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精)/李泽厚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由李泽厚著,从剖析孔子仁学开始,提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问题,认为血缘、心理、人道、人格为四大因素,孟、荀从内、外两方展升为光辉的个体人格和伟大的人类特征,而以实用理性、乐感文化为部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由李泽厚著,主要内容:

孔孟

(1)孔子所维护的周礼,本是周公所建立的氏族贵族的规范化制度,其中包含着原始人道和民主遗风。古典文献与现代民俗学可相互印证这一点。

(2)但历史向来是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必将消失的氏族社会中的人道意识却构成了孔学的中心。

(3)孔子以“仁”释“礼”,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创举,为汉民族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奠下了始基。孔子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4)“仁”的四个层面:(A)血缘基础,(B)心理原则,(C)人道主义,(D)个体人格。四因素的相互制约,构成有机整体,其精神特征是“实践(用)理性”。

(5)最为重要和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情感原则,它是孔学、儒家区别于其他学说或学派的关键点。

(6)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

(7)孔子仁学对中国民族长久而巨大的影响和它的优缺点。

(8)孟子的“仁政一不忍人之心一四端一人格本体”的内收路线。赋予心理情感以先验的形上性质,最终归结为道德主体性的建立。

(9)伦理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中国伦理学特点:一方面强调道德的先验普遍性、绝对性,另方面又强调此先验、普遍、绝对即在经验的感性、心理之中。体用不二。

(10)孟子奇特的“养气”说:理性凝聚(“集义”)为意志,人凭这种凝聚了理性的感性(“气”)能与天地相交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适合中国古代思想研究者阅读。

目录

内容提要

孔子再评价

一 “礼”的特征

二 “仁”的结构

三 弱点和长处

四 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层

三 所谓“益人神智”

荀易庸记要

一 人的族类特征

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三 天、道、人

秦汉思想简议

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

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

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

庄玄禅宗漫述

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 人格本体论

三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片论

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

四 遗产的两重性

五 《片论》补

经世观念随笔

一 “内圣”与“外王”

二 “治人”与“治法”

三 经学与史学

试谈中国的智慧

一 时代课题

二 血缘根基

三 实用理性

四 乐感文化

五 天人合一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精)/李泽厚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泽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897601
开本 32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39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8
CIP核字 2008011805
中图分类号 B21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16
15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8-1259
版权提供者 三民书避股份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2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