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写作的叛徒(精)/独立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孙郁编著的《写作的叛徒(精)》是海豚出版社重点丛书“独立文丛”之一,作者是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孙郁不仅是名学者,还是大学的教师,他的文章思路严谨而不拘束,真正地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行云流水中体会到现当代大家的写作、生活和命运。在本书中,读者既能够感受到作者学术的认真和专注,也能感悟到作者散文家的温情和细腻,还能体悟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作者的宽厚胸怀和独立的精神品质。

内容推荐

孙郁编著的《写作的叛徒(精)》收录了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孙郁的25篇散文随笔,散文多是作者对现当代作家的感悟,这些作家有鲁迅、孙犁、路遥、萧红,也有外国的作家丸尾常喜、坂东玉三郎和卡夫卡。《写作的叛徒(精)》的作者用文字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内心的欢乐、激情、苦闷、忧郁展现给读者。此外,还有作家到世界各地旅游的所感所得,颇似文化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目录

非洲的眼神

冲绳的鲁迅语境

忆丸尾常喜

又见坂东玉三郎

卡夫卡的城堡

韩国的诗魂

朝鲜一日

看不见的诗文

我的导师高擎洲

海婴先生

提问者史铁生

写作的叛徒

从未庄到古炉村

布衣孙犁

谈路遥

高地上

捕风者说

谈《尔雅台问答》

真儒之风

萧红的传记

新旧之间

古文的路

诗画之间

左右之间

试读章节

非洲的眼神

我最初接触探险的作品,年龄还不大,大概只有十几岁。印象是在大连一个旧的书铺里,一本发黄的书已经被翻破了。那可能是英国人谈非洲的书籍,内中多是土著的图片。在遥远的非洲,竟有那样古老的存在,对我是种无法说清的引力。山林和草丛里,还有刀耕火种蛮荒之所,那是怎样的生活呢?

讲艺术史的人,是喜欢非洲的故事的。那些岩画木雕,舞蹈以及歌吟,魔幻般地纠结着缪斯之舞。据说毕加索就受到了非洲人的暗示,其画面的吊诡,真的神乎其技,犹如天助,看得让人心跳。

在欧洲人看来,非洲乃未开化之所,殊乏智慧,不过一种古老的遗存。那结果是以殖民统治的方式,使其进入现代化。而考古学家与人类学家高兴的是,在此看到了艺术与思想的发生地带,哲学与神学的因子都可以在此找到。

我曾经迷恋过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其中《没有地址的信》写的就是艺术起源的话题。那里谈论土著的地方很多,唯物论讲的生活决定艺术,就在那里找到证据。他说一切艺术都是生产行为的有意的模仿。这段话,使我当年对唯物史观五体投地地信服,一时被俘虏过去。可是后来接触到非洲神秘的舞蹈和音乐,普列汉诺夫的观点似乎不能说服它们了。非洲人的想象力非一般人可比,他们撕裂了语言,也撕裂了音符,在不可表现的地方表现了自己,且把艺术发展到了极致。而这些并非都来自劳动的馈赠,还有天启的因素。环境与存在的方式,诞生了奇异的文明。书本上是无法想象到这些神奇的发生的。

也缘于此,人们对习俗、民风、原始部落多有好奇之心,直到近代,人类学发展出来,有了考古学与民俗学的探索。相关的学者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在弗雷泽、安特路朗等人那里,心性、道德、信仰都得到了一种解释。他们真的是罕有的天才,在土著与偏僻之地发现了人类原始思维的过程。这些还遗传在我们的世界,只是少被发觉罢了。

五四后,周作人、江绍原、吴文藻、钟敬文等人注意到这些。可惜这些人多不是探险家,学问还在书斋里,鲜有弗雷泽的成就。不过费孝通是个例外,他冒死进行的田野调查,开启了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大门,把民俗研究推向新境,至今想来亦使人敬佩不已。

我们的国人很少到域外探险的,在民俗学的研究上也限于本土。我看到斯文赫定、伯希和到中国考古的文献,冒险中的快感溢于言表,就感到一种刺激。难怪鲁迅听到徐旭生去西北考察时,写信给这位老友,希望写点什么。那是希望我们自己也有点田野考古的实绩吧。

考古的确颠覆了许多传说,而确定了人类的诸多旧迹,我们的本源也有了一种说法。比如,人类是起源于非洲的。我先前并不认可,总觉得是一种假说。但是当我自己真的到了东非大裂谷时,见到物证、那些考古的报告,也觉出一点道理。在那里留下的猿人的化石,似乎诉说着谜—样的故事。

我对非洲的看法一下子变了。

我们完全不懂得非洲。它真的与我们有关么?

好多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普希金是有非洲血统的。我十分诧异地看着他,狐疑了片刻。那位俄国作家忧郁而美丽的样子,在脑里一遍遍出现。这个意外的暗示似乎也觉出和俄国人略有的差异。这一刻好似感到他的诗句的基因有着雄浑美丽的原因了。混血乃是艺术生长的因素,俄国文学因为有这样的混血而有福了。

虽然这也许是猜测,或者误传,而我宁愿相信这些。可是什么是非洲的基因呢?自己真的不知道。我对非洲的文学史一无所知。近年西方媒体传来的信息多是贫穷、战乱、天灾的内容,让人谈之色变。有趣一点的介绍都是文学家的文字,比如以前的海明威写下的《乞力马扎罗的雪》,给我们以文本的诱惑。乞力马扎罗山确实奇妙,去年秋天,我和朋友乘着飞机从乞力马扎罗山上空穿过,看到它迷人的样子,一时不知身处何出,那样神奇的身姿,并不比珠穆朗玛峰差,怎么能用语言简单为之呢?那一刻我在想,非洲人如何描述这座神山?也许有另类眼光也说不定。可惜不会当地的语言,徒得一点浅显的印象。非洲是什么,真的无从知道。

在哈拉雷的一个晚会上,看到了非洲青年的表演,心被拨动了起来。非洲人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他们旋转着身子的样子,东方人是做不出来的。奔放、回旋、余音四溅,天籁般的声音淹没了一切。表演者完全忘我的燃烧,思维被高远的亮色吸引着。喉咙里发出灿烂的音响,缭绕于上空。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乐吧。那些天启的音符,神秘而辉煌。我们对此只能叹之又叹。

非洲的歌舞模仿了动物,还有天象无疑。声音是旷野里的风转,亦如流水的裂岸。世间前卫的艺术多出自这个地方,美国音乐与绘画的大师,有谁没有回望过非洲的原野呢?他们述说自我时候的样子,有雄狮似的奔放,还带着长颈鹿那般的高贵。我们在迈克尔·杰弗逊的表演里,就看到了这样的遗风。奥巴马的风度里,是明显的肯尼亚人的遗传,去过马赛马拉的人,一定欣赏那里的大气与辽阔。奥巴马身上就有这样的基因也说不定的。

欧洲的传教士到这块土地的时候,称“黑非洲”。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个名字时,嗅出了一点自人的优越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多有非洲传奇的题目,讲的无非是冒险、异国风情之类的事情。他们觉得土著的存在,一是人类的化石,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二呢,有点印证种族优越的意味,看,我们白人多么聪慧,要不是我们的到来,非洲还是洪荒的样子吧。

P1-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写作的叛徒(精)/独立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0902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0
14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