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以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二战”时期美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太平洋中途岛战役的全过程。本书从战术、装备、军队人员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中途岛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一些战争中不为人知的细节的揭秘,读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欲罢不能。本书由乔纳森·帕歇尔、安东尼·塔利著。
图书 | 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以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二战”时期美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太平洋中途岛战役的全过程。本书从战术、装备、军队人员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中途岛战役”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一些战争中不为人知的细节的揭秘,读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欲罢不能。本书由乔纳森·帕歇尔、安东尼·塔利著。 内容推荐 《断剑——中途岛海战不为人知的真相》是一部既严谨详实又引人入胜的作品。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击败了试图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指挥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在美国现有的大部分史料中,将这一胜利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认为中途岛海战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以弱胜强、逆转战局的伟大胜利。 《断剑——中途岛海战不为人知的真相》以航母为中心视角,重新解析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中途岛海战的全部真相,纠正了当前史学界对中途岛海战的误解。本书被西方学者誉为“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西方学界公认它为目前世界上关于中途岛海战的最好最权威的书籍。本书由乔纳森·帕歇尔、安东尼·塔利著。 目录 第一部分 序幕 第一章 舰队起航 第二章 战斗起源 第三章 作战计划 第四章 不祥之兆 第五章 命运转折 第六章 最后准备 第二部分 战斗日记 第七章 拂晓突袭04:30—06:00 第八章 风雨欲来06:00—07:00 第九章 敌军暴露07:00—08:00 第十章 针锋相对08:00—09:17 第十一章 致命混乱09:17—10:20 第十二章 历史真相10:20—10:25 第十三章 铁拳重击10:20—10:30 第十四章 死亡之火10:30一11:00 第十五章 形势恶化11:00—12:00 第十六章 飞龙反击12:00—14:00 第十七章 最后希望14:00—18:00 第十八章 飞龙沉没18:00一次日黎明 第十九章 全体撤退 第二十章 雪上加霜 第二十一章 归国之耻 第三部分 决算 第二十二章 输赢量定 第二十三章 战役评估 第二十四章 未解之谜 术语注释 附录一 人名列表 附录二 战役中日军参战军舰和人员 附录三 机动部队航母参数 附录四 机动部队的舰载机 附录五 分析日军对于中途岛的两栖作战计划 附录六 “加贺”号的发现 附录七 中途岛海战中日军飞机尾翼的代码 附录八 日军在中途岛海战时使用的雷达 附录九 帝国海军战斗机起降作业记录 附录十 中途岛行动和阿留申行动中帝国海军人员名录 附录十一 阿留申行动帝国海军舰队部署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日本的第二个选项是寄希望于占领部分或全部的澳大利亚。但事实上,想要得到这样大的目标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虽然澳大利亚面积很大,但人烟稀少,而且自己的防御力量只有5个师团。在这面积广阔的地方,日本是非常有把握占领某个海滩阵地,因为澳大利亚不可能有足够的兵力去保卫它所有的海岸线。只要占领了这个国家的北部地区,就是在盟军南太平洋最后的堡垒上建立一个致命的滩头阵地。日本非常明白,澳大利亚在美国盘算的计划中占有突出地位。这也预示了美国打算利用澳大利亚作为跳板,展开在南太平洋上的军事行动。如果日本能够夺取这个要地,就可以占得先机。事实上,南云中将洗劫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的行动就部分地出于这种目的。就连日本海军大本营作战部也支持攻取澳大利亚,这事是由海军少将福留繁牵头,并得到了他的得力助手富冈定俊海军大佐的鼎力协助。同时,这个行动计划也是脾气暴躁的海军中将井上成美所赞成的,井上成美中将是日本海军第四舰队的司令官(舰队总部设在特鲁克),对制空权有特别的见地,对于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他具有绝对的权威。 然而,日本陆军很快就让这一军事行动建议化为乌有,陆军方面正确地指出这个军事行动至少需要10-12个师团的兵力。澳大利亚是一个消耗兵力的无底洞,这正是日本陆军不惜一切代价要远离的地方。因此,日本陆军一面认同夺取澳大利亚将带来很多好处,另一面却简单地断言根本没有多余兵力和有效的后勤运输去投放部队。更为糟糕的是日本陆军认为在如此遥远的南部进行军事行动,最大的威胁是日本没有能力提供后勤补给保障。陆军准确而合理地做出了日本后勤补给线过长的评估,结果这让海军大发雷霆。排名在夺取澳大利亚后面的计划是切断美军的运输线,为了这样做,日本就要经过狭长的所罗门群岛往东南方向进攻。从那里开始,一直进攻到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其重要港口努美阿)、斐济、最后到达萨摩亚。这样,日本将横跨在澳大利亚的运输线上,可以阻止美国海军的任何崛起。这个替代方案没有得到井上和富冈的赞成,但是一旦夺取澳大利亚的方案被否定,他们仍然可以考虑这个方案。 然而就在同一时间,联合舰队已经静悄悄地密谋,要在太平洋中部实施第二阶段的军事行动,而不是在南部。这个行动方案最早来自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他的责任是守卫日本北部的出海通道。如果美军利用这个通道,能很容易地攻击到日本本土。山本大将和他的参谋们都是这个方案强有力的倡议者。山本饱受了偷袭珍珠港的巨大失望——未能击沉敌人的航空母舰。在那天上午的突袭时刻美军航母本该停泊在福特岛但却幸免于难。而山本的努力似乎起了反作用,美军的航空母舰至今还没有在战斗中出现过。但山本决心要消灭它们,既然知道它们的主要基地是珍珠港,山本相信可以在它们老巢附近的地方促成一场战斗。 面对偷袭珍珠港的结果,山本从战争的一开始就一直在考虑中太平洋的事。在1941年12月9日,他曾命令宇垣缠少将去研究人侵夏威夷的行动纲要。到1942年1月初,宇垣积极主动地为这个纲要忙碌着。这份纲要有一个大胆的设想,直接进攻夏威夷将促成日本海军和美国海军进行大决战。然而,不久以后,宇垣自己也承认如果日本想在那儿打仗的话,驻守在夏威夷的陆军力量会使日本军队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然而,在所有这些方案中,对入侵夏威夷的计划进行澄清是非常重要的。人们通常认为日本在太平洋中部任何军事行动的成功,最终都会自动导致日本入侵夏威夷。确实,这也是山本大将心里所想的。但正如太平洋军事行动计划纲要本身所称,入侵夏威夷方案没有被全体日本海军无条件接受,而日本陆军接受的人就要更少了。从1941年夏季开始,山本大将和他的参谋们就已经在盘算这个超级冒险的军事行动,但是其他人没有考虑过。在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过程中,这个想法曾短暂地出现过,它是与同时进攻瓦胡岛一起提出来考虑。但是,日本海军大本营认为这个进攻目标太过遥远而充满了危险的不确定性。在1941年9月,这个行动计划纲要被抛弃,但是联合舰队对它仍然念念不忘。因此,在1942年再次出现的战略辩论过程中,山本和他的参谋们发现他们又有机会提出此议。 不久,日本海军大本营和日本陆军听到风声,联合舰队对太平洋中部有野心,日本海军大本营立刻就行动起来设法制止。12月16日,日本海军大本营派遣富冈定俊大佐来到柱岛港,与宇垣见面并讨论后续军事行动。在那里,联合舰队的“军事行动之神”黑岛龟人海军大佐向富冈大佐通报了下阶段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夺取帕尔米拉,一个位于夏威夷和萨摩亚群岛之间很小的珊瑚礁。富冈大佐起初相信这个行动纲要是用来支持进军斐济和萨摩亚群岛的后续行动,而这个后续行动是富冈大佐自己也中意的进攻主线。等到富冈返回东京,将他会面的结果转呈给他的两个上司,海军少将福留繁和福留在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对手、陆军中将田中新一,田中立即看出富冈被误导了,联合舰队进攻帕尔米拉的意图是为进军太平洋中部和夏威夷提供踏板,目标并不是斐济和萨摩亚群岛。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富冈,陆军参谋本部认为任何扩大防御阵线的行动是危险和不必要的。 富冈现在非常警惕。毕竟高智商、有实力、还傲慢的山本不是好惹的人。为了打消田中中将的顾虑,他从联合舰队参谋部请来了三和义勇海军大佐,让他到东京来进一步报告联合舰队的行动计划纲要。1941年12月27日,三和大佐恭恭敬敬地来到东京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在联合舰队内部被称为“东部计划”,即入侵夏威夷的纲要,富冈非常震惊,他终于明白他确实被联合舰队的阴谋计划给蒙骗了。他立刻委派了自己的下级神重德海军大佐,要他提供一份对联合舰队提出的军事行动计划的后勤供应的研究报告。神重德大佐忠实地完成了任务。到了1月11日,富冈大佐准备了所有的材料,他要否定联合舰队提议的计划纲要。夺取夏威夷也许是可行的,但是为了保障岛上大量平民的日常所需,会产生巨大的供应需求,会成为后勤补给的大难题。由于夏威夷连必需的食品都远远不能自给,这些生活必需品,再加上必须部署在那里的大量日本守军所需的物资,每月至少需要六十次的运载量——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日本已经不足的运输能力。显然他们还要面对来自美军潜艇的拦截攻击,那么这些基本数字甚至会成倍增加。 当神重德大佐在准备报告的时候,富冈大佐也同时在他的上司身上下功夫。1942年1月10日,在东京的陆海军联席会议上,永野修身海军大将和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陆军大将,讨论了夏威夷军事行动计划纲要,杉山和永野认为直接进攻夏威夷是不可能的,而进军斐济或者萨摩亚群岛地区的军事行动更加合理。杉山将军喜欢这个方案,因为不需要从他的陆军中抽调太多的人马。永野喜欢它,因为它至少不是直接进军澳大利亚。 1月13日,佐佐木明海军中佐,这位联合舰队中相对年轻的军官,走进充斥着政治色彩的东京,向日本海军大本营递交了另外一份报告。不过佐佐木就不像他的同事三和那么幸运了,三和上次有关“东部计划”的东京之行没有遭到强烈的批评,三和希望佐佐木也能一切顺利。但事与愿违,首先是神重德大佐的后勤研究报告表明这一计划并不可行,接着是陆军断然拒绝援助入侵夏威夷,最后是永野和杉山联合宣布进军斐济以及萨摩亚群岛地区的行动计划。佐佐木立刻赶回柱岛向联合舰队报告了这个消息。 在这个情势急转而下的时刻,山本和宇垣的出离愤怒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他们已经没有后路可退了,只能将他们的注意力暂时转移到东京方面认可的军事行动上来。山本命令他的参谋长去规划斐济以及萨摩亚群岛的军事行动。尽管宇垣和他的参谋很不情愿,但是他们还是完成了任务。太平洋中部的军事行动纲要似乎是暂时搁在一边不予考虑,但这件事情在宇垣和他的上司心中仍挥之不去。事实上,在宇垣的日记中清楚地记着,他和黑岛继续在舰队内为这个纲要奋斗了好几个星期。P30-32 序言 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击败了试图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指挥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在美国现有的大部分史料中,将这一胜利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认为中途岛海战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以弱胜强、逆转战局的伟大胜利。这一战役如同传奇般的希腊史诗,当然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的话,这完全是一出悲剧。在浩如烟海的海军战斗历史中,充满了各种经典战例,交织着人们的狂妄自满、英勇无畏、精心算计和流血牺牲。在日本帝国海军的4艘重型航空母舰彻底沉没之前,胜利的天平一直向日本方面倾斜,但是战争形势在这场战役之后发生了惊天逆转。但是这七十年来,围绕在胜利者和失败者身上的很多谜题非但没有解开,反而日益增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开启于1941年12月7日。一直以来,同盟国阵营忙于抵御纳粹德国的进攻,却严重低估了日本帝国海军的实力和野心,导致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部队在珍珠港事件中全军覆没。日本方面凭借此次大胜,进一步攻占了东南亚,包括菲律宾。最重要的是,日本帝国海军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海军作战方式取得了这一胜利。山本五十六大将派遣南云忠一中将的6艘重型航母,史无前例地集中了海军全部的空中力量,创造出了力量强大到无可匹敌的特混飞机部队。在之后的五个月中,日本人依靠航母这一平台,在东亚取得了空前胜利。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只能依靠在珍珠港事件中幸免于难的数艘航母勉力支撑,它们只能在日军航母达不到的地方进行一些简单的作战行动。到1942年春天,日本以很小的损失就轻易地达到了战前设定的战略目的,以致暂时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而此时,在帝国海军最高层中展开了关于下一阶段行动计划的辩论,当时的他们既可以通过夺取南太平洋的敌军基地而分裂澳大利亚,也可以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计划,通过攻击中途岛引诱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残余势力前来交战并且消灭之。最终海军高层向山本妥协,不过他们要求联合舰队的航母前来支援5月初日军在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的登陆作战,在6月初再发起对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的大规模突击行动。在这之后,联合舰队在特鲁克重新集结,在当年夏天完成对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和萨摩亚的占领,从而将澳大利亚彻底分裂。而美军在1942年4月份发动的著名的杜立特空袭仅仅是坚定了日军对这一计划的信心,之后日军将在1942年的秋天对于夏威夷岛链外围岛屿发起攻击,他们要确保日本本土不受任何威胁。在这些战役之后,不管美国人是选择妥协,走向谈判桌,还是继续守卫他们可怜的防御阵线,都阻挡不了日本人进军西太平洋的决心。 然而事实与日本人的想象完全相反,1942年以来,美国海军的绝望情绪逐渐消失,信心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尼米兹上将的无线电情报部门为他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报,并且精确地破译了日军下一步的战略计划,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胜利。由于情报部门的努力,尼米兹能够提前安排他的作战力量进入受到日军威胁的区域,从而抵消日军的内线优势,并且先发制人,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1942年4月,尼米兹下定决心在南太平洋地区和日军决一死战,因为他预感到日军舰队主力即将到来。在第一阶段的防御战中,海军少将弗兰克·杰克·弗莱彻率领两艘航母在珊瑚海和日军发生遭遇战,最终结果是击沉敌方一艘轻型航母,击伤两艘重型航母,而己方一沉一伤,但让日军无法攻取莫尔兹比港,这是太平洋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未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日军对中途岛的攻击力量。在珊瑚海海战中,美军航母出现得比预期要早,而且它们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优秀。但这一切都未能引起山本的重视,因为他坚信美军的这两艘航母都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而南云剩下的4艘航母足以保证日方的胜利。那么中途岛海战中剩下的困难就是引诱美军的太平洋舰队离开夏威夷,前来应战了。 在珊瑚海海战期间,尼米兹已经得到情报,日军有可能攻击中途岛甚至是瓦胡岛。尼米兹立即命令位于南太平洋的美军航母向北部移动,做好捍卫中途岛的准备。但是今天的学者们普遍认为面对航母数量超过己方的机动部队,尼米兹的决战选择是“绝境中的豪赌”。但事实上,当时的形势对美军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尼米兹所冒的不过是“预期风险”。为了能够攻略中途岛,日军航母不得不直接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狙击。不仅如此,美军航母能够得到来自中途岛基地的陆基飞机的掩护和情报提供,而日军航母却没有这种援助。不过值得重视的是,当时的尼米兹不像现在的历史学家那样掌握着大量的资料,可以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直到今天,一个关于中途岛海战的误解仍然存在,那就是误认为美军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完美,尼米兹已经提前掌握了日军的行动指令和作战意图。但实际并非如此,尼米兹仅仅得到了大量不精确的情报,只能猜测到日军的部分计划和大体意图。总体说来,当时的形势仍然对日本非常有利,所以尼米兹不得不制定精准可靠的作战计划,他知道这一次的胜利会给他带来难以估计的好处。事实确实如此,但是没有人能想象到他居然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 6月4日上午,美军舰载机对日军航母发动了极其成功的攻击,这完全超过了预期。南云的3艘航母在发动反击之前,就遭受到美军飞机的致命打击。尽管美军为了击沉敌军的第四艘航母“飞龙”号,付出了己方的“约克敦”号,但这并未影响最终的战果。中途岛海战确实是“难以置信的胜利”,但是根据双方的战损比例来看,这一次的胜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实际上,“难以置信”这个词语用来描述中途岛海战之后的美国海军的进攻能力更为贴切。美军能够击败实力在自己之上的敌人确实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而且当时敌军的实力并未完全发挥出来。美军之所以能击穿日军航母的防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日军尚未装备雷达,而且其航母上的防空武器相对乏力。在日军进入攻击范围后,弗莱彻少将和他最重要的部下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完成他们的首要作战任务——对敌航母发起致命空袭并完成飞机收容作业。最后只有弗莱彻的旗舰“约克敦”号,成功地对敌军航母发起了各机种的协同攻击,而斯普鲁恩斯方面组织的进攻可以用“混乱不堪”来形容。其中“大黄蜂”号的大部分飞机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找到,“企业”号的飞机大队在升空之后就分离成三个独立的编队而各自为战。因此美军的辉煌胜利实际上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海军航空兵中数位非常卓越的飞行队长、中途岛陆基航空队的无畏牺牲、部分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飞行员高超的个人技战术。 在二战期间所有的海战中,关于中途岛海战方面的书籍最多。不过有些奇怪的是,在西方学术界,关于中途岛的书籍一直都是同一个版本。这种一成不变的观点妨碍了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审视,因此我在1984年写了《太平洋战争:海军航空兵的交锋》,在书中我对一些普遍认同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现在西方学术界关于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方面的正统观点来自渊田美津雄和奥宫正武的《中途岛海战:毁灭日本帝国的战役》(1955年)和戈登·W·普兰奇的《中途岛奇迹》(1983年)。不过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六年前,通过因特网我认识了乔纳森·帕歇尔和安东尼·塔利,了解到他们对于中途岛海战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同时,我也很荣幸地受邀参与了对新近收集到的证据的探讨,同时参与的还有中途岛海战方面的专家马克·霍兰和詹姆斯·夏洛克。我很吃惊地了解到在日本国内,渊田美津雄的一些谎言早已被日本本土学者揭穿,而西方学界却还在继续沿用他的说法。这本书的贡献之一就是将美、日两国独立的历史传统衔接起来,从而保证人们能够认识到历史的真相。这本书是从中途岛海战中的日本方面来讲述这次恢弘壮阔的大海战,公正而又客观。毫无疑问,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中途岛海战最好最权威的著作。 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 后记 2010年夏天我带孩子在美国姐姐家休假。每天一早我的孩子和姐姐的孩子们就一起去参加夏令营了,于是闲着无聊的我就经常自己开车去当地的图书馆度日。这个名叫SALINE UBERARY的地区图书馆里图书不少,让我特别高兴的是这里关于二战类的图书足足有五、六个书架,我很快就在这家图书馆里流连忘返了。这本《SHATTERED SwORD》就是在那里被我发现的,书中关于中途岛海战的故事彻底颠覆了我之前掌握的知识,于是我决定买一本带回国内并翻译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从2011年7月开始的,到2012年4月初稿完成,历时近10个月,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又历时14个月进行了校译和编辑,全部工作基本上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参与全书策划、翻译和校译工作的主要是蒋民和于丰祥,此外还有胡拥军(第1章到第6章)、曾晓庆(第7章和第8章)、杨明(第12章和13章)、唐伟(第14、15、16章)、鲍磊(第20、21、24章)负责了相关章节的初译。在本书的策划、翻译和校译过程中得到了贾立群女士的全程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本书的校译过程中还得到了柴德璘先生和王海鹏先生的精心指导。我还要特别感谢学林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叶刚先生对本书的贡献。最后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大力支持。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译作的错误和疏忽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不吝赐教。谢谢! 蒋民 书评(媒体评论) 《断剑》是一本让人难以置信的优秀作品,它不仅纠正了当前史学界对中途岛海战的误解,更重新定义了历史教科书的标准。 ——沃尔特·J.博因河 前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馆长 “《断剑》是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在任何一位历史学家的书柜里,它都应放在最瞩目的位置。” ——《海军历史》 “我相信《断剑》是中途岛海战方面的最权威之作,并且也是近二十年来,二战历史研究中最具价值的作品之一。” ——道格拉斯·V.史密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航空航天系,战争策略教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断剑--中途岛海战尚不为人知的真相(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乔纳森·帕歇尔//安东尼·塔利 |
译者 | 蒋民//于丰祥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6047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2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20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44 |
CIP核字 | 2013141656 |
中图分类号 | E195.2 |
丛书名 | |
印张 | 4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50 |
宽 | 190 |
高 | 4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1-399号 |
版权提供者 | 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