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末劝学所研究--以宝山县为中心/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高俊编著的《清末劝学所研究--以宝山县为中心》有关清末劝学所的论述,主要围绕上海地区展开,其中又以宝山县劝学所为中心。书中所引用资料,主要来自宝山县劝学所编纂的《宝山县劝学所光绪三十三年学事一览_》(上海公益印刷厂1908年印制)、《宝山县劝学所辛亥学事一览》(上海光华印刷所1912年印行),该资料集的主要编写者王钟琦、吴邦珍、徐之桢、龚炽昌等人,均为宝山县劝学所成员,王钟琦、吴邦珍先后担任过宝山县视学兼该县劝学所总董。此外,宝山地方绅士编纂的《宝山县志》、《宝山县续志》、《宝山县再续志》、《宝山共和杂志》等,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书中关于私塾改良的论述则主要比照京师劝学所展开,这是因为在劝学所初创之时,改良私塾是学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部为树立榜样,特设京师劝学所“以为各省之表率”。

内容推荐

劝学所制度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地方教育行政体制建立的标志,也是考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作者赴东北、西北等地查阅过与劝学所有关的地方档案,整理目前最为系统和完整的资料,即清末江苏省宝山县(今上海市宝山区)劝学所自1907—1911年间陆续整理印制的“学事一览”,该资料汇编由于属于“非卖品”,从未被发掘利用,因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与当时其他各州县劝学所相比,宝山县劝学所无论是自身制度设置或是管理地方教务方面,都堪称佼佼者。曾参与该劝学所建设的不少宝山籍人士后来成为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如民国初年代理过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袁希涛。宝山劝学所在督办地方学务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为研究清末劝学所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清末劝学所研究--以宝山县为中心》以该劝学所为中心,兼及其他地方劝学所的种种特征,既可厘清劝学所缘起的背景及其职能属性,又可揭示导致其机构职能变迁的各种因素,同时有助于理解劝学所何以成为清末新政改革的一项“硕果”而能一直存在到民国年间。

《清末劝学所研究--以宝山县为中心》由高俊编著。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劝学所的缘起

 一、新政改革对初等教育的重视

 二、省级学务机构的建成

 三、直隶经验与劝学所创设

第二章 劝学所制度在全国的推广

 一、职员设置及学区划分

 二、劝学经费

第三章 督办地方学务:改良私塾

 一、改良团体的组建

 二、改良步骤

 三、师范传习所

第四章 督办地方学务:整治和规范学堂

 一、学堂普查

 二、课程表·教科书·教授法

 三、兵式体操与学堂乐歌

第五章 推广社会教育

 一、半日学校

 二、阅报及宣讲活动

第六章 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确立

 一、劝学所与教育会之关系

 二、改定劝学所章程

余论

附录l 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光绪三十二年四月)

附录2 宝山县劝学所章程

附录3 辛亥视学日记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末劝学所研究--以宝山县为中心/上海城市社会变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40133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3229131
中图分类号 G527.514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8
15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