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世界文学大师散文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的旗帜,世界文坛的巨人,他的不朽作品是人类文明和良知的集中体现。

托尔斯泰的散文同样也是世界文学百花园中难得的瑰宝,深刻的哲理,博大的情怀,使人常读常新,开卷受益。

《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共收入托翁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17篇。

内容推荐

《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是《世界文学大师散文坊》之一。

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响的道德思想家。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是我们息息相通的兄长,也带有现世的共同特点,只是比我们更有自知之明,更富有人情味,思想更缜密,目光更清晰,感情更奔放。这位天才道德家以残忍的狂热和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灵魂进行发掘。他一辈都在努力通过自我写照达到自我完善,从不停歇,从不崛起,从不让艺术流于形式。《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共收入托翁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17篇。

目录

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我无法沉默

论生命

帮助穷人

论科学与艺术的重要性

讽喻三则

肉刑是可耻的!

致女性

谁该向谁学习写作

论劳动与享乐

致印度人

地狱毁了又重建

该醒悟了!

致中国人

致年轻人的一封信

村中三日

论莎士比亚戏剧

试读章节

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大众教育对我来说是无法理解的,虽然我也知道人们需要教育,每个人都渴望接受教育。高等知识分子总是竭力传播他们知道的知识,教育知识浅薄的百姓。有人设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恰好可以需求互补,但是事实恰相反,大众对以社会和政府为代表的高等知识人群所施予的教育是抵触的。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甚至是古罗马几乎就没有设立过学校,当然也就不存在对学校的评价。对我们这些从路德时期就宣扬教育的重要性的欧洲人来说,这个现象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德国是最早设立学校的国家。腓特烈大帝曾安排优秀的退伍兵做老师,德国也曾施行二百年的教育条例。德国政府按最新的文化改革教育,培养教师,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然而,尽管德国教育已经历了二百年的发展,尽管德国群众表面上也遵从义务教育的安排,德国仍没有克服群众对学校的抵触。德国政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骄傲地宣扬自己的教育,但是德国的群众对学校却多有怨恨。

法国教育虽然经国王倡议,由督政府负责(后来又交给了神职人员),却和德国教育一样效果惨淡,甚至还不如德国,这是教育历史学家从官方记录中得到的结果。严肃的政客甚至要在法国推行义务教育,并以此当做赢得民众支持的唯一方式。

在自由的英国,推行这个法令曾经是并且以后也会是不可思议的,政府施展各种方式与群众的抵触心理抗争。学校部分是由政府、部分是由私募集团开办的。英国宗教慈善教育机构的极力宣传和各项动员活动更是证明了教育者遇到了极大的抵触。

就连新兴国家美国也没能避免类似的问题,不得不半强制地让群众接受教育。而在我们国家,情况就更糟了,百姓们对学校更抵触。在我们国家,高等知识分子希望推广德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在我们国家,所有学校包括教育知识分子的学校,都打着教育能使人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旗号。

各国的孩子都必须入学,而父母或被法律要求,或被欺骗,或被利诱将孩子送进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呢?每个人都需要教育,人们渴望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就像他们不由自主地需要氧气呼吸一样,而政府和社会也是有教育民众的需要的。问题是,尽管义务教育被推行了,可是免不了民众对政府怀有抱怨。就像每一个矛盾都需要解决一样,教育矛盾也需要解决。到底哪一个是合乎情理的:是群众的抵抗还是教育的推行?是该安抚抵抗,还是该改变义务教育?

让我们以史为鉴。过去,教育问题都是从国家和高等知识分子的角度来解决的;过去,群众的抵抗被当做是无理的,是人性邪恶的表现,因此国家没有改变法令,也没有改变教育体制,而是用暴力或蛊惑消解群众的抵触。可以肯定的是,高等知识分子有理由说,他们推行的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特定的人群是有用的。

为什么呢?当今的教育体制通过什么来决定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呢?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努力找出答案,在我们这个时代,找出答案尤为必要。从未离开北京的清朝官吏被要求牢记孔子的《论语》,孩子也在先生的戒尺下背诵《论语》。也许中世纪的人们也是这样的。但是在现代,我们凭什么坚信我们的知识永恒正确,可以用来教育大众呢?

让我们以路德时期的中世纪学校为例。只有中世纪的人们才能确定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他们很容易就认定希腊语是授课的唯一语言,因为亚里士多德就是用希腊语写作的,几百年来从没人怀疑过亚里士多德。修道士如何宣扬圣经经典?对路德来说,要求大家学习希伯来语很正常,因为上帝的真谛就是用希伯来语书写的。当然,只要人类还保有批判精神,学校就有特定用处,大众牢记上帝和亚里士多德宣扬的真理,感受维吉尔和西塞罗作品的诗意美,这些都是正常的。几百年间都没人创作出更真的真理和更美的诗意。

但是,当代学校的用处是什么呢?学校一方面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又在灌输新的思想;它教育人们灵魂不死的真谛的同时,又说人类和青蛙一样都有神经;它给世人讲了约书亚的离奇身世,又教育人们太阳不是围着地球转的;它给人们分析了维吉尔诗歌的美,同时又发现刚在小摊上买的大仲马的作品更具吸引力;教师们既不相信真理的存在,认为存在即合理,同时又认为一切变革都是好的,倒退绝对是错谟的。

了解了这些,让我们再来看看中世纪的学校是如何进行教育的,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它和今天的教育都有哪些差别。对中世纪的学校来说,要确定哪些该教、哪些该先教、哪些该后教以及以何种方式教都不难,只要教学法围绕着《圣经》、圣·奥古斯丁的著作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展开即可。

但是现在,面对数量繁杂的教学方法,面对百年来出现的大量科学和亚科学,我们该选择哪一个方法、哪一种学科来教学呢?更难的是,我们该怎样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科?问问今天的教师,为什么要教这些,不教那些,为什么先教这些,后教那些。如果老师明白你的问题,他就会说,因为他知道上帝的真谛,他有责任教授年轻人永恒的真理。但是,若问他为什么要教授与神学无关的课程,他就答不上来了。还有的老师可能会回答说,设立学校是以费希特、康德和黑格尔树立的理性思维为基础的。另外,有的老师可能会这样答复:教育一直是法定的,学校推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除此之外,有的老师可能会把前面几个答案综合一下,然后答复说:这样的教育之所以要法定推行,是因为宗教、哲学和经验都是这样推行的,存在即是合理。这些理由在我看来可以总结为四种:宗教的、哲学的、经验的和历史的。

以宗教为基础的教育,其目的是揭示圣灵的存在。毫无疑问,强制推行这种教育是合法的,因为没人怀疑圣灵的真实性。甚至现在还有传教士在非洲和中国传播宗教教育,天主教、希伯来语、穆罕默德等等就是这样深入人心,为天下所知的。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无法沉默(托尔斯泰散文选)/世界文学大师散文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托尔斯泰
译者 万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54875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64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