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
内容
编辑推荐

胡平以闻名天下的景德镇为题材,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此书全面梳理景德镇,尤其是景德镇瓷器的历史与现实,以雄辩的史实宣示了景德镇瓷器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撼动、无法逾越的地位……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通过对景德镇市民百姓、知识分子、专业人士、不同官员等广泛采访交谈,形成语言场、思维场,浓墨重彩地抒写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现实感受的鲜活景德镇。

内容推荐

胡平创作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把对景德镇的剖析与个人现场观感相结合,文字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对景德镇市民百姓、知识分子、专业人士、不同官员等广泛采访交谈,形成语言场、思维场,浓墨重彩地抒写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现实感受的鲜活景德镇。《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把读者带到景德镇的现场,不仅回望她的过去、看到她今天的真实,更展望她的未来。

目录

第一章 正酝酿一个可能

 瓷在中国的命运

 曾记否,撞大运的时刻

 一个巨大的失序的蜂巢

第二章 中国人灵魂的底色

 镶嵌在帝国皇冠上的钻石

 瓷,权力美学的重镇

 瓷不是道具,我们才是道具

第三章 地下与地上的历史

 堆在碎瓷片上的城市

 “土豪”们的一个老前辈

 低仿高仿的浮世绘

 唐草里的铜锣之声

第四章 这也是一把剑,无剑之剑

 最早的全球化商品

 金鱼变成了鲫鱼

 西方忘记的“不发达”往事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第五章 逝去的辉煌

 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伟大

 一个无名的万人大冢

 “把桩师”的倒下

第六章 蒙羞与自辱的双重夹击

 昆仑、长江是评出来的吗?

 景德镇“变了天”吗?

第七章 千年窑火下的卓绝突围

 做“丰田”“别克”“沃尔沃”

 嗅到了“爱马仕”的几分气息

 景德镇也有“熊”出没

 不倦而又饱满地书写

 巴黎,佛来了,景德镇来了

第八章 说给全球听的中国故事

 “陶溪川”,溪入川,川汇海

 宝剑一旦拔出来……

后记

试读章节

这股从城市肌理上每一根神经末梢上所传递出来的神秘气息,景德当今一些年轻人大概当它是拂面而过的一阵清风,许多外地人更不会啥感觉。

后者走进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十有八九,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失序的蜂巢——

路口上的红绿灯,无异于盲人的义眼。红灯了,可以停,也可以不停。绿灯亮了,可以走,可以不走。大小汽车强行加塞,突然变道,似在免费表演特技。大量的摩托、电动车如过江鲫,自由自在,或驰在人行道上,或加载一个个人。一旦熄火,后面的车子堵一串,摩托上人也不急……若是习惯了发达国家或京、沪大城市交通秩序的人们,要在这里过马路,你先具备冒险家的心理素质。

能让人走起来坦荡、踏实的人行道不多。或者紧挨着餐馆、小吃摊,因长年与油烟、潲水接触,路面滑腻,难以下脚;或者坑坑洼洼,高高低低,至带土翻起来一片。就连应该是主干道的瓷都大道,有些地方也有一块的残损……

市区里原“十大瓷厂”周围,极易发生火情的棚户屋,比比皆是;近些来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亦比比皆是。在苏州等国家级旅游城市,最多上十分钟,就能走进一处没有一丝异味的公厕;同样是国家级旅游城,这里转了半天,能够摸到一处公厕,实属幸运……

有老外说:“多少年里我梦里、想象中的景德镇,与来到后看到的,太不一样……”言语问,颇有几分失望。

我也不只一次两次听到外地朋友来了景德镇不到二十四个小时这样说:太乱了,没啥看头,现在就想走!

倘若你不矫情,能以一颗平常的中国心看待,不妨想想:已经是2013年了,能够在国庆黄金周到北京去旅游的国人,大体上应是衣食无忧、素养偏上的群体了。但据报载,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结束,竞清理出林林总总的垃圾共5吨之多。何况一座千年以来基本上以单一手工业为支撑,一门心思与泥土、风火打交道的城市呢!

若真是喜欢瓷艺、酷爱中华文化的人,一定会断了马上就走的念头,在景德镇待上几天。

在街上转完,看了千年窑火拂映下的古窑博物馆、御窑厂遗址,看了已被称为新陶艺人天堂的“乐天陶社”,兼具田园风光与波希米亚情调的三宝国际陶艺村,再进了几家艺术瓷、日用瓷的商场、集市——请注意,仅仅是几家,只能是几家,你很快就跌人瓷艺星光灿烂的银河,迷途于瓷海浩瀚无际的大漠。拖着一对沉重如铅的腿,回到酒店,洗个热水澡,胃口大开用过晚餐,在房间打开电脑,在“百度”里点击“景德镇”,成千上万条信息,如春山里泉水一样汩汩而下。印象,观感,还有信息,顿时在你脑海中走马灯般旋转……

你可能会萌生种种困惑:

一边是这些年里,在江西全省11个地级市中,景德镇的GDP总在后面,甚至垫底;

一边是江西11个地级城市中,景德镇有两项统计数据名列前茅,一项是居民个人储蓄额,一项是私家车保有量。路上,常见的有“宝马奔驰”,“兰博基尼”“保时捷”等也不时绝尘而去。

一边,这十几年里,负面新闻不断,仿佛众多媒体密谋了一次对于景德镇的舆情“暴乱”:与国内同类陶瓷城市——广东潮州和佛山、山东淄博、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相比,景德镇的市场份额日渐缩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号称景德镇瓷器作地毯式甩卖,早成一景。仿古作假成风,大师、伪大师卷起半边城。“世界瓷都…‘中国瓷都”的桂冠,岌岌可危,列强环伺。一个几年前就有的佐证是,2009年3月,景德镇被国务院明确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瓷都”俨然已成“废都”。

另一边,一种街景十分赫然:路灯柱子,还有巨型雕塑都是瓷的,它们最少有2米高,高的达5米一7米。又有一景十分蔚然:国贸广场、中国陶瓷城、原雕塑瓷厂与曙光瓷厂旧址上,令人目不暇接的瓷艺品门面里,林立着一个个、一排排炮弹、鱼雷弹大小的花瓶,一般体量都在万件以上。不黾说瓷土资源已近枯竭了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下水的鸭子上导岸来,抖抖羽翅上的水珠,迈起方步,还是嘎嘎叫的鸭子。当今的“御”,仍非景德镇莫属。千年窑火,当今仍是全球陶瓷艺人、艺术家心中的圣火……

你可能由此撩拨起浓郁的兴趣,去追溯这座城市一路风火、一路云几经起伏的历史。P35-37

序言

作者以闻名天下的景德镇为题材,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此书全面梳理景德镇,尤其是景德镇瓷器的历史与现实,以雄辩的史实宣示了景德镇瓷器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撼动、无法逾越的地位;以宏观视野、宏大叙事、宏阔评说,深度解读与剖析景德镇的历史辉煌、艰难沉浮。以及再次崛起前的阵痛与思考。打开了让世人走近景德镇、了解瓷文化的一扇窗;似大背景串起故事与人物的万花筒。涵盖城市、瓷器、文化、商贸、家族、人物等诸多方面,缤纷夺目,细腻精致,史料详尽。篇章布局烘托重大主题,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与可读性于一体,将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和无数艺术家、企业家、文化人、工匠的传奇经历与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关系紧密相联,使读者见识一个历史厚重又生动鲜活的景德镇。

在人文日新的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一方特出之地。景德镇,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秉承水土宜陶的天然优势,更有赖于无数人士开物成务的求索与创造,以1004年宋真宗赵恒因感于该地所产贡瓷色质如玉而以年号“景德”赐镇为转折点,这座“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南方小镇,创造出了天下称颂的传奇。历经千年来奔流昌江、熊熊窑火的水火淬砺,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瓷器扬名四海,凭着代有超越、蒸蒸日上的制瓷业,成就其“千年瓷都”的巍然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景德镇及景瓷更以其玉质金声、高品洁性,升华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徽章与符码。和柔软光洁的丝绸一样,玉骨冰胎的景瓷浑身散发出的典雅气质、精美神韵,折射出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不同的是,丝绸易朽而瓷器恒存。即使在历史的沧桑劫波中被重创成碎片,景瓷仍然顽强地闪烁着文明之光。“(;hina'’与“china'’这一众所周知的称谓叠合.昭示着西方欧美世界长期通过景瓷这一内敛而高贵的器物来感受中国人文质地的历史。风靡世界的景瓷,为国人赢得多少骄傲与荣光!

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化潮流的席卷,在农耕文明时代推陈出新而登峰造极、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创获工艺新局的景德镇制瓷业,此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其他新兴产地乃至域外的挑战,悲壮地陷入低谷。记得有志于重振景瓷的现代名人杜重远当年曾说,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以昔鉴今,深谓前贤言语之沉痛。今天屡说“逝去的辉煌”的局面,着实让景德镇人坐立不安,也让他们困知勉行,努力寻找新的突围机遇以重振瓷都雄风。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景德镇逐渐呈现出可喜可贺的活力生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成功复原、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追随前贤的旧踪,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他们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会绘画与瓷画,开创多种多样的瓷艺新形式,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文化产业化新途径。这种业态的新变与人员的汇集,形成全国瞩目的“景漂”现象,印证着在当下大面积都市化这一大背景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恢宏底气与氤氲地气。它不仅意味着“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历史盛景的重现,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传统工艺衰败后的新生,更意味着一种在陶瓷工业与旅游产业、经济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生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拉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时代大背景来看,景德镇可以说面临着自宋代建镇、新中国升级为省辖直辖市以来的第三次利好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完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文化资源的合理配制,加快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景德镇由工艺美术之城转型为艺术之都,提升其全球陶瓷圣地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景德镇、江西省面前的一道大考题。景德镇规模庞大、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及其所蕴涵的“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正期待我们今天去赋予她新的生命。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阐发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一个典型个案,一次努力探索。

自从2010年到江西工作以来,我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域,对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深怀感情,对景德镇作为江西特色独具的历史名城的发展与涅桀新生多有期待。作家、学者胡平先生,我此前知道他的作品以关注历史、思想深刻而广为读者称道。此次他以贴近现实与脚下热土的赤子情怀,深入调查,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作品将景德镇置放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以及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维度中来考察,既展示了景德镇瓷业、瓷文化的辉煌历史,更对其当下探索求变的现实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呼吁。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现实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深沉的建设性思考。我把这部优秀作品不仅当作四千万江西父老求变求进的强烈心声的代表,更当作推动我做好工作的一种鞭策与镜鉴。记得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曾记载,北宋的浮梁县令许彭年为政清廉,从不以权谋私购买瓷器。高中状元、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的浮梁人彭汝砺因此写诗揄扬:“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否。父老年叹息,此事古未有。”景瓷如美玉,这是一种巧夺天工、千古惊艳的工艺创造,更喻示与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不以官射利而为民造福的精神。每读至此,我不免由物及人,油然生出一缕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对天地造物的感恩与爱惜,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借阅读《瓷上中国》这本书的机会,写下以上感想,权作为序。

(作者系江西省政府副省长)

后记

一个人泡在书斋里写不出这本书。

凭一己之力,在景德镇踏破铁鞋,也写不出这本书。

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在推着我写了这本书。

其中,章武、王志刚、黄茂军等位雷电满桌的席下,让老夫几成一个满地拾枣的孩子。二十余天里,潘博、谭长燕、黄瑾、陈思达、小车司机刘文高.先后三次随我在景德镇陀螺般旋转,密集走访各路高人大佬,速录、整理各种资料,常常熬夜到凌晨。

接受了我采访的先后有:向元华、刘远长、段镇民、陈雨前、过小明、苏元阳、刘子力、叶文怡、谢卫峰、藤町、刘威、刘瑞华、李胜、白磊、郑云云、秦斌慧、吴文彬,以及多年前在景德镇任过常务副市长、现为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的汪天行,原浮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冯云龙、新华社记者章武、资深媒体人黄茂军、陶瓷艺术活动家王志刚、《江南都市报》原驻景德镇记者金其会先生等人。他们无不是在为这座神祗般的城市立言、代言,其耿耿之心、殷殷之情,让我总觉得在眼前跳跃的是一团蓬勃的火焰。从他们的言辞与眼神里,我看到了千年窑火不熄。

本书的参考文献,主要有《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瓷》(张宁、张敏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朱培初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梁淼泰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景德镇陶瓷古今谈》(杨永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景德镇史话》(周銮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程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浮梁县志》(冯云龙主编,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高岭文化研究》(冯云龙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景德镇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二卷([法]杜赫德编,郑德弟、朱静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等。其中,有些作者已经仙逝,但他们生前的苦心研究,留下的宝贵文字,将随这座城市永生。

谨向以上各位致以诚挚的谢意。还应该致谢的有江西出版集团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这个选题是东亮董事长和秋林社长定的,对本书的不菲投入也是他们拍板的。百忙之中秋林还几次来景德镇探班。还有大半年一直陪伴我走来并为本书拍下并搜集大量精彩照片、图片的编辑室主任李一意。

读者看完此书,若通过这些带着体温与心血的文字,真打心眼信服景德镇的过去、今天、未来,与中国有关,与中国文化的进步与昌明有关,我以为足矣,而出版人功莫大焉!

胡平

2014年5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195278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6
CIP核字 2014062602
中图分类号 I253.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