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诗学精要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诗学精要》是作者吴廷玉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方面的论文选集。全书收录作者30多年来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论文30篇。本书的结构为纵(历时性)横(共时性)两个方面交错,即诗学史和范畴学的研究共同构成。作者在中国古代诗学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一种体系,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观点经常被引用。

目录

卷一 诗学窥奥

意象考辨

一、易象独特的表达形式及基本特征

二、易象与审美意象理论的构建

三、易象与审美意象特征的形成

四、书法意象与易象

五、无物象绘画的意象与易象

虚静探微

一、“坐忘”——忘却一切的沉思

二、“坐驰”——原发思维的漫游

三、“见独”——直觉之灯的独照

回忆说诗

一、诗言回忆

二、诗缘回忆

三、诗召回忆

四、余论

物象入诗

一、诗情兴意必附丽于物象

二、心灵与物象的交感对应

三、物象入诗与“取”“陶”工夫

文气成因

一、禀气与文气

二、养气与文气

三、气成乎技

妙悟之门

一、妙悟溯源

二、妙悟是一种“跳出”

三、叩开妙悟之门

卷二 诗学理脉

中国经典诗学历史发展主潮概述

一、经典诗学观念的发轫与奠基

二、正统诗学思想的构建与铸型

三、经典诗学理论的自觉与转型

四、诗学理论的分途发展和多元并存

五、古代诗学理论的总结和嬗变

中国古代诗评的特色

一、古代诗学范畴形成的思想文化来源

二、古代诗学批评的主要特色

中国古代诗学的深层人文内涵

一、照察隐匿在诗境中的心性境界

二、开示蕴涵于诗境中的精神范式

三、培植和倡导乐感文化

中国古代诗学的民族特点

一、理论个性方面的特点——表现性与功利性

二、理论形态方面的特点——感悟式与散文式

三、理论生成方面的特点——文化情境品格与辩证对待品格

卷三 诗学探微

文化与诗性

一、文化是人确证自身品位的本质力量

二、文化的诗性塑形力

三、文化建构与人的诗意境界

悲情与诗情

一、悲情的诗性魅力

二、人文关怀使悲情升华为诗情

三、孤独之悲的诗性观

蕴藉与含混

一、蕴藉与含混的同构性

二、蕴藉生成的机制

三、蕴藉诗境的鉴赏

无言与诗筌

一、无言之美的哲学观照

二、无言之关的诗学溶解

三、不落言筌的言说

四、由寻言到忘言

清空与质实

一、张炎“清空”、“质实”说厘正

二、潘德舆对“质实”的辨正与标举

三、营造清空之境的主要途径

委曲与直指

一、委曲是一种绕路和徘徊

二、直指是一种率真的坦露

三、委曲关的实现途径

卷四 诗学鉴赏

赏诗之方

一、认识诗性:诗之情志

二、理解诗式:诗为一艺

三、把握意象:诗之基元

四、领略诗境:诗之堂奥

五、感受诗风:诗之品牌

诗词鉴赏路径

赏文之筏

一、散文之散:散文第一特征

二、散文之文:散文审美价值

三、散文欣赏指要

四、曾国藩“四象八境”鉴赏论

附录 一个诗性人生的范式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诗学精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廷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461242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