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田涛和吴春波身为华为顾问十多年,与任正非及华为高层交流无数,并翻阅大量内外部资料,历时6年创作此书,拥有最权威的发言权。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分析和解读了华为最核心的经营理念和实践,读者可以看到华为的过去、现在,循迹其未来,更能从中领悟当今企业所需要的生存与走向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理念与行为准则。

内容推荐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的作者是田涛和吴春波。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一位68岁的商业思想家,10多位40岁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几千位30-40岁出头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十多万20-30岁的以中高级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大军,孤独行走在全球五大洲的各个角落。他们过往20多年成功的密码到底是什么?还能继续复制成功吗?下一步华为会走向哪里?会崩溃或者消亡吗?

知识分子是规则与秩序的天然抵抗者与挑战者。华为的成功首先在于,将“秀才”造就成具有同一价值观和统一意志的“战士”,同时又避免将“战士”扭曲成“奴才”。

传统企业管理的理论与经验大多源于对非知识劳动者的管理;任正非企业管理哲学对当代管理学的贡献在于:在互联网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挑战面前,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对知识劳动者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目录

推荐序 心灵的力量

自序 夕阳辉映的玫瑰色,不是未来

引子 企业管理哲学:华为成功的神秘力量

第一章 常识·真理:以客户为中心

 第一节 客户: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

  “领路者”阿尔卡特的迷茫

  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

  被扭曲的常识

  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第二节 伟大公司的衰落

  大崩溃的时代

  衰落不在基因,源于变异

  机会主义:盛有毒酒的金杯

  恒星陨落,流星拥挤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第三节 25年面壁:任正非论“以客户为中心”

  1987——1994:活下去是根本

  走出混沌:客户是华为之魂

  拒绝煽情:新晋“狮子”的价值观

 第四节 百年老店,千年庙堂

  超物质力量:宗教与价值观传承

  常识推到极致就是宗教

  万般神通皆是术

 

第二章 常识·真理:以奋斗者为本

 第一节 允许萎缩,不允许崩溃

典型的“焦虑症患者”

一路走来,汗水、鲜血、死亡

20多年,24小时不关手机

 第二节 商魂:任正非论“奋斗文化”

  奋斗的目标:以客户为中心

  “垫子文化”:奋斗者的独特风景

  “窄胡同”里逼出的“狼文化”

 第三节 罗马街头停摆的钟表

  恒星开始燃烧殆尽?

  “睡眠是一种罪过”

  14万大军,孤独行走在世界

 第四节 共享:以奋斗者为本

  核变效应:工者有其股

  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陀螺:永不停歇的木猴

 

第三章 开放:顺应者兴,逆则衰

 第一节 不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

  王安电脑公司的深刻警示

  向美国企业学习:“刹车”在哪里?

  围猎华为:美国怎么了

 第二节 开放是主动的,也是逼出来的

  开放是一种思维方式

  思科成就了华为的开放

  开放是逼出来的

 第三节 开放: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闭关修炼与拿来主义

  与狼共舞,但不结盟

  一杯咖啡,与世界大人物们撞击思想

 第四节 开放是一门思想艺术

  毁灭容易,缔造难

  1998~2008:开放与封闭的10年

  危机逼出全面开放

 

第四章 妥协:丛林中的生存之道

 第一节 由“斗士”向“柔道高手”的转变

  历史学家钱乘旦的华为之行

  “东风”一定要压倒“西风”吗?

 第二节 “战”与“和”的辩证法

  要拉宾,还是要沙龙?

  “战”与“和”的辩证法

 第三节 “beat华为”与“打港”

  思科为什么要打击华为?

  港湾网络:卧榻旁的竞争者

  刻意导演的“战略剧”?

 第四节 并非一个人的奋斗故事

  独裁是领袖的天然品质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第五章 灰度理论:凝聚十万知识分子

 第一节 太极八卦:白鱼与黑鱼

  人性万花筒

  科学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盏灯

  开放·妥协·灰度

 第二节 灰度是一种境界

  领袖胸怀:“垃圾处理厂”

  宽容是领导者的成功之道

  领袖要摒弃“帝王思想”

 第三节 该如何定义华为文化

  非马非驴,亦中亦西

  从毛泽东到《大秦帝国》

  驴象之争,非驴非象

 第四节 从“思想云”到“思想雨”

  “规范性权利”与“观念性力量”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第六章 自我批判:恐惧造就伟大

 第一节 黑洞现象与热力学 第二定律

  “林志玲很美”背后的隐喻

  组织疲劳症

  黑洞:宇宙的“邪恶之眼”

 第二节 耗散结构与自我批判

  耗散结构与基础价值观

  从马克思到路易斯·凯尔索

  惶者生存:恐惧推动自我批判

  任正非论“自我批判”

 第三节 “思想批判”与“emt宣言”

  比对手更像对手

  思想批判:不可复制的文化密码

  “emt自律宣言”

 第四节 王者的灭绝与“组织批判”

  动物论:老虎、狮子、土狼与老鼠

  吉祥鸟:乌鸦与猫头鹰

  宿命与使命:华为何时会死去

 

第七章 变革:渐进与激进

 第一节 冰冷的刀锋:不变则溃,则亡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

  ipd革命:穿一双“美国鞋”

 第二节 萧规曹随:保守是个好东西

  “褪毛工程”:从土匪到战士

  革命难,改良更难

 第三节 文化是制度之母

  市场部大辞职:ipd变革预演

  重回起跑线:7 000人“辞职门”

  这儿的变革静悄悄

 第四节 变革的艺术:时机、节奏、成本与其他

  警惕盲目变革

  “龙种”与“跳蚤”

变革是要付出成本的

  自我批判先于并优于变革

 

第八章 战略:“战”靠勇气,“略”靠智慧

 第一节 任正非:一个永不结盟的孤独者

 第二节 战略聚焦:20多年只做一件事

  在商言商,在商不“谋政”

  “战”靠勇气,“略”靠智慧

  战略冒险:商人天生的使命

  华为:25年只做一件事

 第三节 旋转的木马:华为的市场战略

  并非一个战略对手,而是一群

  合纵连横:华为的市场战略图(之一)

  梯次推进:华为的市场战略图(之二)

  逆周期战略:布棋要提前落子

 第四节 华为的战略生成机制

  战略务虚会与“蓝军参谋部”

  蜘蛛网坚韧之谜

 

第九章 均衡:力量,弹性,规则

 第一节 均衡发展,天之道也

  百草园:凝固的音乐

  跳芭蕾的女孩都有一双粗腿

  乱中求治,治中求乱

 第二节 思想舞蹈:系统性思维

  理想主义与“危机论”

  逼仄的选择空间逼出均衡的价值观

  “黑与白是哲学上的假设”

 第三节 战略乃宏道,战术乃诡道

  经营管理:拒绝机.会主义

  恐怖平衡:“创新就是在消灭自己”

 第四节 华为:企业管理哲学的成功

  灰度与均衡,与实用主义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 黑洞现象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林志玲很美”背后的隐喻

1854年,一位叫克劳修斯的欧洲人,首次提出“熵”的概念,认为“在孤立的系统内,分子的热运动总是从原来集中、有序的排列状态趋向分散、混乱的无序状态,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自发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当熵在一个系统内达到最大时,系统就处于能量平衡状态而呈现出一种静寂状态”(摘自网文《熵与社会发展》,作者山川若般)。“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概念,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层含义是,熵的递增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熵是“时间之矢”(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爵士A·Eddington之语),时间是有力量的,时间亦是万物永恒的腐蚀剂,时间将会把人、社会、动植物、地球以及宇宙引入不可逆的寂灭之路。

正像伟大哲人马克思所言:人从诞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朝坟墓迈进。这是恒定的铁律,在科学上则被冠以“不可逆的熵增的必然性”。

克劳修斯发现了令人绝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但我们无法从资料中窥视到克劳修斯的精神境况。但有资讯表明,天文学家和演员的自杀率……

P150

序言

夕阳辉映的玫瑰色,不是未来

我们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否定华为,而是试图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寻找华为可以长存的基因,削除一些不健康生长的细胞,促使华为能持续生存。笔者用了一个可供讨论的题目——“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本书仅仅是抛砖引玉。

一、自我批判,能使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常拭常清吗?

繁荣常常是透支了未来,美丽的玫瑰总是生长在带刺的枝上。盛极而衰,不一定是必然规律。但红得发紫(木炭)总会成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些庞然大物轰然倒下,大公司破产的新闻报道,竟如火如荼。华为虽然还不到大红大紫,但小红、小紫是有一些的,它会不会倒下,这些年来媒体一直议论纷纷。有些批评很尖锐,直指华为的痛处,我们不知道华为是如何处理的,但我们看到华为没有倒下,还在继续发展。

总的来说,华为在过去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自我批判统一了思想和步伐,构筑了独特的自洁机制,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华为的成功,随着部分老员工的富有,大量新员工的加入,自我批判的精神在日益减弱,对客户傲慢的情况也偶有发生,而未来的挑战(技术的变化、客户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等)是前所未有的严峻,过去的成功也不是未来可靠的向导,华为还能保持谦虚、卑微的心态,凝听客户的声音,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吗?还能持续坚持痛苦的自我批判,使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常拭常清吗?

二、华为创业时期是机动灵活的,随着企业的变大和管理的加强,演变成了今天的中央集权方式,其垂直的行政指挥系统,使总部的权力巨大,它有可能转变为灵活机动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的方式吗?

华为创业时期,一线作战部队享有充分的决策权,机动灵活。随着企业的变大,在加强管理和监控的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向总部集中,形成了今天的中央集权模式,总部成为事无巨细地指挥全球每个细节的庞然大物。已经习惯大权、小权独揽的总部各部门,愿意给听得见炮声的前线指挥官分权吗?不然如何及时准确地抓住机会;总部没有良好的服务、支持与监管,又如何控制风险?改革最难的是总部,华为能否使总部各部门自愿放权,而又积极科学地履行服务、支持与监管?

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按区域来说,华为全球有近150个区域单位,按项目和产品来划分,也是不计其数。各个区域、各个业务的差异性极大。若全球都是炮声隆隆,华为如何平衡内外部各种元素,如何投入重装力量和协调战略资源?华为现在的管理已内耗严重,如何合理简化,并快捷地提供服务与支持?现在近400亿美元销售收入的华为,如果按自己的预测,5年后销售收入达到700亿美元。这么大的数字,运行在统一平台上,华为能否驾驭?历史挑战着华为,挑战着数以千计的接班人,挑战着华为的管理哲学,挑战着华为的数字化管理的体系与结构。我们当然希望华为不倒,但华为必须正视自己。

三、灰色哲学,能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这考验着华为的组织能力。

对内的生态环境,核心是唯客户至上,还是唯领导至上?

全球员工内心中要确定最重要的领袖是客户,而不是你的直接上司;你的收入取决于对客户的贡献,而不是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与周边关系。组织的收入要从获取中分享。华为的优点是能正视批评,但华为的现实是,唯上的风气越来越浓。各级管理团队的权力过于集中,员工的评优、升降、工资、奖金、配股的权力,都集中在管理团队。员工会不会误解他的职业命运并不需要客户认同,只要领导喜欢就行?现实的华为文化离客户会不会越来越远?   华为所处的行业,面临的过剩越来越严重,这种过度竞争造成的伤害,会不会损害华为的整体竞争力?华为有效增长、提高盈利的主张,内、外部各种力量能否接受?华为会不会逐渐认为自己比客户高大,盲目地推销自己,聆听的耐心越来越少?华为会不会麻木?会不会在盲目自大中消亡?

外部商业生态环境的核心是:华为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构筑稳健运营的基础。

华为是总部在中国的公司,中国元素是华为不能绕过、不可控制的核心问题。中国政策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全球的市场变化?中国总体是低工资的国家,华为市场涵盖的相当部分是发达的高工资、高福利国家,而且因为通信业是支柱性产业,往往与国家利益交织在一起,对华为的领导层来说,学会处理这类国际化问题,确实是十分尖锐的难题。

平衡各国的关系,遵从各个国家的法律,获得他们的信任,是华为全球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如何正确地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是华为面对的重大挑战。当前美国竞争对手拼命地打击华为,华为最近才醒悟过来,自己一群中国农民,突然就变成全球化大公司了,而且还踩了别人的脚——华为的领先技术,已让人不安了。全球业界及华为自身的心态都还没有调整过来。

夕阳辉映的玫瑰色,不是明天。华为的过去,不说明未来。西方垮掉的大公司,都曾经有过美好的过去。华为应格外珍惜过往的积累,长期坚守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坚持自我批判不动摇,不走样。唯如此,才能在日趋动荡的全球市场艰难前行,岿然不倒。

后记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7》这本小书,从创意到架构,到成书,历时将近6年,笔者先后阅读了华为各类公开或内部公开的文献共300多万字;检读了全球电信行业、中国商业开放史等各类背景资料约100多万字,并以10年以上时间与华为现任、离职高管有过频繁的交流,资讯具有相当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正式写作费时达一年之多,并在征求各类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历了8次以上的修改和删增。笔者衷心感谢《第一财经日报》编委徐以升先生,在本书早期的资料收集、大纲讨论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因本书系笔者手写,故特别鸣谢麦浪女士、姚莉尹女士的打字录入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洪如玲博士、高中华博士也参与了本书讨论过程中的记录工作.一并予以感谢。

本书写作中引用了国内外一些文章、著作的部分观点,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亦对个别未标明出处的引文作者致歉,如发现此类问题.敬祈与出版社或作者联系,以便再版时予以补漏。

作者

2012年9月18日于杭州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我读过的,最全面系统的了解华为的论著。

——中国著名企业家 柳传志

华为天地,斜为是,正乃非,任由评说;田涛书香,纵说史,横讲理,点到不止。

——万通控股董事长 冯仑

历二十余年之努力,华为书写了一部在全球化背景下,从新兴市场起步到征战全球的壮阔史诗。这部史诗的深层密码是什么?本书提供了可靠的答案。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不仅是华为的创业史,也是任正非企业思想史。华为是中国企业人心中的珠穆朗玛峰,而任正非却像个山洞里的隐士,不立文字,不传真经。作为任正非身边多年的观察者,田涛和吴春波此书,可谓最接近任正非的真经。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牛文文

华为是个民营企业,华为对技术的变化极其敏感依赖,华为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这三条解释了华为领导人任正非的警惕、权变与坚定。任正非的管理自成一派,从他流传坊间的数十篇讲话中能品味出哲学的快感。此书是一手猛料,岂能错过?

——《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 刘洲伟

神秘光环尽数剥离,看田涛、吴春波操刀大卸华为——块块有筋肉。《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值得你读。

——《经济观察报》总编辑 刘坚

华为,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最成功的企业;任正非,称得上是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而本书,是至今最能概括任正非企业哲学和华为企业文化的论著。

——新浪网总编辑 陈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与华为的兴衰逻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涛//吴春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36436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632.765.3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