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李述鸿艺术随笔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艺术属于全人类,审美是人类的天性,对艺术的要求是人类的共识。认识西方近代的女画家,不仅是艺术修养和享受的经历,也是重新认识女性价值,从而认识人本身的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认识这些女画家和她们的作品,在今天,为东西方人文文化交流,为全球化时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扩展我们的审美享受,从而升华我们作为人的情感和意识,应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李述鸿编著的《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介绍了52位重要的欧洲女画家。

内容推荐

《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按流派划分板块,按时代先后顺序介绍了52位重要的欧洲女画家,有填补空白之功。文笔通俗易懂,配有大量精美经典美术作品,适合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阅读。《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作者(李述鸿)为研究美术史专家,很早就关注这一领域,多年耕耘,收获此稿。

目录

前言

文艺复兴艺术

 1.近代女性画家的灯塔

  ——莎弗里斯芭·安贵索拉(1532--1628)

 2.按部就班的辉煌人生

  ——拉维尼亚·丰塔纳(1552--1614)

 3.大师的女儿是大师

  ——玛丽瑞塔·罗布斯蒂(1555--1590)

 4.她与绘画的终生之恋

  ——菲德·加里奇亚(Fede Galizia,1578--1630)

巴洛克、洛可可艺术

 5.第一个女权主义画家

  ——阿尔特蜜西娅·杨迪内斯奇(1593--1656)

 6.一个美丽凄婉的谜

  ——克拉拉·皮特斯(1594--16577)

 7.从平凡题材走出的大师

  ——乔万娜·嘎左尼(1600--1670)

 8.《诱惑》读后

  ——朱迪特·莱斯特(1609--1660)

 9. “宁静致远”过一生的女画家

  ——玛利亚·凡·伍斯特维克(1630--1693)

 10.花样年华逝去的明星画家

  ——伊丽莎贝塔·希拉尼(1638--1655)

 11.花中幸福人生

  ——荷兰画家蕾切尔·路易西(1664--1750)

 12.风云流动过一生

  ——罗萨尔芭·卡里埃那(1675--1757)

 13.艺术史上倏忽闪过的小星星

  ——安娜·瓦萨(1679--1713)

 14.大器晚成的女画家

  ——安娜·多罗泰亚·泰尔布施(1721--1782)

 15.《卖香料的少女》

  ——弗兰索瓦·杜巴(1726--1778)

 16.她来自阿尔卑斯山

  ——读安杰丽卡·考夫曼的《暴风雨》(1741--1807)

 17.她被称为“冷血公主”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1742--1798)

 18.艺术再现的永恒魅力

  ——安娜·瓦勒热·科斯特(1744--1818)

 19.从容走过大革命的女画家

  ——阿黛莱德·桂亚尔(1749一1803)

 20.头衔最多的幸运女画家

  ——伊莉莎白·露易丝·维洁·勒布伦(1755--1842)

 21.可遇不可求的命运

  ——玛格丽特·热拉尔(1761--1837)

 22.古典的回忆:《阿斯帕西亚》

  ——玛丽·基妮维芙·布里亚尔(1762--1825)

 23.见证革命,但不表现革命

  ——德国画家露朵唯卡·西曼诺维奇(1762--1827)

新古典主义艺术

 24.郁闷吗?画出来

  ——康斯坦斯·玛丽·夏邦蝶(1767--1849)

 25.另外一幅《蒙娜丽莎》

  ——玛丽·德尼斯·维耶尔(1774--1804)

 26.明光下的少女》

  ——奥尔棠丝·鲍阿内

 27.歌德的女画家

  ——露易丝·卡洛琳·索菲·赛德勒(1786--1866)

 28.艺术是她终生的信仰

  ——玛丽·艾伦里德尔(1791--1863)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印象派、拉斐尔前派艺术

 29.“天才不分性别!”

  ——罗莎·博内尔(1822--1899)

 30.顽强之后的放弃

  ——玛丽·布拉克芒(1840--1916)

 31.坚持就是胜利

  ——贝丝·莫里索(1841--1895)

 32.她被称为美的化身

  ——玛丽·思嘉拉提·斯蒂尔曼(1843--1927)

 33.讴歌战士的女画家

  ——伊莉莎白·巴特勒(1844--1933)

 34.江湖女艺人

  ——维克特琳娜·摩郎(1844--1927)

 35.白夜的风景

  ——芬兰画家芳妮·库尔伯格(1845--1892)

 36.她是马奈的唯一学生

  ——爱娃·冈萨雷斯(1849--1883)

 37.完美的艺术人生

  ——特蕾莎·施瓦茨(1852--1918)

 38.是金子,总会发光

  ——露易丝·布莱~(1856--1927)

 39.启发我一生的(《自画像》

  ——新女性安娜·碧琳斯卡(1857--1892)

 40.她像流星一样闪过

  ——玛丽·巴西吉尔谢夫(1859--1884)

 41.她的宏大理想:以艺术审美立民立国

  ——爱娃·伯尼~(1857--1909)

 42.爱情是她的最大成就

  ——玛莎·维赫伦(1860--1931)

 43.灵性的女儿

  ——玛丽安娜·斯托克斯(1861--1927)

 44.漫长的心灵痊愈

  ——海伦·歇尔夫贝克(1862--1946)

 45.斯洛文尼亚的骄傲

  ——伊凡娜·科比尔卡(1861--1926)

 46.第一个来中国的女画家

  ——英国画家玛格丽特·哈尔(1863--1910)

 47.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

  ——凯妥·珂勒惠支(1867--1945)

 48.惋惜,为她,为她的艺术

  ——贝西·麦克尼柯尔(1869--1904)

 49.性格成就她的艺术

  ——奥地利画家海伦·冯克(1869--1957)

 50.艺术证明她的存在

  ——葆拉·莫德松·贝克尔(1876--1907)

 51.她是罗丹晚年的情人

  ——葛文·琼(1876--1939)

 52.汽车中的美女郎

  ——塔玛拉·得·楞毕兹卡(1898--1980)

后记

试读章节

西方文化和艺术上的文艺复兴,指的是15、16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和文化运动,而这个名词被广泛使用,则是在19世纪才发生的事情。

1860年,瑞士艺术史家雅可布·布克哈特第一次将文艺复兴确定为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阶段、一个风格时期。这个名词最先以法语出现,意为再生或又一次诞生。开始主要是指古代希腊哲学的复兴,后来由考古发现延及造型艺术。文艺复兴时期也是西方脱离中世纪而进入近代的标志。

15世纪的意大利,经济领先全欧洲。由于大量的古代文物出土,加之东罗马帝国行将崩溃,大批学者逃亡意大利,古代人文主义渐渐在亚平宁半岛形成风尚。这时的亚平宁半岛,有着众多的城邦国家,如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罗马等,它们很像古代的希腊,虽然各自的政治体制不同,有民主,也有专制,还有如梵蒂冈的教会国家,但对文化艺术则清一色地崇尚。文明、文化程度的提高,是意大利人产生优越感的原因,后来成为欧洲人的特色。人文思想的流行,也让意大利率先进入近代,成为整个欧洲大陆效仿的榜样。

1414年,阿尔贝提(Alberti)的《健筑宝典》出版,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发扬光大;1493年,在罗马,人们发现了古罗马帝国皇帝尼禄的金殿。这一考古发现让意大利人兴高采烈,兴奋不已。金殿里面有风格写实的壁画,这让人们大开了眼界。紧接着,考古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塑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近代西方艺术的蓝本被发现了。

漫长的中世纪,单调的宗教文化和艺术样式,让世俗中的世人热烈地拥抱这些古老又新鲜、既有世人的庄严又不乏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

当时的罗马颇有点像我们今天的西安、河南一些地区的情况,挖地三尺就是古代文化。一时间,古典艺术成为时尚。但意大利的艺术家们并非完全抄袭古代样式,而是创造性地学习。在这样的前提下,文艺复兴艺术,作为一种风格,就诞生了。  原则上,文艺复兴艺术的关键是肯定以人为本,解放被教会压抑的个性,表现人的物质存在和精神生活,肯定了人首先是有个性、有情感和独立精神的个体——这些都是沿自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精神,这与中世纪的宗教单一意识形态的专制是大相径庭的。总之,艺术对人的塑造开始接近自然和科学。

那时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方兴未艾,人们普遍渴望从腐败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大权在握的天主教会和僧侣阶层已经变得非常堕落腐败,各国世俗宫廷也纷纷同教廷争权夺利,国家和社会的秩序日益混乱,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新艺术的出现,突然给时代指明了新的方向,给新时代的人文生活提供了新的根据。文艺复兴艺术,从开启一个时代来看,毋庸置疑是伟大的。

人文主义精神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导思想,它的主要特征是启发人对自身的感知和自身精神的认识,并对物质世界进行客观、科学的观察、探索和了解,它还倡导个人超越宗教教条,培养理性的批评精神,了解更多更广泛的古代文化知识,破除中世纪的宗教迷信和教条权威。让人最欣然的是,促使这一新时代精神广泛传播的媒体正是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它们以新的样式迅猛地出现,从视觉上很快给人新的感知和认识。在这一巨大视觉潮流的冲击和带动下,西方近代造型艺术逐渐形成日新月异、新样式和风格层出不穷的历史,近代五百年的欧洲,艺术风格蝶变不断,就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

回首中世纪,相比之下,艺术侍奉宗教,教会是艺术唯一的主人,艺术家是工匠,是教会的奴仆,他们只能默默无闻地工作,称不上创造,他们的艺术都有规定的内容和图案。而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世俗统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与教会争夺势力,也大肆问津文艺,他们慷慨地扮演艺术资助和倡导者的角色。佛罗伦萨当时被看成是意大利半岛上的雅典,就是因为有美第奇家族做经济后盾。倡导城邦共和体制,推动文艺的发展,这个家族对此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从此,新兴资产阶级同艺术家工匠成为同一战线的伙伴,在时代的变革中,共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他们由自觉到自信,曾经是手工匠人的艺术家,渐渐成为代表进步社会意识的精英。

文艺复兴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是理性科学指引下的创作,根据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和严谨的素描造型来绘画,客观写实对象被提上日程。不过,在意大利,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对对象的美化、升华、诗化。关于绘画,他们说,再现对象重要,但对人的形象,要画出他应该有的形象更重要。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是实践这一理念的大师。

文艺复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在15世纪末,盛期为16世纪上半叶,后期的16世纪下半叶被称为风格主义,遂进入巴洛克风格时期。P2-4

序言

即使在欧洲本土,对欧洲女画家的发掘和研究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传统西方艺术史是一个非常男性化的领域。一些优秀的女画家被埋没了几百年,重新被史家、专家认定身份、作品和相应的艺术地位,是最近的事情,这应当算是我辈的运气,能够看到巾帼中也有才华横溢的女子,也有不逊于男儿的艺术创造,这,应当是全人类的骄傲。

1984年,笔者在南京艺术学院读研究生,能够看到的西方艺术史书籍很有限,后来出国去了欧洲,接触的书倒是多了,但发现一个事实:所有的书中清一色地少有女性艺术家,只微乎其微的个别宫廷女画家,不时在字里行间一带而过。新中国长大的我有着与生俱来的女性意识,带着这个问题去问我的洋教授,得到的解释很简单很清楚,也很令人郁闷:“女人有别的事情要忙。”显然我提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一个缺乏历史常识的问题。我对此一直难以释怀,不相信如此璀璨的欧洲艺术史上女性就如此沉默,如此无动于衷,如此无所作为,‘就算女性有别的事情要忙”罢!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近代以前,东方和西方,都以此为明智之举。过去,因为生活内容单调,物质匮乏,生命的维系和存在是一个相对艰巨的问题,性别间的分工几乎带有某种尖锐性质,但这分工在后来逐渐演绎成为性别的歧视,乃至性别的压迫,女子的潜在的才智、才华也因此被漠视,被埋没,没压抑。这当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荒唐事实,这一情形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是很平常的,几千年文明洋洋大观,但就找不出几个女画家、女艺术家,书法家、诗人也是寥寥无几。

对女性的压抑、压迫是旧文化体制的普遍现象,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法国皇后尤金妮在参观一位女画家的画室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才不分性别!”这是一句富有启蒙力量的话语,几个字道出了大道一般的真理。

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文化艺术渐渐取代宗教信仰的专制地位,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使得女子也能够参与文化并作出卓越的贡献,如果在艺术史书籍中见不到她们的身影和作品,那多半是由于史家和作者自身为男性性别的局限。在习俗和惯性的影响下,艺术史家会自动地将一个女性画家归到三流画家的范畴。在艺术史的写作上,不少著名艺术史家患有严重的“男性优越症”,如德国的艺术史先父温克尔曼,艺术史文献学派代表、英籍奥地利人贡布里奇先生。诚然,这不是他们个人的局限,而是文化历史意识的积垢所形成的障碍,但这决定了他们对女性的疏忽和片面。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意识常常难以超越决定他的文化。

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的女性艺术家第一次提供了公共展览的机会,女画家们第一次被允许同男性画家平起平坐。之后,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参加职业,经历了19、20世纪各种思想、思潮的解放和涤荡冲击,她们的认识因此逐渐发生了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地说,女性的自觉意识苏醒了,她们开始理性地认识并要求自己应有的地位和权益。在18世纪的法国,学画几乎是女子走向独立自主最理想的道路,虽然她们中间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爱情,婚姻,家庭,名誉,经济,都因为她们的性别而使她们的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民间和社会的偏见、成见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散去。但女画家们终于以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在历史中确立了一席之地。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各地,女子习画的不少,但为人所知的不多,除非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产生奇迹效应的天才人物,方才会为宫廷认可并接受,被宫廷认可也意味着被上层社会接受,上层社会对她们的收藏是基于这一前提,但同收藏男性艺术家的作品还是有所不同,收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品,毋宁说更像收藏珍稀罕见的珍宝什物。

女性画家被收藏是在自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有的现象,但普遍的收藏则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是大革命带来的进步。此前也有女画家开始以卖画为生的,但一般都匿名出售,特别是肖像画;或冠以某个男画家的名字,然后利益分成,因为流行的偏见,女性的名字也被看成不祥、不吉利的符号。所以,为了经济上的利益,也为了照顾顾客的面子,女画家们就匿名创作。女性或是天生的豁达大度不争,或是习惯内敛谦恭忍让,总之,她们在艺术史中的地位,的确是她们用精湛的艺术,一点一滴,靠自己的匠心和努力赢得的。

进入19世纪,收藏也经历了一股复兴热潮。新兴资产阶级,工业家和银行家开始取代昔日的宫廷和贵族等统治阶级的大亨们,扮演重要的收藏角色,虽然黄金时代的大师们已经被瓜分完毕,如拉斐尔、伦勃朗、丢勒等,但欧洲的潜力远远未被完全开发。美国人从19世纪起开始大量购买欧洲艺术品,中间不少是匿名的女艺术家的作品,今天看来,美国人的这一文化商业行为是相当有眼光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女艺术家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女艺术家博物馆;另外,散落在世界各博物馆中,曾经被看成是二、三、四流的女画家,在评价的标准被重新确立以后,她们的作品和价值也被重新确认,不少一跃成为一流艺术品。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曾经被误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那幅《画素描的少女》,在被确认为法国女画家维耶尔的作品时,纽约大都会曾一度并不看好,但今天,这幅画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古典艺术作品行列,让大都会喜不自胜。而欧洲那些曾经拒绝女性艺术品的画廊和博物馆也开始做深刻的反省。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欧洲的女性从来都积极参与并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仅仅从她们众多的多姿多彩的作品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对艺术,对感性美,对人的存在和生活,对宗教和历史,乃至对存在的思考,在每一个时代中,女性都有敏感的认识、把握和表现,不论以什么形式,或是文学、音乐,或是绘画、雕塑。

女性,占人类一半的人口,生理功能虽然不同于男性,但她们的头脑、感知、感觉和审美能力,如果不是比男性更好,至少不可能比男性更差,这是自然的规定。欧洲近代历史,跨越四个世纪,欧洲的女画家,一直跟随时代潮流,默默地创作,同她们的时代和环境顽强抗争,命运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女画家,因而可以说,她们为艺术付出的代价,乃至个人牺牲,也是今天的艺术家难以想见的。

艺术属于全人类,审美是人类的天性,对艺术的要求是人类的共识。认识西方近代的女画家,不仅是艺术修养和享受的经历,也是重新认识女性价值,从而认识人本身的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认识这些女画家和她们的作品,在今天,为东西方人文文化交流,为全球化时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扩展我们的审美享受,从而升华我们作为人的情感和意识,应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后记

早年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跟随刘汝澧先生修习西洋艺术史。记得先生有一次问我学了艺术史最想做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讲给大家听,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些漂亮的画和它们的故事。近30年过去了,我仍初衷未改。

因为对美的执著,我始终没能在学术的层面成为一个研究者,而是一如既往,像一只蜜蜂在缤纷灿烂的西方艺术中飞来飞去,为精美艺术品感动或打动时,就恨不得采集回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认识、辨析、玩味、欣赏、领会。(辱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的文字就是这样经年集结的,有读书笔记,有看画心得,随兴散漫地写开去。但这一切是开始于一次意外的经历。

20世纪80年代末,在维也纳艺术博物馆看了一场展览,文艺复兴女画家莎弗里斯芭·安贵索拉的回顾展。由于以前学习西方艺术史,接触的全部是男性艺术家,展览上的这个女画家,其精湛的画艺,当场让我激动、兴奋不能自已。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西方历史中的女画家。

但采集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当时西方自己也还没有广泛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倒是因为美国收藏起步晚,收藏古典男性大师的代表作品变得十分困难,时逢女权主义在北美方兴未艾,女画家收藏和研究成为一大主题,不少博物馆买了相当多欧洲女画家的优秀作品,甚至建立专门的女性艺术博物馆,如华盛顿的女艺术家博物馆。

90年代的欧洲,历史中的女画家终于被广泛注意,传记出版日益频繁,对我这个纯粹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福音。看得多了,记录多了,渐渐地就有了想法,将她们的故事和画作再讲给更多的人听。这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李述鸿艺术随笔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述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01546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3256617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