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美国国务院组织与邀请的“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是一个民间文化交流项目,旨在增进美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优秀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侯且岸等编著的《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是一本真实记述中国国际访问学友在美国访问、学习和生活的文集。《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中收录的48名中国国际访问学者皆为国内的知识精英、专业人才,涉及法律、科技、政治、经济、商贸、教育、传媒、管理、艺术等诸多领域。

文集所收文章体裁广泛、视角独特、底蕴深厚、发人深省,反映出学友的真实思想活动。这些文章大多都是从小处着眼,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展现宏大而深层的命题,寓思想于生活之中,给人以深刻而真切的启示。书中配有学友在美访问的照片,使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内容推荐

侯且岸等编著的《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是一本以中国学者的视角观察美国的随笔,作者们足迹所经之处既有华盛顿、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城镇。他们将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进这《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中,是考察美国社会风土人情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他们深入观察美国的政治、社会和民生,带着中国民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疑问,将一个真实、立体的美国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目录

前言

IV 三题·侯且岸

访美见闻·骆兰兰

IV 与我的学术生活·孙冀

美国梦,中国梦·王锋

盐湖城:IVLP 之旅中难忘的一站·杨晓

一段美好的回忆·王勇

美利坚的宪政剪影·许贝宁

说说美国·玉美英

探访美利坚:熟悉而陌生的国度·张鑫焱

我所感知的美国社会·张耀杰

走马美国:苏姗,我会想你的!·赵牧

警察没开过枪,狗也能当市长:美国社会的四个矛盾·王冲

访美脸谱记·王中美

“我的泪花和子弹一起在飞”·张慎思

现场感悟美国中期选举·张鲜堂

多元文化,和谐共处·艾合买提江·艾山

伍斯特市的地方治理经验及启示·陈奕敏

美国社区自治与私人杂志·邓聿文

收获:我们的IVLP 生活·胡永红 蔡友铭

美国社会的宪法意识与公民宪法教育·邹平学

“敌对”的“和谐”·章文

美国穆斯林掠影·周传斌

访美有感四则·丁烨

人生至宝:我的IVLP 之行·马红

美国NGO 领域一瞥·仁增措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追忆赴美之行·田享华

美国,N 个让我“想不到”·余坦坦

一个人的力量·张晓琳

访美散记·张英

在美国感悟友情与自由:访美散记两则·张泽慧

感受美国的融合教育·赵跃巍

美国并不遥远:我的访美记事·俄木沙马(SHA MA E MU)

第蒙一夜·李洋

从新交流到心交流·李仁波

走进美国的监狱:

赴美参加“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见闻录·刘晓原

美国的NGO·雷霞

访美纪行三则·钱静

美国环保印象·王为景

休斯敦之行札记·杨开湘

融合时代的变与不变:美国传媒业考察随感·张志安

多元化、友好、科学:记我的IVLP 见闻·蔡剑

永久的记忆:美国行的九个片段·杜雁

访美随感录·李晓珅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考察·唐隽菁

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我的IVLP 生活·王鸿

英健和她的美国·佘绍敏

牧家掠影·张建杰

卓越与平等:我的IVLP 生活·朱莺

后记

试读章节

IV三题

侯且岸

侯且岸,现任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国际访问者。

我是1999年4月参加IV(IntemationalVisitor国际访问者)项目的。至今,已经13年过去了,但这段使我终生难忘的特殊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回味无穷。为参与本次征文,我特地选取了反映与自己“IV”经历相关的重要短文合组成一文,定名为“IV三题”,与学友们分享我多年的所得与所悟。

题一、特殊纪念

2001年9月26日,在震惊世界的“9·ll”事件发生半个月后,我应邀参加了一次在京IV学友的聚会。作为学友代表,我做了题为《加强中美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的发言,阐发了对“9·11”事件的基本看法。在我看来,“恐怖主义者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是对全人类和世界文明的挑战。他们必将受到正义的惩罚。当然,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也必须对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作出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因为它是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的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我们没有理由回避”。今天,重温这段论述,仍有其特殊的意义。下面,我就把发言的全文附后,作为题一之首。

尊敬的雷德大使,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为能受到雷德大使的邀请,与诸多美国使馆的朋友和中国的IV见面,感到十分荣幸。这也使我能够有机会与你们共叙对“国际访问者”项目的看法,以利于更好地推进这一项目的发展。

在发表我的看法之前,作为多年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学者,美国人民的朋友,我想再次强烈谴责恐怖主义分子对美国的袭击,并对不幸遇难的无辜者表示最深切的哀悼。恐怖主义者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是对全人类和世界文明的挑战。他们必将受到正义的惩罚。当然,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我们也必须对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作出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思考。因为它是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世界的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我们没有理由回避。

作为1999年的IV,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但我对这个项目始终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它所带给我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就我个人的感受,“国际访问者”项目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跨文化项目,是一项和平的事业,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的跨文化交流,加深我们对于异文化的了解,增进相互理解。我记得,著名的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先生曾经说过,中美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并不仅仅是通过相同的战略利益。相反,是要通过对文化差异的认同,接受这种差异。因此,我在访问中,很重视从跨文化层面深刻认识美国、美国文化以及中美文化的差异。回国以后,在继续从事美国“中国研究”的基础上,我在学院内广泛推广“通识教育”,开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跨文化研究课程,其中也包括“中美文化比较”。

就这个项目的内容而言,可以说因人而异。根据使馆项目官员的要求,我对参加本项目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因而访问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主要是希望了解“美国的中国研究”、“美国高等学校中研究生的公共政策教学”。通过访问,我不仅达到了目的,而且还不断地生出新的创意,增添新的内容。例如,关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关于“NGO(Gon—government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与NPO(Non—profit0rganization非盈利组织)”,关于“美国汉学史”(1830—2000),关于“公共政策与美国政治”,等等。访问期间,我还写了几万字的日记和笔记,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从这个项目的效果来说,它所产生的影响的确是难以估量的。就我个人而言,它为我架起了一座理性和友谊的桥梁。在美期间,我访问了12座城市,参观了11所大学。我接触的社会范围广泛,应邀到7个美国家庭做客、居住。回国后,我同美国朋友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还邀请他们来中国讲学、合作办学。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美国朋友到访。8月中旬,我的朋友——俄亥俄州鲍德温·华莱士学院的马克·沃森教授组织国际研究生专门来我院,与我们的研究生举行学术讨论、座谈。另外,我们同使馆的文化处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要特别感谢郭谨女士、周月女士,她们出色的组织工作,为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提供了基本的、可靠的保障。

最后,我想说,中美两国需要保持深入的文化交流,以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建立牢固的友谊。“国际访问者”项目作为一条纽带,将发挥更为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作用。

祝愿“国际访问者”项目取得更大的成功!谢谢诸位。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为纪念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我们在1月10日组织了在北京IVLP学友小型座谈会。为此,我撰写了一篇短文。这里,我将文章附后,作为题一的另一部分内容。P1-3

序言

“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2004年前为IntemationalVisitor,简称IV;2004年后改为InternationalVisitorLeadershipProgram,简称IVLP,中译名为“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是一个民间文化交流项目,旨在增进美国人民同其他国家优秀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该项目参加者主要是世界各国的知识精英、专业人才,涉及法律、科技、政治、经济、商贸、教育、传媒、管理、艺术等诸多领域。国际访问者在美国具体的访问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周密拟订,由美国国务院组织与邀请,访问时间原为28天,现为21天。

“国际访问者领导计划”自1940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有十万多人参加了该项目。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80年始,“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迄今为止,已经有近千名中国政府官员、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各方面的专家在这一计划的帮助下访问美国。近年来,这一项目又有长足的发展,每年赴美的人数已超过百人。

为了加强国际访问者学友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沟通情感,充分发挥学友的整体社会作用,进一步有效推动中美民间外交的顺利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2007年10月,在京的部分国际访问者率先提出了建立“国际访问者中国协会”的倡议,并成立了筹备组。

为了能更为紧密地联系学友,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早日编辑出版一部反映学友在美生活、学习和感悟的文集一直是我们多年的渴望。如今,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在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处的大力协助下,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这是中国IVLP学友的一件喜事、幸事!

《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是一本真实记述中国IVLP学友在美国访问、学习和生活的文集。自2011年6月我们发出“我的IVLP生活”征文活动通知后,得到了热心学友的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投稿,直抒己见。我们将所收到的48篇文章编辑成此集。  在选编过程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例如,原本我们曾想选用“感悟”一词做书名,因为这个词在中英文(perception,perceptiVe)中寓意深刻,特别强调对不同文化的感知和洞察,非常符合我们对IVLP项目的认知。记得在2009年1月,在京部分IVLP学友举办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座谈会时,时任美国驻华使馆主任文化官季丽安(Barbarazigli)女士就对使用perception取代understanding表示对中美文化关系的理解特别赞同。

我们深知,IVLP学友是一个多元且富有个性的大家庭,成员学有专长,来自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收入本集的文章所体现的仅仅是整个项目的缩影,并不能完整地反映项目的全貌,尤其是早期学友的文章所收不多,难以全面揭示中国IVLP的历史,着实是一个缺憾。然而,瑕不掩瑜,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文字中欣慰地了解到1VLP在中国的有序发展,新一代学友的深刻感悟,以及该项目对发展中美民间友好关系的深远影响。应该说,文集所收文章体裁广泛、视角独特、底蕴深厚、发人深省,反映出学友的真实思想活动。这些文章大多都是从小处着眼,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展现宏大而深层的命题,寓思想于生活之中,给人以深刻而真切的启示。书中配有学友在美访问的照片,使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我们也希望,本文集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为学友开辟出一个信息平台,作用在于抛砖引玉,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学友撰文,不吝赐教,与我们共同分享访美的硕果。

这里应当特别给予说明,文集的编辑、出版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谨代表“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学友表示由衷的感谢!祝愿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不断加强、不断发展!祝愿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生机勃勃,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我们还要向文集的出版者——广东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为中美文化交流增光添彩。

后记

《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共收入“国际访问者领导项目”学友48篇文章。我们根据征文和出版要求对这些文章进行了编辑,对有些文章做了必要的删节,对有的文章重新确定了标题,或调整了段落。对入选文章编排的顺序是按照每位学友参加项目的时间,如果是同年参加项目,则以姓氏拼音为序。参加编辑工作的是侯且岸、章文和周月。由于我们的编辑水平所限,书中难免瑕疵,敬请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美国城市功能转变较好。首都华盛顿作为行政中心,而不是经济中心,仅仅突出体现其行政功能性,所以城市环境非常好,街道整洁湿润,空气质量较好,如果不说是在华盛顿,也许会认为自己处在美国的一处乡村小镇,让人感觉很安静友好。”

——王为景

“当年《纽约时报》率先批露美国国防部的越战机密文件,就让美国政府大为光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将其告之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后来做出了有利《纽约时报》的裁决,这被视为美国媒体和言论自由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章文

“问:市长先生,你是不是希望权力越大越好?

答:不希望。因为我做不了国王。

问:要是有人喜欢独裁怎么办?

答:不可能,他没有那样的机会。在美国很难有一个人说了算。谁也难以超越法律,除非他比立法者更聪明,柯况公民和媒体也都在监督。

问:如果有个人给你一笔钱,想让你为他做事,你能做成吗?

答:不可能,(市长指着管理公务员的助理说)他就不会答应的。”

——张鲜堂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美国的孩子如此遵守规则?答案就在墙壁上。我在每一问教室、在校园里的诸多角落都找到了各种规则,从上课规则到洗手规则,从乘坐校车规则到游戏场活动规则,从餐厅规则到音乐教室规则,……甚至我们认为压抑孩子天性的‘手放在腿上’‘饮食期间保持安静’等都赫然在目。”

——唐隽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纪行(国际访问者看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侯且岸//章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580698
开本 16开
页数 3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36
167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