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利编著的《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介绍了弗洛伊德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弗洛伊德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 图书 |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思想者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贝利编著的《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介绍了弗洛伊德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相关重大事件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以及该作品的创作缘由及其影响;以审慎生动的方式来研习该作品的言论;解释关键术语及概念;援引简洁易懂的实例;提供深入探讨的问题。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弗洛伊德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目录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 一 谁是弗洛伊德 为什么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此重要 什么是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 维也纳以及弗洛伊德生活的社会 弗洛伊德的事业 弗洛伊德的个人生活 二 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 弗洛伊德的医学实践 科学研究 歇斯底里症和催眠法 19世纪科学与道德思想 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最初观念 三 精神分析学的起点 性观念的压抑 诱奸理论 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的自我剖析 杜拉的分析 四 梦的解析 为什么在精神分析法中梦有重要的意义 梦是愿望的实现 梦的机制 梦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的象征 梦的起源 五 无意识探究 心理的划分 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 动作倒错 动作倒错实例 笑话与无意识 六 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对当前理论的批判 性变态 幼儿性欲 青春期的改变 七 回归童年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官期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生殖期 八 寻求成人身份 本我 自我 超我 焦虑 防御机制 移情 自恋 悲悼与忧郁 本能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九 精神分析学的发展 早期发展 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分歧 弗洛伊德的著名追随者 十 弗洛伊德与社会 有关文明的问题 有关战争的问题 艺术与文学 宗教 精神分析学在今日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思想者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贝利 |
| 译者 | 邓瑶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17715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23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2 |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3-03-01 |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6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835.215.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7.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辽宁 |
| 长 | 203 |
| 宽 | 142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6-2008年第101号 |
| 版权提供者 | Ruth Berry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