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与北京原声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写出版的《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选择当代京剧各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本书由元生、刘荷编著。
| 图书 | 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与北京原声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写出版的《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选择当代京剧各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本书由元生、刘荷编著。 内容推荐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与北京原声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元生、刘荷)共同编写的《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内容提要: 《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一书弘扬了京剧艺术盛举。紧紧围绕中国戏曲“以角为主”、“以演为主”的首要美学特征,以人为本,以艺为本,选择当代京剧各个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 目录 第壹章 炽热童年 第贰章 坐科学戏 第参章 师从肃霜 第肆章 立雪程门 第伍章 享受艺术 第陆章 感悟生活 第柒章 再度复出 第捌章 魅力时尚 第玖章 走进大学 第拾章 唱向挂帅 试读章节 李佩红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家庭里。 幼年的李佩红天性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经常扎着小辫,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很是讨人喜欢。虽处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却是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20世纪70年的中期,神州大地灾难频发。中国地震局曾预测多处地方可能会发生地震。为防震减灾,天津的许多住宅区里纷纷搭建了简易的地震棚,以防不测。 地震,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新鲜词儿。看到眼前搭起一顶顶地震棚可真是个稀罕的事物。它虽然简陋,外形却很新鲜,跟家中的楼房不一样,久而久之就成了孩子们经常玩耍的场所,俨然成了他们童年时代的“艺术殿堂”,融入了梦幻般挥之不去的记忆。 那时的小佩红个子长得比同龄小朋友要高一些,性格又像个男孩子似的,胆子又大,经常带领着小朋友在地震棚玩耍。 天快黑了,妈妈做好晚饭,看小佩红还没回来,就到门口的地震棚里去找。怎么也没有她的踪影,妈妈急得大声喊女儿的名字。小佩红听见妈妈的叫声,赶忙答应。妈妈一抬头,正看见小佩红从地震棚的屋脊上探出一个头来,担心女儿会摔着,气得妈妈就要责怪她。看是妈妈来了,小佩红拔腿就要往下跳,吓得妈妈扭头就跑。小佩红倒是无所畏惧地跳下来,看着妈妈的背影咯咯地笑个不停。 从此,妈妈只要知道女儿在地震棚那里玩的时候,再也不敢叫她。怕万一晾吓了她,跳下来摔坏了腿,那可就麻烦了。 在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里生长起来的小佩红不仅胆大心细,还生来就有一种侠义的精神,看到有人欺负小朋友的时候,她都敢挺身而出。 有一天,一个大点的男孩子欺负街坊的小妹妹,被佩红看见了。别的小朋友虽然也看不过去,可又见那个小男孩长得很壮实,也只好离得老远不敢过去。小佩红也是路过,看见这种情况,二话没说,上去把小妹妹护在身后,就跟那个小男孩理论起来,责问他为什么欺负人。小男孩一看来的是个小姑娘,根本没把小佩红放在眼里。可是,见小佩红说的句句在理,有点恼羞成怒,抬手欲打小佩红。真是太欺负人了,佩红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冲了上去。小男孩一看这架势,撒腿就跑,旁边的小朋友们拍手称快。 佩红家住在楼房的大院里,经常在大院里和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玩耍。渐渐地,小佩红在同龄的小朋友中间树立了威信,很自然地成了小朋友的首领。 大家玩累的时候,小佩红就给小朋友表演节目,放开嗓子歌唱,很让小明友们羡慕,也常引来大人们赞赏的目光。 那会儿,正值“文革”后期,每天广播和收音机里热播的尽是家喻户晓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小佩红天赋聪明,模仿力强,加上从小就对音乐、表演有浓郁兴趣。听着听着,很快就跟着学会了不少流行的京剧唱段儿,像《红灯记》里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智取威虎山》里小常宝的“八年前”那高亢激昂的唱段,她能一口气唱下来。年纪虽然小,小佩红还不能理解唱词唱腔中的含义,然而带着稚嫩的嗓音唱起来确很有韵味儿,加上天生一副好嗓子,童声甜美,仿佛如天籁之音,显得特别好听。尽管没有专业老师的指教,小小年纪模仿起大人的动作和身段来却也有模有样儿。 那个年代,会跳舞、会唱歌又会唱戏的小佩红自然会引起众人的瞩目。如果谁家的孩子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就会获得大人们的赞许,也就赢得大院里小朋友中的“擂主”地位。 李佩红从小就有很强的表现欲,她天真活泼、且又浓眉大眼,很是讨人喜欢,特别是她爱说、爱笑的性格,爱唱、喜欢表演的天赋,赢得了小学校、阿姨们的青睐。那会儿中国已经到了“文革”的后期,但仍然留有较强的后遗症,广播、电台、收音机里依然还是那八个“革命样板戏”的唱腔。从小就对音乐、表演颇感兴趣的她,好像只有几天的工夫,就学会了很多那会儿很时髦的京剧唱段儿,像《红灯记》里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家的表叔数不清”、还有《智取成虎山》里小常宝的“八年前”那高亢激昂的唱段,她都能一口气唱下来,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唱腔中的深刻意义和深度,但最初的学唱和模仿,除了稚嫩外,还真有点大家风范。特别是回家来,在与院子里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往往就是倡导者、组织者、指挥者、演唱者。那会儿母亲还没有下班,由姐姐领着从学校回家,没了老师阿姨的管束,挣脱了姐姐的亲临呵护,她就像离了群的小马驹儿,散开欢儿地跑走了,大她几岁的姐姐叮嘱过她,不管怎样疯跑疯闹的,不许到马路上去跑,只许在大院儿里玩儿。其实姐姐也知道,妹妹佩红是一个非常听话的乖孩子,除了她那点表现欲以外,还是让家里的母亲、姐姐省心的,别看姐姐只大她几岁,但能够在妈妈、爸爸不在家的时候,看管好妹妹,还能做些较为简单的饭菜,所以,姐姐在与她回家之后,一头钻进窄小的厨房,撒手了在院子里玩耍的妹妹,只要能够听到她那稚嫩的嗓音,当姐姐的就可以安心在家里做饭了,好让上班回家的妈妈少一点操劳。 小佩红一心想和小伙伴们玩耍,她知道她的到来,院子里就会掀起一个唱戏擂台赛的高潮,只因为她的嗓子好,只因为她唱腔高也能唱上去,所以一直是大院儿的佼佼者,一直是擂台上的“霸主”,很多孩子们也只是因为有了她的出现,望院兴叹,不敢和她比赛。但那种想唱的欲望和想表演的冲动,无时不刻在折磨孩子们的心灵,但不做主的嗓子和悟性,就是不如小佩红唱的那么好、那么亮、那么像。那会儿,没有真正的老师为她们评判,只有谁家的半导体唱出的唱腔才是最权威的样板和楷模。很多孩子们一直在暗暗较劲,手把手把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当成自己学戏的专利品,直到一段唱腔学会了,试唱好了熟练了,才敢小心翼翼到大院儿里去唱,而最为权威的似乎只有小佩红的认可,方才让其登上“舞台”给全体小伙伴们演唱。P2-5 序言 京剧作为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演艺优美大气,其流派纷呈多姿,其名家荟萃云集,其剧目丰富繁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国内外均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当今延续传统艺术经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大背景、大格局下,京剧得到了来自政府、民间的大力扶持,再度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各地,京剧大多拥有完善的专业剧团和演出场所,创作繁荣,演事兴盛;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孩子们对古老优美的京剧发生了兴趣,产生了认知;各路媒体的大力传播与推介,使国粹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四面八方……社会的大力支持,加上京剧艺术工作者的执著追求、不懈努力,当代京剧水准不断提升,演艺名家不断涌现,京剧观众不断增长,京剧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文明进程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一支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 由中国城市出版社与北京原声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编写出版的《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就是在如此大背景下、大格局中,又一次弘扬京剧艺术的盛举。丛书紧紧围绕中国戏曲“以角为主”、“以演为主”的首要美学特征,以人为本,以艺为本,选择当代京剧各个行当的一批演艺名家,向读者呈现出他们各自的艺术生涯、成长经历、艺术造诣及其成果。其中,既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也有正当盛年的台柱精英,又有极具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丛书以这种尊重传统的理念、力求创新的做法,将传记文学与京剧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将生动的故事与华丽的演艺有机结合起来,将舞台表演与文化鉴赏有机结合起来,将演员个人的艺术成就与当代京剧的整体面貌和取得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亮点、写出特点、提出观点,为人们感性与理性并重地了解京剧、感悟京剧、热爱京剧,提供了一份精美的读本,同时又为当代京剧艺术成果作了一定的总结,为未来京剧发展作了一定的思考,可谓其力深沉、其意深远。 愿这套融文艺性、史料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丛书,成为广大京剧爱好者喜爱、收藏的文本。更愿越来越多的人们齐心协力,为当代和未来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是为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青衣刀马李佩红/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元生//刘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423976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8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8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