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是农民/原本贾平凹长篇小说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我是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那时14岁。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翘。我打不过人,常常被人揪了那撮毛儿打,但我能哭,村里人说我是刘备。

回家已经半年了,书包就挂在土墙壁的木橛上。门前的公路上见天有红卫兵在串联走过,扛着呼啦啦的红旗。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从河里摸了七八个老黑鳖,用柳条穿了,站在那里对路过的汽车喊:五毛钱!五毛钱!汽车没有停下,一个红卫兵摇摇晃晃地从那一片冒着白烟儿的路上走来。他是个光杆儿司令,打的是一面“独立战斗团”的旗子,我和堂弟就“嗤嗤”地笑。堂弟穿着的是件花衣裳,动不动就从地塄上抠一点土放嘴里吃。他爱吃土,令我不可思议,就压住他掰开嘴要掏。司令立在那里看了好久,最后提起那串老黑鳖走了,交换的是那一顶草绿色的军帽。我的脑袋大,军帽戴不进去,但我偏不给堂弟,回家后用剪刀把帽子后沿剪了一个口儿,直戴过了一个夏天和冬天。

许多人开始改名了,改成“红卫”、“卫东”和“卫彪”,我改做“志强”。但这名字没有叫开,因为我姓贾,叫起来是“假”的。30年后,西安的一家夜总会,有人用粉笔在门墙上写了对联:假名假姓假地址,假情假意假亲热。横批:钱是真的。我就想到了那次改名。我那次改名倒是一派真诚,只是姓不好。这个姓决定了我当不了“左”派。即使从政做领导,也天生地不会让部下生畏的。

那天,军帽差不多戴得油腻兮兮的,端了碗蹲在猪圈墙上吃早饭。棣花街是世世代代每日吃三顿饭的,9点一顿,14点一顿,晚饭就没迟没早了。据说县城附近的村庄已开始吃两顿饭,这就让棣花街的人非常骄傲。我吃的是煮了洋芋的包谷糁米汤,一边吃一边将碗里的米汤往猪槽里倒那么一点,哄着猪呱呱呱地一阵吞食,一边与同样蹲在另一个猪圈墙上吃饭的人说闲话儿。那人的饭同我的一样地稀,但咂嘴的声音却比我大得多。我们由没有馍吃而说起了吃馍的山外人,又从山外人有馍吃却长得黑瘦如鬼说到山里人饭稀但水土硬人还长得白里透红的。不远处的一个茅房墙头上就冒出一个乱蓬蓬的女人头,恶狠狠地瞪我们。我们是知道她蹲在茅房里的,她是才把自己的女儿出嫁给了山外人,获得了100斤麦子10斤棉花,是故意要让她听的。我们在继续作践山外人,说山外人那么有粮,吃完饭却要舔碗的;舔碗是什么感觉呢?孩子拉过了屎,吆喝了狗来,狗就伸了软和的舌头舔屎尻子!这时长来、安娃、忠勋来叫我,说是去商镇领取初中毕业证啊!

“咱算毕业了?初中才学到一年半就毕业了?!”

“你没有收到通知书?毕业了!”

我把饭碗放在墙头上,心里想,这就彻底不上学了?!那女人提着裤子走去,走到村边的地塄上检查几窝南瓜结下的瓜;突然发现一只瓜被人偷去了,扯着高声叫骂,骂得全村人都听见了心发烧发慌,骂得鸡狗不安宁。但骂着骂着,骂出了一句:“你×你妈的吃了我的瓜,让你嘴烂成尻子,让你尻子烂得流血屙脓!”和我说话的那人就拾起了话头,变脸责问你骂谁呢?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痔疮,这几日走路屁股缝里还夹着纸。两厢一交火,骂人没好口,都发急,一个扑上去扇了一个耳光,一个顺地倒抓了一个交裆,双方的家人就闻声赶来了。我害怕,抽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说:“打啥哩,有啥打的,咱领毕业证去啦!”

学校在商镇,离家15里。丹凤境内十之有七都是山寨,平川地就是丹江两岸,而两岸的好地方只有龙驹寨、商镇和棣花。龙驹寨是县城,称城里,棣花称街,商镇就是镇。两年前第一次到镇上,是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的。镇上的街道那么长,正逢着集市,人多得像要把两边木板门石房挤塌了似的,父亲和我好不容易进到镇西头的大集市场上。那里有一棵大药树,几个人搂不过来,父亲去给我买作业本,我靠着药树一动不动地蹲着,看旁边一个钉鞋的,钉一会儿鞋,从怀里掏出个小酒瓶喝一口,真是羡慕死了!后来,父亲过来,牵着我往东走,路过一家国营饭店,饭店的主任是我们棣花街人,头圆圆的,肚子很大,父亲和他说话,我却一眼一眼地盯着锅台上放着的三碗面条。面条已经捞出来时间长了,上边的一层有些硬,旁边的长凳上有个笸篮,里边是烤出的烧饼,一只苍蝇在上面起起落落。我是很长的日子没吃过这样的纯麦面面条和烧饼了,盼望着父亲能买一碗,我毕竟是中学生了,而且棣花的考生我是第三名,难道还不该奖励吗?但父亲没有给我买。我们又往前走,我恨我不是那只苍蝇。在街东头,那里有粜卖粮食的,父亲把那一口袋一口袋的麦粒抓起来看成色、问价钱,又把包谷抓起来看了,问了价钱,最后却和一个卖烂米的人在那里讨价还价。烂米是里边有着稻皮角的,吃不成蒸饭,可以做米面儿,价钱便宜。但父亲买不了那一。口袋,卖主似乎在嘲笑父亲是教师,挣国家钱的,一口袋的烂米还买不了吗?父亲仰了头沉思着,好像在计算着什么;后来吸烟,烟影在地上呈着土红色,嘟嘟囔囔地说要给孩子报名的,真的没钱了,就买了半口袋。父亲到底是好父亲,他将烂米装在早已拿着的一只口袋里后,却跑过去给我买了一把水果糖,这令我喜出望外!我剥了一块用舌头舔,抬头瞧见旁边铁匠铺拉风箱的小儿在瓷眼儿看我,我立即将糖囫囵含在嘴里,我的腮帮子鼓起了一个包。一直走过了长街,直到学校的门口。校门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老头儿威严地坐在那里的长凳上吸旱烟。我知道他是门卫,害怕起来。不知怎么,我不害怕老师就害怕门卫,他头上方写着的“准时到校”四个字,像我在城隍庙里见到“你来了”一样心怀恐惧。父亲和我立在路边,他指点了远处河对面的山说那是商山——山形果真像个商字,我却看它像个坐着的巨人——商山是历史名山,商鞅当年封邑在这里,秦末汉初的“四皓”也曾居住在山上。我听父亲说着,心不在焉,又看了一眼那门卫。中学的门卫比小学的门卫更瘦,脸更凶。父亲说:“糖甜不甜?”我说:“甜!”父亲说:“将来上大学了,我给你买一筐糖!”商山顶上有一朵云彩,停住不动,太阳将四边照得通红通红的。父亲却说:“我就送你到这儿,你去吧,你自个去报到吧!”

P9-12

目录

自报家门

初中生活

回乡

贾氏家族

棣花·社员

记忆——“文革”

逆境中的父亲和我

暗恋

办报(工地战报)

故事外的故事

初恋·上学

序言

“原本贾平凹”系插配原始手稿的贾平凹代表作品的选本。“原本”不是通常意义的“全本”,也不是“未删节本”的概念,它是采用部分原始的手稿与现在的成书相应映衬,让读者能够在参照中读出文学创作的原生态即文学创作最初的萌动与直觉,领略作者语言艺术的锤炼技巧,还可以在手稿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书法艺术的气韵流动、触处生春的一种特别的版本形态。

于当今文坛、书苑,贾平凹可谓两栖圣手,但现有已付梓的文本让我们只是看到经典文本的结果,而看不到经典文本具体形成的过程——“原本”则让我们既看到结果还能看到这个结果孕育的过程。原始手稿是粗糙的模糊的,原始手稿与现在的成书也不完全对应契合,但原始手稿是经典作品的胚胎和温床,手稿里的涂改增删潜藏着作者内宇宙的丘壑万千、波诡云谲。

慢慢走,欣赏啊。

内容推荐

贾平凹编著的《我是农民》是一部自传性作品。“我”初中毕业,即遭遇“文化人革命”,于是回家务农。在这“广阔的天地中”,“我”成为了一名好社员,见证着农村中的各项“运动”,在亲情中熬过“政治逆境”,开始自己的暗恋。直至时来运转,“我”得到机会发挥特长,办工地战报;体味真正意义上的初恋。最后,凭借各种机缘,“我”终于走出农村,到省城读大学。《我是农民》既展示了“我”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变迁。

编辑推荐

《我是农民》是著名作家贾平凹最珍视的自传性作品。记叙了作家20岁之前的经历,包括家庭、成长、遭际、初恋和苦难。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农村的一代人的历史,富有戏剧性和相当怪异的传奇色彩,农民的生活经历给了作家最初的体验。《我是农民》为后代人诠释苦难,提炼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作者由检讨和批评自己开始并进而触及到农民群体的缺点和弱点,是深刻的,也是在为十六大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解读农民的生存状态。“我是农民”将会成为一种流行语词。它基于一个阶层的价值重构、情感裂变、伦理沉淀、转型阵痛的过程而终将流行于中国历史前进的脚步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是农民/原本贾平凹长篇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平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65064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0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16:54