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园里曾有过一道怎样奇特的风景?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是顽劣孩童?
季先生滞留德国十一年经历了哪些悲欢离合?
作为学者的季先生又有哪些遗憾与失落?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怀着对恩师季羡林的无限尊敬之情,以流畅动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季羡林先生各个时期的生活面貌。
图书 |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北大校园里曾有过一道怎样奇特的风景?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是顽劣孩童? 季先生滞留德国十一年经历了哪些悲欢离合? 作为学者的季先生又有哪些遗憾与失落?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著名学者钱文忠先生怀着对恩师季羡林的无限尊敬之情,以流畅动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代国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向我们展示了季羡林先生各个时期的生活面貌。 内容推荐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是《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与《季门立雪》的合集。 其中《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是国内首部完整讲述季先生学生时代的历史之作。本书讲述的是季老从调皮的童年时代至其成年之后留学德国的诸多成长故事,作为季老的入室弟子,钱文忠在书中透露了季老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则是一部学术思想论集。全书共收文三篇。《季羡林与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季羡林与吐火罗文研究》是对季羡林先生在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领域的分析与评价,《陈寅恪与季羡林》是把研究领域相对接近的陈先生与季先生作一比较研究,以昭示我国两代学者在学术研究中的际遇与成就。 目录 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 第一讲:叔父的奇遇 第二讲:童年的苦乐 第三讲:顽童初开窍 第四讲:恰同学少年 第五讲:坎坷中成长 第六讲:清华园逸事 第七讲:清华四剑客 第八讲:毕业进行曲 第九讲:理想与现实 第十讲:留学德国 第十一讲:峰回路转 第十二讲:天高云淡 季门立雪 前言 季羡林与印度古代语言研究 季羡林与吐火罗文研究 陈寅恪与季羡林 试读章节 老人淡泊名利,视富贵为浮云,却得到了巨大的荣誉。当这个喧嚣的世界上不少人忙着在寻求所谓的荣誉、桂冠的时候,这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却忙着从自己的头上摘下对他来说实际上是名至实归的种种桂冠,辞谢各种荣誉。然而,他摘不下的,他辞谢不了的,却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尊敬。我们看到,温家宝总理在五年时间里,探望了这位老人四次,那这位老人是谁?他又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这位老人就是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被誉为中国文学界的泰斗,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他仍然才思敏捷,著作不断。这样一位传奇的老人,会有着什么样的人生?他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又有着怎样的奇特经历呢? 中国帝制年代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宣统三年,辛亥年的闰六月初八,我的老师季羡林先生出生了。这个日子应该是公元19【1年8月2日,可是不知道怎么弄的,也不知道是谁弄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弄的,这个日子居然被算错了,算成了1911年的8月6日。于是,季羡林先生就干脆将错就错,以这一天作为他的正式生日。所有正规的庆贺活动也以这一天为准。严谨了一辈子的季羡林先生,却不得不默认自己生日上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错误。老人家有时候会嘀咕,说这么一弄,就让我在这世界上莫名其妙地少活了四天。这当然是老人家说着玩的。 季羡林先生的出生地是山东省清平县,也就是今天的聊城临清市,一个县级市。他出生在农村——大官庄。在古代,临清关和阳谷县的章丘镇是非常繁华的地方,这里曾经是运河文化主导的地方,和山东别的地区,甚至和中国北方别的地区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临清,我们依然可以在不经意之间感受到、察觉到、领悟到一度繁华的运河文化留下的踪迹。 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涌现出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离我们近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就是临清人。所以,在今天的临清,有这样一句一直挂在老百姓嘴边的话,老百姓都认同,叫“武有张自忠,文有季羡林”。这两位当然是临清人民的骄傲。 不过我必须提醒大家,季先生的出生地和他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是在农村,在官庄,也叫大官庄。所以这跟清平县城的繁华,应该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像过去中国许多这种家族一样,这个家族的起源往往也会追溯到了不起的人物,这个我们且不去提它,至于清平季氏,到了季羡林先生那一辈,是有记载的,清平季氏第十代,五里长屯的一个大户人家似乎有过一段辉煌,因为在这个家族当中有人中过举,这在过去是很难得的,大家只要读过《范进中举》就知道,是多么的难得。而这位举人的太太,季羡林先生在小时候还见过,这我们后面会讲。 可是,就季先生这一支的直系而言,很早就已经穷困潦倒,季先生的祖父辈兄弟两人,一个叫汝吉,一个叫秀吉,这大概是一辈子都不见得使用过的学名,现在有多种季羡林的传记,据我所知几乎没有人知道这是季羡林的祖父辈兄弟两个人的名字。在这些传记里面,季先生的祖父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季老苔。而季先生的祖父母昵,都没有活过五十岁;祖父母足不出县,都没有离开过清平县,他们去世得很早,留下了孤苦伶仃的三个孩子,到了这一辈,已经到了赤贫的地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季先生的父亲,和季先生的两个叔父,这三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和境况悲惨到什么地步。兄弟三个,老大叫季嗣廉,就是季羡林先生的亲生父亲,他们这一辈堂兄弟有十一个,他在大排行中行七。老二季嗣诚,在十一个兄弟里大排行行九,他就是后来将季羡林先生抚养长大,并为季羡林先生提供了早期教育机会的叔父。老三大排行十一,连名字都没有,生下不久实在是没有能力养活,就把他送给了一个姓刁的人家,而看来这个姓刁的人家境况也不好,所以季先生的另外一个亲叔父很早就流落关东。他曾经在季先生出国留学的时候回来看过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季先生的二叔,季先生的儿子还看到过他,后来不知所终。在大排行的十一个兄弟当中,因为贫穷而闯关东的至少七个,而这七个后来都不知所终,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清平大官庄季家极端的贫困吗?我告诉大家这些还远远不足以说明,请允许我在这里引用一段季羡林先生本人的文章,题目叫做“灰黄的童年”。他在这篇文章中,这样说他的父亲兄弟两个:“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这就是季羡林先生的父亲和叔父在少年或者青年时代的状况。P5-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季门立雪(钱文忠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钱文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264145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9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