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P·泰勒编著的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局势和各国外交政策,主张二战起源非希特勒和纳粹德国有计划的侵略,而是“根植于一战以后欧洲均势的更大破坏,直接源于各国政治家们事与愿违的忙中出错”,亦即英国、法国等国的外交失败所致。本书自1961年在英国出版以来引起广泛争论,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本书史料丰富,叙述周详,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 图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A·J·P·泰勒编著的这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局势和各国外交政策,主张二战起源非希特勒和纳粹德国有计划的侵略,而是“根植于一战以后欧洲均势的更大破坏,直接源于各国政治家们事与愿违的忙中出错”,亦即英国、法国等国的外交失败所致。本书自1961年在英国出版以来引起广泛争论,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本书史料丰富,叙述周详,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A·J·P·泰勒和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这本畅销书引发了一阵愤慨。他通过对史料的详细研究分析,对有关二战的公认说法提出挑战,认为希特勒并未真正打算挑起这场战争,只不过是因为意外和其他各国外交的失误而偶然引发了战争。泰勒受到猛烈攻击,被指责为希特勒辩白。他对导致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事件所做的一番严密重新审查和论点,在当时引发了一场新的辩论。如今,他这一颇具说服力的再思考之作被认可为一部智慧超凡的经典学术研究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再思考 第1章 被遗忘的问题 第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第3章 战后的十年 第4章 凡尔赛体系的终结 第5章 阿比西尼亚事件和洛迦诺体系的终结 第6章 半武装的和平,1936—1938年 第7章 德奥合并:奥地利不复存在 第8章 捷克斯洛伐克危机 第9章 六个月的和平 第10章 神经战 第11章 为了但泽的战争 参考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附录:给美国读者写的前言 译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A·J·P·泰勒 |
| 译者 | 潘人杰//朱立人//黄鹂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64031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74 |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62 |
| CIP核字 | 2013252805 |
| 中图分类号 | K1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48 |
| 高 | 2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