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由王澧华所著,本书选取了“团练”、“治军”、“战守”、“招募与招降”、“哗饷与镇抚”、“救灾与善后”、“行政”、“审案”与“洋务”9个专题。本书从团练到洋务,分门别类,每一类先有短文介绍,每一篇先作叙述,理清背景和事实,然后着重点评曾国藩批示的用意、特点与风格。总之,通过分析讲解,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事例,让我们共同体会他的当官心经,分享他的政治智慧,点评其利弊得失,汲取其经验教训,相信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体会。

内容推荐

《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由王澧华所著,《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选取了“团练”、“治军”、“战守”、“招募与招降”、“哗饷与镇抚”、“救灾与善后”、“行政”、“审案”与“洋务”9个专题,从曾国藩现存的1137篇批示中,选录163篇。每一类先有短文介绍,每一篇先作叙述,理清背景和事实,然后着重点评曾国藩批示的用意、特点与风格。所选批示的对象,有省级文职高官布政使以至道台、太守与县令、县丞,有省级武职高官提督以至总兵、副将与参将、游击,也有平民百姓、讼棍地痞;有不服在籍侍郎指派的家乡父母官,有看当朝元老脸色行事的官场老油条,也有劳苦功高的多年老部下;有的是军纪督察,有的是官风纠察,有的是官德教导,有的是军务指示,更有税务征收、漕粮催缴以及洋务交涉、教案处置与海防筹划。这里有故事,有人物,有经验体会,也有失误与不足,还有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虚虚实实的官场经,有哭笑不得的违纪者,更有奋发有为的各路才俊,曾国藩则分别做出了因势利导的鼓励、对症下药的训诫、苦口婆心的教诲,更有高瞻远瞩的指引、未雨绸缪的谋划。因此,这里将不乏为官心得,也不乏世相百态,更不乏官场故事。

目录

写在前面

部分专有名词简易解释

第一篇 团练

第二篇 治军

第三篇 战守

第四篇 招募与招降

第五篇 哗饷与镇抚

第六篇 救灾与善后

第七篇 行政

第八篇 审案

第九篇 洋务

试读章节

0025.批耒阳县禀遵奉钧批。将续获土匪首逆尹桂乃及从犯朱昌发、谭辉之正法惩处由

尹安恒一犯,该绅等于二十五日解到,业已在途身死,即日在大西门外戮尸枭示,并派大员监斩,以昭严重而快人心。又闻有刘亮忠倡言为刘昌溃报仇,仰即设法严拿。至要,至要!

0050.批耒阳禀赍先后拿获土匪查讯供报由

据禀已悉。观李兴江供,则此次匪徒共有三股。刘昌溃业已擒获,二尹尚未获案,当会同各县,不分畛域,严密兜捕。至禀中所称紧要情节,该犯刘昌溃、朱大连狡供,坚不吐实,自应严切熬审。惟谋逆之犯,未便久稽显戮。仰该县于九犯中,酌留一二人监候备质,其刘昌溃、朱大连等各要犯,即行正法,枭首犯事地方,以示惩儆,不必解往桂、嘉等处归案并办,亦不必听候提讯,以归简便而肃地方。供折存。

[评点]

“即行正法”,“戮尸枭示”,理学家变成“曾剃头”,曾国藩这是怎么了?一改往日儒雅之风,竟然如此杀气腾腾?

追根溯源,一是因为大敌当前,为时局所迫;二是靠着皇帝谕旨,有尚方宝剑;三是真心实意,乱世用重典。

先看其一:洪秀全从“拜上帝教”聚集信徒,裹胁民众,开国登基,攻打广西、湖南、湖北三省省会,星火燎原,势不可挡,公然与清王朝为敌,武装反叛,已经接近三年。

再看其二、其三:咸丰三年大年初三(1853年2月10日),皇帝下诏:“朕思除莠即以安良,即有会匪地方,亦莠民少而良民多。封疆大吏,惟当剪除百恶,即可保卫善良。所有浏阳、攸县各处匪徒,即着该署督抚等认真查办,并着会同在籍侍郎曾国藩,体察地方情形,应如何设法团练以资保卫之处,悉心妥筹办理。”曾国藩复奏《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必无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销其逆乱之萌。臣之愚见,欲纯用重典以锄强暴,但愿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对于会匪,曾国藩指挥团练武装剿捕,对于地痞游匪,曾国藩在公馆设审案局,“用巡抚令旗,恭请王命,立行正法……当此有事之秋……不敢不威猛救时,以求于地方有益”。咸丰帝亲笔朱批:“知道了。办理土匪,必须从严,务期根株净尽。”钦此。有了这个尚方宝剑,曾国藩就有恃无恐,大开杀戒了——

其有素行不法,惯为猾贼、造言惑众者,告之团长、族长,轻则治以家刑,重则置之死地;其有逃兵逃勇,经过乡里劫掠扰乱者,格杀勿论;其有匪徒痞棍,聚众排饭、持械抄抢者,格杀勿论……(成丰三年正月《致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

三四十年来,应杀不杀之人,充满山谷,遂以酿成今日流寇之祸,岂复可姑息优容,养贼作子,重兴萌孽而贻大患乎?是以致书各州县绅耆,又剀切示谕,惟以除暴为务。(咸丰三年正月《致冯卓怀》)

湖南本会匪卵育之区,去岁从洪逆去者,虽已分其强半,而余孽尚在伏莽……若非痛加诛戮……则悍民不知王法为何物……国藩在此……至则斩刈,不复敢言阴骘。书生好杀,时势使然耳。(咸丰三年二月十五日《致江忠源》)

“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这是他对当朝天子的亲口承诺;格杀勿论,不惧阴骘,便成为他在家乡血雨腥风时的自我选择。

“书生好杀,时势使然”,这是历史的无奈。

0022.批巴陵县禀该县拿获土匪但其仁等七十一名,业已先后讯明正法由

拿获土匪至七十一名之多,实堪嘉尚。现闻岳州宵小敛迹,几有道不拾遗之风,可见火烈民畏,乃今日救时之良剂也。更期坚执不懈,讼棍痞匪,一例严办,尤可日臻上理。

0056.批前广西知州张牧、署茶陵州会禀遵奉札委,会同查办茶邑土匪,间闻安仁会匪滋事,立即督率弁兵,驰往剿贼,并生擒首从各犯、夺获旗帜马匹器械及搜出逆词等件,现在地方安静,先行禀报由

得此一战,衡山、安仁、茶、攸一带,庶可渐就肃清。初六吴集之战,十四日简峡山之战,此二役者,想不逞之徒,亦可震慑而稍戢其逆志。潜涉小涧,出其不意,得手全在于此。所有生擒之要犯罗兴等,审明后即行正法,不必解省,以省解费。大黄旗帜,回环逆诗等件,仍解省一观看。

[评点]

曾国藩是钦差团练大臣,他的职责就是“设法团练以资保卫”,这是咸丰皇帝诏书的明文规定,更何况,他一个山村书生,深受两朝皇恩,位居中央大臣,面对乱民造反,不容他不誓死捍卫自己的朝廷。这样一来,在他的心里,就只有一个选择:杀。自古以来,造反就是十恶不赦的弥天大罪,有一个杀一个,有十个杀五双。更有甚者,乱民已经拿起武器,拉起队伍,此起彼伏,势将蔓延,湖南省甚至已经迫不得已地奏请停止本省三年一轮的乡试考试。怎么办?这就是一个阶级反抗另一个阶级、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军事决斗,是一场持续近20年的生死较量。

P7-11

序言

二十多年前,我在湖南湘潭大学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室工作,从事了十几年的《曾国藩全集》的整理工作。在其中“书信”十册依次出版之际,我又与湖南图书馆几位老师,共同整理出版了“批牍”一册。所谓批牍,就是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对下级来禀的批示公文。当时我就觉得,曾国藩的这些批示,不仅很重要,而且很有启发性。那时候,我是古籍整理研究室的第四任负责人,也是这个列入国家“七五计划”、“八五计划”出版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之一,还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有时给合作单位、合作者写信,偶尔也流露出一点“负责人”的“批示”口气。有一次,我甚至写出了“万难允准”的话来。走在去邮局的路上,遇见自己的老师、也是《曾国藩全集》的领衔整理者羊春秋先生,于是说起集体课题合作的种种困境,而且还把这封即将发出的工作信件交给羊先生看。羊老微笑着说:“你的文笔不错,看来从文正公的书札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这个‘万难允准’,还是改成‘万难从命’的好。”我红着脸,赶紧一叠连声地说“好、好”。记得我自己的导师萧艾先生,也曾经笑着说过他年轻时呈送公文,厅长是如何把他的“当可照准”的请示,改为“似可允准”的。官场公文,那真是要一字不苟的,否则,后果不轻。

《曾国藩全集》出版完成之后,我一面主编《曾国藩学刊》,一面撰写《曾国藩家藏史料考论》,对曾国藩的奏稿、书信、诗文、批牍、日记、家书、读书录以及台湾出版《湘乡曾氏文献》等,一一做出编刊考述和评论,其《曾国藩批牍考论》一章,着重探讨了“清抄本《曾文正公批禀》”、“传忠刻本之删节与抄本之遗失”、“亲笔手批、核改幕批与小禀批词”、“曾国藩的拟批幕友”以及“曾氏批牍的风格及各时期的特点”。这里抄出部分结论如下:

文如其人,曾国藩批牍的风格,反映着他治军、行政的特点。曾国藩儒臣出身,其一生居官行事,基本上笃守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务期‘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今观其前后批牍,平实凝重,周密老到,这种风格,不同于胡林翼之切直肫诚、肝胆照人,也不同于左宗棠之凌厉明快、巨细无遗、这便是各自思想性格、为人处事的差异所致。

当时岳麓书社的新版《左宗棠全集?札件》已经出版,而《胡林翼全集》则只有民国以前的各种版本,我那时就有个一个想法,“大清三杰”曾左胡,都是坐镇一方督抚大员,他们三人,文笔都很老辣,是左宗棠巡抚衙门师爷出身,批文当然是拿手好戏;胡林翼中年认真做官,把被太平军三进三出的湖北省,治理成响当当的模范省,主要是批文很用心;曾国藩尽管是京官出身,但是后期封侯拜相,公文批示也成为日常功课,要是把他们的行政公文选编百来篇,应该是很有示范意义的。

又过了几年,我在北京琉璃厂访书,在海王村中国书店,淘到一本《曾胡批牍》,版权页上写着“光绪三十四年初版、宣统三年四版”,那就分别是1909年和1911年了。编辑者没有具体的人名,只是笼统地写着“广智书局”,印刷、发行也都是“上海福州路广智书局”。该书共上下两卷,上卷选录曾国藩批牍146件,下卷收录胡林翼批牍93件。胡林翼本来以吏治著称,每日呕心沥血地批发公文,终于殚精竭力,一病不起。而他的督察严明,训示切直,人所共知,也远近敬畏的。胡林翼病逝之后,他的幕僚汪士铎等人编刊遗集,曾国藩为维护老友形象,特意去信嘱咐,务须严加汰择,说“吾辈爱人以德,要贵精选,不贵多取”,其实主要是针对往来书信(胡信每每用心太深),不想幕僚们干脆连批牍也不拟收录(还是怕得罪人),于是曾国藩赶紧补充,说胡公“批牍感人最深”,“自可贻则方来,何得摈之不登”?可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竟然不足百篇,可见,胡林翼的批牍,几乎是百不存一了。后来汪士铎编辑《胡文忠公抚鄂记》,时或节抄部分胡氏批牍,算是略作补救吧。这本《曾胡批牍》,选录曾氏批牍尽管多于胡氏,但是,也只有现存曾批的十分之一。不过,我们显然可以庆幸,曾国藩的批牍,毕竟留存了一千多件,比胡林翼幸运多了。

也就在上海广智书局第四次印刷《曾胡批牍》的那一年,曾国藩的湖南同乡蔡锷,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中兴名臣之佼佼者”曾国藩与胡林翼,据他说来,也是因其“遗型不远,口碑犹存”,因而选编《曾胡治兵语录》,从他们的批牍与书信中,摘录一万多字,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正、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12类,并略作按语。此书在蔡锷去世一年后,1917年由上海振武书局首次公开出版。其后,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又增补“治心”一类,名为《增补曾胡治兵语录》,作为黄埔军校的通用教材。现在,这本书已经入选中国历代兵书丛刊,俨然成为兵学经典了。或者,还是当作启蒙读本的好吧。

也就是在这二十多年,随着岳麓书社《曾国藩全集》的出版发行,也随着它的总主编唐浩明先生的三卷本历史小说《曾国藩》的问世,各种曾国藩的通俗读物此起彼伏,纷至沓来。岳麓书社还推出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稿》等书,目的都在普及文史知识,与30卷大部头的《曾国藩全集》相辅相成。于是,也就有了读者手中的这本《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的命题之作。我要改换书名,书社回答,这就是唐老师首肯的。老实说,当年我大学刚毕业,二十郎当岁小后生,跟着羊春秋老师学做古籍整理,唐老师作为全书责任编辑,确实是手把手教过我的。

接手这项命题之作,一是了结当年的一个夙愿,加深对曾国藩公文功夫的理解和欣赏,尤其在在我自己也经历过短暂的基层行政工作之后,看看曾国藩批文的立场与观点、构思与行文,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是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加深对曾国藩办理团练、统帅湘军、用兵与行政、治吏与治民、洋务与自强等重要专题的认识和把握,看看自己在哪些问题上,曾经忽略过曾国藩本人的专题批示,这些专题批示,今后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顾及他本人留给后世的“白纸黑字”;三是吸引更多的历史爱好者和政治爱好者,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看看那些上级是如何批示下级的,如何指导下级的,哪些下级的禀文得到钦差大臣的肯定、赞许和照准,哪些倒霉蛋又被相国大人一口否决、甚至一顿训示?

基于这些考虑,本书选取了“团练”、“治军”、“战守”、“招募与招降”、“哗饷与镇抚”、“救灾与善后”、“行政”、“审案”与“洋务”9个专题,从曾国藩现存的1137篇批示中,选录163篇,逐一加以评点。所选批示的对象,有省级文职高官布政使以至道台、太守与县令、县丞,有省级武职高官提督以至总兵、副将与参将、游击,也有平民百姓、讼棍地痞;有不服在籍侍郎指派的家乡父母官,有看当朝元老脸色行事的官场老油条,也有劳苦功高的多年老部下;有的是军纪督察,有的是官风纠察,有的是官德教导,有的是军务指示,更有税务征收、漕粮催缴以及洋务交涉、教案处置与海防筹划。这里有故事,有人物,有经验体会,也有失误与不足,还有形形色色的众生相,虚虚实实的官场经,有哭笑不得的违纪者,更有奋发有为的各路才俊,曾国藩则分别做出了因势利导的鼓励、对症下药的训诫、苦口婆心的教诲,更有高瞻远瞩的指引、未雨绸缪的谋划。因此,这里将不乏为官心得,也不乏世相百态,更不乏官场故事。

曾国藩官至一品,位居武英殿大学士、三任两江总督,受封一等毅勇侯爵,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对他有一种吏治严明服众、官风稳健明练的深刻印象,以往袁世凯、蔡锷、梁启超以及蒋介石、毛泽东等人对曾国藩的推崇,以及二十多年来“做官要学曾国藩”的口传密诀,主要就是冲着曾国藩的军政作为来的。本书从团练到洋务,分门别类,每一类先有短文介绍,每一篇先作叙述,理清背景和事实,然后着重点评曾国藩批示的用意、特点与风格。总之,通过分析讲解,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事例,让我们共同体会他的当官心经,分享他的政治智慧,点评其利弊得失,汲取其经验教训,相信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体会。

为了帮助部分读者减少阅读困难,书前还有一个“部分专有名词简易解释”,对一部分老式公文的固定用词,做出相对浅显的解释。另外,读者如果对某类批示有兴趣,还可以自行选读相关原件,每件批示前的数字,是岳麓版《曾国藩全集?批牍》的序号,此次一并保留,方便读者对前后批示,作进一步的阅读和欣赏。

王澧华 2012年10月14日于上海师范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澧华评点曾国藩批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澧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02589
开本 16开
页数 4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3307124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26.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5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