经济奇迹,赞叹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的,30年以前,我们家里有什么?一支日光灯,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台电风扇,如此而已。现在呢?我在自己家里数了一数,计有电灯12台(不包括台灯),电冰箱一台,电视机2台(彩色,大屏小屏各一),空调机3台,微波炉、烤箱各一台,落地音响一台,全自动洗衣机一台,电脑两台,脱排油烟机一台,电话、手机因用电量小而忽略不计……粗略算一算,耗电量比之30年以前增加30倍以上。

还是读读官方的统计数据吧:

“截至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8亿辆,汽车保有量达到6289,3万辆。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的35倍多。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40万辆,私人小汽车约180万辆,其中有车率接近60%……”(新华网,2008年12月12日)

“2007年生产原煤25,3亿吨、粗钢4,9亿吨、水泥13,6亿吨、汽车889万辆,分别比1978年增长3,1倍、14,4倍、19,9倍和58,6倍,家用电冰箱由2,8万台增加到4397万台,彩色电视机由O,4万台增加到8478万台,移动通信手持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从无到有,扩张迅速,2007年产量分别达到5,5亿台和1,2亿台。”(国家统计信息网,2008年11月3日)

“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产量25,26亿吨,居世界第一位,比1978年增长3,1倍。2007年末,发电装机容量7,18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11,6倍,年均增加9,1%。2007年发电量达到32816亿千瓦小时,比1978年增长11,8倍,年均增长9,2%。”(同上)

“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同上)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我家里只有2个25瓦的小灯泡,现在家里全是日光灯,再加上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这些电器,总共下来有上千瓦,光每月的电费就得百十多块钱。”

以上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今人的资源消耗,起码是30年前的3倍到几十,上百倍!

即使以人均资源消耗量3倍计算吧,今天的13亿人,抵得上30年前39亿人的资源消耗。推而广之,当今全世界60亿人口的资源消耗,又何止200年前180亿人口的资源消耗!

难怪承载我们的地球在嗷嗷呻吟。

据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供的资料,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的80亿和2050年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而这将来的110亿人,他们的生活水准,恐怕只会在当今世界的人们之上,而不会朝下。因为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听到有哪一个国家对外宣布: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已经足够高了,不需要再发展了;任何一个国家的GDP只能朝上,不能朝下,一朝下就是危机,就是社会动荡,就是老百姓不满,就是“在野党”“呛声”。

在数量上形同爆炸,在质量上欲堑难填的百亿人口,四处寻觅各自的生活资源。于是,地球上再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主人,再没有一棵树木属于兽类,再没有一片水域供鱼类安全栖身。我们曾经熟悉的食物链:食肉动物一食草动物一植物,这条食物链上找不到人类的位置。原来,这整个一条食物链,全是我们人类的食物!自从有了人类,地球的秩序全被颠覆。从老虎到老鼠,从老鹰到麻雀,我们是大小统吃。

那么,我们又给这条食物链贡献了什么呢?说来惭愧,我们就连自己的排泄物也浇在自家的农田里了!就连自己的尸体也要烧成灰然后再用塑料盒装起来,用水泥封得牢牢的埋好,不要说土地吃不到我们,我们死后还要吃掉一块土地。如今,大自然设计的食物链,我们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它的微雕了!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自己另外组建了一条食物链:我种粮食和农作物一部分我吃我穿,部分喂养家畜家禽一我又吃掉家畜家禽一我和家畜家禽的排泄物浇灌农田。在这条食物链以外,大自然的那条残缺不全、细若游丝的食物链,完全沦落成了人类的杂嘴和零食,成了饭店招徕顾客的“山珍”和“野味”。而人类自己打造起来的那条食物链,在成几何级膨胀的人口增长面前,在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面前,已经和将要显得多么的入不敷出,显得多么的脆弱不堪!P4-6

序言

“如今面临危机,危及我们的生存,地球这个行星,和人类的未来……人类要站起来,保卫我们的未来。”

——美国前副总统艾尔·戈尔

当今之世,“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警报声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高亢激越了。不知道是听得太多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些“危言”已日益失去了耸人听闻的效果,有时候反而还成为喜滋滋的美谈:“因为地球气温变暖,日本樱花越来越提前开放……”提前绽开的又岂止是樱花呢!当人们扶老携幼,欢声笑语地提早去踏青,度夏,姑娘们匆匆忙忙地翻出花裙子,小伙们欢欢喜喜地穿上短袖衫的时候:

5月6日,本市入夏时间破136年记录几成定局。

全球变暖申城夏来早

春光未赏够,申城已开始体验初夏滋味……5月6日的入夏日,将“打败”1997年的5月11日,刷新本市136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早的入夏记录……

新民晚报2009年5月9日

在一片诗情画意中,突然地,不知从何处冒出一阵非常刺耳,非常不和谐的画外音:

“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由于全球变暖大自然像发了疯一样,各种各样重大灾难,简直如同‘启示录’中描写的世界末日一般;一些令人不安的传染病,也传播得越来越广……在过去的25年里,又发现了30种所谓的‘新疾病’,比如‘非典’,还有一些曾被人类征服的疾病死灰复燃……‘禽流感’就是严重例子;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超过自然速度的1000倍以上……”

“以格陵兰现在的状况,我们不得不重绘世界地图,如果格陵兰融化瓦解,……荷兰将是毁灭性灾难……北京周边地区,上千万人口受灾,上海周围更糟,那里有四千万人口(完全被海水淹没),印度……将殃及6千万人口……”

“无数渔船将停在沙漠里(内海干涸)。”

“听到那些确凿的有严密科学依据的警示,那么作为人类不分国籍,应该接受这样的警示,然后做出应有的响应……”

“喜马拉雅山脉面临严峻的问题,因为占世界40%的人口,依靠河流和泉水提供饮用水,它们一半以上都是由冰川融化而来,接下来半个世纪里,这40%的人口,将面对严重的水源匮乏,原因就是冰川减少……是冰川在向我们倾诉……”

“人口增长用了一万代才达到20亿,而在我们这一代,就从20亿飙升到90亿,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给地球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已经不是一个政治问题,丽是道德问题,要是你我任由其发展,就极其缺德……”

“如今面临危机,危及我们的生存,地球这个行星,和人类的未来……人类要站起来,保卫我们的未来。”

艾尔·戈尔的演讲《难以忽视的真相》

除此以外,还有老生常谈的核威胁:

2003年的世界核力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出版《2003年SIPRl年鉴: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一书,其中由汉斯·M·克里斯朦森和香农·N·凯尔合作撰写的《世界核力量》一文较详细地披露了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核武库的状况。

地球变暖、资源匮乏、人口爆炸、核对峙、太空竞争……这些怪里怪气的新名词,全都是近几十年才问世的,其中每个词语新鲜出炉的时候,肯定是相当的惊世骇俗,非常具有震撼力。只是过不了多久,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我们客客气气地送回了专家们的论坛和书斋。它们的遭遇何其相似乃尔!

是不是世人像审美疲劳一样地产生了“危机疲劳”?

是不是世人一体地醉生梦死,对全人类的命运漠不关心?

是不是世人算术不行,不知道2万颗原子弹比当年投在广岛的2颗会杀死更多人?

无奈,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才是人们明知危机当头,而麻木不仁的真正原因。

“大自然能够做什么?大自然无法阻止滥杀(指人类对其他物种,作者注)。大自然在人类的身上种下了为所欲为的本能……自然和通过生存法则产生的进化制造了欲望和奢求。现在,这样的法则无法更改,智人是一些无休止地交配的动物,它们以更快的速度繁殖,进化的法则必须走完自己的路。人们只能等待,直到危机到达高峰。也许生活质量会剧烈下降,迫使人类采取严格的人口控制措施。也许,人类会转向人类,进行大规模的自相残杀。那就是最后的大屠杀。这次大屠杀会使人类引起的大规模灭绝活动(指人类对其他物种,作者注)告一段落。此后,也许会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活下来,他们会等待方舟到来,人类生命重新开始。”(《爱因斯坦的圣经》,[美]萨缪尔等著,第410页)

“人们只能等待,直到危机到达高峰。”多么悲哀和绝望的叹息。当然,也有如戈尔先生们不甘等待,而诉求于人们的理智,诉求于科学(指自然科学,除特别注明的以外,以下均同)的尽快发展。可惜,人们的理智已经被喧嚣浮躁的“GDP”完全淹没了;至于世人所仰赖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我要冒犯地说一句:在形成人类危机的历史过程中,只要稍不留神,它起到的就会是推波助澜的作用,乃至帮凶的作用。科学,恐怕正在演变为当代人类的弄臣。

“提高生活水平”,几乎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一致要求。并且,一般而言,大家都不会为“提高”设定一个上限。不设上限就是无限,但“提高生活水平”所必须的地球资源却是有限的。这就必然地已经引发了、正在引发着、必将引发起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人类的消耗越来越多,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于是,地球将越来越暖,资源将迅速枯竭,原子弹将绚丽升空,“进化的法则将走完自己的路”……

那么,当今的世人一起面对的,难道真的是一个打不开的死结?一盘无解的棋局?

出路何在?

既然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困境,那么,除了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行为准则之外,并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能够帮助人类摆脱生存危机,并且可以确保我们不再重蹈覆辙的行为准则、全球伦理、黄金律、彩虹文明,其实就是天然、一目了然、普遍、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灰不溜秋地存在于我们那些动物、植物的邻居们的行为之中:既足不争。

而既足不争将必然地引导出一个政通人和、其乐融融的小康社会。

传统孕育小康,人性呼唤小康。

这就是出路。

中华民族的传统,将在重塑一个身心健康的民族的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并且对于深处在危机中的全人类来说,也是自救的路径之一。可是这个传统,已经经过长达一百多年的遗忘和践踏,经过更长达一千多年的曲解和各取所需,如今我们能够寻觅的已是满地碎片。但是,当我们将传统的碎片认真拼起的时候,我们将会意外地发现,传统的核心价值取向,恰恰就是一幅知足常乐、天人合一的小康社会图……

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正在五千年一贯地、努力地建设一个小康社会,一个和平的、和谐的社会。这个伟大的实践,已经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选项,一个帮助人类摆脱困境的选项,一个重塑中国文化的选项,一个重塑“以德服人”的民族形象的选项……

2011年9月1日于上海,2013年5月修改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原创思想的满汉全席。

——林叶青

小康主义、人性三分、既足不争的黄金律……闻所未闻。

——曹鸣达

读了《小康书》,我为我“既足不争”的人生深感自豪!

——周宪

如饥似渴地读过了两遍,细嚼慢咽地读着第三遍。

——谭乐英

“离经背道”,理直气壮!

——奚其光

通篇奇思妙想,满纸自家文章。

——朱小□

一路阅读,一路惊叹,一路拍案。

——程茵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康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红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48985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140561
中图分类号 X22-4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