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德编著的《美国文学研究(第6辑)》主要收录了威廉·福克纳作品中时间的表现形式、凝视下的儿童——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的规训权力、黑色幽默映照下的传记:《不是玩笑》、性别麻烦:《阿斯彭文稿》中别样的“我”、“主义”的狂欢——亨利·米勒自我书写的重要方式、人性的双重性——试析小说《裸者与死者》的主题等内容。
| 图书 | 美国文学研究(第6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郭继德编著的《美国文学研究(第6辑)》主要收录了威廉·福克纳作品中时间的表现形式、凝视下的儿童——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的规训权力、黑色幽默映照下的传记:《不是玩笑》、性别麻烦:《阿斯彭文稿》中别样的“我”、“主义”的狂欢——亨利·米勒自我书写的重要方式、人性的双重性——试析小说《裸者与死者》的主题等内容。 目录 打破框框,走出新路——论学问、独创与新八股 美国自传文学的再定位与主题回归 福克纳与《喧哗与骚动》 《小镇》里美国南方“穷白人”形象的模式化 美国文学中的戏仿概论 畸人新解——重读《小城畸人》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艺术:认知角度 镜像理论下威廉·福克纳的时间艺术研究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时间的表现形式 凝视下的儿童——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的规训权力 黑色幽默映照下的传记:《不是玩笑》 性别麻烦:《阿斯彭文稿》中别样的“我” “主义”的狂欢——亨利·米勒自我书写的重要方式 人性的双重性——试析小说《裸者与死者》的主题 论《秘密花园》中的生态思想 精神至痛的残忍书写——凯鲁亚克之《大瑟尔》研究 《飞越疯人院》中的成长主题 从波莉和佩克拉母女的遭遇中透视黑人的人际伦理观——评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谭恩美的叙事策略与环境文本建构——以《喜福会》为个案的研究 文化边界的闯入者如何“闯入”写作——从《生日》看雷祖威的创作焦虑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评艾德伟奇·丹提凯特的《刈骨》 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为传颂清教思想撰写畅销书 狄金森精神世界中的四位“上帝” 自传·家史·乡思——陈美玲诗歌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解读 “他者”视阈下“I”在惠特曼《草叶集》中的多重意象研究 在依恋与拒斥之间——谈艾米莉·狄金森的信仰危机 浅析玛莎·诺曼的戏剧艺术 山姆·谢泼德《被埋葬的孩子》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父权压迫下的牺牲品——解析《小狐狸》三位女主角的不幸命运 颠覆的神话与神话的颠覆——《被埋葬的孩子》的神话模式分析 《杰瑞与狗的故事》:《动物园故事》中的叙述性独白 对历史的忘却与记忆——启示现实的《钢琴课》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美国文学研究(第6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郭继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74645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9 |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712.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05 |
| 宽 | 14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