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信息哲学问题争鸣/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
内容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自然界演化的全息境界论”质疑——评《自然辩证法新编》中邬焜先生的理论与观点

 一 关于“第一章 自然界是物质和信息世界的统一”的质疑

 二 关于“第二章自然界的双重演化”的质疑

 三 关于“第三章 自然模式、演化机制与全息境界”的质疑

第二章 与信息哲学相关的几个问题的讨论——对霍有光先生质疑的再质疑

 一 物质、信息与精神的关系

 二 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演化的理论

 三 关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信息意义

 四 关于全息问题的讨论

 五 是谁在“玩文字游戏”?

 六 我与霍先生理论分歧的核心所在

 七 关于编写教材的方法

第三章 对邬煜先生“信息哲学”的再批评

 一 所谓“信息哲学”中“信息”的哲学地位是什么?

 二 关于“信息演化观”存在的哲学问题

 三 关于“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存在的哲学问题

第四章 信息哲学中的几个问题的再讨论——与霍有光先生再商榷

 一 有没有必要提出“客观信息”的范畴?

 二 我对全息现象的基本立场

 三 关于“演化历史关系全息”的讨论

 四 关于“演化未来关系全息”的讨论

 五 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讨论

 六 对客观信息和全息现象的论证依据的进一步说明

第五章 对“信息哲学”中“客观信息”范畴的再质疑

 一 “客观信息”作为信息哲学的基本范畴不能成立

 二 用“客观信息”范畴推导的信息进化论、全息论不能成立

第六章 对霍有光先生对“客观信息范畴的再质疑”的答复

 一 “水中月”与“客观信息”

 二 哲学的物质范畴真的那么软弱?真的那么容易被架空吗?

 三 演化理论的建构需要破译自然密码的观点真的“本末倒置”了吗?

 四 “演化历史关系全息”与“程序”型信息

 五 几点余论

第七章 邬煜先生“信息认识论”质疑

 一 关于“信息的哲学分类”与“客体信息”范畴问题

 二 关于中介粒子场(信息场)的认识论问题

 三 “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四 关于“实践为中介”或“信息为中介”问题

第八章 对霍有光先生《邬煜先生“信息认识论”质疑》一文的反批评

 一 客观信息真的仅仅指“中介物中的影像”吗?

 二 我提出的“主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观点的真实韵味

 三 关于认识发生和认识过程的信息活动意义的讨论

第九章 邬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

 一 关于事物演化的规定——中介粒子场的界定与质疑

 二 是“客观不实在(客观信息、自在信息)”演化?还是“客观实在(物质)演化?

 三 “信息进化论”不能用自组织理论来解读

 四 关于“人类感知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存在的问题

 五 夸大“信息生产力”作用,信息演化难以成立

第十章 对霍有光先生《邬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一文的反批评

 一 “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相互作用 引起的事物的变化并不仅仅在外部

 二 在凭空杜撰我的观点的基础上霍先生对我所举的六个关于事物演化信息的例子所进行的缺乏科学常识和无的放矢的批判

 三 在否定自组织的信息进化机制时,霍先生仍然在凭空杜撰我的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缺乏科学常识和无的放矢的批判

 四 对我关于“人类感知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论述进行质疑时暴露出来的霍先生的逻辑混乱

 五 用“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来概括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夸大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的作用”吗?

第十一章 邬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

 一 关于“价值与信息”存在的问题

 二 关于“信息结构”与“中介粒子场”存在的逻辑矛盾

 三 关于“三类最为基本的价值形态”的价值问题

第十二章 对霍有光先生《邬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一文的批判逻辑的批判

 一 对霍先生第一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二 对霍先生第二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三 对霍先生第三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四 对霍先生第四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五 对霍先生第五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六 对霍先生第六条批判逻辑的批判

第十三章 邬煜先生“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质疑

 一 关于“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的理论依据问题

 二 关于“绝对信息量”存在的问题

 三 关于“相对信息量”存在的问题

 四 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信息量判据”问题

第十四章 对霍有光先生《邬煜先生“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质疑》一文的反批评

 一 对霍先生对我提出的绝对信息量的理论依据所质疑问题的说明和反批评

 二 我关于信息定义的层次分析真的是“自相矛盾”吗?

 三 关于信息量是否守恒问题的讨论

内容推荐

《信息哲学问题争鸣》是一本论战性的著作,由两位作者邬焜、霍有光所持的不同观点的对话性探讨与争鸣的相关内容构成。其议题广泛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与信息的质和量相关的某些问题。从其所涉及的领域和具体问题来看,已经构成对信息哲学的主要基本领域的相关内容的比较全面的争论。

《信息哲学问题争鸣》的体例倡导了一种自由讨论和相互批评的哲学态度,鼓励对相关问题进行一种有差异的,甚至是对立的,多维视角的探讨。作者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探讨与争鸣才可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哲学这门新兴哲学学科的发展。

编辑推荐

《信息哲学问题争鸣》是一本论战性的著作,由两位作者邬焜、霍有光所持的不同观点的对话性探讨与争鸣的相关内容构成。其议题广泛涉及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以及与信息的质和量相关的某些问题。从其所涉及的领域和具体问题来看,已经构成对信息哲学的主要基本领域的相关内容的比较全面的争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信息哲学问题争鸣/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邬焜//霍有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4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01-0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6: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