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九刚在《茶叶之路》一书中曾经把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打了个比喻,说丝绸之路是浪漫的,茶叶之路是现实的。其实除了现实的特征之外,茶叶之路还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财富之路。《复活的茶叶之路》所讲述的便是这条路。这条延续了整整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商道,是一条流金溢银的财富大道!靠着它的滋养,贫弱的俄罗斯迅速崛起。它曾经让无数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中解放出来,放下手中的猎枪和鱼叉,变成买卖人……让俄罗斯商人、晋商腰缠万贯!在圣彼得堡,在伊尔库茨克,在著名的国际商埠恰克图,在中国的草原城市呼和浩特,在张家口,在晋中的许许多多大院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证据……
邓九刚在《茶叶之路》一书中曾经把茶叶之路与丝绸之路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打了个比喻,说丝绸之路是浪漫的,茶叶之路是现实的。其实除了现实的特征之外,茶叶之路还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财富之路。《复活的茶叶之路》所讲述的便是这条路。
《复活的茶叶之路》:
这条延续了整整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商道,是一条流金溢银的财富大道!靠着它的滋养,贫弱的俄罗斯迅速崛起。它曾经让无数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中解放出来,放下手中的猎枪和鱼叉,变成买卖人……让俄罗斯商人、晋商腰缠万贯!在圣彼得堡,在伊尔库茨克,在著名的国际商埠恰克图,在中国的草原城市呼和浩特,在张家口,在晋中的许许多多大院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证据……
名扬天下的晋商大多数是在这条商道上淘得第一桶金的。被誉为中国“金融之父”的山西平遥、太谷、祁县的票号、钱庄的老板们,他们的发迹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这条北方的国际商道。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往上追溯,那时候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左右中国金融业的金融机构,它们的总部差不多全都在上述几座县城的街道上。散布在三晋大地上的一座座灰色的大院,就是纪念碑,就是博物馆。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雕梁画栋极尽奢华:每一堵墙每一条椽每一根暴露的梁柱每一块砖瓦都在张扬着财富,都在用凝固的语言向世人讲述着财富的传奇故事。
第一章1693年在北京上演的历史正剧
1693年,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伊台斯的商队出现在大清国京师北京城的街道上。这些人蓝眼睛黄头发,长相怪异。他们牵着骆驼、赶着马车,一个个神情疲惫,可眼睛中却闪烁着兴奋的亮光。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一支来自遥远的俄罗斯的商队。这支商队的出现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北京的普通市民很快就弄清楚了,这支商队携带着俄罗斯沙皇给大清康熙皇帝的国书,并且知道他们的头领名叫伊台斯。
不久,好奇的中国人进一步得知,这个伊台斯并不是俄罗斯人,而是一名出生在丹麦的商人。关于伊台斯的身份和国籍,中国人很不理解。是的.北京的市民很难理解,一个丹麦商人能够被委任为俄国官派商队的首领,而且肩负着重大的外交使命——这种事在大清国无论如何是不能想象的。大概只有在充满着浪漫情调的彼得时代的俄罗斯,才有可能发生。但是不管俄罗斯怎样的浪漫。在大清国看来他们只是一个外交使团。按照规矩.清政府把使团安排在坐落于京城东直门附近的俄罗斯馆下榻。这个俄罗斯馆简直就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以后我们再讲。
对于来自遥远国度的使团,大清王朝是很重视的。使团到达不久,康熙皇帝就亲自接见了使团的首要人物。
1693年11月12日,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纲派官员到俄罗斯馆宣旨,告知使团首领于次日清晨携带沙皇陛下的国书进宫。11月13日晨八时许,清廷三位显要官员来到俄罗斯馆,带领使团首领动身去觐见皇帝。伊台斯看到,清朝官员全都穿着华丽的锦缎长袍,有人袍上用金丝线绣着蟒,有人袍上绣着狮子,有人袍上胸前背后绣着虎和仙鹤。
我现在摘抄伊兹勃兰特·伊台斯的日记《俄国使团使华笔记》(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一书中的部分段落,与读者一起欣赏:“到达皇宫的第一重禁门时,我见到一根镌有汉字的柱子。我被告知,按照中国的习惯,应在这里下马,然后徒步走过前面五重禁门和殿廷。在第六重殿廷里我看见大批官员,都穿着华美的专门朝见皇帝的锦绣朝服。……我们互致寒暄之后,博克达汗(指康熙皇帝——笔者注)升座。我向他呈上沙皇陛下的国书,致简短的祝词,行了礼,然后退出宫去。
“当月16日几位官员向我传谕,博克达汗召我赴宴。……御案前有几个人吹奏笙笛,悦耳动听。十二名御前侍卫手持并不锋利的镀金虎尾枪、豹尾枪。博克达汗升座后,笙笛停奏,御前侍卫分列宝座两旁,盘腿而坐。
“博克达汗的膳桌上摆着冷菜、水果和甜点心,盛在盖着黄缎苫布的银碟里。领侍卫内大臣即皇帝的叔丈和另外两位大官分列博克达汗左右。我被安排在宝座的右首,离博克达汗约四俄丈。……其他文武百官,人数不下二百,均按其官衔高低依次入席,每桌两人。照波斯的方式盘腿而坐。
“博克达汗亲自赐我烤鹅、乳猪和肥羊肉。
“博克达汗命领侍卫内大臣问我懂哪几种欧洲语。我回答说,能讲莫斯科语、德语和荷兰语,稍谙意大利语。他即派几位侍臣到后宫去。旋即出来三个耶稣会教士,他们走到宝座前跪下叩了头。皇帝命他们起来。耶稣会教士之一是法国人张诚神甫。另外两人是葡萄牙人,其中一人名安多。
“博克达汗命张诚神甫到我跟前来同我谈话。他走到我跟前。用意大利语同我谈话,代表博克达汗问我,从莫斯科到北京用了多少时间,怎么……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