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尔虎(草原上轮回的生命)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巴尔虎旗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真挚情感也正是作者撰写《巴尔虎(草原上轮回的生命)》这本书的原因。她愿意带着来自草原儿女的深切、美好的期望,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真情、古老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果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出自她主观的一种执着追求,那么这本书的诞生则完全不同,它是作者旭日高娃多年情感积攒的自然流露,是我对草原的爱的更为流畅的诠释。我用岁月感知人生,用生命体味草原,眼睛让我认识草原的美景,肌肤让我感受草原的温度,而心灵的每一次悸动则让她明白爱的方向。

内容推荐

巴尔虎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的精华。作者用真挚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巴尔虎草原的四季风光,描绘了巴尔虎牧民的四季生活,当然,也从蒙古族姓氏、婚俗等方面让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个部落——巴尔虎部落。一段段舒心的文字,蕴含着作者旭日高娃对草原的热爱;一张张精美的摄影作品,也让巴尔虎成为我们梦想的地方。要欣赏巴尔虎草原,了解巴尔虎部落,让我们从《巴尔虎(草原上轮回的生命)》这本书开始吧!

目录

第一章 蒙古包

第二章 成长在陈巴尔虎旗

第三章 姓氏

第四章 巴尔虎婚俗

第五章 滋养生灵的水源

第六章 草原生活

后记

试读章节

“蒙古人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这是我常常遇 到的问题,好像不管走到哪里,这个问题都是一个固定的话题。显然,蒙古包在世人的眼中早已成为蒙古人的标志,而蒙古包也确实是蒙古人在草原上得以长期生存下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温暖的家。

如果说马背是蒙古人最初的生命摇篮,那蒙古包便是蒙古人最温暖的移动港湾。蒙古包是蒙古人从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留传下来的智慧产物。牧人的牲畜总是在寻找最好的食物,哪里的草好,它们就会往哪里走;同样,牧民看到这一片草原被牲畜吃得差不多了,他们就会赶着牲畜换一片草原,为的是让草原休养生息。这样搬来挪去,就形成了蒙古人长期的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模式。

每一种生活习惯都有其形成的道理,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在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方式下,易于拆卸的蒙古包便是最适合游牧民族的住所。它伴随着蒙古人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度过了千百年的游牧迁徙生活。

目前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所生活的地区,同中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古老的生活模式与现代的生活模式共同存在,交织着的生活模式诠释着今天蒙古人的生活现状。有人选择摒弃传统、更多地接受外来生活模式;而有人仍坚守着古老传统的巴尔虎生活模式;更多一部分的巴尔虎人则过着综合的生活,他们虽然居住在现代的公寓里,但其生活习性,包括饮食、语言,甚至思维习惯,却完全保持着巴尔虎风格。

在这片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是最幸运的,因为最为古老的游牧景象在这里仍清楚可见,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千百年来的生存习性。在一切都趋于现代化的生活中,如果可以真正认识它、了解它、理解它,是一个蒙古人一生中最为生动的课程。

每当有朋友问起我的家乡时,我都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内蒙古,介绍呼伦贝尔,介绍巴尔虎。我希望自己对家乡的介绍,可以成为他们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种陌生文化最终透彻了解的一个美好开始。这种美好的开始不是源于美化,而是源于真实。这份真实不仅可以传达草原人民的情感,也是全世界每个民族通往他族文化的最纯洁、最快捷、最简单的途径。

今天,蒙古包依然存在于呼伦贝尔,只是与从前的样式有一些区别。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国家颁布了关于牧民草场分配的新政策。每家每户根据人口和牛羊等牲畜数目,分得不同大小的牧场,牧场的使用年限是30年。游牧面积的缩小也使蒙古包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事实上,新的政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最初蒙古人游牧的生存习惯。牧民们有了自己固定的草场,逐草而居的空间范围便大大地缩减了,蒙古包的移动范围也随之缩小了。很多牧民已在自己的牧场上建造真正的房屋,不再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草原上固定的房屋有了风力发电机,即便是离城镇数百公里,牧民也可以在草原上使用电话,看电视,听收音机,甚至还拥有不太稳定的网络。拥有比较大牧场的牧民则既建了固定的房屋,同时也使用可移动的蒙古包来放羊。羊没有改变>-j性,依旧在不断地寻……

P2-4

序言

草原就像是我的血液,流淌在身体里,从未停息。她常常以最壮丽的景象和最温暖的气息出现在脑海中,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到孤单和惧怕。呼伦贝尔这片大草原给予了我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力量根植在体内,转换成勇气,让我无惧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我想我是幸运的,出生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此生更与草原息息相关。我时常赞美蒙古人的豪放、热情和勇敢,这种由衷的赞美完全出于对蒙古人本质的了解,明白豪放不是出于优越的生活,也不是出于崇高的信仰,而是出于与自然同呼吸、同生存的磨炼。这种豪放更是一种纯粹的气度,来源于天与地之间这片纯净的充满生气的真实的草原。

草原的景色是美丽的,这美丽不仅来自草原四季真实的变化,更来自于蒙古人与草原的完美结合:草原上的生活是艰辛的,正是这艰辛的生活造就了草原人民勤劳、善良的性格。有人说艰辛的生活会让人忘记景色的美丽,可大草原的美丽却让蒙古人在艰辛的生活中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蒙古人从大自然的美丽中提取了最可贵的豪情,最终蒙古人也成了草原美的一部分。

每一次站在这无尽的蓝天下,站在这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时,渺小的我对这片草原充满了崇敬。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一株小草,努力地挣扎着想要长高,这蓝天与草原之间总有更广阔的空间,任我成长;有时幻想自己就是一匹小马驹,尽情狂奔,草原永远以她最为辽阔的胸怀,任我驰骋。

千万不要以为草原只是一幅风景秀丽的画,她所蕴含的沧桑正如她所展现的美丽,无处不在,无法让人忽视。蓝天白云下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是何等洒脱,体会草原上如风一般的速度,是何等畅快。可马背上的愉悦永远伴随着颠簸,马背上的人在颠簸中前进,在颠簸中成长,也在颠簸中体味生命,品味人生。扛得过马背上的颠簸,才能体会颠簸以外的世界;忍得过最初身体的酸痛,才能体会策马扬鞭的豪爽。而草原那无与伦比的美,也只有在狂风暴雨、冰霜冷雪中不断迁徙的民族才配拥有。

草原是怎样的美丽?草原是怎样的辽阔?再美的语言文字,再高超的摄影技术,都无法真正展现草原的魅力。只有身在其中,真正与草原同呼吸,感受拂面的微风,闻着青草的味道,才能认识到真正的草原,才能够了解蒙古人的生活和蒙古文化。对于所有读者,我期望你带着自己的故事,带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空间的无限遐想和大爱,到草原来。也许一个舒畅的深呼吸,或是一次短暂的冥想,你就能触动草原的脉搏。无论你是欣喜的、激动的,还是忧伤的、沉重的,请带上你的全部心境,草原可以包容你的一切,帮你释怀。

草原永远充满希望。不管她的冬季有多么漫长、多么寒冷、多么残酷,来年春天,草原依旧风景如画:蓝天依旧透彻,白云依旧随意地飘在天空,河流也依旧不辞辛苦地滋养着万物生灵,她的勃勃生机让人瞬间忘记那刚刚逝去的严寒。

陈巴尔虎旗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的真挚情感也正是我撰写这本书的原因。我愿意带着来自草原儿女的深切、美好的期望,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真情、古老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果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出自我主观的一种执着追求,那么这本书的诞生则完全不同,它是我多年情感积攒的自然流露,是我对草原的爱的更为流畅的诠释。我用岁月感知人生,用生命体味草原,眼睛让我认识草原的美景,肌肤让我感受草原的温度,而心灵的每一次悸动则让我明白爱的方向。

后记

《巴尔虎——草原上轮回的生命》是我的第一本书,现在终于完成了。从最开始萌生写作的冲动到今天与读者见面,虽然耗费了很长时间,但我庆幸我在那一刻拥有了这个梦想,更庆幸付诸行动。最初写书的冲动来源于对家乡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的最纯真的感情。也许是从小离开家的缘故,总有一种乡愁伴随着我的成长。然而到了写作的后期,写作已不仅是我对家乡情感的抒发,更激发了我了解家乡文化、家乡生活的浓厚热情,于是有了更积极的探索:我耐心地询问家中老者,仔细阅读相关书籍,若能亲身体验的事一定会亲身感受,这些一系列的行动让我了解了很多本民族的文化。单从这一点来说,这次“冲动”又是多么的珍贵!

是草原的魅力让我坚持不懈,是自己的坚持最终让这本书面世,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了解呼伦贝尔大草原,了解我的家乡陈巴尔虎旗,了解生活在这里的巴尔虎部落。

非常感谢我的婆婆、我的老公,还有老公家中所有的长辈们,是他们的叙述让我能够了解古老的巴尔虎部落,更要感谢他们能够相信我,他们的支持和信任,给了我莫大的鼓励。

曾有朋友问我:“在你的书中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或者说你最想让读者了解什么?”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让我日后思考了很多。草原的美丽毋庸置疑,可除了想要更多的人了解和看到草原辽阔美丽的本色,还想让人们了解草原人民朴实的生活,了解他们那种通过千百年的游牧生活所集结下来的,与天地共生死的生存模式,与自然相融合的最朴素的生活哲学。这样的生活哲学造就了蒙古人热情、豪放的性格,他们勇敢、无畏的品格是草原赐予的,他们能歌善舞的天赋也是草原给予的。

蒙古人有着辉煌的历史,这个游牧民族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宏伟篇章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从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帝国的形成,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庞大王朝元朝的建立,到与明朝并存的北元时期,再到现在仍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民。蒙古族作为一支游牧民族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其特有的民族性格和民族风俗依旧影Ⅱ向和吸引着许多人,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蒙古文化的魅力。

此书献给养育我、滋润我的巴尔虎草原,献给所有热爱草原的人,献给我童年的伙伴们并纪念那段难忘的岁月,献给所有热爱家乡的人们,也献给所有心怀蒙古情结的人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尔虎(草原上轮回的生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旭日高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09895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201422730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2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