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咖啡馆遇见海明威/了如指掌
内容
编辑推荐

他的小说是否有自传色彩?战争题材小说的主题为何自相矛盾?他身上真有两百多处伤疤吗?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斗牛和渔猎?经历四次错综复杂的婚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这头“老狮子”为什么会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互相矛盾的特征,在接下来的这场虚拟对话中将把被大众文化的大道理和陈词滥调包围的海明威还原成一个具有广延性的人。这也让海明或可以幸免于现代人对他的误解。最为重要的是,《在咖啡馆遇见海明威》强调了成就海明威成为大作家的品质。凭借一双鉴别真理的慧眼、鉴赏韵律的锐耳,以及言简意孩的才华,海明威以一种精细的辛辣风格急切地推动着文学的发展,正如在他那个时代一样,这种风格今天依然活跃。本书由柯克·科纳特著。

内容推荐

海明威,文坛硬汉,影响深远又饱受争议。

海明威一边混迹赌场一边流连红粉,一杯杯的苦艾酒染透了他的脸膛,当浓烈的雪茄烟雾包围着酒醉的他时,他知道,他经历了足够多的放荡、豪迈和悲哀……

在巴黎的丁香花咖啡馆,我们跟海明威来一次亲密接触吧!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他会一一解答。

他的小说是否有自传色彩?战争题材小说的主题为何自相矛盾?他身上真有两百多处伤疤吗?他为什么那么喜欢斗牛和渔猎?经历四次错综复杂的婚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这头“老狮子”为什么会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在咖啡馆遇见海明威》强调了成就海明威成为大作家的品质。

《在咖啡馆遇见海明威》由柯克·科纳特著。

目录

序言

导读

海明威(1899-1961):生平简介

现在,谈话正式开始……

欧内·阿戈尼斯特斯

关于战争

关于放逐

海明威的创作风格

小说与非小说文学

关于食物、运动和礼节

关于争执与对抗

关于妻子

关于女性角色

名声的代价

ACKNOWLEDGMENTS

REFILL?

试读章节

“他想成为一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代表他个性另一面的人物尼克·亚当斯的时候说道,当时他正处于勾勒其作品《大双心河》(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1924年上密歇根地区的一次捕鱼远征的经典故事)的沉思阶段。“他十分确信自己会成为作家。他有很多理由可以确定这一点。”尽管该书中长达9页的关于他雄心壮志的内容最终被删除,但这些段落读起来仍令人感到饶有趣味。这可以让我们毫无戒备地看清这个伊利诺伊州橡树公园的年轻医生之子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享誉文坛。当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海明威收集了几本只有零散框架的作品和一些发表在基本上可以称为先锋刊物上的短篇小说,以及两本他自己印刷出版的小册子。相比之下,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尘世乐园》在1920年首次出版之后就售出了将近5万册。他那些充满轻佻女子和满怀幻想的花花公子的故事因发表在诸如《美国周末晚报》这样的通俗刊物上而挣得了一大笔惊人的财富。

在完成《大双心河》将近一年之后,海明威被高呼为那个时代最独创的声音。除了《大双心河》,扩展版的《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一书中的几个故事以苍白且毫无希望的笔触革命性地将20世纪的残酷一面描绘出来。次年,《太阳照常升起》使他成为了年轻人文化的代言人,激励下一代大学生们大批移居巴黎或者潘普洛纳。在他的第二本故事集出版之际,《没有女人的男人们》(1927,这本书经常将《杀人者》和《白象似的群山》风格收入其中)使得人们将他看做是建立在强硬对话基础上的一个脆弱的文学保守行动者的先驱。当《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在1929年出版之际,海明威已经30岁。这时候,他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名人,一个具有冒险精神和运动活力的代表。他的风格颇具影响力,以至于其他作家都在努力摆脱他的影响。同时,他那忠实的读者们在受到媒体大肆渲染的影响下,对他的痴迷与崇拜火速膨胀。

在有关海明威阅历丰富的人生传记中,我们经常忽略了他作为作家要坚守的职业道德。“首先,作家要有才华,”他在《非洲的青山》(1935)中说道,“其次是必须要有准则……再者就是要知道它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品和一种如同在巴黎文学界不变准则中的坚定良知,这样才能避免杜撰。”

这种“坚定良知”在很大程度上遗传于他的父亲。海明威的父亲,克拉伦斯·埃德蒙兹·海明威(1871—1928)是一个受人尊敬但并非为众人所知的普通人。透过他那粗暴的脾气和对追求名誉一事的冷淡态度,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虚度光阴的憎恶。在位于密歇根州皮托斯基附近的瓦龙湖边的别墅里,他的父亲坚持在六个孩子玩乐的时候也要采用虔诚的道德方式。欧内斯特从小学起的狩猎、野营和钓鱼都不是娱乐活动,而是提升道德水平的锻炼活动。克拉伦斯这种维多利亚时期特有的在自律和自我提升方面的信仰已经向海明威灌输了一种意志上的严肃性,这甚至可以从他描述的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映射出来。他的这种严肃的专家精神同样反映出克拉伦斯的正直品行。海明威对其他作家的恶意诋毁与他父亲从小教诲他要警戒好逸恶劳却形成鲜明对比。

海明威性格中较为显著的另一点就是热衷于表演,这是从他母亲格蕾斯·豪尔·海明威(1872—1951)身上遗传下来的特质。他母亲是一位业余女低音歌唱家兼业余画家。尽管他讨厌母亲专横地对待父亲克拉伦斯痛苦的抑郁情绪,但他非凡的魅力和无休止的热情正是母亲赐予他的特质。之后那些传记家,例如肯尼斯·林恩都一致认为是格蕾斯使其儿子海明威变得柔弱。格蕾斯常把小海明威和他的姐姐玛西琳(1898—1963)打扮成如同雌雄同体的双胞胎。接着,她又诱使海明威成为一种她的“宜人的亲密从属品”以及否认她遗传给儿子的那些不被人欣赏的个性。但是,海明威夫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位十分专横或者跋扈的母亲。当然,跟许多艺术家一样,她也是个稍有自恋癖的人,而这一点在海明威身上也有所体现。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其他父母亲一样,她同样没有准备好处理与思想现代化的儿子之间的代沟。这种能力的缺失有时也导致了她无法欣赏儿子的文学成就——她在1951年告诉一家底特律报社,说海明威上学时代写的文章比现在的作品要好。海明威永远无法接受母亲对自己的不认同态度。“她对我深恶痛绝。”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抱怨。母亲的这种做法让他感到很生气,以至于他威胁要中断对母亲的经济援助。

海明威的性格深受其行为古怪的父母影响,如果他在1917年高中毕业之后没有离开保守的橡树公园,其写作水平也不会有所提高。一系列造就人的经历使他开始变得极其敏感。中学毕业以后,海明威在《堪城星报》(以下简称《星报》)担任一名初出茅庐的记者,这家报社的写作风格“使我学习到了商务写作中最好的写作规则”。之后,他收集以前的作品编成了一部《欧内斯特·海明威:初出茅庐的记者》(1970)。在这本书中,一些于他任职期间写成的、未署名的文章展现了《星报》对其写作的影响,比如“使用简短的句子”、“避免使用形容词”。这些文章也显示出他对犯罪的阴暗丑陋一面的着迷——那些拥有这一黑暗面的恶棍和歹徒会不断出现在小说《杀人者》以及黑色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1937)中。P17-21

序言

1961年,海明威以震惊世人的饮弹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该事件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誉不断遭到许多评论家和学者的诋毁,因为这些人只是过多地在关注他本人的形象,而非他的作品。难道还有哪位活跃于20世纪美国文坛的作家比他的名气更响亮吗?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逃兵,同时他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对内战的描述也将南北方的暴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他被人们冠上了“一位爱好暴力的作家”。作为美国中西部一位医生的儿子,他的童年以及他在18岁时在意大利所受到的战伤让他认清了残酷的现实。他在其小说和非小说(例如《午后之死》和《战争中的男人》中序言)都试图揭露现实,包括猎人的嗜血如命;但是对这些事情的迷恋并不一定代表对其认可。即使像布雷特、凯瑟琳和玛利亚这些女主角在各自的故事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她们甚至比她们爱人的思想还要辛辣,但同时却富有同情心和英雄气概,但他还是因为轻视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而受到指责。

海明威因他那种看似极其简单的风格和模仿手法而被侮辱为半文盲。其实,这是他在现代主义全盛时期经过深思熟虑提炼出来的精华;他采用了英国式的非小说风格,用埃兹拉·庞德的话来说,就是让旧日的风格焕然一新。现代油画,尤其是前印象派中一向谨慎的画家——塞尚的画作给了海明威极大的创作灵感。报社的工作经验磨炼了他擅于提取素材中的精华,广泛的阅读也促使得他的写作标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他喜欢参加庆祝活动,并且喝很多酒,但是他每次在清晨向写作站汇报工作的时候总是会用新削的铅笔。他的作品总是能让我们的生存状态、周围的风景、天气,以及健康都光彩焕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传统信仰的废墟中,他倡导的禁欲享乐主义被那一代人视为信仰,并且在流行电影中以简单的生活方式反映出来,同时也出现在其他作家、甚至公众演讲的内容中。

他的第一本书《三个故事和十首诗》于1923年在巴黎发行,而在1983年汇集起这些短篇小说之后,他实际上就停笔了。这些小说简洁、优雅的特点以及其中设置的突兀谜团更倾向于诗歌的特点。在他整洁的对话和对大自然的呼唤中总是深藏着一种人生短暂的凄凉感。《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这两部小说从始至终都浸透着一种短篇小说应有的优雅、简洁和新鲜感——尽管小说《老人与海》很接近这两部小说的水平,并为他赢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之后的人生岁月中,他在受到身体以及心理疾病摧残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创作,但没有出版任何作品,其中包括许多手稿。这些都是在海明威去世之后被挖掘进而出版的,其中最珍贵的一部作品是有关他在巴黎的回忆录《流动的飨宴》(1964)。

在文坛名人不断涌现的时期,虽然海明威被视为粗暴的著名作家,然而他的作品依然是考验艺术热情和简洁有力的非小说文学的试金石。

约翰·厄普代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咖啡馆遇见海明威/了如指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柯克·科纳特
译者 张媛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68978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