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粤菜传奇/寻味广东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孙中山出生丁广东的美食之乡,他爱吃懂吃,创过一道菜——“四物汤”。这“四物汤”不是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古方,而是木耳、黄花荣、豆腐和豆芽。

这四种素菜至为家常,简单营养,关键是它们尤为搭配。搭配就是味道互相碰撞,撞出美味来。煮这道菜有个讲究,不是一次全部倾入,而是先后有序:镬红爆香姜丝蒜丝,先放木耳,后下黄花菜,再放切成块状的豆腐,最后是豆芽。

木耳补气补血,润燥利肠,含蛋白质、甘露聚糖和多种氨基酸,能润肺抗衰老;黄花菜富含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健胃补脾又通便;豆腐豆芽为豆制品,富含植物蛋白,有“肉类之功”而无“肉类之毒”。

这四物相撞,质感不同,却相辅相成互为补足。这样的什锦素菜,斋而不寡,色彩鲜艳,拼配巧妙,食养同源——这是中国菜的伟大之处。1918年前后,欧美人还不懂这种吃法,也不知道这样能养生,他们一斋就寡,只知道蔬菜+蔬菜,结果滋味及营养都偏缺,反而伤害身体。

偏偏西方列强一直缺乏自知之明,还把中国人吃猪红视为野蛮粗鄙,以此歧视我们。医学研究证明,猪血含大量有机铁,吃它既营养义科学。还有,美国人最初也看不惯中餐馆的酱油,怀疑那褐色液体是有毒物质,为此底特律市还发出过禁令,真是贻笑大方!后来发现,酱油不但不脏不毒,而且营养接近牛肉汁,禁令遂又废除。

中国民间以粗茶淡饭、菜蔬豆腐为主食。从科学卫生角度来说,这样的健康饮食理念,是欧美各国所“望尘不及”的。

孙中山曾患严重的消化不良。他学的是西医,按西医的方法调理:肠胃不好,就吃些容易消化义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汁、粥糜,不碰硬物。奇怪的是,这样吃法导致胃痛加剧。不得已,他去东京就医,幸遇良医高野太吉。高野先生白创一套“抵抗养生论”,类似中医养生原理, 坚信人体自有火药,要靠食物疗法唤醒它。高野教他不要吃流质,即所谓易消化之物,而改吃硬物——纤维多且粗糙的蔬菜水果及硬饭,即“筋多难化者”,加少量的鱼,如此唤醒昏睡已久的肠胃消化功能,“使自发力”。结果消化不良之顽症消失了。

平常,孙中山还酷爱喝西湖龙井和广东功夫茶,他把喝茶提到“民生”的高度,称茶为“国饮”。

因为精通饮食之道,孙中山连强国兴邦这种宏大话题都以饮食为例,顺手拈来。上述故事出自《建国方略》第一章,这一章的标题是“以饮食为证”。1918年前后,中国唯一能排在世界首位的,在孙中山看来,是饮食之文明。

被称为“破天荒之学说,救国之良药”的《建国方略》,第一章赫然是“以饮食为证”,足见饮食对于革命、对于中国崛起之重要性。  牛于美食之乡的孙中山,要用美食来拯救世界吗?

孙中山以大量事实为依据,指出近代中国事事落后,唯饮食文明“超乎各国之上”!中国发明的食物之丰富,皆为欧美文明各国闻所未闻,不用说源远流长的古代“八珍”及鱼翅燕窝,就连肉食里面六畜的脏腑,中国老百姓日常所吃的豆制品及三菇六耳,欧美人都不知其美味。中国老百姓即便身处穷乡僻壤,都知道清茶淡饭菜蔬豆腐能养生。欧美人不但不懂挖掘食材,不懂食疗养生,辨味也不精,烹饪手法单一,在饮食文明上跟中国差得远了。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食物的营养、人体的奥秘……诸多饮食的“底蕴”我们“知之不详”,但这并不妨碍中华民族有滋有味地生活,数千年!由此可见,凡事行易知难,国强在于行!

1918年前后,很多中国知识精英于国难当头仍坐而论道,该出手时还不出手,整天纠结于“知”与“行”孰先孰后,已经到了空谈误国的地步。孙中山大声疾呼,立国的第一步是精神建设,精神建设的第一步是理清知行关系,理清知行关系的第一步是用最日常的饮食来证明“行先知后”。

饮食成为孙中山倡导“勇于行动才会成功”这个逻辑链条上的第一环。

广东自占就有一种开放的格局。受大海的熏陶,广东人有冒险的基因,认定:敢作敢为,方能抓住别人抓不住的稍纵即逝的机会。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为了谋生,广东人四方闯荡,四海安家,这使广东成为全国华侨最多的省份。他们倍奉实干,敢为天下先,最痛恨夸夸其谈。

广东有句俗话:“一胆二力三功夫。”认为成事靠的就这三条,而且是有次序的。第一就是胆量;第二:是力度:第三才是能力。

P36-39

目录

鲜比天大/1

新鲜食材独厚一方/2

没停过一秒的海鲜市场/14

你鲜还是我鲜/22

瘦身鱼养成记/25

食能兴邦/35

孙中山的“四物汤”与建国方略/36

食在广州怎么来的/40

“十三行”黄金时代的饮宴/50

陈塘风月之“打茶围”与“执寨厅”/56

作家笔下的陶陶居/61

来自香港的海鲜潮/67

钟鸣鼎食之家/73

羊城首席美食家/74

食坛的风花雪月/80

震撼羊城的太史蛇宴/90

食曲和鸣,家国悲欢/94

几近失传的太史菜/100

一代美食家绝食而亡/107

太史第是怎么成为新北园的/112

美食家的后人/116

顶级官府菜/125

从私房到顶级官府菜/126

谭家菜的奇绝之处/134

谭家菜自创一套风雅食制/138

我亲历的谭家菜/144

谭家菜的追随者/156

谭家菜的寻宗访祖之旅/168

全民滋补/177

每位主妇都有一套辩证法/178

夏日冬瓜盅/184

海味干货一条街/187

汤国演义/193

十八般滋补在秋冬/197

南中国生活方式/209

饮茶叹世界/210

茶道中的大自在/220

见识“潮州工夫茶”传人/223六祖慧能的“肉边菜”/227

主题漫画

1.广东特产分布地图/12-13

2.黄沙海鲜市场/16-17

3.瘦身鱼养成记/28-29

4.船家卖夜宵/34

5.唐代丝绸/42

6.街边牛杂档/48

7.《旧中国杂记》里的“番鬼宴”/55

8.打茶围/57

9.陶陶居相亲/65

10.送荔枝进城/72

11.太史公剿匪/83

12.太史第宴席/105

13.农贸市场/118-119

14.谭家太太菜/124

15.谭家三姨太/133

16.一只猪有几十个价钱/146

17.水果批发/151

18.广州粥城/170

19.街头煲仔饭/176

20.海味干货一条街/190-191

21.流花湖畔的早茶/208

22.广式茶点/214

23.石磨布拉肠/216

24.生滚粥/219

25.茶叶批发市场/226

26.惠能的“肉边菜”/229

27.光孝寺之素食/234

序言

吃是广东人的宏大叙事。为了一张嘴,广东人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80年前,有位京城美食家在尝过广东人开创的谭家菜后惊呼:“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顶峰!”

正是一个个奇迹,构成了粤菜体系,并让粤菜独树一帜,成为南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追求美食是天赋人权。正如孙中山所说:既然悦目的东西是艺术品,悦耳的东西是艺术品,那么悦嘴的东西也应该是艺术品。

美食不但悦嘴,同时还悦目、悦心。

林语堂说过:“一个美好的清晨,躺在床上,屈指算算生活中真正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一个聪明人会发现:食是第一样。”广东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到处都是热爱生活的聪明人。

一般而言,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事业未成的不愿北漂,事业有成的不愿移民。问其究竟,回答惊人地相似,皆因害怕吃不上新鲜美味的粤菜。无论是一百年前还是现在,他们都自认为是天赋味蕾的一个族群。散文家秦牧在《了解一点饮食文化》一文里提及:“广东人很早就漂洋过海,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开办餐馆又是大量华侨、华人的拿手好戏,看家本领。”也许最根本的还不是把开办餐馆当作“看家本领”和谋生手段,而是舌头最不能割舍乡愁,唯有开餐馆能聊以解馋并借以解忧。

但另一方面,粤菜却长期遭受误解,不少外地人把粤菜归结为两点:一是贵,二是蛮。一提粤菜就以为只有海鲜和鲍参燕翅,要不就是“蛇虫鼠蚁什么都吃”。其实粤菜的最大特点是精致化,是粗料细做。美食体现了广东文化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广东民性里面的“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务实”等优秀特质,都体现在饮食文化里。但我们却没有与之匹配的理论,给予总结概括。我们日进三餐,却长期忽视其中隐含的文化精髓!从前出版的广东美食,大多是菜谱,没有挖掘美食里面的人文内涵,精神层面的内容几乎是一个空缺。

为此,我们推出“寻味广东”丛书。这是一套全面展示广东美食文化的全彩图书,由广东省委宣传部顾作义副部长牵头策划,广东科技出版社组稿运作的岭南文化出版物。

这套丛书侧重展示粤菜里的人文景观,突显了广东人与生俱来、终生不减、执着于美食的精神以及源远流长的美食传统,挖掘了粤菜背后的文化精髓,讲述了粤菜的成因及特殊风俗形成的民性,重现了对粤菜有过卓越贡献的美食家及美食世家的百年沧桑,汇聚了食坛趣闻、粤菜典故、百年老店、美食地图等。

为了让丛书更感性、丰富和生动,我们采用了图文并茂、分栏排版的方式:每种书都配有“食物高度写实、人物充分夸张”的主题漫画,还有油画、钢笔画、清代外销画、旧报新闻画及大量食材、菜式图片,以图文互说的方式重现与美食相关的历史场景,展开种种美食细节,大大增加了版面的信息量、趣味性和感染力。这是探索图书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一种举措。

我们希望这是一套让广东人看了倍感自豪的丛书。广式美食生活是全民性的,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象征。对外地读者来说,打开它就像打开广东民俗的一扇窗。从吃入手了解粤人粤地的精神特质,这是最快乐的学习方式。我们更希望丛书走向世界,就像当初广东人开创海上通商之路、最早漂洋过海闯荡天涯一样,但愿这套丛书也能穿越横渡生死的海峡大洋,走到地球的另一端。

美食无国界!期望捧读之人能借此开怀,觅得一日三餐的乐趣,找到价值归依。

法国一位美食评论家说:“对人类幸福而言,发现一道新菜比发现一颗恒星还要伟大!”

仅以这套丛书,向为粤菜做出过贡献的历代星斗小民、大厨名厨、美食家及美食家族致敬!

寻味广东丛书编委会

2013年8月8日

内容推荐

《粤菜传奇》是一部让广东人倍感自豪的美食传奇!作者粒粒香以人为中心,结合幸福指数,为美食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由。全书六章,分别是鲜比天大、食能兴邦、钟鸣鼎食之家、顶级官府菜、全民滋补及南中国生活方式。

得天独厚的食物资源,加上自古而有的海上贸易,使全世界的食材汇聚广东。广东人不囤货,把食材之鲜看得比天还大,由此催生了从1994年以来没有停过一秒钟的海鲜市场。

《粤菜传奇》史海钩沉,挖出了广东两大美食世家:一个是坚守广东、缔造“太史菜”、开创几十年繁华食事的江家,代表人物是羊城首席美食家江孔殷;一个是创自广东然后北上、成为顶级官府菜、名满京师的谭家菜,代表人物是谭宗浚、谭篆青父子。两大家族的兴衰浓缩了中国的百年沧桑。

在书中穿行的,还有清代“十三行”黄金时代的洋行职员,称中国饮食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革命家孙中山,逃难岁月吃过十几年“肉边菜”的六祖慧能……美食紧系家国情怀,传承岭南之魂。

全书强调美食细节的呈现,图文并茂,分栏排版,丰富的信息量给读者提供了深度阅读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粒粒香编写的这本《粤菜传奇》中有中国第一菜系背后的人文景观,讲述太史菜、谭家菜缔造的食坛奇迹。不仅展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场景,如黄沙海鲜市场、海味干货一条街、瘦身鱼养成记、石磨布拉肠、早茶、牛杂档……还展示了美食风俗和历史人物,如陶陶居相亲、千里送荔枝、西关河涌小艇夜卖、太史第宴席、谭家太太菜等。以分栏排版、图文互说的方式重现与美食相关的历史场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粤菜传奇/寻味广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粒粒香
译者
编者
绘者 扬眉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963062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2013164715
中图分类号 TS971.2(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6: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