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夏传才编著的《诗经研究丛刊(第24辑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学会第十届年会的诗经研究论文集。这些反映了中外、海峡两岸诗经学研究的水平。论文主要涉及《诗经》文艺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文献学、文本解读等,有的致力于理论探讨,有的进行文化照观,或进行宏观梳理综述,反映了当前诗经研究的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跨文化的特点。
| 图书 | 诗经研究丛刊(第24辑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夏传才编著的《诗经研究丛刊(第24辑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学会第十届年会的诗经研究论文集。这些反映了中外、海峡两岸诗经学研究的水平。论文主要涉及《诗经》文艺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文献学、文本解读等,有的致力于理论探讨,有的进行文化照观,或进行宏观梳理综述,反映了当前诗经研究的多元化、全方位、多角度、跨文化的特点。 目录 [专题研究] 《诗经》礼乐制作顺序与仪式使用的不对称性 以地域文化视野开展《诗经》研究之管见 从比较的角度看《商颂·烈祖》中的祭祀 德国柏林旧藏吐鲁番出土唐写本《毛诗正义》 残叶考 《魏风》非晋诗述考 《诗经》君子考论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 故意误读 论《毛诗序》女性礼教体系及其影响 [学术史] “采诗观风”及其意义的再探讨 周穆王时代乐歌证补 《毛传》成书及定型考论 《左传》赋诗、引诗与春秋解《诗》之学 《韩诗外传》所勾勒的孔子诗教观 《楚辞章句》“或日”至《毛诗笺》——汉代以比兴讽谏寄志释诗的轨迹 论王符诗观念与实践 《诗》学著述唐代复现原因考 论宋仁宗时代的经筵讲《诗》 《吕氏家塾读诗记》版本源流考 《困学纪闻》之《诗》学研究 元代《毛诗》学与元代文化精神 《诗经》人选文学总集的历史考察 刍议王船山《诗经稗疏》训诂特色和训诂理念 戴震对诗教体系的重构 曾国藩《读陈硕甫(毛诗传疏)札记》考论 江荫香《诗经译注》研究 试论孙作云《诗经》研究论著中的文化视野——图腾遗痕研究与《诗》篇新解” 近卜余年《诗经》断代研究述评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诗经研究丛刊(第24辑中国诗经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夏传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4395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0 |
| 出版时间 | 2013-11-01 |
| 首版时间 | 2013-11-01 |
| 印刷时间 | 2013-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4 |
| CIP核字 | 2013241603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2-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4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