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章例话(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文章例话(精)》是叶圣陶1936年在《新少年》杂志主持“文章展览”专栏的结集。文章形式为“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初版于开明书店(1937年),列名“开明少年丛书”。到1949年,共再版十次左右,印数三四万。在抗战后的版本中,曾经抽出《小河》,改选《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1983年,三联书店重版时,恢复原样,将《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作为附录,同时加选《国文杂志》中的两篇翻译文章。《中学图书馆文库:文章例话》共有“文章”二十七篇。说是文章,其实是宽泛的概念,其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传记等,文体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但正如作者所说,“也把它们看做普通文章,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所以涉及较多立意、修辞、结构等要素,如记叙文的主旨、风景描写、随笔中的“搭题”、如何处理人物对话、情景号情意等,的确是从写作的方法与肌理着眼,加以适当的说明、对比和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感悟和体会。

内容推荐

《文章例话(精)》是叶圣陶1936年在《新少年》杂志连载“文章展览”的结集,文章形式为“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文章例话(精)》共有“文章”二十七篇,作者也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如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巴金、徐志摩、夏丏尊、老舍、沈从文等。说是文章,其实是宽泛的概念,其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传记等,文体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文章”。

目录

背影

浴池速写

我所知道的康桥

收获

整理好了的箱子

朋友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分头努力

青年的憧憬

差不多先生传

北平的洋车夫

包身工

写给上海学生请愿团的一封公开信

《杨柳风》序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

辰州途中

从荥阳到汜水

看戏

邓山东

水手

小河

压迫

[附录]

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

《上海——冒险家的乐园》序

苦恼

重印后记

试读章节

这篇《背影》,大家说是朱自清先生的好文章,各种初中国文教科书都选了它。现在我们选读它的中部。删去的头和尾,分量大约抵全篇的三分之一。

一篇文章印出来,都加得有句读符号。依着句读符号读下去,哪里该一小顿,哪里该一大顿,不会弄错。但是句中词与词间并没有什么符号,就得用我们的心思给它加上无形的符号,划分清楚。例如看见“父亲要到南京谋事”,就划分成“父亲——要——到——南京——谋事”,看见“我也要回北京念书”,就划分成“我——也——要——回——北京——念书”。这一番功夫要做得完全不错,先得逐一明白生字和难语。例如,“勾”字同“留”字,“踌”字同“躇”字,“蹒”字同“跚”字是不是连在一起的呢?“一股脑儿”是不是“一股的脑子”的意思呢?这等问题不解决,词就划分不来。解决这等问题有三个办法:一是凭自己的经验,一是查词典,一是请问别人。

词划分清楚了,还要能够辨明哪些是最主要的词。例如,读到“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就知道最主要的词只是“叫——茶房——去”,读到“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就知道最主要的词只是“我——铺——座位”。能这样,就不致不明白或者误会文章的意思了。

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那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篇文章先要叙明父亲和作者同到南京,父亲亲自送作者到火车上,就是为此。

有一层可以注意:父子两个到了南京,耽搁了一天,第二天渡江上车,也有大半天的时间,难道除了写出来的一些事情以外,再没有旁的事情吗?那一定有的,被朋友约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吗?然而只用一句话带过,并不把游逛的详细情形写出来,又是什么缘故?缘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所以不用写。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

这篇文章叙述看见父亲的背影,非常感动,计有两回:一回在父亲去买橘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一回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前一回把父亲的背影描写得很仔细;他身上穿什么衣服,他怎样走到铁道边,穿过铁道,怎样爬上那边月台,都依照当时眼见的写出来。在眼见这个背影的当儿,作者一定想到父亲不肯让自己去买橘子,仍旧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这和以前的不放心让茶房送,定要他亲自来送,以及他的忙着照看行李,和脚夫讲价钱,嘱托车上的茶房好好照应他的儿子等等行为是一贯的。作者一定又想到父亲为着爱惜儿子,情愿在铁道两边爬上爬下,做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这中间含蓄着一段多么感人的爱惜儿子的深情!以上这些意思当然可以写在文章里头,但是不写也一样,读者看了前面的叙述,看了对背影的描写,已经能够领会到这些意思了。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读者自能领会到,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所以不写,只写了“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后一回提到父亲的背影并不描写,只说“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一个消失在人群里头的背影是爱惜他的儿子无微不至的,是再三叮咛舍不得和他的儿子分别的,但是现在不得不“混人来来往往的人里”去了。做儿子的想到这里,自然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绪,也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和前面所说的理由相同,这些意思也是读者能够领会到的,所以不写,只写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P3-5

序言

自1921年起,夏丐尊、朱自清、刘薰宇、丰子恺、朱光潜陆续聚集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从此正式拉开了“白马湖作家群”实践国文教育的序幕。而身处上海的叶圣陶,与该群体关系非常密切——组织文学社团并编辑出版杂志,被朱光潜称为当年白马湖的朋友。而他1931年正式脱离商务印书馆,进入夏丐尊主持的开明书店,更是和朋友们一起将国文教育与书刊出版有效结合起来。1934年与夏丐尊合作出版了之前在《中学生》杂志连载了一年半的《文心》,后又合编了《开明国文讲义》。叶圣陶从热爱新文学转向投身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所做的工作相当扎实。

《文章例话》是叶圣陶1936年在《新少年》杂志主持“文章展览”专栏的结集。文章形式为“按期选一篇文章,我在后边说些话”,初版于开明书店(1937年),列名“开明少年丛书”。到1949年,共再版十次左右,印数三四万。在抗战后的版本中,曾经抽出《小河》,改选《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1983年,三联书店重版时,恢复原样,将《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作为附录,同时加选《国文杂志》中的两篇翻译文章。本书共有“文章”二十七篇。说是文章,其实是宽泛的概念,其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文艺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传记等,文体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文章”。但正如作者所说,“也把它们看做普通文章,就普通文章的道理跟读者谈谈”。所以涉及较多立意、修辞、结构等要素,如记叙文的主旨、风景描写、随笔中的“搭题”、如何处理人物对话、情景与情意等,的确是从写作的方法与肌理着眼,加以适当的说明、对比和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感悟和体会。

由于叶圣陶站在“五四”新文学的立场,本书用做例子的二十七篇文章的语言全是现代文,作者也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如胡适、鲁迅、周作人、茅盾、巴金、徐志摩、老舍、沈从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从教习意义确认“新文学”的地位——树立典范、指导学习。这种确认行为,并没有停留在语言层面,而是更看重文章“立诚”,即“文章不是吃饱了饭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人家认做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勉强强动笔的”,重在“经验和意思”的表达。同时,历来强调“阅读和写作”统一的叶圣陶,在本书“序言”中再次提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不但重申了他的教育理念,而且希望本书在语文教育和作文方法上有实用价值——“这不但有益于眼光,同时也有益于手腕”。

《文章例话》1937年初版于开明书店,四十六年后作者修订序言,交付三联书店于1983年推出新版。后又于1999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在辽宁教育出版社刊行。此次三联书店重版该书,即以1983年三联版为底本编辑付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13年3月

后记

《文章例话》本来是开明书店编印的《开明少年丛书》的一种,一九三七年二月初版,到一九四九年,曾经再版十次左右,总印数在三万四万之间。在抗日战争以后的版本中,曾经抽出《小河》,改选《给修筑飞机场的工人》,现在恢复原样,把《给修筑飞机场的工人》作为附录。既然有了附录,又在附录中加选谈翻译文章的两篇,都是从解放前文光书店出版的《国文杂志》中找到的。

读者读了这二十几篇“例话”,一定会注意到两点。一点是用来作例子的文章全是现代文,原来从现代文中也可以悟出阅读和写作的许多道理,也可以学到阅读和写作的许多方法的。另一点是“例话”阅读和写作并重,并不把阅读仅仅看做学习写作的途径和方法;在讲文学作品的时候,这种态度尤其鲜明,主要讲如何理解,如何体会,如何从中学习一般的写作方法,而不谈什么文艺创作。

在重印之前,我父亲把这本书的序作了仔细的修改。他对这本书总觉得不满意,原因有种种,其中之一就是他现在对语文教育的某些想法跟四十年前不尽相同了。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希望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一点。

叶至善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八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章例话(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圣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5249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3088977
中图分类号 H1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