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勒特·斯图尔特编著的《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主要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为例,用形义叙事学的方法进行探讨。此法不同于常规的叙事学研究,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和书面形式,较多关注词语的语音效果、谐音的喻意等。全书有四章分别以一部长篇小说为探究对象:狄更斯的《小杜丽》;安妮·勃朗特的《怀德菲尔府的房客》;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哈代的《苔丝》。唯有第二章以美国短篇小说家爱伦·坡的作品作为对比研究。
| 图书 | 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盖勒特·斯图尔特编著的《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主要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几部长篇小说为例,用形义叙事学的方法进行探讨。此法不同于常规的叙事学研究,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和书面形式,较多关注词语的语音效果、谐音的喻意等。全书有四章分别以一部长篇小说为探究对象:狄更斯的《小杜丽》;安妮·勃朗特的《怀德菲尔府的房客》;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哈代的《苔丝》。唯有第二章以美国短篇小说家爱伦·坡的作品作为对比研究。 内容推荐 《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于2011年荣获帕金斯奖。这本论著从文体学、语言学、修辞学和叙事学相结合的度,就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笔下的语言表述、暴力及情节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作者盖勒特·斯图尔特采用形义叙事学的方法进行探讨。此法不同于常规的叙事学研究,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和书面形式,较多关注词语的语音效果、谐音的喻意等。作者以开阔的视野、犀利的观点和新鲜的论述角度,提供了一种诠释文学作品的全新的方法论,并且在实际批评的层面,演示了用这种新批评模式对文本讲行的解读。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散文体的小说 绪论 叙事内张力 第一章 被省略人物的情节 《小杜丽》的缺陷 第二章 被过度关注的紊乱 爱伦·坡式“过渡状态”与情节 第三章 心境的框架 安妮·勃朗特的交换经济 第四章 逝者如斯 欲望的磨坊 第五章 死亡的必然 《苔丝》的注定结局 后记/对话 作为媒介研究的小说批评 原文注释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小说暴力--维多利亚小说的形义叙事学解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文学理论与批评经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盖勒特·斯图尔特 |
| 译者 | 陈晞//杨春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6303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8 |
| 出版时间 | 2013-02-01 |
| 首版时间 | 2013-02-01 |
| 印刷时间 | 2013-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4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3 |
| 宽 | 181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