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
内容
编辑推荐

这些字看起来就像一幅画,有时候像一个人在跳舞,有时候像天上的云在飘动……

《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作者:程玮)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里,米兰和她在英国认识的中国女孩子马兰一起,发现一只美丽的来自汉代的漆杯。更让她惊喜的是,刻在漆杯上的那些汉字,她竟然都能认识。在那一瞬间.她好像突然听到一个穿越千年的声音在她耳边低语……

内容推荐

《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由程玮编著。

《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简介:

在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里,米兰和她在英国认识的中国女孩子马兰一起,发现一只美丽的来自汉代的漆杯。更让她惊喜的是,刻在漆杯上的那些汉字,她竟然都能认识。在那一瞬间.她好像突然听到一个穿越千年的声音在她耳边低语……

米兰开始跟着妈妈,追溯中国汉字美丽而悠远的历史。她终于明白,用自己的手,握着一支笔,蘸着墨水,在洁白的纸上一笔一画地写下内心的感受…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目录

第一章 伦敦计划

第二章 圣·安普的马兰

第三章 罗塞塔碑

第四章 听,听那远古的声音

第五章 龟背上的花纹

第六章 当人类有了文字

第七章 课文的风波

第八章 古人来信

第九章 书写,最美丽的艺术

第十章 米兰写给马兰的信

那一份责任(代后记)

试读章节

终于要去伦敦了!

过完复活节假期,刚刚上课没几天,伦敦就成了米兰班里最热门的话题。

其实,伦敦计划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经定下来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德国人最喜欢制订计划。他们把计划早早订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日历本里做上记号。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就一天一天奔着这个目标走过去。然后,坚定不移地实现这个计划。再大的变化也不会让德国人的计划发生变化。

整个伦敦计划是这样的:

在伦敦住四晚、三个整天,加上来回路程,连头带尾一共五天。其实,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整整一个星期不用坐在教室里上课。说得再明白一点,就好像复活节的假期突然又延长了一个星期,这回还不是跟着爸爸妈妈去度假,而是全班同学集体去度假。感觉当然不一样。所以,当大家说起“伦敦”这个词,就眉开眼笑,连声音都温柔了许多。

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彼得老师课内课外一遍遍提醒大家,他们并不是去伦敦旅游度假,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个地点去上历史课和艺术课。他们将用一天的时间参观大英博物馆,还会去参观泰特美术馆,还要和圣·安普中学的学生交流。这些,都是应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

彼得老师的话从大家的左耳朵里刚进来,马上就从右耳朵出去了。彼得老师的特长就是在学生们开心的时候,把一盆冷水浇到他们的头上,让他们浑身一颤,打个激灵。大家已经习惯了,根本不会被他的提醒扫了兴。

米兰当然也很开心。

米兰是个在德国长大的中国女孩子。她的爸爸妈妈在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到德国留学。这两个中国学生一个来自南方,一个来自北方,他们在德国互相认识了,后来成立了家庭,再后来就有了米兰。米兰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去旅行。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英国。他们不光去过伦敦,还去过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特福,参观过莎士比亚的故居。

可是,这次班级组织的活动跟爸爸妈妈的旅游是不一样的。第一,他们不住酒店,也不住青年旅馆,而是住在英国同学的家里。第二,他们也不在外面吃饭,而是在圣·安普中学的餐厅吃饭。圣·安普中学是伦敦很有名的一所学校,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他们就和米兰的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这两个学校每学期都有学生互相来往。  每个同学在伦敦住宿的家庭也都已经分配好。圣·安普学校里那些有住宿条件、也愿意接待客人的学生家庭,各自把自己的情况提供给德国学校。德国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还有家庭情况和个人爱好,把学生们分配到各个英国学生的家庭里。

米兰在伦敦期间,将住在一个名叫马兰·斯密斯家里。这个马兰·斯密斯和米兰同年,也是七年级的学生。米兰把这个名字研究了很久。马兰看上去很像是中国拼音的写法,常见的英文名字里并没有这样一个读音。

米兰妈妈也跟着米兰一起研究。她把这个名字正过来倒过去读了好几遍,最后很有把握地下结论说:“很简单,这是一个混血孩子,她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外国人。或者反过来,爸爸中国人,妈妈外国人。”妈妈在德国住了几十年,还是习惯把不是中国人的人叫外国人。其实,一个中国人住在德国,她自己才是外国人呢。米兰现在已经懒得再纠正她了。

米兰开心地说:“这么说,这个马兰一定会讲中文。”米兰倒不是害怕讲英语。想一想啊,一个中国女孩,从德国飞到英国,那里有一个中国女孩在等着她,还能跟她讲中文,这样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妈妈有点为难地说:“这下,送礼物的事就有点麻烦了。我们是按中国人送呢,还是按外国人送呢?”德国学生都是免费住在英国同学的家里。彼得老师在班里特别提醒大家,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礼物,送给接待自己的家庭。礼物不用贵重,表达心意就行。其实,彼得老师不说,米兰也会这么做的。做客的时候给主人带一件小礼物,早在古希腊那会儿就已经很流行了。

妈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米兰家的地下室里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满了中国带来的各种小礼物。扇子、筷子、毛笔、剪纸,还有大大小小的丝绸围巾,织着中国字的丝绸领带。还有两头是木柱,中间用墨水画出来的中国画卷。这些画上面,墨水淡的地方是水,墨水浓的地方是山,没有墨水的地方就是天空。粗一看,好像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人画出来的。

这些东西都是中国人普遍认为外国人应该喜欢的小东西。德国人到底喜不喜欢这些东西,米兰有点说不准。因为德国人收下礼物时总是高高兴兴地说谢谢,没人说过不喜欢。倒是有一次,米兰和妈妈一起回国的时候,妈妈大学的同学送给妈妈一套很好看的剪纸窗花。米兰妈妈不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回来以后一直耿耿于怀,说:“居然给我送剪纸,把我当成外国人了!”让她生气的当然不是那些剪纸,而是别人竟然把她当成外国人对待起来了。

所以说,如果马兰的妈妈是中国人,她一定也跟米兰的妈妈一样,会很烦这种专门送给外国人的中国礼物。而且,非常有可能的是,她家一定也有一大堆。

米兰跟妈妈商量了半天,又给爸爸发邮件征求意见。爸爸在外地工作,他只有周末才回来。可是,爸爸也没有好主意。只是说,在人家那里住四夜,得带一个像样的礼物去。

可是,什么叫像样?P1-10

后记

这是“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的续集。

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人,充满自信地告别父母,走出国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学习。但是,面对外面的世界,他们的心理并没有完全准备好。因此,我为他们写了“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这一系列。这个系列着重介绍了西方的礼仪礼节,并且对父母、对家庭、对金钱、对美丽、对爱情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随着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逐步低龄化,我开始意识到,在网络世界和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学生们,他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们知道黑格尔,知道康德,但他们不一定知道老子、庄子。他们欣赏梅纽因,欣赏莫扎特,但他们不一定知道,我们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动听的乐器,有着最打动人心的音乐。

他们缺少一种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没有这样一种自信,他们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

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人,首先得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反复思索的问题。当然,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共解。但是,探索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我把这样的思索,写进了这个“周末与米兰聊天”的系列。这可以看做“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的第二个系列。

你从哪里来?

当然,你从你的父亲和母亲那里来。

这是一个准确而简单的回答。

现在,我们从你这一代开始,往上追溯。你父母各有自己的父母。所以,你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

我们再往上追溯,他们四个各自有自己的父母,你于是就有了四个太祖父四个太祖母。这八个人各自有自己的父母。你的祖先现在已经变成十六个。

以此类推,往上追溯十代人,你的祖先已经变成一千多人。如果再继续往上追溯,比如说,我们追溯到1628年。你那时的祖先加起来已经是好几千人。

那一年,中国爆发了明朝农民起义。你的几千个祖先当时如果走到一起,将是一支蔚为壮观的农民起义的队伍。在那个多难动荡的时代,你的几千个祖先生活在充满灾难、饥荒、瘟疫和战争的世界里。每时每刻,他们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他们存活的概率或许只是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

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唯有生命力最强盛、最聪明、最幸运的人,才能够侥幸存活下来。假设一下,在1628年你那几千个祖先中间,其中有任何一个夭折早亡,你家族生命链上的一个环节就脱落了。那么,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你。

可是,他们竟然全部都生存下来了!一代一代,绵延悠远,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于是,就有了你。

你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你同时也是天地的精华、生命的奇迹。

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负有一份责任的。

你的第一份责任是,精彩而有尊严地生活。到了成熟的年龄以后,你应该责无旁贷地做一个父亲、一个母亲,让你的生命延续下去。你的生命不属于你一个人,它属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宏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从远古走来,通过你,还将走向更远的未来。你家族的几千年的生命链条,不能在你这里断落。

你的第二份责任是,把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接过来、传下去。就比如,我们古老而美丽的汉字。从我们几千年以前的祖先在龟甲和兽骨上刻下第一刀起,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通过键盘敲打出各种文体的汉字。中华文明走过了很遥远很漫长的路,一路长途跋涉,历尽艰难。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有的已经无法补救。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那一份杰出和天赋,为我们的文化增光添彩的。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我和你们,或许都属于那大多数。但是,文化传承的重任,恰恰就是落在这大多数的肩膀上。

我们要学会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坚守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生活在德国。当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我事先总是反复向大家强调,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去中国餐馆吃饭。去哪家餐馆吃,吃什么,我都无所谓。其实,有一句话我不好意思说出口,那就是,我不愿意去中国餐馆吃饭。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大大小小三百多家中国餐厅,最牛的一家甚至把上海豫园的湖心亭都原式原样搬了过来。但是,没有一家中国餐馆,让我有兴趣自觉自愿地走进去。有的口味很地道,但地毯脏乎乎的,走上去还有点粘鞋底。有的倒是气派堂皇,开在最高档的酒店里。但做出来的菜,除了菜名以外,跟真正中国菜还有十万八千里。最绝的是,我去过一个中国餐馆,他们给我这个中国人也一视同仁地送上刀叉和盘子。在我坚决的要求下,才给我换了一次性筷子和一个小碗。他们的餐单里甚至连中国餐馆最起码的青菜豆腐都没有。其实,有一家亚洲超市就在他们附近。那里每天都有从荷兰空运过来的中国蔬菜,有青菜、韭菜、苋菜、茼蒿,或者是苦瓜、丝瓜、空心菜,应有尽有。可他们给客人提供的蔬菜硬是德国每个超市都有的大白菜。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来德国,在一家中国餐馆吃了一个跟宫保鸡丁的味道和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宫保鸡丁”。她的父亲去责问餐馆。人家回答说,这里专门做给德国人吃。多少年来,中国餐馆总是在想方设法适应当地人的口味。但事到如今,它在海外已经成了廉价餐馆的代名词。连德国的小孩子都知道,中国人开的餐馆做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餐。我们中国美食文化的优势,在海外已经消失殆尽。

我家附近的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馆。每天晚上人头攒动,吃完一拨又来一拨。每次订桌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困难重重找不出空桌。他们的餐单很简单,就几种菜,价格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不管什么客人来,他们摆出的永远是一双筷子。有一次,一个德国人请求换成刀叉,说他不会使筷子。端盘子的日本女孩子礼貌而客气地告诉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应该试一试。人家试了,很高兴很满足。

再进一步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法国餐馆想要一双筷子。我相信人家餐馆的跑堂会立刻客客气气把他带到门外,对他-说,往前一百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国餐馆,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们宁可失k-一个客人,也不愿意随和迁就。这不是傲慢,这是坚守。

要知道,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该融合,因为融合等同于消失。如果一个人热爱某一种文化,就应该带着崇敬坚守它。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的文化才会绵延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保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我们的汉字也一样。它需要你们的坚守。

你们已经开始学英语,或许你们以后还会学习其他的语言。但你们永远要记住,汉字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永远的财富。你要珍惜这份财富,你要小心翼翼地守护它,你还要更加小心翼翼地把它传下去。

在“周末与米兰聊天”这个系列里,小读者们将与生长在德国的中国女孩子米兰一起以新的视野和角度重新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认识和思考,认真去寻找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龟背上的花纹(周末与米兰聊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81981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4000314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9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