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影子银行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影子银行》中,陈青松结合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通过多年的一线采访经历,将影子银行在一线最真实、最客观、最生动的一面呈现给读者。

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危害,案例翔实,让读者直接地了解到影子银行在一线的呈现,对影子银行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深挖影子银行在我国崛起的原因、紧抓影子银行在我国壮大的背景,并提出如何监管等;以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抓住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一些热点地区、热点表现形式,如温州民间融资乱象、互联网金融与影子银行、钱荒之下的影子银行等。

内容推荐

“影子银行”是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市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影子银行问世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其身份尴尬、矛盾丛生,发展更是步履维艰:它游离在阳光与阴暗之下,光明与黑暗之间。有人赞美它是中小企业的生命之源,让无数处于资金饥渴中的企业获得重生的甘露;有人指责它是可怕的金融炸弹,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有人大声疾呼让它回到阳光下茁壮成长;有人则认为应防微杜渐,要求坚决取缔它。

到底什么是影子银行?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又何在?

《影子银行》作者陈青松通过长期研究,并深入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以及珠三角的广东深圳、东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影子银行的产生、发展、如何运作和利弊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到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大量第一手真实案例。

此外,作者还重点从中小企业贷款难、城镇化建设、钱荒、互联网金融等时下经济热点的角度,结合影子银行在这些经济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精彩剖析,既从宏观又从微观上将真实的影子银行呈现给读者。

目录

第一章 天使OR魔鬼?中小企业对影子银行爱恨交织

 中小企业资金饥渴

 东莞调查:中小企业生存困难样本

 中小企业的上市苦旅

 IPO关闸 券商裁员彰显中小企业融资之艰

 心焦的中小企业主

 “影子银行”救火

 郑老板的千里讨债路

 从百万富翁到穷光蛋

第二章 “中国式次贷危机”爆发?

 “老板跑路”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

 连环民间借贷引发“地震”

 民间借贷市场混乱无序

 “影子银行”滋生疯狂高利贷“毒瘤”

 民间借贷市场活跃的公务员“掮客”

 隐匿于银行体系内的高利贷操盘手

 银行成合谋共利隐形市场

第三章 高利诱惑下变身“影子银行”

 放弃实业变身“影子银行”

 上市公司疯投小贷公司背后

 都玩“钱生钱”的游戏 谁来搞实业

 年息48%融资红线引发轩然大波

第四章 监管体系外的地下金融体系

 小额贷高息大揭秘

 一名房地产企业主的无奈“过桥贷”

 小贷借道“基金”融资 影子银行现身其间

 小贷公司为何热衷大额贷款

 中西部小贷公司冰火两重天

 担保公司:想说爱你不容易

 小微企业减税受热捧

第五章 银行“出表”

 券商资管渗透影子银行业务

 银证通道业务面临被叫停风险

 调查:年终银行理财“吸储”大战打响

 高收益理财产品背后暗藏巨大风险

 一起典型银行理财兑付纠纷案件

 监管层向银行理财资金池“开刀”

 信达资产管理是中国的最大影子银行吗

第六章 钱荒背后的影子银行魅影

 钱荒:惊心动魄的三天

 钱荒背后的“影子”凶手

 “钱荒”折射各大商业银行“无底线”

 银行暴利无法否认

 实体经济是银行高利润的最大受害者

 2014年“钱荒”会常态化吗

 QE退出带来中国市场“心理地震”

第七章 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

 “卡位”影子银行 拯救者还是搅局者

 阿里巴巴变身“影子银行”

 2500亿元“余额宝”改变金融生态

 “狼”来了 银行打响保卫“奶酪”之战

 银行发力争夺“最后一公里”

 一家外贸B2B公司的火箭蹿升

 高收益的余额宝会被叫停吗

第八章 网贷“脱缰”

 投融资领域新星 P2P网贷狂野生长

 P2P网贷投资者深陷泥潭

 网贷吸金游戏 庞氏骗局现身

 一线调查:网贷行业担保乱象丛生

 规范P2P网贷行业亟待监管

 互联网金融不可触碰的“红线”

第九章 影子银行:生死劫还是康庄大道

 金融幽灵还是融资功臣

 影子银行风险是否可控

 监管难题:疏与堵的选择

 影子银行基本法出炉引热议

 顶层设计直指影子银行

 让影子银行发挥正能量

试读章节

心焦的中小企业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原来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无数中小企业便一直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下苦苦挣扎。

对无数中小企业而言,这个经济的冬天寒冷而漫长。

从2011年开始,作为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浙江温州迎来倒春寒。市场上不时传出温州知名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倒闭破产的消息,如温州当地有名的电器企业月兔集团和鞋服公司皮王狮丹被传倒闭。此后,月兔集团由政府介入,债权人接盘重组,企业停产后又恢复生产。

彼时,社会热点舆情,是温州广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还贷压力大,以及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很多企业订单减少或是零订单等诸多情势。而在所有的问题中,“缺钱”成为众多中小企业最挠头的问题。

在温州,鞋企和眼镜企业是其标志性产业,这两个产业曾为温州的繁荣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温州素有“中国鞋都”的美誉。

然而,辉煌过后,温州中小企业形势严峻。曾经发展最好的鞋企和眼镜企业面临的情况最为严重,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郭斌是温州本地一家鞋企的负责人。二十年前他高中毕业后从老家湖北到温州打工。他先是在鞋企做学徒,很快便掌握了这门技术。由于人肯干,脑瓜又聪明,老板先后提升他做生产主管、营销副总。

在鞋类企业闯荡了六七年,郭斌对这个行业了如指掌。1999年他辞掉了人人羡慕的企业高管职务,用打工积攒的和向亲戚朋友筹措的钱,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鞋企。

虽然刚开始自己的生产车间并不大,但由于对这个行业很熟悉,以及之前积累的丰富人脉资源,郭斌很快就打开了一片天地,企业规模越做越大。不到三年工夫,他手下的员工就有四五百号人。

回忆起2008年前企业所经历的黄金时期,郭斌仍然十分回味:那个时候,鞋子绝大部分出口欧美,每年订单直线上升,利润更是相当可观。

但是现在,与所有同行一样,郭斌的企业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其次,“民工荒”年年来袭、企业生产技术工人极度匮乏,有时郭斌还要亲自回老家找工人。为了招到好的工人,企业不得不提高福利待遇,这导致人力成本持续上涨。此外,由于外贸出口下降,内需也不活跃,加上竞争激烈等因素,产品市场价无法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而2011年则同比上涨6.0%。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往往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上涨的成本只能由企业自己负担。

调查结果还显示,长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认为2011年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企业高达81%,而2010年只有56%。

除了原材料上涨令人头痛外,工人工资上涨更是让中小企业难以招架。2011年企业雇用工人的工资水平较2010年出现20%~30%的上涨。由于工资上涨较快,工人在薪酬方面出现攀比现象。往往是一家企业提工资,一些员工便立即跳槽,同时带动工友出现离职潮。

根据温州市经贸局当年对855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4.5%的企业表示用工紧缺,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尤其以鞋类、服装和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情况最为严重,80%以上的企业用工缺口达10%以上,约有25%的企业出现因缺工导致生产能力饱和而不敢接单的现象。

2011年一季度,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大约30%,亏损面达到1/4。

不过,这些困难在郭斌看来,都不算是大事。他认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只是暂时的,经济形势起起伏伏很正常。企业只要坚持,就可以渡过难关。

郭斌认为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问题:购买原材料要钱,发工资要钱……从年初开始,他的鞋企周转资金变得骤然紧张起来。

温州市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只要机器一开动,就必须保证大量的周转资金,郭斌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由于上下游企业都缺少周转资金,除特殊关系外,企业之间交易大都要求现货现款。郭斌的鞋企年销售额一千多万元,大量的周转资金必不可少。

为了筹措资金,郭斌想到了银行。因为以前只要有抵押,银行就可以提供贷款。

郭斌随后找到以前贷款给自己的一家国有银行,希望获得周转资金的支持。

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陆续收紧银根,以前较为优待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政策相对收紧。

银行方面还告诉郭斌,他的鞋企属于传统制造业,像这种中小民营企业不仅在温州、浙江,就是在上海、广东也是多如牛毛。“在你来之前我们已经收到数十家贷款申请,最后只有两家拿到贷款,而且还是在三个月之后才能拿到。”

郭斌还了解到,之前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的贷款模式已经基本被取消,银行目前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有抵押物,还增加了优质企业将股权作为抵押物的要求。此外,银行为了保障资金安全,贷款手续相当烦琐,贷款审批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企业根本等不起。

不甘心的郭斌继续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总之,能想到的他都跑了。

以前,郭斌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生产经营上,现在他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跑贷款。一个月下来,得到的答复大同小异。结果只有一个:贷不到款。

P17-19

序言

来自一线最真实的“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产生由来已久。

从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最早使用影子银行概念,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的盖特纳将这些机构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再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准银行”概念,其间影子银行的叫法虽有变迁,国际上对影子银行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影子银行”从国外进入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中国金融业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通胀继续走高,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短短数年,“影子银行”在中国大行其道。2010年以来,影子银行开始疯狂扩张,并演变为依附于银行而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个庞大体系。如今,中国内地影子银行的放款量或已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

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存在于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其中尤以银信合作和民间金融等形式为甚。

究其原因,中国式影子银行是中国现有体制弊端造成的,它的产生顺应了市场的发展需求。现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以低廉的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而绝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金融“双轨制”。

“影子银行”,顾名思义,是带着“影子”的银行。而“影子”具有看得见摸不着、不可捉摸的特性,影子银行也因此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对于影子银行的利与弊、功与过,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对影子银行谈虎色变,有人则对其轻描淡写,有人甚至存在针锋相对的观点。

如何界定影子银行的功能和风险,这是近年来国内和国外经济理论界探究的热点,也是亟待监管层解构的难点。

多年来,资深财经记者陈青松一直关注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早在2010年,陈青松就多次深入民间借贷泛滥的浙江温州、杭州,以及广东东莞、深圳,湖北武汉、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一线进行深入调查,先后撰写了《“老板跑路”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畸形过桥贷》、《银行暴利》等很有影响的财经报道,在政府、商业、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老板跑路”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更是成为国内率先将影子银行与次贷危机相提并论的报道之一。

在本书中,陈青松结合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通过多年的一线采访经历,将影子银行在一线最真实、最客观、最生动的一面呈现给读者。

总体来看,本书有几大核心特色:一是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述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危害,案例翔实,让读者直接地了解到影子银行在一线的呈现,对影子银行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二是脉络清晰,深挖影子银行在我国崛起的原因、紧抓影子银行在我国壮大的背景,并提出如何监管等;三是以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抓住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的一些热点地区、热点表现形式,如温州民间融资乱象、互联网金融与影子银行、钱荒之下的影子银行等。

总之,本书既有宏观理论,更有真实故事,可读性极强,是国内以真实故事讲述财经理论中不多的优秀书籍之一。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近几年,中国金融业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胀继续走高,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短短数年“影子银行”在中国大行其道。通过多年的一线采访经历,资深财经记者陈青松将影子银行在一线最真实、最客观、最生动的一面呈现给读者。这是国内第一本以真实故事讲述财经理论的优秀书籍。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新华社高级记者。曾任第11届团中央委员、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山东分社副社长等职。兼任7所大学8个专业的教授。已出版《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实体经济99评》等18部专著。

经济体系及其运行与金融体系及其政策存在种种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中国天量货币扩张与传说中的“钱荒”、中小企业贷款难、利率高企等问题形成鲜明对照和令人错愕的互相矛盾,如果我们还记得前两年银行被迫不断再融资,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金融业的枷锁,影子银行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有其不得已的背景。陈青松先生不愧是在中国财经圈浸染多年的资深记者,对影子银行问题的资料调查翔实而丰富,为我们展现了影子银行不为公众所知的一面。

——张捷:《环球财经》副总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经网特约评论员、律师、金融地产投资人。2006年以来发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和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多方面,因其视角独特、思维敏捷、逻辑缜密而引起较大反响。已出版的著作有《信用战》、《房势》、《房噬》、《涨价的世界》、《资源角逐》、《霸权博弈》等。

国外金融业发达,存贷利息都是高度透明和市场化的,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中国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中国的银行业仍是暴利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融入,人们对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收益已经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传统银行来说,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是真的“狼来了”。中国金融格局现在未变,但未来一定会变。因为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今就差金融了!

——唐骏:澳资讯董事长兼CEO,中国职业经理人。微软中国终身荣誉总裁、中国年度CEO、中国十大IT经济人物、中华十大英才管理人物、中国十大风尚人物,被华尔街誉为中国资本的第一人。唐骏被中国媒体广泛誉为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和中国第一CEO。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融资与银行融资之间的巨大缺口,填补了现有银行体系业务的一些空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借高利贷的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就有问题,在借贷之初就比较盲目,高利贷并非压垮这些企业的根本原因。  ——陈乃醒: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和参加过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工业经济效益、苏南工业化道路、产业政策、城乡工业协调发展等课题的研究,并担任研究生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的课程教学。独著和合著出版了《现代工业企业人事管理》、《中国乡镇工业经济学》、《中国乡镇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等书。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国广大中小企业饱受冲击,危机重重。一系列的问题中,资金困难是压在企业头上最重的困难之一。从问世的那天起,民间借贷便充满争议,与之打交道的中小企业对其可谓爱恨交织。怎样化危为机,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努力!

——艾学蛟: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国危机管理切割理论与以危化危理论创始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大学EMBA班主讲教授,多年来担任多家央企、大型商业银行和政府危机管理顾问。出版了《首富落榜》、《紫海战略:新商业模式领跑未来》、《未触底的中国经济》、《华尔街风暴如何影响中国》等专著。

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存在于民间金融、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其中尤以银信合作和民间金融等形式为甚。2010年以来,影子银行开始疯狂扩张,并演变为依附于银行而又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个庞大体系。作者通过亲身调研的第一手案例,讲述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危害,让读者最直接地了解影子银行在一线的呈现,对影子银行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谭云明:南京大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媒体经济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教育网创建人、总编辑;河北电视台监评专家;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影子银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青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28933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4066325
中图分类号 F830.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